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密码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密码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应用。本书将古代文字也纳入到密码范畴,无法读的文字等同于暗号。本书并非从纯技术层面去探讨密码之学,而是注重密码的本源——密码是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与人们当时的文化科技水平息息相关。这就注定了密码除了带科技含量以外,还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

内容推荐

古人很早以前就开始用密码记录特殊事件,保全信息,密码的运用一直延续到现在。本书介绍了密码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应用。书中,古代文字也被纳入到密码范畴,无法读的文字等同于暗号。本书并非从纯技术层面去探讨密码之学,而是注重密码的本源——密码是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与人们当时的文化科技水平息息相关。这就注定了密码除了带科技含量以外,还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

本书在研究密码的同时,把古代文字也纳入到共同研究的范畴,因为笔者认为无法阅读的文字等同于密码。时至今日,还有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字正处于被解读的过程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的神秘事件才得以浮出水面。事实上,古代文字和谜语一样非常难解,所以细心留意考古学者解读古代文字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破译密码的方法。

目录

1.密码的历史和由来/11

 最早破解敌国密码的女人/12

 最早的密码工具/13

 用于教皇厅公文的密码/15

 与政治阴谋共同成长的密码技术/16

 战争开启了密码的全盛时代/17

 密码在不正当选举中的应用/18

 编制密码的原则/19

2.苏美尔人为何发明楔形文字/23

 苏美尔人为何用禊形手法表现文字/24

 文字体系的变迁史——从象形文字到线形文字/26

 《吉尔伽美什叙事诗》中作为哲学母体的文字/27

 楔形文字后来为何横向书写/29

3.波斯波利斯的铭文之谜/35

 波斯波利斯宫殿为何毁于一旦/36

 揭开楔形文字之谜/37解开铭文之谜/39

4.罗塞塔石碑和埃及文字/43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及其艰难的破解历程/44

 拥有3种字体的埃及文字/45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11岁直面挑战/47

 误解将破译工作引入歧途/48

 蓦然回首,答案就在灯火阑珊处/49

 环形曲线装饰/50

 太阳神阿蒙的发现/51

 埃及象形文字的阅读方法/54

5.腓尼基文字及其字母表/59

 追溯字母表的起源/60

 世界上最早的环非洲航海/61

 alpha+beta=字母表的形成/62

 希腊文字的几点特征/63

6.罗马文字与恺撒密码/67

 文学界两巨头——西塞罗和恺撒/68

 暗杀恺撒阴谋的背景/69

 如果恺撒没有无视那封信……/70

7.玛雅人的象形文字/75

 玛雅人的欢喜冤家——狄亚哥·迪兰达/76

 到圣井里淘宝/78

 图形文字是观察的产物/80

8.玛雅历和数字符号/85

 玛雅人缘何弃城离去/86

 阅读神秘玛雅历的方法/87

 独特的数字标记法/89

9.印加的结绳文字/95

 印加民族的由来及他们的文化/96

 印加帝国不使用文字的原因/97

 解读结绳文字的方法f 98

10.圆盘密码和双层拉丁字母盘/103

 文艺复兴时期的密码先驱——阿尔伯蒂/104

 复式拉丁换字法/105

 密码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的制胜法宝/105

 字母与数字相夹杂的圆盘密码解读法/107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密码战/111

 德国密码是开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钥匙/112

 得到政府认可的英国密码破译班/113

 破解齐默尔曼的密码全文/115

 密码破译致使美国参战J 117

12.日之瞳——玛塔·哈莉/121

 女间谍玛塔·哈莉波澜万丈的一生/122

 玛塔·哈莉的乐谱密码/122

 神话般的最后时刻/124

13.魔术师霍迪尼的密码/129

 逃生术第一人霍迪尼的一生/130

 巫师与魔术师的对决/130

 死后,霍迪尼的信不期而至/132

