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顾城哲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顾城编著的《顾城哲思录》内容介绍:本书摘选了顾城的约五十幅画,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橘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内容推荐

顾城编著的《顾城哲思录》内容提要:顾城是当代中国文学收获的少数几个天才之一。随着时间流逝,他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晰。本书的文字,基本形成于1987年5月之后作者的去国时期。这些顾城后期思想多见于谈话、访谈、演讲中,它们的呈现方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即兴和片段色彩,这使得本书所采用的“断章体”天然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断章取义。这些二十年前的思考对于今天为凡俗生活所困的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灵光闪现有助于我们树立平静生活的智慧。

《顾城哲思录》摘选了顾城的约五十幅画。顾城之所以没有选择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是因为画画比写诗要更依赖于经济条件,而顾城一贯痛恨被物质因素所牵制。

目录

人生

中西

生活

传统

编后

试读章节

10

五岁的时候,有一回我一个人在屋子里,我注意到了墙,雪白的墙,我觉得很美,我就睡着了。我醒来时,慢慢睁开眼睛,墙就像一阵雾气,白色的水汽,向我透过来,墙里边有一些眼睛看着我。我定下神来看,光,灯光依然照在墙上,墙依然是白色的。我那时候已经知道每个人都可能要死,但是我没想到我要死。我知道人死了要变成一种灰,白色的,我没想到这灰烬就离我这么近。我看着白色的墙,心里忽然有种空虚的感觉,好像第一次清楚地知道了我是要死的,第一次看见死亡离我这么近……

我可能永远没法用语言说清那个时候的感觉——你知道钟在走,每时每刻,像是一只绝不放过你的手,把你推向这个墙,你到那里就变成灰烬……我就跑到外边去,坐在一些草中间,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还要干什么?有什么值得做的事情?时间这么短,我可以算出来,我活了一千天,两千天,没有几个几千天的,时间非常短,我觉得我不应该做我不爱做的事,我就坐在草中间看那些昆虫爬上草叶,又掉下来,这时候我忽然觉到了一种安慰——在这个很大很大的天地间,我就像这个昆虫一样,走我的路,我不知道我爬上去的是哪片草叶,然后到哪里去。但是天看着我,天知道,就像我看着这个爬动小昆虫,我知道一样。这像是一个可怜的安慰。

11

后来我有机会读书,读了一本法布尔的书,J.H.法布尔。我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第一次我忘了这个世界,这本书里全部讲的是我热爱的昆虫们的事情。这些小昆虫各式各样的,有夏天在树上叫的知了:喳——喳——喳——,有瓢虫,有推动一个圆球的蜣螂,它们在这个世界上不停地做它们的事情。最打动我的是这书里的一句话,它说:“它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欢迎它,石头是摇篮。”——一个小虫子,一生下来,就在无情的岩石中间,但是生命本身有一种力量推动着它,使它不断地爬,很多很多的它们,在阳光晒热的岩石上爬着,被晒干,死去,但是仍然有少数,爬到了一个地方,爬到了蜜蜂的窝里,吃了蜜,变成了一种飞虫,飞走了。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故事,它们这些昆虫,在做它们的事情,有一种知道。夏天,法布尔说,它在树上唱歌,它的声音不好听,但是我们人应该原谅它,因为它是很不容易才爬到树上唱歌的,它在地底下做了好多年苦工,谱写一支歌曲,就是为了有一天在夏天的树枝上歌唱。

法布尔说他小时候,碰到一个牧师,拿着一个鸟蛋,我读到牧师告诉他鸟蛋的名字的时候,心里微微一动,很奇怪,我第一次想到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有名字,都有一个字代表它们的存在——所有的东西都有名字,我也有名字-所有东西都有它们的死亡和命运,我也有。这使我感到了一种同病相怜,一种惺惺相惜,一种含着凄凉的亲切和融合。它们是我的朋友,我应该好好地认识它们—每天我走很远离开城市,那个时候城里文化革命非常热闹,不停地在抓人打人,但是在我离开它的时候,这场喧闹就消失了。

在那些草中间,我听见蟋蟀的歌声,我想起法布尔书上说的话,它说,满天星星都看着我的时候,我觉得最美丽的不是星星,而是这个小小的蟋蟀的歌声,一个小虫子,拉着它的琴,在一个很小的土洞里,不是为了赢得观众,只是因为热爱,这个蟋蟀和我们人一样有它的生命,它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支歌曲。

12

我发现城市里的人都在说话,说的话跟那些鸟和猪的都不一样。他们有条有理地说。这对于我真正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一直到前不久,我还觉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我和我的妻子去办去美国的签证,那个官员问,你的皮肤是黄色的?是红色的?是黑色的?是什么颜色的,白色的?我妻子说,好像跟木头的差不多。她问我应该填什么颜色,我说:你可以写“美丽的”。这就是我的愚蠢之处,我没办法弄清楚他们在说什么。P4-7

后记

顾城是当代中国文学收获的少数几个天才之一。随着时问流逝,他的重要性越来越清晰。由于在大学教授中国当代文学专题,我得以了解顾城诗歌是如何成为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钟爱之物。仅仅印在纸上的诗会腐烂,刻在心里的诗会长存。顾城的诗歌应该属于后者。

在备课过程中,我接触到顾城的访谈《无目的的“我”——张穗子访谈录》和他在德国波鸿大学的演讲稿《从自我到自然》。这两篇文章里表达的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使人耳目一新。随后,我又阅读了更多顾城的散文性文字,感到它们和顾城诗歌一样,是时间遗下的珍珠。这些二十年前的思考对于今天为凡俗生活所困的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灵光闪现有助于我们树立平静生活的智慧。基于此,我决定将顾城带有哲学思考性质的文字辑于一书,也就有了这本《顾城哲思录》。

本书文字除第一辑第八则摘自小说《英儿》外,其余全部摘自四卷本《顾城文选》。《顾城文选》于2005—2007年间出齐,计约1 55万字,收录了顾城诗歌之外的散文性文字,惜乎流通不广,识者未众。幸好,新版的《顾城文选》也正在筹划中。

本书中文字形成的时问,基本为1 987年5月之后作者的去国时期。少量产生时间在此之前的段落,已经在文后注明。1 987年5月之后,作者形成了自己相对稳定统一的对于世界的看法,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在本书中得以展现。当然,区区数万字只是管中窥豹,而其中取舍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编者的主观意志。此外,由于各种原因,顾城的一些精彩段落未能选入,使得其精神面貌的呈现并非完整,这一缺憾有待将来弥补。(编者将于2013年出版《顾城诗歌赏读》一书,敬请留意)

顾城后期诸多思想都见于谈话、访谈、演讲中,它们的呈现方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即兴和片段色彩,这使得本书所采用的“断章体”天然地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断章取义。

本书分为人生、诗、中西、生活、传统、书六辑,这完全是一种形式上的归类,其全部的意义在于使读者查阅方便。

书中还摘选了顾城的二十余幅画。画和诗对于顾城来说,不过是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内核是同一的。顾城之所以没有选择成为一个画家,可能是因为画画比写诗要更依赖于经济条件,而顾城一贯痛恨被物质因素所牵制。

愿每一个读者都能分享顾城对世界的看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2011年7月21日于对外经贸大学

联系编者请搜索“七人赏诗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顾城哲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53154
开本 32开
页数 2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2
出版时间 2012-08-01
首版时间 2012-08-01
印刷时间 2012-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10
14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