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岁月的沙漏
内容
试读章节

歉疚

阎连科

宛若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年月一样,也说不清我是何年何月开始读书。家在中原的一个偏穷村落,父母计时,一般都依着农历序法,偶然说到公元年月,村人们都要愣怔半晌。在中国乡村,时间如同从日历上撕下的废纸。之所以有着时间,是因着某些事件。事件是年代的标记,如同老人脸上的皱纹标志着的岁月。

之所以有着那年的存在,是因着我与二姐在那年一同到一个以庙为校的小学,开始了同班读书。

那一年,由一升二的考试,我的语文是61分,算术62分。60分及格升级,这个分数,便如一蹴而就的力气,幸运地把我推过了升级的门槛。可这个分数,让我感到稍许羞涩,感到有些难以面对父母。我隐隐有些明白,我的分数偏低,是因了同班的二姐的分数有些偏高。她的语文、算术,都在八十几分。你们试想,倘是她的分数比我的还低,我的分数也就自然会显山露水,突出高的端倪。

事实正是这理,没有姐的高分,自然是不显弟的低分。

我开始嫉恨二姐。

开始到父母跟前,仰仗兄弟姐妹的排行,以我的最小之势,说些二姐的坏话。开始把她的东西,藏将起来,让她以为丢了,四处翻天找地,直到父母急得骂她,她也开始哭泣,我再做出替她急的样儿,从哪儿将那东西猛地找了出来。

升级开学之前,是个冬天。正月。过了十五。她的书包丢了,找得大汗淋漓,母亲差一点就要打她,我便从她的床头费尽心机、又轻而易举地替她找了出来。望着那个书包,她开始怀疑于我,可又确无证据,最后我们姐弟经过相争相吵,她只好给了我一毛钱,作为一种无奈的谢意。

我用那一毛钱,上街买了一个烧饼。直到今天回味那烧饼的味道,它还依然香得让我无以言说。

然而烧饼虽香,可终于还是又要读书。我担心二年级时,仍与二姐同班,那会给我的学习带来莫名的压力。为此,开学那日,我迟迟地不往学校迈步。在学校外边磨蹭得天长地久,如一个害怕对方而不敢登台的懦弱拳手,磨蹭在拳台下边等着意外和侥幸的发生。

也就果然。

那天上午,日光明明丽丽,照着冬后的残雪,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一地的阳光。老师和学生们扫了校园的积雪,走进教室许久,到上课的铃声响得有些不耐烦时,我才迟迟地走到教室门口,恰在这时,就有个亭亭玉立的女性老师,人苗条漂亮,满身都是让人着迷的某种气息。她过来问了我的姓名,把我带到了另外一个教室的门口,说我被调到了她的班里。说把我和二姐分开读书,是为了便于我们姐弟在学习上愈发努力,有可能就更上一层楼去。

那时候,我不知道感谢上帝。不明白命运与人生,原是多么需要偶然与幸运。只是感到女老师能明察秋毫,洞穿人心。那时候,我对学校和教育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的感激,仿佛温熙的光亮在一个孩子心里的天宽地阔。似乎,我一生命运中的幸运,都从那天开始;当然,不幸也都在那个年代埋下。

今天拉开那个年代的戏幕,呈现的第一场次,就是那天的一个场景。

老师把我领进教室,让我坐在第一排的最中,而我的同桌,奇迹般的,不是一个男的,也不是一个乡村姑娘。她是一个城镇户籍的市民女孩,穿着整洁,皮肤白嫩,人胖得完全如同一个洋娃娃。单是这些,也就了然去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在我坐下之后,她用铅笔在课桌的中间,为我俩划下了一条楚河汉界,用城里人奶甜的细音告诉我说,彼此谁都不能越过;写作业时,谁的胳膊,也无权触碰谁的胳膊。

这是六十年代中期,似乎我人生的一些觉醒,比如自尊,比如对男女与城乡的最初了解,还有对革命的一些敬畏,也大都始于此时。那一学期,学习上没有二姐的压力,可有了另其所外的让我更为窒息的压力与心跳。她姓张——那个胖胖的城里女孩,似乎是父母与革命有些什么联系,工作从都市洛阳,调到了我们村街上的一个商业批发部门。因此,她成为我命运中的第一个偶然,一个幸运;一个至今令我无法忘记的启迪。

她学习很好,每周测验考试,都是九十几分。这不仅证明着她和我学习上的差距,也还证明了一种久远的存在,即:与史俱来的城乡差别。证明着她在课桌上划的那条中轴铅线,不仅合法,而且合理。我不知道我是否是为了她和那条分界的铅线,而开始了用功学习;还是为了一个乡下男孩的自尊和城乡之间留给乡村的那点儿可怜的尊严,而在学习上开始了一种暗自、暗自的努力。

我们的老师,漂亮、高瘦,有些肌黄。而且,越来越黄。同学们都说她有肝炎。并且还会传染。说只要和她距离近些,只要你把她呼出的气息吸进肚里,也就一定会染病于你。同学们盛传,看见过她在屋里熬药。还吃了白色的药片。

教室里分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在她上课之时,常有要躲着她坐到后排去的。可是我不。我就喜欢坐在前排,坐在她的鼻下,抬头看着她那泛黄、却仍然漂亮的瓜式脸蛋,听她讲着语文,讲着算术;讲她在城里师范读书时的一些新新鲜鲜。喜欢不越楚河汉界,不说一句话儿,坐在洋娃娃的身边。为了暗赶那城镇户籍的学习成绩,缩短我和她的城乡差距,我不仅整日端坐在有病的老师面前,还敢拿着作业,到老师屋里面对面地问些问题。

我看见过老师吃药。确实是白色药片。

老师问我,你不怕传染?

