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提出“中国无悲剧”的人是晚清维新派学者蒋观云。此后的学者如朱光潜、钱钟书、乃至鲁迅,都曾经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或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由张之薇的《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是对“献祭”、“替罪”、“救赎”等概念的论述,扩大了悲剧与悲剧精神的内涵;而从基督教的“原罪”、从儒家的“成仁”“取义”中,出掘出悲剧的原型精神,寻找到“士子献祭”的悲剧母题和人类文化史基础,无疑是对中西方悲剧理论的丰富。
图书 | 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最早提出“中国无悲剧”的人是晚清维新派学者蒋观云。此后的学者如朱光潜、钱钟书、乃至鲁迅,都曾经认为,中国没有严格意义或真正意义上的悲剧。 由张之薇的《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是对“献祭”、“替罪”、“救赎”等概念的论述,扩大了悲剧与悲剧精神的内涵;而从基督教的“原罪”、从儒家的“成仁”“取义”中,出掘出悲剧的原型精神,寻找到“士子献祭”的悲剧母题和人类文化史基础,无疑是对中西方悲剧理论的丰富。 内容推荐 《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是张之薇的博士学位论位。 《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大约可以分为四大块:首先是论述悲剧和悲剧精神;第二是在中西方文化史中寻找各自的悲剧精神和英雄原型,目的是论证“士子献祭”的史前母题;第三是从浩瀚的中国古典戏剧剧目中,整理发掘出具有“士子”形象和“献祭”精神的剧目,进而论证并概括“士子献祭”戏剧所蕴含的悲剧精神;第四是论述“士子献祭”戏剧的历史沿革演变。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悲剧与悲剧精神渊源综述 第一节 悲剧的诞生 一城邦文明的养育 二理性精神的求索 三狄奥尼索斯崇拜:受难和死而复生的悲剧性 四酒神:永远的悲剧主角 第二节 悲剧意识与宗教观念 一“替罪”到“献祭”:从被动受死走向主动牺牲 二“替罪”、“献祭”与“救赎”:人类宗教的圆满心路 第三节 悲剧精神与英雄原型 一西方悲剧精神与英雄原型寻踪 二中国悲剧精神与英雄原型寻踪 三悲剧意识缺乏的中国庶民世界 四“内圣外王”的中国“士子” 第二章 “崇高”的中国“士子献祭”戏剧 第一节 “士子献祭”戏剧的基本认知 第二节 “士子献祭”戏剧生成的文化维度 一“成仁”与“取义”:“士子献祭”精神的基因奠定 二“独尊儒术”到儒学理学化:“士子献祭”精神的固化与递进 第三节 ”士子献祭”戏剧生成的社会维度 一超稳定专制皇权下的政治触发 二“家国同构”、“君父一体”与士子理想的冲撞 三守死善道的献祭悲歌 第四节 ”士子献祭”母题在中国古典戏剧中的体现, 一朝政晦暗时刻的“谏诤”剧目 二社稷危亡时刻的“纾难”剧目 三弱者的死亡:“献祭”精神在民间的扩大化表现 第五节 ”士子献祭”戏剧风采管窥 一舍我其谁的抱负 二激情贲张的血性 三孤忠独抱的义节 四死不旋踵的凛然 五蔑视俗流的傲骨 六青史流芳的自信 七中国古典戏剧之“大团圆”驳辩 第三章 “士子献祭”戏剧的沿革演变 第一节 “士子献祭”戏剧的兴衰轨迹 一从宋“伎艺”到元杂剧:“献祭”内容由端倪趋向成熟 二明传奇:“献祭”精神与“忠奸”主题的重叠与分野 第二节 江山易代之际“士子献祭”戏剧审视 一宋元易代:从“乌托邦”误入“伊甸园” 二明清易代:从慷慨卫道归于隐逸狂潮 第四章 “士子献祭”戏剧的近代流变——清末民初之际 第一节 清代“雅部”与”花部”的递变 第二节 去“士子精神”的献祭戏剧 ’ 一米喜子:关羽戏崇拜 二程长庚:三国戏崇拜 第三节 从献祭启蒙到“士子献祭”戏剧新高潮 一献祭启蒙的社会诉求 二“士子献祭”戏剧的东山再起, 三晚清“士子献祭”戏剧与传统“士子献祭”戏剧之差异 四“伶隐”汪笑侬:悲剧精神崇拜 第五章 余论:“士子献祭”戏剧的反向形态——“归隐”戏剧 第一节 仕与隐——中国士子的双面人生 第二节 “归隐”情结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的体现 第三节 “归隐”情结在中国古典戏剧作品中的不同表现方式 一仕途坎坷,被迫之隐 二功成身退,主动之隐 三屡请不出,决断之隐 四佯狂避祸,变异之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献祭--中国古典戏剧悲剧精神论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之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学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738407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99 |
出版时间 | 2011-08-01 |
首版时间 | 2011-08-01 |
印刷时间 | 2011-08-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5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37 |
丛书名 | |
印张 | 9.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6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