 霍迪尼试图用密码传达他的灵魂世界/133

14.透明墨水之战/137

 神秘信件中使用的神秘墨水/138

 在密文中使用多种透明墨水/140

15.风向密码和偷袭珍珠港/145

 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的背景/146

 制定风向密码的理由/147

 目标夏威夷……/148

 美国海军的密码破译情况/149

 “虎、虎、虎”和姗姗来迟的宣战报告/151

 美国的应对和日本的溃败/152

1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密码战/157

 密码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密切关系/158

 连寻人启事都不放过的美国检阅机构/159

 通过破译密码取胜的中途岛海战/160

 铲除山本/161

17.PA—K2密码、J系列密码和紫机密码/165

 日本人的傲慢——藐视情报/166

 日本的密码体系/167

 根据以往的密码体系破解紫机密码/169

18.莫尔斯电码和无线游戏/173

 莫尔斯:电报的发明人/174

 莫尔斯电码是如何形成的/176

 德国的无线游戏之战/177

19.语句密码与克里姆林常识/181

 玩具商店里难道出售国家情报/182

 与普通的语句密码别无二致的Null密码/183

 用克里姆林常识判断权力动态/184

20.美国原住民纳瓦霍人的密码/189

 最后一个雅希族人/190

 选择纳瓦霍语作为密码的原因/191

 印第安士兵——美国军队的新生力量/192

 纳瓦霍语密码随着战争的结束失去了生命力/194

21.朝鲜半岛的密码文化/197

 射琴匣神话——朝鲜半岛史上最早的密信/198

 解密寻宝/199

 借助密码表达冤屈的女鬼/201

 解字密码/203

 朝鲜文密码表:宫女们的密码/204

22.乱数表密码/209

 什么是乱数表/210

 乱数表与救国保卫事件/211

23.变位密码/215

 伽利略为何对变位密码情有独钟/216

 电影和小说中出现的变位现象/217

试读章节

4.罗塞塔石碑和埃及文字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及其艰难的破解历程

事情发生在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远征埃及的时候。拿破仑手下的工兵队长布查尔在尼罗河三角洲的一个叫“罗塞塔”的村子修筑防御工事。士兵在挖掘泥土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块黑色大理石石板,石板上写满了怪异的符号。人们推测这些符号应该是古代的文字,历史上著名的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就此问世。

罗塞塔石碑立刻被运往开罗法军司令部管辖的埃及研究所。拿破仑平日以文化人自居,为了能够完好无损地发掘埃及的文物,他甚至随远征军一起带来200多名学者和美术家。1801年,法国与英国在埃及的阿布基尔爆发海战,法国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合约,内容之一就是将罗塞塔石碑交由英国保管。1802年,石碑被运到英国本土,至今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里。

万般无奈之下,法国只带回了罗塞塔石碑的石膏复制品,并以此为依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最终完成了庞大的著述《埃及记》,并在法国研究院正式发表。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在了罗塞塔石碑上,它被认为是能够解开4000年前圣刻文字之谜的唯一钥匙。

石碑高1米,宽70厘米,厚度大约为30厘米,在石板的上、中、下方刻有3段不同的文字。学者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刻在石碑上的3种文字记录的是3段相同的内容。准确说来,最上方的是表现人或禽兽的象形文字,也就是圣刻文字,中间仿佛一条条蠕动的蚯蚓的是民用文字(demotic script),而刻在石碑最下方的是希腊文字。

学者们不禁心中暗喜,既然人们了解希腊文字,那么以它为线索解开其他两种文字应该不是难题。另外,最上端的象形文字部分已经破损,只保留下大约1/3,共14行左右,可以根据下方的希腊文字信息解读已经失掉的埃及文字的内容。

学者们立刻着手进行碑文的破译,可遗憾的是成果甚微。直到石碑被发现的3年后,也只有部分希腊文字被破译而已。任何人面对石碑上方和中间的文字都显得无计可施。难道这些文字注定无法破译了吗?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线希望,那就是关于石碑上、中、下方的文字内容相同的大胆推定。人类整整花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才完全破译了石碑最上端的圣刻文字。

