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失落的乡村
内容
编辑推荐

《天涯》杂志社编著的《失落的乡村》集中书写了一代人对于乡村的记忆,其中既有对于千百年来乡村自然生活的赞美和感叹,又反映了在当下城市化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境之下,乡村世界遭遇的冲击以及人事逐渐消逝的留恋与无奈。在大面积商业化的图书市场之下,此类文化散文的图书的出版价值显得尤为弥足珍贵,这本书的读者可以包括在校学生以及城市年轻人,让年轻人通过阅读这一类文化散文,重新认识中国乡村的当下现状,进行一次精神漫游。

内容推荐

当乡村遭遇城市化冲击,我们如何安放诗意记忆?

《天涯》杂志社编著的《失落的乡村》由韩松落、王十月、胡弦、安黎等当代名家用感性和诗意文字还原乡村记忆。

乡村,一个能够安置人的生和死、身体和灵魂的地方。它是中国人共同的故乡,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生存居所。

《失落的乡村》荟萃了几代人对于“乡村”的记忆与展望,既有对千百年来乡村自然生活的赞美和感叹,又反映了在当下城市化节奏不断加快的情境之下,乡村世界遭遇的冲击以及对人事逐渐消逝的留恋与无奈。

目录

序: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

二月二,龙抬头

坝上

藏在草间

 外一篇:狗年月

乡村功课

大雨把人赶回村庄

 外一篇:水产码头

遥远的乡村

火车火车

兰州畸人

农民工

我是我的陷阱

歧路上的孩子

回村庄之路

准回车键

乡村是我们的老家

试读章节

二月二,龙抬头

人邻

二月二,龙抬头。其实是人忍不住要抬头了。美滋滋暖了一冬,老婆孩子热炕头,油锅盔、酽茶、臊子面的日子,有些熬不住了。亲戚家串门,男人们打牌喝酒,近了是棉帽子捂着低头小跑,稍稍远是小毛驴车棉袄带上苫着棉被子,再远了,怎么也不肯去了。太冷了。

快要立春的日子,可还是冷的,脸和手露出来的感觉,风一吹,还是飒飒的皮紧。立着呆望一阵子,时光是有些凝滞的。树也没动,没一点绿的意思。人悄悄各走各的,只是炊烟比寻常烈了些,没有风,也浓浓的,带着些干草的焦味,忽地在半空里散开了,村子就满是那麦秸的气味。

临近苦水街村,见去年疯长过的荒草依旧立着,很高,残留着细的枯枝,铁丝一样孤寂也傲然,心里忽然有“在阳光里纷纷碎了”的句子。

什么碎了?是那些干枯了但是还近乎高大的荒草?它们铁丝一样孤寂和傲然,但毕竟是有些已经禁不住岁月的煎熬,消逝了。时光并不是线性的,所谓消逝,是弥漫的,并不清晰的。

苦水产玫瑰,如果六七月,遍野都是玫瑰。来的不是时候,只有路边的苹果树,季节的缘故,还有灰尘,也许还有污染,树干乌黑。乌黑给人的感觉,并不是湿润,也并不干燥,只是一种笼统的黑,厚厚的涂抹了什么的黑,难以名状。

二月二,天渐渐更亮了,其实隐约的喜庆是慢慢起来的。现在的一切还都在背后,都还蛰伏着。虽然,那一点喜庆并不能真的改变什么。但人就是这样,借着这喜庆,一年一年过下去。

村子里,家家门框正中都贴着“门前子”——剪了穗子的剪纸。家家的主妇或是媳妇、姑娘,早早就像是琢磨新鞋样一样琢磨着新花样的“门前子”。谁家有了新花样,是不肯藏着的,女人们暗地里就传开了。全村都是自己家的样子,该有多美!人去的时候,正往里抬腿,忽然——就停下来。看一眼,再看一眼。那一眼给了人幸福,可以暂时停一小会儿的幸福。

红、绿、黄、蓝,“门前子”是有好些颜色的。剪纸的透,风透进去,院子里的喜气透出来,满院的饭食的香气也透出来。站在门里面朝外看,是透着的天,透亮亮的舒畅!

“门前子”不只在大门的门框上,里面的屋门门框上也有,人的进出就给那好看的“门前子”照拂着。屋檐上也有,一溜儿,满满登登的,各样的颜色交织着,旧的屋檐也是新的,似乎屋檐生了喜庆的“芽”。

一家门里的洁净土墙上,见悬着一个易拉罐,剪子剪了,弯弯巧巧地折了,就成了一个香炉。女人的手真巧。尤其这心思,叫人心里忽地湿润润的,想这女人什么模样。这家里的地上、炕上,都该比别的人家整洁得多。整治下的饭食,该有多么香。羡慕这家的男人,可也只是羡慕罢了。

村里的小路边,随意供奉着神位。一家是:供奉玉皇大帝天尊之神位。碗口大的黑字,写在用一根杆子撑起的近丈把高的黄布上。下面一页黄纸,“门前子”那样的剪纸,剪的是当年的生肖。这样的供奉从未见过,不在家里,不在庙堂,甚至也不在祠堂,似乎供奉在路边,是要将家里祈求的和全村人共享,似乎也有借着全村人供奉的意思在。

有乡亲过来,亲热热地和主人家(多是妇女)说几句话,烧香,磕一个头,便走。

在一家的院子里(这家的院子比别家的大),沿着长长的院子,是一条扎制好的龙。它静静地悬在那里,由人摆布,甚至是顽皮的孩子,也可以随意拍拍龙的肚子,拽拽龙的须。此刻的龙还只是个样子,只是钢筋、竹子、布和彩色的纸的混合物。它需要借助一个仪式才能活起来。

