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共2册)/一力文库
内容
试读章节

我听了很惬意,也感到自己的寒微。

“喏,你在英国住的‘公寓’里,总找不到像在德国这样的上流人吧。”

“那倒是真的,没有。”我回答说,那位活像一条小黄蚕的男爵简直使我着了迷。

“男爵年年都来,”奥伯雷勒先生继续说下去,“是来休息脑筋的。他从来也没有跟任何住在这里的客人说过话。”他脸上闪过一丝笑意。我似乎能够看到他的幻想在沉寂中妙不可言地达到高峰—在渺茫的未来日子里,同男爵寒暄上两句;为了跟这位大人物攀谈,而丢下正在看着的报纸;听他说一声“谢谢”,把这份光彩传给后世子孙。

这当儿,模样像煞德国军官的邮递员送信来了。他把我的几封信往我那份牛奶布丁里一丢,然后转过身去同女侍交头接耳起来。她匆匆地走掉了。公寓的老板手托一个小托盘进来了,盘子上放的是一张风景明信片。老板毕恭毕敬地弯下身去,把明信片交给了男爵。

我很失望,因为竟然没有鸣放二十五声礼炮。

饭后喝咖啡。我注意到男爵拿了三块角砂糖,两块放进杯子,并从西服胸兜里抽出手绢,用手绢的一角将第三块裹起来。他总是头一个进.餐厅,最后一个离开。他还将一只小黑皮包放在旁边的一把空椅子上。、

下午,我倚着窗口,瞥见他夹着那个皮包,颤悠悠地沿着街道走去。每逢走过一根街灯杆子,必然往后退缩一下,好像灯杆会向他打过来似的,不然就是他怕这个鄙俗的玩意儿会玷污了他……

我纳闷:他究竟到哪儿去,干吗夹着那个皮包。我从没看见他去过赌场或温泉浴场。他两脚趿着便鞋,显得怪凄凉的。我发觉自己在同情着这位男爵。

那个傍晚,我们这群人聚在大厅里兴高采烈地讨论着“最新消息”。奥伯雷吉龙施特拉太太坐在我身边,正替她的九个闺女当中最小的一个编织披肩哪。那个老闺女已身怀六甲。……“这段姻缘肯定是十分美满的,”她对我说,“我那乖乖嫁了一位银行家——她一辈子盼的就是这个。”

聚在那儿的总有十来个人吧。我们这些已婚的就讲起体己话来了:丈夫穿什么样的内衣啦,性格上有些什么特别的地方啦。而未婚的则在议论着意中人穿什么外衣和具有怎样的特殊魅力。

“我都是亲手编织的,”我听见雷勒太太在大声嚷着,“用灰色粗毛线。还打上两条软领子。他一个月穿一件。”

“后来,”丽莎悄悄地说,“他对我说:‘你真让我高兴。我也许会给你妈妈写信。”’

这是个小小的忠告,也难怪我们会有点兴奋激动了。

门蓦地被推开了,男爵到来。

接着,是一片鸦雀无声。

他慢悠悠地走进来,迟疑了一下,然后从钢琴上面的盘子里拈起一根牙签,又踱了出去。

门关上之后,我们才发出胜利的欢呼!他这还是头一回走进客厅来呢。将来,谁敢说会发生什么事!  、

几天过去了,几个星期过去了,我们依然住在一起。那个小小的孤寂的形影,仿佛是给眼镜的重量压弯了似的低着头,始终使我感到着迷。他夹着皮包进来,又夹着皮包出去——仅此而已。

有一天,公寓老板终于告诉我们说,男爵第二天就要走了。

“唔,”我想道,“他总不能就这么悄悄地消失了——连一句话也不说就失去了踪影。在离去之前,他总得向奥伯雷吉龙施特拉太太或费尔德洛伊特南兹维茨太太打一声招呼吧。”  P2-3

书评(媒体评论)

曼斯菲尔德的作品是“我曾妒忌过的唯一作品”。

——弗吉尼亚·伍尔夫

“英国短篇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托马斯·哈代(英国作家、诗人)

“短篇小说到了她手里,……才是纯粹的美术(不止是艺术);她斫成的玉是不仅没有疤斑,不沾土灰,而且都是成品的。”

——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

目录

修订版序

前言

男爵

男爵夫人的妹妹

布莱申马舍太太赴婚礼

摇摆

娃娃诞生的那一天

米丽

小妞儿

萧乾:我爱《小妞儿》

稚气却很自然

起风了

春景

孟浪的旅行

夜阑

心理

康乃馨

郊区童话

没有脾气的男人

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

启示

航海

一杯茶

蜜月

附录:

一、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传略

二、译者简介

序言

英国小说一向以长篇为主。本世纪初,一位以写短篇小说闻名于世的女作家彗星般出现在英国文坛上。在短短14年(1908-1922)的创作生涯中,她写下了相当数量的短篇小说,大量的文学评论、日记、书信、札记以及别具一格的诗。她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做了大胆的探索,有“英语世界的契诃夫”之称,曾经产生过,并且继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她就是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即20世纪20年代初期我国诗人徐志摩前往访问并写文介绍过的曼殊斐尔。

曼斯菲尔德的曾祖父和曾外祖父都是从英国到澳大利亚去的移民,到了她祖父和外祖父这一辈,又举家迁到新西兰。曼斯菲尔德于1888年10月14日生在新西兰惠灵顿,父亲哈罗德·博昌是个商人,1898年被任命为新西兰银行董事(后升为行长),并于1923年被封为爵士。曼斯菲尔德有两姐一妹,她却对幼弟莱斯利的感情最深。

曼斯菲尔德幼时住在惠灵顿郊区,6岁上小学,同周围的洗衣妇、挤奶工人、汽车司机的孩子一道受义务教育。这样,尽管出身富户,她从小就接触到社会底层。

曼斯菲尔德天资聪颖,9岁人惠灵顿女子学院时,就在校刊上发表了生平第一篇小说,并已显示出写作才能。1898年全家搬人惠灵顿的一座面临港湾的白色大厦,同聚集在附近的工人窝棚形成鲜明的对照,这种贫富悬殊使凯瑟琳深感愤愤不平。

1903年初春,曼斯菲尔德和两个姐姐一道去英国。凯瑟琳进了牛津大学皇后学院,专攻英国文学,兼学法文和德文,同时迷上了大提琴。有个时期,她曾在以音乐还是以文学为业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内容推荐

在徐志摩眼里,她是浪漫的殊菲尔,在劳伦斯笔下,她是女狄更斯。午伊斯赞她慧眼识珠,萧干为热泪盈眶。她打破了小说是写情节、写人物的框框,告诉读者,写意境写请调,依然可以出精品、出佳作。她,就是离我们遥远却又贴近的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曼斯菲尔德写的往往与其说是故事,不如说是意境,于平淡中见新奇。她的每篇小说都是蘸着心血写成的。由于艺术上的刻苦,她竟缩短了自己的生命。

编辑推荐

曼斯菲尔德是闻名于英国文坛上的短篇小说女作家,她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做了大胆的探索,被誉为“英语世界的契诃夫”。其作品善于把握人物心理活动的特征,通过不同层次的心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语言含蓄典雅,回味无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已婚男人的自述(共2册)/一力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译者 萧乾//文洁若//萧荔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542633033
开本 16开
页数 3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中英对照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5
丛书名
印张 24.6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0
150
2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9 13: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