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小康等编著的《中国美学》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和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专题性学术辑刊。本辑刊以发表中国美学研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译文、述评、书评以及有关研究资料为主,一年一辑。
第二辑设五个栏目:专题研究、传统美学研究、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理论前沿译介、述评与书评。共收录论文十五篇,书评三篇,主要探讨了文学与图像、美与神性的关系等。
| 图书 | 中国美学(第2辑) |
| 内容 | 编辑推荐 由高小康等编著的《中国美学》是南京大学文艺学学科和南京大学美学研究所主办的专题性学术辑刊。本辑刊以发表中国美学研究(包括中国当代艺术批评)、译文、述评、书评以及有关研究资料为主,一年一辑。 第二辑设五个栏目:专题研究、传统美学研究、现代中国美学研究、理论前沿译介、述评与书评。共收录论文十五篇,书评三篇,主要探讨了文学与图像、美与神性的关系等。 目录 一、专题研究 专栏名称(一):文学与图像(主持人:赵宪章) 论“镜子说”的图像意识内涵(肖伟胜) 《红楼梦》图像研究:从艺术史模式到视觉文化模式(秦剑蓝) 西方美学史上的“语图”关系(陆涛) 专栏名称(二):美与神性(主持人:包兆会) 董仲舒的神学美学(包兆会) 中国当代艺术思想图景中的人神向度(查常平) 二、传统美学研究 “气韵”新解(洪毅然) 从“才性之辨”看魏晋文艺批评的人文蕴涵(袁济喜李俊) 论中国古代的语言美学观(王汶成) 龚自珍的美学思想(祁志祥) 与道合一:道家人生美学之审美域(李天道) 论江南古代都会建筑元素的生态表达(王耘) 三、现当代美学研究 中国美学:现代以来的演进(张法) 实践美学与审美形式性(张玉能) 晚清风景描写的发生:以《老残游记》为中心(唐宏峰) 四、理论前沿译介 中国表意文字中的“天”(汪德迈著李晓红译) 五、述评与书评 美学理论建构中的得与失:评叶朗的《美学原理》(张弼) 大美学视野下的创造性阐释——侯敏《现代新儒家美学论衡》述评(邢红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图文关系研究综述(周展) 《中国美学》约稿函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中国美学(第2辑)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高小康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9428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97 |
| 版次 | 1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247 |
| 出版时间 | 2011-09-01 |
| 首版时间 | 2011-09-01 |
| 印刷时间 | 2011-09-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美学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78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B83-53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9 |
| 印次 | 1 |
| 出版地 | 上海 |
| 长 | 229 |
| 宽 | 152 |
| 高 | 15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2300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