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理沟通术(日常沟通中的深层心理密码)/有效沟通与心理学基础知识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心理学对社会交往活动的研究广泛而且深入。但是,在大多时候这些研究都不被社会大众所熟悉,尽管这些研究对大众的生活可以产生有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人际沟通,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便是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再现。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感受到人际沟通的微妙抑或人性的复杂,但更重要的是,你将进入一个充满沟通策略的心理世界。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困扰,深入分析了沟通失败的根源,同时结合沟通中的现实问题,运用心理学知识、原理揭秘了沟通制胜的诀窍。它是一本大众心理读物,教会读者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克服拒绝、如何创造共鸣、说服他人以及赢得人心。

目录

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乔哈里窗:隐蔽的影响力

 一堂心理沟通课

 隐蔽的沟通力量

 问题出在哪里

 误入沟通封闭区

 谁是脆弱的沟通者

 开放内心敏感区

 你是否掌握对方信息

 对方是哪种情感类型

 他们被外表出卖了

 打破窗格的沟通时机

第2章 预期力法则:让别人信赖你的所言

 默顿的心理学发现

 未来就是你的预见

 为什么你无法预见

 亲眼所见未必是真相

 谁破坏了我的沟通

 到底失败在哪里

 预言可以更为真实

 你必须改变的预言

 牢牢把握预期目标

 为预言开张检验单

第3章 情绪效应:用感性影响替代理性说服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情绪如何影响沟通

 你能控制情绪吗

 蛇是否一定会咬人

 “替代经验”改变什么

 艾里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当对方愤怒时,该怎么办

 当你生气时,该怎么表达

 是时候为心灵减减压了

 好心情是“练”出来的、

第4章 感情移人效应:轻松化解心理防御

 如果你是被拒绝的人

 如何与陌生人攀谈

 打动人心的第一句话

 投其所好也有技巧

 引入话题要看时机

 人人都有好奇心

 设悬念激发好奇心

 他在预谋一个答案

 一则趣味心理实验

 事实证明你很真诚

第5章 情境同一原理:共识加速的心理法则

 “情境同一”的妙效

 你最好谈些什么

 从何处寻找共识

 渲染共同的体验

 尝试兴趣表露法

 选对说话的情境

 播音员身高之谜

 创造对比的优势

 隐秘信息的力量

 用情境暗示对方

第6章 7±2法则:效果最佳的表达方式

 你的表达力如何

 沟通离不开表达

 奇妙的“7±2法则”

 效果和信息块有关

 你的谈话有重点吗

 细节迷惑效应

 为何你容易受干扰

 注意力聚焦的秘密

 持续提升表达能力

第7章 语言软化法则:心理共鸣的技术

 生动而亲切的语言

 沟通要活色生香

 软化沟通的语言

 你也有“通感效应”

 让话音载满活力

 让语言生动鲜活

 身体语言传递什么

 软化你的身体语言

 打败“呆板”表现

第8章 赫洛克实验:互动反馈的心理舞蹈

 人们更愿意受批评吗

 反馈是一股生命泉

 反馈重在开端

 批评的话最好这样说

 坦白地讲效果更好

 做一个称职的聆听者

 在倾听中略施技巧

 会倾听还要会提问

 问题如何影响答案

 你怎么问他就怎么答

第9章 冷热水原理:沟通中的心理博弈

 冷热水对比的落差

 得寸进尺的推销员

 登门槛效应

 留面子效应

 影响说服的“飞镖效应”

 一鼓作气与见好就收

 不断配套不断有缺口

 退让一步,前进两步

 别让分歧越走越远

第10章 莱斯托夫原理:不能没有自己的个性

 如何成为瞩目的焦点

 嘿,你的特色在哪里

 给他人留一个好印象

 赞美敌人的人是赢家

 恰当赞美如箭中靶心

 你善用微笑沟通吗

 热情就是我的名片

 用身体语言表达热情

 真正的美玉不无瑕疵

 适度“自我表露”的技巧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谁是脆弱的沟通者

我们已经看到,导致沟通封闭这一恶性循环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在错误和消极的观念上。然而这些情况也都只是浅层次的心理表象,换句话说,它们仅仅是沟通病症的初期阶段,是沟通亮出的危机信号灯,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结果。试想,如果这些情况延续发展,将为沟通者带来什么?

