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汪革命
内容
试读章节

我的邻居马二先生,很多年来第一次跟我说话。我说的是正式说话,此前见了我只是礼貌性地打一个招呼,回来啦?出去溜达溜达?我也一样,刚出去?拐弯那儿有人在遛一条大狼狗吧?直到最近一次才是正式的。我们在高层塔楼的电梯里相遇,他的手里提着一兜子书,书的包装袋上印着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样子他没想到会在电梯里碰上我,眼眶往外扩张了一下,低头从那兜书里抽出一本,他说我刚发现,是你写的,你怎么知道那多的事?我低头看书一眼,是黑底红字的《革命》,封面像用扫帚把鲜血刷在夜空,就对他笑了笑。我们身边站着另外两人,眼放绿光,估计是一对混吃闲粮的政工干部,冰冷的电梯把不同类别的人聚在一起,我不想当着他们说话,那等于对牛弹《春江花月夜》。可是马二先生又问了,他问你书里写的你老家在乌山,是不是过去属于四川,现在划给重庆的那个地方?我只好又笑了笑,回答说不是的,那个巫山是巫术的巫,长江巫峡的巫,元稹有句诗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我老家的乌山是子虚乌有……忽然我想起身边的绿眼人,就一口打住。

这样的废话过去我也曾对人说过,有时还说是乌贼的乌,乌鸦的乌,鸟儿没长眼睛的那个乌字,后来觉得不雅就不这么说了。每次说罢我都会笑话自己,觉得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不必如此认真,承认是巫山不就得了。然而我的情况是枪不受其他东西的指挥,也就是说脑子使唤不了嘴巴,下次又照样进行注解,总认为如若不交代清楚就会伤天害理,误人前程。比方说上次我回老家探亲,拎着一只沉重的拖包准备乘计程车去京西客站,刚出大门,一群怀里抱着小狗的女人就形成一个扇面向我围了过来,她们问我到哪儿,我说老家,她们问我老家在哪儿,我说乌山.她们就从红鲜鲜的嘴巴里吐出一串儿话韵来,哇!巫山云雨那儿?好地儿!你得带我们也去玩儿玩儿!重音落在巫山后面的那两个字上,脸上荡漾着一片对云雨的渴望,其中一人还低头看看自己的花裤衩子,动作夸张地一个转身,表示回家去换条漂亮的连衣裙,要我等她。大夏天的,逼得我满头大汗为她们讲解乌山与巫山的区别,这么一来,她们就纷纷感到了失望,于是怀抱小狗离我而去,一路上用儿话韵安慰着它,呜,呜,我的小宝贝儿,叔叔在逗我们玩儿,他们老家不是有云雨的那地儿,我们两个还是在家忍着点儿,周末你爸爸就回来了噢!

不过我发现马二先生不同,当我对他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他扩张了一下的两只眼眶倏忽又回归原来的样子,好像夜晚在昏黑的楼群里看见了一条光明小道,走不几步却发现是路灯照着的水泥花坛的边缘,沿着此光仍然走不出去。他怀疑自己误入了歧途,声音和眼眶一道变小,有些警惕地盯着我问,不会是……子虚乌有的吧?这一次我收起了笑,严肃地告诉他,怎么会呢?子虚乌有是我顺嘴对你解释那个乌字!说完这话电梯停了,两扇梯门左右闪开,他还想问我一句别的什么,我对他一努嘴说,你到了!他抬头一看,红灯显示的数字果然是他住的楼层,形色仓皇地就往外跑。那天他穿着一身白色西装,速度快得像成语中的白驹过隙,与他六旬左右的高龄相比有些滑稽,连两个政工干部的嘴角都抽动了一下,好像把哪里给弄疼了。马二先生一出去就扭过头来,抢着对我说了句话,他说改天,我想跟你说一个事,这个事你可能做梦都想不到,一九四六年你们乌山……这句话他其实没有说完,他要抢在电梯关门之前跟我临时告一个别,一心又无法二用,就停住嘴抓紧向我挥了挥手。