我摇头。

P3-6

目录

序: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

歉疚

1970年代的散兵游勇

我知道黑夜的悲伤

夜蛾之舞

灰姑娘的南瓜车

我去2005年

细批流年

病房纪事

亲戚的时光

蓝调小镇

小旅馆

合租手记

悲伤,不悲伤

序言

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

——序“世纪文睿人文典藏·天涯精品”丛书

孔见

如果考古的结论值得信任,人类的存在已经十分古老,祖先们在地球表面的活动延续了数百万年时光。在浩茫而无法记忆的日子里,他们一直以采集、游牧或农耕的方式,生活在自然的荫庇之下。他们奉大地为神圣母亲,以谦卑的姿态承接着造物的恩泽,并对其充满敬畏与感激之情;他们与植物一起生长,分享它们的果实;他们的生活与太阳同步,随季节流转,从泥土中来,又回到泥土中去。在他们的眼中,人的生活是大自然浩荡流程中的一条涓细的支脉。

发端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市场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实惠,也大大改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营似的生产方式,密集的群居生活,得寸进尺地离间大自然与人之间关系,把生产乃至生活过程与自然流程分裂开来,人的存在也从深邃的自然背景中析离出去,沦为一种没有根源的、荒谬的存在。随着生产过程对自然流程破坏程度的加深,原来作为自然之子依偎在大地怀抱里接受哺育的人类,反过来吞噬其母体,使之变得愈来愈赢弱与丑陋,丧失其令人敬畏的神秘性。而脱离自然母体的孤独个体,最终成了繁复政治经济关系的纠结,在利益计较与权力竞争中耗尽心力,过着匮乏灵性与诗意的生活。

与大地同时被祛魅的还有天空。随着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不断凸显,科学对世界的解释被合法化、权威化,成为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给接受驯化的人们洗脑。在科学描绘的图景中,浩瀚天穹里的无数天体,只是一场物质爆炸的碎片,它们在力的作用下莫名地运动着。于是,就像尼采所描绘的那样:诸神退隐,上帝死亡。今天,除了天文学家,人们不再仰望天空,他们回到大地,在滚滚红尘中埋头经营自己的世俗生活,不再寻找形而上的意义,不再过问生命的何去何从。对造物的仰止之情已经被对货币的膜拜所取代。在繁杂吵闹的街市上,卑躬屈膝地捡拾一枚枚铜板,然后爬上喜马拉雅山冰清玉洁的顶峰,昂首挺胸地踩上肮脏的一脚,这就是许多成功人士和当代英雄们所干的事情。

诚然,充满魅惑的世界令人恐惧,但过度祛魅之后,世界变得无比荒凉,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生命的灵性也失去滋养,成为一种枯萎的存在。而狭隘的进步观念,怂恿我们以背叛过去的方式来建构未来,以毁坏自然的方式来兴盛人文,从而走入一条越来越偏狭的道路。现代化的进程大刀阔斧地删节人类生命的诗意传奇,许多极具想象力的叙事版本正像野生动物一样相继灭绝。由于不断加剧的离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濒临破裂,灾难与末世预言此起彼伏,日益真切,令人惶惶不可终日,仿佛人类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田园将芜,胡不归。在如此严重的时刻,静下心来品味一下与阳光和水同在,与草木一起成长的经验,阅读正在被删除的生活叙事,即便不能一时扭转排山倒海的局面,也能够够给我们心灵些许的慰藉与安抚,让我们一起在晚霞中结伴踏上回家路。

孔见:学者,现为《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内容推荐

当时间成为效率的标尺,我们在何处眺望流逝的时光?

《天涯》杂志社编著的《岁月的沙漏》由阎连科、蒋子丹、林那北、笛安、马小淘等文学名家细说往事和成长记忆。

《岁月的沙漏》一书收录了由孔庆东、蒋子丹、阎连科等作家所写的十余篇关于个人史的生活散文和随笔,他们或是截取生活中人事的某个难忘的片段,或是叙述一段成长的经历,甚或将个人经历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时时夹杂着切肤的疼痛感,读来颇令人动容。

编辑推荐

在岁月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或近或远,在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天涯》杂志社编著的《岁月的沙漏》由中国当代名家阎连科、蒋子丹、笛安、林那北等,用至情至性的笔触,记叙着生命中的一个个烙印,传达着对生活、对生命的的感悟。他们或是截取生活中人事的某个难忘的片段,或是叙述一段成长的经历,并将个人经历置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时时夹杂着切肤的疼痛感,读来颇令人动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岁月的沙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天涯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5751
开本 32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3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10
144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22:5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