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人体密码的破译/看不见的科学世界
内容
试读章节

人类病魔的挑战

自古以来,人们就有一种愿望:健康长寿,长命百岁,期盼自己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一生。如今,人类已迈进了21世纪的大门。回眸过去,目不暇接的新发现、新发明使人类文明不断取得新的业绩。伴随着电报、电话、电视、汽车、飞机的依次登场,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把人类从工业经济社会引入到信息经济社会。今天,我们可以登上神秘的月球,漫游九天求索;可潜入万米深海,到大洋探秘;可以分裂原子、拼接基因、克隆动物;能合成人间从未有过的纳米新材料;甚至创造人类的第二个太阳——可控核聚变,也变得不是那么遥远了。

然而,在新技术焕发出眩目光辉的面前,相比而言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却显得有些苍白。目前全球20%~50%的人每天忍受着各种慢性病的折磨;我国有11%的人患有高血压,4.2%的人不同程度地残疾,2.5%的人患有智力低下。据联合国卫生组织1999年公布的资料,人类遗传病已达10126种,遗传病已不是少见病了,它已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曾肆虐一时的传染病,尽管有的已得到控制,可并没有像天花一样销声匿迹,相反在一些地方死灰复燃。而肺结核病目前又有广泛流行的趋势;流行性感冒一直肆虐人间,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死于感冒的美国士兵身上分离到的病毒告诉我们:一不小心,它还可能毁掉我们几百万人的性命,因为人类对这种致命性的感冒病毒仍没有天生的免疫力。现在世界上流行的新传染病越来越多,像疯牛病传染的克雅氏病、埃博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革登热等都是无法治愈的可怕的传染病。流行世界的“现代瘟疫”艾滋病更是使人“谈虎色变”,使人类深感忧虑。癌症、心血管病已成为当今人类最凶恶的杀手,人类驱除不掉的幽灵,它们一直高居人类死亡的前列。癌症的阴影还未散去,“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又让希望长寿者望而却步,70岁以上老年人的30%,80岁以上老年人的80%会得此病。这种老年病让多少快乐家庭陷于痛苦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疾病都可能从基因中找到答案,但目前苦于不能解读这些基因,科学家们只能望病兴叹。人类连自己都认识不清,又何谈去征服自然!科学家们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发出了源于人类心灵深处的呐喊:要充分认识生命,了解自身,保护自身,这是我们最神圣的使命。

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人类总共有5万到10万个基因,正常情况下,这些基因控制着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人们都希望太太平平度过一生,但实际上在人的一生中,无法避免地要接触这样那样的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能够引起所谓的基因突变,这样在临床上就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这种突变了的基因传给下一代,就变成了遗传病。科学家们还发现,即使一般的传统性疾病也与基因突变有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相同的环境中流感病毒大爆发时,有的人会被传染得流行感冒,另外一些人则不会得感冒。易于被感染的人,就存在与正常人不同的易感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的关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人的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3万名长寿者,发现不少的研究对象体内有两种基因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杲症。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长寿的机会比普通人高两倍。

既然我们知道决定人类生老病死的是基因,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弄清楚人类这5万到10万个基因的结构、位置以及它们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突变形式,哪些疾病与哪些基因相关等等。于是科学家们便开始酝酿设计一项人类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

“蘑菇云”的震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市各投掷了一颗原子弹。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非常强的炸弹,它利用具有放射性的铀和钚等物质的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原子弹爆炸时能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光辐射的“蘑菇云”,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P2-4

目录

一 生命科学的“阿波罗计划”

 人类病魔的挑战

 “蘑菇云”的震撼

 开启生命之门

 无价之宝的“登月计划”

 可贵的“1%”

二 探索基因之谜

 引人深思的猜想

 “贝格尔”航行的启示

 修道院里的伟大发现

 在细胞里探秘

 果蝇的贡献

 细菌和病毒的功劳

三 揭开基因信息的面纱

 精巧的结构

 伟大的发现

 靠分子传种接代

 高超的本领

 扑克牌带来的启示

 调节与控制

 变异的奥秘

四 生命密码破译术

 DNA的“分子手术”

 “钓”基因

 高速公路上诞生的“伟大灵感”

 基因“搬家”

 分子杂交

 DNA测序

 奇特的分子“路标”

 生物芯片的妙用

 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

 果蝇和老鼠的秘密

 水稻基因组计划

五 基因工程创奇迹

 高营养的作物宠儿

 不怕病虫害的庄稼

 不与杂草“同居”的神奇作物

 生性泼辣的“庄稼汉”

 会“发光”的奇异植物

 多彩花卉的梦想

 含有疫苗的蔬菜和水果

 “超级动物”的诞生

 “天然动物制药厂”

 会发光的老鼠和吐彩丝的蚕

六 破译人体密码的“天书”

 遗传图——标记DNA分子的基因位点

 物理图——确定DNA分子的“里程碑”

 序列图——揭开DNA分子的内幕

 转录图——书写DNA分子的生命乐章

 人体基因的重大发现

 无与伦比的基因诊断技术

 初露曙光的基因疗法

 解读人体“天书”路漫漫

 蛋白质组学的崛起

七 解密生命后的喜与忧

 基因经济崭露头角

 基因时代的医学

 未来的“基因农业”

 神通广大的DNA指纹

 转基因生物的“危险信号”

 基因歧视的泛滥

 基因武器的威胁

 基因对伦理道德的挑战

序言

在我们已经迈进了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经“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既可以打开原子探索更微观的世界,又能合成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新材料;电脑的出现使我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这些事实好像说明,我们人类的确不愧为“万物之灵”,好像只要有了人,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然而,在新技术焕发出的炫目光辉面前,我们人类对自身的认识又有多少呢?实际上,目前全球有20%~50%的人每天在忍受着疾病的折磨,许多“不治之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疾病不知使多少家庭陷于无尽的痛苦之中。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能与基因有关,但人们苦于不能解读这些基因,只能“望病兴叹”!人类连自己都认识不了,又何谈去征服自然!科学家们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发出了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呐喊:要充分认识生命,了解自身,保护自身,这是我们最神圣的使命。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总共有5万~10万个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人们的生老病死。人们只有弄清楚这些基因,破译人类的全部遗传密码,才能揭开人类生老病死的秘密。因此,一项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大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就诞生了。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在本书中你们不但可以看到在分子水平上的神奇生命,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你们将来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奠定基础。

刘植义

2001年12月于石家庄

内容推荐

《人体密码的破译》简介: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人类总共有5万~10万个基因,这些基因控制着人们的生老病死。人们只有弄清楚这些基因,破译人类的全部遗传密码,才能揭开人类生老病死的秘密。因此,一项关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大课题“人类基因组计划”就诞生了。亲爱的青少年朋友们,在刘植义、刘一婷、朱正歌编著的《人体密码的破译》中你们不但可以看到在分子水平上的神奇生命,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你们将来走进生命科学的殿堂,攀登新的科学高峰奠定基础。

编辑推荐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可能与基因有关,但人们苦于不能解读这些基因,只能“望病兴叹”!人类连自己都认识不了,又何谈去征服自然!科学家们面对这样的残酷现实,发出了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呐喊:要充分认识生命,了解自身,保护自身,这是我们最神圣的使命。刘植义、刘一婷、朱正歌编著的《人体密码的破译》中你们不但可以看到在分子水平上的神奇生命,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而且更能从中体会到科学家们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人体密码的破译/看不见的科学世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植义//刘一婷//朱正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7551793
开本 16开
页数 18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Q78-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河北
230
15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