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北平四大名医医案——《萧龙友医案》、《孔伯华医案》、《施今墨医案》、《汪逢春医案》首次结集出版。其中萧龙友(民国时期北平医药公会会长、四大名医之首)医案为世存孤稿本首次整理刊行,对于文献整理、临床研究、学生习业均有极高的价值。其他三家医案亦为精选精校。
图书 | 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为北平四大名医医案——《萧龙友医案》、《孔伯华医案》、《施今墨医案》、《汪逢春医案》首次结集出版。其中萧龙友(民国时期北平医药公会会长、四大名医之首)医案为世存孤稿本首次整理刊行,对于文献整理、临床研究、学生习业均有极高的价值。其他三家医案亦为精选精校。 内容推荐 《萧龙友医案》为萧老及门弟子所辑,先生曾赐名《时方存真》,未曾公开印行。本次校注出版,以原始稿本为底本,由张绍重先生亲校。为与诸老各案统一,易名《萧龙友医案》。 《孔伯华医案》以步玉如、宋祚民、孔嗣伯、刘春圃等《孔伯华医集》(北京出版社,1988年)为底本。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孔伯华》(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为校本。凡底本与校本有异者择正删误,遇难以定夺之处则提出校注者意见,以上皆在脚注中加以说明。为了美化版面,校本经常根据药味字数改变药物顺序。本次校订,药物顺序皆从底本,以存孔伯华先生医案原貌。 《施今墨医案》所据底本为《祝选施今墨医案》,乃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所藏任应秋教授遗赠。其书内封背面有一牌记,题“中华民国廿九年二月一日印”。此外,全书每页版心下方皆有两行文字,右为“祝谌予选著”,左为“中医联合诊所”。全书未见关于出版印刷者的文字。1961年版《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本书时称“1940年金华印书局铅印本”,新版《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著录相同。本书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施今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年)为校本。 《汪逢春医案》所据底本为《泊庐医案》,刊行于民国三十年三月,为铅印本。原书编者在排印之后曾予补校,故错字之旁附有修改之文,如序言“故诊疾论病,循规奇哲”,“奇”字右侧注一铅印“前”字。凡上述情况,今皆依原注径改,不另加注释。本书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汪逢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为校本。 目录 萧龙友医案 孔伯华医案 施今墨医案 汪逢春医案 碎金录——手迹集锦 编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北平四大名医医案选集(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绍重//李云//鲍晓东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31482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25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252 |
出版时间 | 2010-09-01 |
首版时间 | 2010-09-01 |
印刷时间 | 2010-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6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9.7 |
丛书名 | |
印张 | 3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98 |
宽 | 218 |
高 | 3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