对于沟通而言,无法意识到沟通的问题所在,或者对自我沟通能力过度自信,都可以伴随觉知力的提升,使沟通者很快意识到问题并妥善解决问题——改变原有的错误认知,重新正视自己的沟通。但如果任由它们发展,则会演变成深层次的心理问题,致使沟通者的内心逐渐脆弱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即使沟通者想要摆脱困境,也会感到无力对抗自我封闭的内心。而我们的沟通,则会在信息封闭当中迅速衰落下去。

通过持续观察沟通封闭的现象,我们发现,沟通的消极状态将导致两种深层次的心理障碍——恐惧和依赖。

1.难以置信的沟通恐惧症

社会学心理研究室调查数据显示,每十人中就有一人存在“沟通恐惧”。在心理学领域,“沟通恐惧”也叫沟通焦虑,它是仅次于抑郁症、酗酒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沟通恐惧’’就像是人际交往中的魔鬼,阻断了我们正常沟通中的信息流通。

麦克是汽车公司优秀的销售员,一次为了完成一笔大客户订单,特地约请重要客户在高级酒店吃饭。但席问却出现一点意外。在向客户敬酒时,由于起身太猛,导致身体失去平衡,随着手部的微抖杯中酒也跟着洒出一些。最后,麦克并未能签下这笔订单。当他回想起整个推销过程,麦克觉得一切都还顺利,唯独酒桌上的失误打破和谐。

麦克非常懊悔,他越想越觉得销售失败是自己的失误所致。于是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对这种状况多加防备,但现实情况却背道而驰。在此后的饭局中,麦克越是想控制越状况频出。最后,原本在饭局中游刃有余的麦克竟然陷入“心理怪圈”,越发害怕出席这样的场合,成为“恐惧饭局”的人。

麦克的经历就是典型的“沟通恐惧”,由于心理作用而被不断激化升级。在现实生活中,沟通恐惧离我们并不遥远,如果一个人习惯性地害怕与陌生人交谈、当众讲话、参加聚会等沟通活动,甚至只要被别人注视就感到面红耳赤,那么这就有可能是“沟通恐惧”。这种恐惧发展到一定程度,当事人会害怕任何涉及与他人交往的场景,他们会选择最大限度地避免与人接触,甚至退学、辞职做全职“宅女”或“宅男”。

2.无法摆脱的心理依赖

“沟通依赖”者与“沟通恐惧”者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热衷于或过分地迷恋人际沟通与交流,甚至达到了一种成瘾的状态。他们试图通过人际交流来建立一种内心的安全感,并体现其价值。

在科技与网络高度发展的现代,一种新的隐性沟通逐渐显露出来,心理咨询师们将其称作“手指沟通依赖”。其显著特征在于,长时间依赖于手机短信和网络手段进行人际沟通。由于仅靠单一文字或图形等传情达意,这种不周全的隐性沟通实际上屏蔽了沟通双方所必需的视觉信息或听觉信息。令人尴尬的是,依赖“手指沟通”的健谈一族一旦彼此完全“裸现”在对方的视野,反而无话可说。

作为都市的白领一族,王小姐是一个典型的“手指沟通族”。几天前,王小姐的大学同学从深圳到北京出差。由于两人经常通过MSN交流,早就知道当年好友要来的王小姐提前一周就定好了请客的餐厅。然而,让王小姐始料不及的是,两个经常在网上谈天说地、互通有无的老同学见了面却感到无话可说。终于挨过了一次尴尬的宴请,分别时两人都感到了一些无聊。可是让王小姐更加郁闷的是,几天后,那位大学同学回到深圳,两个人在MSN里又聊得热火朝天。

在现实生活中,像王小姐这样陷入“相见不如不见”窘境的大有人在。人们利用通信工具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产生“手指沟通”的心理依赖。由于缺少面对面的交流机会,沟通者很难真切感受到对方瞬时间的喜怒哀乐。沟通中情境以及肢体语言的缺失,更导致人们面对真实沟通情境时缺乏直接的沟通经验和技巧,从而成为隐性的沟通脆弱者。

要想摆脱沟通恐惧和沟通依赖的心理困境,走出封闭的沟通状态,我们必须学会在沉静中觉察深层的内心动态,感知自我。P14-16

序言

心理学对社会交往活动的研究广泛而且深入。但是,在大多时候这些研究都不被社会大众所熟悉,尽管这些研究对大众的生活可以产生有效的帮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人际沟通,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书便是这一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再现。通过阅读本书你将感受到人际沟通的微妙抑或人性的复杂,但更重要的是,你将进入一个充满沟通策略的心理世界。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解,认为沟通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不需要强化学习,也不需要认真地去钻研。但事实上,真正有效的沟通总是需要涉及心理上的一系列技术,而对这些技术的了解与不了解以及是否运用得当总是能够判定个人在沟通活动中的高明或愚蠢。任何高明的沟通策略,说到底都需要从沟通对象的内在心理出发,都需要认真而且深入地研究信息共鸣的技术。

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沟通方式是好是坏并不清楚,这是一个悲剧。特别是在组织管理、职业生活方面,我们确实欠缺了太多的沟通技术和相关的技巧,以致当我们面临沟通问题时,总是不知所措。今天,有一个观点是我们都应该赞同的:无论你在工作中是一名管理者,还是一名普通的职员;在生活中是一个长者,还是一个年轻人,沟通的心理技术对你来说都至关重要。

本书是沟通心理技术的集合,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去挖掘与人沟通的心理共鸣,并实现深人的心理上的趋同对接。

现在,欢迎你进入本书的心理学世界!

著者

2010年7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理沟通术(日常沟通中的深层心理密码)/有效沟通与心理学基础知识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玉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304345
开本 16开
页数 25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图书小类
重量 0.4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7
169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