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慎明编著的《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着力收集了苏联瓦解前后起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近两三年陆续发表的回忆录、亲历者的访谈录、解密的档案资料、学者著述、影像记录等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翻译了最具代表性的30篇辑录成册。本书有助于国内有识之士更好地把握苏共蜕化、苏联演变的历史脉络,准确地厘清苏共失败、苏联瓦解的逻辑,汲取其中的教训并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内容推荐

正如普京所言,苏联解体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来讲是一场悲剧。苏联解体二十年来,俄罗斯社会没有停止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发生的那些重大事件的追问与反思。

李慎明编著的《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着力收集了苏联瓦解前后起重要作用的政治人物近两三年陆续发表的回忆录、亲历者的访谈录、解密的档案资料、学者著述、影像记录等新材料,在此基础上筛选并翻译了最具代表性的30篇辑录成册。

有别于一些宏大历史叙事的枯燥,有别于支离破碎的档案解读,有别于苍白而缺乏历史逻辑的文本拼接,《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编者和译者选取权威性、可信性的史料,力图还原20年前那场历史性“悲剧”的真实细节和本来面貌,供同行研究、供国人思考。希望我们微小的努力能有助于国内有识之士更好地把握苏共蜕化、苏联演变的历史脉络,准确地厘清苏共失败、苏联瓦解的逻辑,汲取其中的教训并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

目录

戈尔巴乔夫:我应该更早些放弃共产党

戈尔巴乔夫:我是一个社会民主主义者

利加乔夫:有两种不同性质和方向的改革

雷日科夫:政治斗争打乱了经济改革部署

梅德韦杰夫:党不应管理国家30

梅德韦杰夫:对改革的抵制在党和国家管理机关内部已经成熟

卢基扬诺夫:“8·19”事件是挽救苏联的绝望一搏

谢瓦尔德纳泽:我和戈尔巴乔夫商量好要抛弃民主德国

谢瓦尔德纳泽:苏联领导人曾竭力摧毁苏联

克拉夫丘克:我宁愿砍掉自己的手,也不签署瓦解苏联的协议

舒什克维奇:我什么也不后悔

亚佐夫:苏联是被里应外合地摧毁的

亚佐夫:戈尔巴乔夫早就背叛了苏联?

普罗科菲耶夫:苏联解体:谁之罪?

阿法纳西耶夫:我们欺骗了自己

尼·伊万诺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反腐败

捷·格德良:改革就是浑水摸鱼

德罗兹多夫:苏联领导层中曾有国外奸细

阿巴尔金:苏共应当一分为二

尼基塔·克拉斯尼科夫:西方用经济手段摧毁苏联

乌特金:苏联的投降与败退

叶·巴扎诺夫:为什么苏联走了一条与中国不同的道路?

鲍·杜宾:无望的复兴

亚·舍维亚金:戈尔巴乔夫夫妇的投机与蜕变

沙赫赖:苏联解体的神话与事实

波波夫:联合起来,共同打败苏共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一场悲剧还是伟大变革?

奥斯特罗夫斯基:谁让戈尔巴乔夫登上权力顶峰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戈尔巴乔夫漫长可怜的晚年生活

俄新社:“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成员的命运

特稿一 如何正确地认识苏联解体和苏共败亡?

特稿二 苏共败亡的过程、原因与教训

附录 俄罗斯最新出版的与苏共败亡和苏联瓦解有关的文献

编撰说明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亲历苏联解体(二十年后的回忆与反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慎明
译者 张树华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33660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8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751.25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