拥有3种字体的埃及文字

如果要找寻最久远的象形文字记录,那就要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前,这些文字直到罗马统治埃及的公元390年都没什么变化。随着文字使用频率的提高,几个世纪以来,书里符号增加了700~5000个。前面我们曾提到美索不达米亚文字已经从原始的线形文字逐步过渡到先进精美的文字体系,与此同时,埃及文字也逐渐完成向真正的文字体系的蜕变。象形文字的特征基本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基本可以实现对口语的记录。

第二,不仅能表现具体的事物,还能表达抽象的概念。

虽然具有这些优点,但在纸莎草上书写象形文字(圣刻文字)仍旧需要相当的技术和耐心。用这些精美的符号进行记录大大限制了工作效率,这让象形文字与日常生活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于是,从事记录的官员开发了一种可以用于快速记录的手写体象形文字,这种文字也被称为“僧用文字”或“祭官文字”。据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描述,是祭祀官员们最早使用这种文字,这种文字也因此得名。

僧用文字与象形文字一样拥有图形文字、表音文字和限定符号。这3种元素长期结合使用,文字意思在图形意思的基础上发生了进一步的改变。到了大约公元前650年,当圣刻文字和僧用文字平分天下的时候,另外一种书写更为快捷的文字体系登上了历史舞台。它较多地使用连字,从右向左书写,被称为“民用文字”,日后它成为了在埃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文字。

整体看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一共出现了3种字体,如果将它与中国的汉字做个对比的话,圣刻文字与中国的楷书相对应,僧用文字与中国的行书相对应,而民用文字则与中国的草书相对应。作为象形文字的圣刻文字,在使用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僧用文字,之后又进一步转化为更为简洁的民用文字,当时老百姓们广泛使用的是民用文字,而僧用文字则主要用于宗教。

当时间推进到公元2世纪,无论是圣刻文字还是僧用文字都已经失去了生命力。这时基督教成为引领罗马帝国的风向标,埃及神庙被废弃,精通圣刻文字的祭祀官员一个个死去,公元394年埃及象形文字留下了它在历史上最后的印迹,在那以后的1500年里,它成为一个难解之谜,掩藏着古埃及的秘密。所幸古埃及语以科普特语的形式继续使用,这为日后破解古埃及文字提供了重要线索。

让-弗朗索瓦·商博良11岁直面挑战

当众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让-弗朗索瓦·商博良(Jenn Francois chanpollion,1790~1832)挺身而出,承担起破解埃及古代文明的重任。读书时期,商博良讨厌算术,数学成绩十分糟糕,但从那时开始他已经在语言方面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兴趣和才干。1801年,年仅11岁的商博良被哥哥杰克带到格勒诺布尔就读于一所私立学校,杰克自己就是一位优秀的语言学家,但当他看到弟弟在语言方面所表现出的天分(商博良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和希伯来语),杰克毅然决定辅佐弟弟进行语言研究。

那年著名的数学家让·巴普蒂斯·约瑟夫·傅立叶来到商博良就读的学校,发现了这位天才少年,他热情地邀请商博良到自己家做客,并向他展示了古埃及的文物,年幼的商博良立刻被这些刻在石头上的象形文字所吸引。

“谁能解读这些文字?”

面对少年的提问,傅里叶摇着头讲道:

“很遗憾,没有人能够读懂它们。”

这时少年充满自信地说:“我想我可以!给我几年的时间,我就可以解读它们。”

为了解读这些象形文字,商博良对很多语言都进行了研究,他购买了很多词典,包括目前在埃及所使用的阿拉伯语词典,还有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古代希腊语和近代希腊语词典,以及传承了古埃及语的科普特语的词典等。他甚至还买了一本中国的汉语词典,因为也有人认为圣刻文字是从中国的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

商博良曾经说过:考古学家仿佛是美丽的新娘,但他们没有任何嫁妆。16年里,商博良这位“美丽的新娘”不求任何回报,不畏病痛和贫穷,坚持做研究。他把自己的名字翻译成圣刻文字,蘸着红色的墨水写在房间的白色墙壁上,在下面还写上了古埃及的祈祷文“长寿,繁荣,无病!”就这样,他怀揣着对自己健康的忧虑,奋不顾身地投入到了他所钟爱的学术研究中。