我要向他挥手已经来不及了,只好对着门缝说了一声好的。就在两扇梯门轻轻台上的这个瞬间,我觉得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正如脚下的电梯,里面隐藏着很多秘密,这些秘密也许永远不为人所知,也许随时会暴露在外,各种情况完全取决于电梯早已储存的信息。我们这座塔楼的老电梯有时也出故障,没按它停它给停了,按它开门它又不开,电梯内外的人经常都在失之交臂。相逢一笑只是偶然,如果笑过以后还能当着众人说出这么重要的一句话来,这简直需要前世的因缘。从此我就等着他来按响我家的门铃,但是没有。等着在电梯里再次相遇,或者出去溜达溜达的往返路上彼此见着,打声招呼就互相靠近,一问一答说起他想跟我说的那个事,但是也没有。

有一次我夜里做梦,梦中他一身白色西装,出现在大狼狗出没的大街拐弯处。一个牵狗人背对着他,身子挺成一张射箭的弓,天上明明没有下雨,面前的灌木丛里却发出淅淅沥沥的声音,后来那人在整理裤子的时候手中皮绳脱落,那狗就趁机来到他的身后。梦中的我赶过去跟他并肩作战,吓退了大狼狗并且还批评了它的主人,狗主抖动着身子徐徐转身,脸上一派轻松舒适的表情。我们两人又并肩走回塔楼,路上他只是愤怒地抨击着当今的世道,不断重复着满街是狗这一句话,还是没有说起他想跟我说的那一个事。醒来以后我有些好笑,觉得自己已经由等候变成期盼,以至于真的像他在电梯外面说的那样,那个事我可能做梦都想不到。

P1-2

后记

二〇〇四年四月,我回老家看望父母,一次朋友聚会,听三十年前的老友汪琳讲述了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此人姓龚,名山忠,家住在龙王垭,说他十七岁为国民党竹溪驻军喂养军犬,受一位让他唤做“师傅”的副官的指使,曾经暗中救走十三个被捕的共产党人。事发之后,驻军团长下令把他活埋在县城北坡,是他当年救活的一条义犬扒开土堆将他拖了出来,夜色中引领着他逃出县城。

接着我收到家乡一位名叫阮鹏的年轻朋友寄来的报纸,原来几年前他已经把这个传奇人物写成了被湮埋的新闻,寄我的目的无非是希望为我可能会产生的文学作品提供最初的资料。

当时我大吃了一惊,因为龙王垭是我做知青时接受再教育的地方,我被分配在茶场总部下面的碾盘湾队。在那里干了两年,两年中怎么从没听说过此人以及他的故事呢?我立刻让汪琳带我去见他。想听他亲口讲出那段经历。汪琳一口答应,但是改日却告诉我,那位名叫龚山忠的茶农刚刚外出打工去了,可能要过很久才能回来。我有点儿遗憾,埋怨汪琳为何不早些告诉我,并且约好下一次回乡,一定要替我事先打探清楚此人的行踪,最好趁他在家的时候。

那次回老家我只留下很少的文字,写诗的女县长柏东明陪我去了一次向坝,回京作为纪念,我写了一个不足万字的短篇,名字就叫《到向坝去》。在《当代人》杂志上发表又被《小说月报》转载。与此同时,我开始构思一部大型的方志小说,这就是五年以后问世的五卷本《庸国》。

直到长长的《庸国》进入尾声,我再次回乡。才见到了这位传奇的老人。这次上龙王垭是汪琳驾车,除此之外,还有法院的汤守成,文联的阮家国,文化馆的张明庚。诸位都是我多年的好朋友。车子顺利开到龚山忠的门前,大家下车进屋。团团围定已被埋没了半个多世纪的老英雄,听他绘声绘色,讲述他平生最光辉的一页。他一会儿摘下头上戴着的两顶帽子.让我们参观他“师傅”让他留作记号、也留作纪念,说是革命成功之后组织上派人来接他走时便于相认的一绺长发;一会儿指着皱纹密布的额头两侧,指出他生下地时被巫汉说成是牛魔王转世,后来养父用杀猪刀剜去的两只肉角的遗迹;一会儿还要当众褪下裤子,把他被驻军活埋前屁股上受过的烙刑展示给我们,以此作为历史的验证。