这家的院子里,老女人们正在摆置八卦灯。大致是将近百的小灯盏摆成小学生习字的米字格那样。

那些灯盏是每年用过了都存着的。而反复的使用,灯盏浸透了油,颜色似乎变得深了,小,但是很沉重。

八卦灯是由老女人们点燃的。没有一个年轻人。为什么?她们虔敬、温情、缓慢,手法柔和。边上,另一张桌子上供奉着花馍(上面盘着月季花一样的花叶,点缀着红枣)和果子。女人们虔敬、温和的神色,待那些灯盏一旦全部点燃,似乎是呼啦啦作响的时候,就完全变了。忽然肃穆起来,给什么提着,紧绷绷的,似乎有什么事要发生,人得等着,驯顺地等着。

灯类似于厚而浅的小酒盅一样,近百盏倒上清油,放好捻子,全部引燃后,稍稍起风了,火苗呼啦啦地响,黑色的油烟袅袅升空,是有几分骇人的。野蛮,甚至有几分杀气。

社火里扮演的角色,正在勾脸。勾脸是特别的技艺,这里的人每年要从外地——主要是陕西,请专门勾脸的师傅。

勾脸,一种是先用土黄色打底子。并不是满脸打,只是先在人的脸上点满,再用手掌抹开。待擦匀了,再用玫瑰红色沿着鼻梁两侧,向眉毛画上去:整个的脸,是半深的玫瑰红。这是英俊后生。还有一种是花脸,是奇异的不对称。也是后生。两者的区别,前者眉清目秀,后者孔武有力。

还有一种,是丑角。从眉毛到鼻端,涂白色,眉毛黑长,弯弯地掉下来。有趣的是,还要在白色其中点缀些微红色。在眼睛和下颌处,点缀黑色。人的选择也是稍具丑相的。丑而具喜庆相。丑和喜庆,俊和庄重,有深层的关联。

P3-6

序言

祛魅的世界无比荒凉

——序“世纪文睿人文典藏·天涯精品”丛书

孔见

如果考古的结论值得信任,人类的存在已经十分古老,祖先们在地球表面的活动延续了数百万年时光。在浩茫而无法记忆的日子里,他们一直以采集、游牧或农耕的方式,生活在自然的荫庇之下。他们奉大地为神圣母亲,以谦卑的姿态承接着造物的恩泽,并对其充满敬畏与感激之情;他们与植物一起生长,分享它们的果实;他们的生活与太阳同步,随季节流转,从泥土中来,又回到泥土中去。在他们的眼中,人的生活是大自然浩荡流程中的一条涓细的支脉。

发端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和随之而来的市场化进程,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实惠,也大大改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集中营似的生产方式,密集的群居生活,得寸进尺地离间大自然与人之间关系,把生产乃至生活过程与自然流程分裂开来,人的存在也从深邃的自然背景中析离出去,沦为一种没有根源的、荒谬的存在。随着生产过程对自然流程破坏程度的加深,原来作为自然之子依偎在大地怀抱里接受哺育的人类,反过来吞噬其母体,使之变得愈来愈赢弱与丑陋,丧失其令人敬畏的神秘性。而脱离自然母体的孤独个体,最终成了繁复政治经济关系的纠结,在利益计较与权力竞争中耗尽心力,过着匮乏灵性与诗意的生活。

与大地同时被祛魅的还有天空。随着在社会生产中作用的不断凸显,科学对世界的解释被合法化、权威化,成为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给接受驯化的人们洗脑。在科学描绘的图景中,浩瀚天穹里的无数天体,只是一场物质爆炸的碎片,它们在力的作用下莫名地运动着。于是,就像尼采所描绘的那样:诸神退隐,上帝死亡。今天,除了天文学家,人们不再仰望天空,他们回到大地,在滚滚红尘中埋头经营自己的世俗生活,不再寻找形而上的意义,不再过问生命的何去何从。对造物的仰止之情已经被对货币的膜拜所取代。在繁杂吵闹的街市上,卑躬屈膝地捡拾一枚枚铜板,然后爬上喜马拉雅山冰清玉洁的顶峰,昂首挺胸地踩上肮脏的一脚,这就是许多成功人士和当代英雄们所干的事情。

诚然,充满魅惑的世界令人恐惧,但过度祛魅之后,世界变得无比荒凉,变成了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生命的灵性也失去滋养,成为一种枯萎的存在。而狭隘的进步观念,怂恿我们以背叛过去的方式来建构未来,以毁坏自然的方式来兴盛人文,从而走入一条越来越偏狭的道路。现代化的进程大刀阔斧地删节人类生命的诗意传奇,许多极具想象力的叙事版本正像野生动物一样相继灭绝。由于不断加剧的离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亲缘关系也濒临破裂,灾难与末世预言此起彼伏,日益真切,令人惶惶不可终日,仿佛人类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田园将芜,胡不归。在如此严重的时刻,静下心来品味一下与阳光和水同在,与草木一起成长的经验,阅读正在被删除的生活叙事,即便不能一时扭转排山倒海的局面,也能够够给我们心灵些许的慰藉与安抚,让我们一起在晚霞中结伴踏上回家路。

孔见:学者,现为《天涯》杂志社社长,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失落的乡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天涯杂志社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105744
开本 32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5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1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4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