误解将破译工作引入歧途

当时除了有人将象形文字比喻成谜语之外,还有人认为它是“咒语”。这些文字只有通晓恶魔的秘密的古埃及祭祀官员才能读懂,其他任何人都无从知晓。从荷马和希罗多德时代就对这些文字束手无策,前后有几百位学者投入破译工作中来,却都无功而返,这似乎更为这些文字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罗塞塔石碑被发现3年后,人们就破解了民用文字,但对圣刻文字却始终找不到头绪,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人们一直坚信“圣刻文字一表意文字”。一直以来,这是对圣刻文字的唯一解释,当然这种说法也是受到了4世纪埃及祭祀官赫拉波罗所撰写的《埃及象形文字》(Hieroglypbica)的影响。

学者们对赫拉波罗的说法深信不疑,将看起来与图画别无二致的符号理解成象形文字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就像赫拉波罗在书中提到的“三条波浪线”表示“水”,“旗帜”代表“神”,这些似乎都不难理解。更有人说鸵鸟的翅膀代表“正义”,因为它们翅膀上的所有羽毛都尺寸相同。而秃鹫符号表示雌性,因为秃鹫这种鸟只有雌性;也有人说秃鹫符号代表儿子,因为相比其他鸟类,秃鹫只重视雄性雏鸟。种种荒诞不经的说法为人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圣刻文字一表意文字”这种说法牢牢地束缚住了学者们的思想,商博良最初也试图用表意文字来解读圣刻文字,结果以失败告终。

1821年,商博良出版了《法老时代地理志》,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引用了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且未对引用内容做出明确标示,因此受到学术界的排挤。那时没有人注意到在这本书中蕴含了一个天才的设想。

“古埃及人不注重元音,常常加以省略。”

正是如此!商博良最早发现了象形文字中一部分是字母,一部分是音节,还有一部分是表示前面所出现的概念或事物的“指示代词”。埃及文字从象形文字逐步发展为利用字母表的表音文字,商博良部分地揭示了埃及文字是由单一的辅音所构成的事实。这个发现为解读象形文字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但要彻底解读象形文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蓦然回首,答案就在灯火阑珊处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1821年12月23日,商博良生日那天,他的头脑中突然出现了一个简单而又关键的疑问,为什么圣刻文字的版幅相当于希腊文字的3倍呢?对此商博良觉得十分好奇,于是他将石碑上的圣刻文字和希腊文字统统数了一遍,结果圣刻文字有1419个,而希腊文字有486个。

486个希腊文字对1419个圣刻文字……这意味着圣刻文字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表意文字,否则字数差异不会这么大。如果是表意文字,在一一对应的情况下,字数上应该与486这个数字所差无几,由此可以推断,圣刻文字不是表意文字!

接下来令人抓狂的是1419个圣刻文字中共有166种形态的文字,这似乎也难以用字母表来加以解释,如果这种语言有166个字母,那也太不实用了吧!

商博良重新梳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外国的固有名词表中一定有表音的圣刻文字出现,另外已经破解的民用文字中一定也有类似的情况,也许在那些语言中会找到答案,商博良再次认真研读了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得出结论,圣刻文字是与拉丁字母不同形式的表音文字。

P43-49

序言

不能读的文字——密码的重新发现

文字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称得上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它不仅让古人可以通过文字进行记录,还令知识的传播成为可能。文字不仅是区分史前时代和历史时代的界线,更是连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纽带。对于个人而言,文字作为语言的游戏使人娱乐其中。除此之外,文字还具备另外一种特殊的功能,那就是人们可以利用文字“记录秘密”。通过充分利用文字的奥妙,即利用“密码”的方式来记录特殊事件,使得事件在暴露的情况下也能令秘密信息得到很好的保全。