他认为我是他“师傅”派来的人,按照五十多年前两人临别时的约定,革命成功后接他到北京去的。我说不是,但我在一瞬间看见了他眼里飞快闪过的失望,于是又点头说,回到北京,我会替他打听他的那个“师傅”。

我提议在他屋前的场院里合一张影,他就越发相信我要把照片带回北京,以供他“师傅”辨认出他的现状,一转身迅速回到屋里,收拾整理了很久才又出来,重新站在我们之间。就在相机要按动快门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做一个高呼口号的姿势,并且说干就干地前倾身子,跨出右腿,将同一方向的那条胳臂也高高地举了起来,样子颇像扔一颗手榴弹。大家都笑得不行,我很快忍住了笑。因为在他那张沧桑的脸上毫无笑的意思,他的表情庄严之极。

回京不久,我把终于写完的《庸国》交付出版社,几乎没作什么休整,立刻开始写作龚山忠的故事,暂定名为《革命》。最初我只觉得它是一个中篇,写到三万多字,才发现它无非是一个开头,就索性放开往下写了,不料写完一算,竟有四十万字还多。写到中途,我把内容报给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被列入二o 0八年重点长篇小说的扶持项目,据说列入这个项目的长篇小说,出版时是可以召开专家讨论会的。

我给主人公的那位一去永不复返的“师傅”,虚构了一个唯一可以让人原谅的理由,“文化大革命”中他与他同样做了高官的妻子,双双惨死在造反派的手下。临死前他嘱咐儿子,一定到自己的出生地去,寻找一位蓄着很长很长头发的,二十年前曾经为当地驻军养狗的人,那个人叫汪革命。

胡平在《文艺报》上发表评论,综合其他几部同题材的长篇小说,称它们是革命现实主义的突破。

刘醒龙主编的《芳草》杂志,发表了这部长篇的删节本,建议改名《记恩》。记恩是一条小时被主人公救活,长大又救活主人公的义犬的名字。我同意了,因为发表的文字恰是以义犬记恩为一条引线。

二〇〇九年,以此为名的长篇小说获得北京市建国六十周年长篇小说佳作奖。

我打电话对初次告诉我的汪琳,以及另几位陪我上龙王垭的好朋友说,本书出版单行本的时候,我会写一个后记,记下我们当年一道采访的情境,包括龚山忠高呼口号的姿势。但我得知一个意外的消息,那次的四位陪同者中,法院的汤守成患了重病,目前正在治疗之中。我托朋友去看望他,新的消息更加不幸,说他已经人事不知了。

内容推荐

野莽编著的《寻找汪革命》讲述了:他认为我是他“师傅”派来的人,按照五十多年前两人临别时的约定,革命成功后接他到北京去的。我说不是,但我在一瞬间看见了他眼里飞快闪过的失望,于是又点头说,回到北京,我会替他打听他的那个“师傅”。

我提议在他屋前的场院里合一张影,他就越发相信我要把照片带回北京,以供他“师傅”辨认出他的现状,一转身迅速回到屋里,收拾整理了很久才又出来,重新站在我们之间。就在相机要按动快门的时候,他突然提出要做一个高呼口号的姿势,并且说干就干地前倾身子,跨出右腿,将同一方向的那条胳臂也高高地举了起来,样子颇像扔一颗手榴弹。

《寻找汪革命》使我们在愉快的阅读中发现了一扇洞察中国的窗户。

编辑推荐

野莽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中国作家,他擅长用幽默的语言,绝妙的比喻,在看似不经意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中国各阶层人对现实生活表现出来的各样复杂的态度,并从中折射出当代社会的影子。《寻找汪革命》透过这些千姿百态的人物的行为和心理,可以看出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至今还在怎样地束缚着这些人的大脑和四肢,怎样扭曲着他们的灵魂。他的书使我们在愉快的阅读中发现了一扇洞察中国的窗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汪革命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野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198672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6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7
丛书名
印张 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2:5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