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主要贡献
1.3.1 研究内容
1.3.2 主要贡献
2 文献综述
2.1 中国碳排放与碳强度的研究现状
2.1.1 中国碳排放的研究现状
2.1.2 中国碳强度的研究现状
2.2 有关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研究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经济低碳转型中实现碳强度目标的政策选择
3.1 相关文献综述
3.2 模型构建与动态最优化问题求解
3.2.1 基本模型构建
3.2.2 动态最优化问题求解
3.3 经济低碳转型的特征分析
3.3.1 能源结构调整的特征
3.3.2 能源强度变动的特征
3.3.3 碳强度变动的特征
3.3.4 关键经济变量的增长率
3.4 实现中国碳强度目标的政策选择
3.4.1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的政策措施
3.4.2 本书将评估的政策措施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经济增长中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评估
4.1 模型构建
4.1.1 四因素分解模型
4.1.2 两因素分解模型
4.2 数据处理
4.2.1 各省区CO:排放量的估算
4.2.2 各省区经济数据的处理
4.2.3 碳强度数据的可靠性说明
4.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4.3.1 碳强度年度变动的省区分解
4.3.2 碳强度在2008年相对于1997年变动的省区分解
4.4 本章小结
5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5.1 能源消费需求模型构建
5.1.1 变量选择与数据说明
5.1.2 能源消费需求模型建立
5.2 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5.2.1 协整方程中各解释变量的长期趋势预测和设定
5.2.2 能源消费需求预测
5.3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5.3.1 能源消费结构预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
5.3.2 确定转移概率矩阵
5.3.3 无规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5.3.4 有规划约束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5.3.5 既有规划约束又有石油消费比例目标引导的能源消费结构预测
5.4 碳强度预测
5.4.1 各情景中的碳排放量估算
5.4.2 各情景中的碳强度预测
5.5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5.5.I对中国碳强度历史的分析
5.5.2 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
5.6 本章小结
6 提高能源效率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6.1 贡献潜力评估模型的构建
6.2 提高能源效率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测算
6.3 测算能源与环境效率提高潜力的模型构建
6.3.1 能源环境DEA模型的构建
6.3.2 能源环境DEA窗口模型的构建
6.4 各省区能源与环境效率提高的潜力测算
6.4.1 数据来源和处理情况说明
6.4.2 时间序列上不可比的能源环境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
6.4.3 时间序列上可比的能源环境效率与节能减排潜力
6.5 本章小结
7 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行业技术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7.1 模型构建
7.1.1 投入产出基本模型
7.1.2 基于投入产出表的碳强度计算模型
7.1.3 全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能源效率及中间投入系数的弹性
7.2 数据处理
7.3 计算结果分析
7.3.1 行业碳排放量及行业碳强度分析
7.3.2 全国碳强度对行业发展的弹性分析
7.3.3 全国碳强度对中问投入系数的弹性分析
7.3.4 全国碳强度的燃料利用效率弹性分析
7.3.5 全国碳强度对居民节能程度的弹性分析
7.3.6 对所有弹性的排序分析
7.4 三种措施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7.4.1 调整产业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7.4.2 提高行业技术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7.4.3 居民生活节能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评估
7.5 本章小结
8 调节最终需求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分析
8.1 最终需求导致碳排放的测算模型
8.2 数据处理
8.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8.3.1 产品最终使用导致的碳排放分析
8.3.2 农村居民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分析
8.3.3 城镇居民消费导致的碳排放分析
8.3.4 固定资本形成导致的碳排放分析
8.3.5 出口导致的碳排放分析
8.4 调节最终需求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分析
8.4.1 引导居民消费模式转变的贡献潜力分析
8.4.2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贡献潜力分析
8.4.3 调整出口结构的贡献潜力分析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1.1 经济低碳转型的研究结论
9.1.2 碳强度下降的省区贡献评估结果
9.1.3 优化能源结构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
9.1.4 提高能源效率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
9.1.5 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行业技术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
9.1.6 调节最终需求的贡献潜力评估结果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