在宗教领袖作为统治者的时代,统治阶级为了营造神秘感开始使用密码,后来密码作为提高军事作战效率的手段得到了积极的研发。有些民族为了向后代炫耀先祖的历史,以难以理解的文字记录先祖的辉煌。其中至今仍在繁衍生息的民族,他们的后代通过这些密码找到了先祖的踪迹;而那些如今已经湮灭的民族,他们利用密码所记录下来的历史则连同他们语言一起被带进了坟墓。

这本书在研究密码的同时,把古代文字也纳入到共同研究的范畴,因为笔者认为无法阅读的文字等同于密码。时至今日,还有许许多多的古代文字正处于被解读的过程当中,正是因为有了考古学者的不懈努力,一个又一个的神秘事件才得以浮出水面。事实上,古代文字和谜语一样非常难解,所以细心留意考古学者解读古代文字的过程,从中也可以学到不少破译密码的方法。

放眼近代历史,密码同样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情况下泄露了密码就等于暴露了自己的私生活。举个例子来说,《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在年轻时就因为脱发成了光头,但他并没有因此对自己的外貌丧失信心,并且为了吸引女人而作了大量的研究。生活中的司汤达风流成性,每当他写日记的时候,为防止泄密,他总是习惯性地把每个女人的名字用V·A·M·C·G等密码文字来记录。还有因为撰写《性报告书》而名声大振的阿尔弗莱德·金赛(Alfred Charles Kinsey,1894—1956)博士在与助手交谈时也会使用暗语,例如“新的实验对象比起Cm更喜欢Z,另外对于Cx的Go会很er”。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新的实验对象比起与伴侣性交更喜欢兽交,还有他在与伴侣以外的其他人性交时表现得十分兴奋”。他们在谈论这些秘密话题时,使用了如同元素周期表般令人难解的词语。

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身份的确认已经从“脸庞”进化到了“密码”,这令密码的作用更加不容小觑。随着通讯的发达,密码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破译密码也陡然成为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在密码解读领域,把解密过程统称为“magic(魔力)”。美国政府的高级官员正是通过阅读这些魔力情报,然后在会议上讨论,最终以此为基础制定出新的国家政策。举个例子,由麦克阿瑟将军担任司令官的远东美国陆军司令部之所以能够成立,正是缘于1941年初美国所窃听到的一条秘密情报。这条情报透露出德国企图煽动日本攻击英国在亚洲的殖民地,进而把美国也卷入战争的秘密计划。美国为了应对德国的这个计划,成立了远东军司令部。

破译密码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不知道密码编写原则的情况下很难把握密码所要传达的真实内容。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密码的几种基本形式。最简单的密码方式应该算是通过变换文字顺序来隐藏原文信息的“转字密码”。比如说你想表达‘‘现在上司生气了”这个意思,为了隐藏原句中的信息,可以把它改写为“在现司上了气生”。当然一般来说,密码编写人和阅读人之间通常会就密码的编写原则事先进行约定。

“文字交换”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密码形式。在保证叙述顺序不变的情况下,将关键词语替换为另外的事物。利用这种方法,“现在上司生气了”这句话可以改写为“现在长白山在喷火”。

“乘积密码”则是更为先进的密码方式,它是由转字密码和文字交换密码联袂表现的一种密码形式。乘积密码首先将原文中的关键信息替换为其他的事物,然后再将这些指代特殊信息的词语重新加以排列组合,形成一条具有双保险的密码。这种密码因为破译难度大,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最难解的密码要数“外语密码”。它是在前面介绍的密码编写原则的基础上再应用外语,其破译难度也随之更上一层楼。遇到外语密码时,密码解读者需要拥有与密码专家相差无几的智力水平,因为原文只是一些音节的简单罗列,你需要找出这些音节所对应的真实意思。

不添加任何标点符号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增加破译密码的难度。但即便如此,密码仍旧在不断地被破解,同时又以更为难解的姿态重新出现。笔者希望读者们能通过本书了解到一些密码的基础知识,如果它还能为开启人类的不解之谜提供一些思路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

朴英秀

2006年5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密码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朴英秀
译者 何元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763112
开本 16开
页数 2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TN918.1-49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29
166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8-2009-129
版权提供者 韩国恩特思版权代理公司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0:5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