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
内容
试读章节

第一个问题,发展优势的创造。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中国发展到现在,红利已经用完了,人口红利,廉价劳动力没有了;资源红利,土地越来越少了;改革红利,原有的改革措施的作用已经发挥完了。这就产生了一种悲观的情绪,所以很多企业家老在问留在中国有没有前途这样一句话。有些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了,向其他国家转移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任何国家,在发展初期都有自己的优势。但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来的优势就没有了,这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发展优势在于创造,我们要创造新的红利、新的优势。

以人口来说,人口红利在当初是必然的,很多国家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但在中国我们应该看到,廉价劳动力的结束就是技工时代的开始,技工时代是我们下一步要经历的。所以,要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加强职业技术教育,这样,我们就形成一个技工时代。扩大技工队伍对我们来说,中国的优势远远比那些东南亚国家要强。另外,在接受培训和锻炼后,我们的技工队伍将很快地成长起来。工人素质比东南亚国家的高,工资水平比西方发达国家的低,这将是我们下一步发展的优势。再往后,东南亚国家进人技工时代了,我们又在向高级技工时代过渡;他们转向高级技工了,我们又在向专业人才过渡。总之,新的人口红利,是不断创造出来的。

新的资源红利在哪里?在于科学技术的运用和由此带来的创造性成果,这就是新的资源红利。例如开发新能源,提高勘探水平;再如海水淡化,水资源充足了;又如沙漠改造,我在鄂尔多斯看到,那里正在人进沙退,人进林茂。这些都是在创造新的资源优势。

2012年暑假,我在内蒙古考察。内蒙古的草业现在正大力改造。内蒙古这么大的牧场,现在草的质量不高,牛吃了这种草以后,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较低,所以正在改良草种,改种新的草种,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牛吃了新草后,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了,而且新草是省水的,不必大量浇水,加之草的生长周期较长,现在除了草场的改革以外,城市草坪的提供,为高尔夫球场提供新草,为城市花园供草,都在试验,为什么?因为省水。这就是科学技术创造新资源。  再看新的改革红利。一定时期之后,原有的改革措施的作用发挥完了,新的改革措施要陆续出台。新的改革措施应当是顶层设计的产物。顶层设计主要是统筹安排,站得高,看得远。可以举个例子,就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它比农村承包制晚了二十多年,是一个迟到的改革措施。1979年农业试行承包制的时候,是不包括集体山林在内的,但有的地方把山林也分了,包山到户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些农民对党的政策不了解,以为像过去一样,政策说变就变。今天把山包给了自己,于是赶快砍树,砍完再种。如果不砍树,过几年说不定山又收回了,这不是白搭了吗?中央及时制止了这种乱砍树的行为,一拖二十多年。2003年,福建、江西等省开始进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试验,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集体林权改革的决定,有三大突破。

第一大突破,过去的农业承包制是三十年不变,后来改为长久不变,这究竟多长呢?农民心里还是嘀嘀咕咕,不了解也不放心。这次集体林权改革规定七十年不变。农民一想,七十年孙子都长大了,于是放心种树:爷爷种树孙子砍。农民种树的积极性就高了。

第二大突破,就是林地可以抵押,树木也可以抵押。林地可以抵押,整个林区的经济就活了,林业经济也就发展起来了。

第三大突破,林权承包到谁?有的专家建议,承包到村,承包到乡,承包到合作社,但是中央的决策很明确,一竿子到底:承包到户。每户都有林权证。

可见,只有中央才能做出这样的抉择,这是通盘考虑的结果。地方做试验,不可能在这样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这么大的决策,这是顶层设计的一个例子。

所以,今后需要有更多的顶层设计。改革的红利、改革的优势,来自创造。教育制度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改革,促进了新人口红利的产生。科技体制的改革,以及对科技的大量投资,能够用新技术来创造新资源吗?有可能。如果不是顶层设计,不是综合配套改革,将来能取得众多改革成果吗?这是做不到的。所以说,优势是靠我们创造的,这就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所在。

第二个问题,改革就是制度调整。改革就是对原来不合理的制度或者不符合现状的制度进行调整,各个国家都一样。现在正在讨论的是中国会不会落人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叫中等收入陷阱?据世界银行的解释,就是说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5000美元以后,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于是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其实,任何发展阶段都有收入陷阱。在长期内,很多国家生活在人均GDP 1000~2000美元以下,这不是低收入陷阱吗?中等收入阶段过了12000美元,就进入高收入阶段,进人高收入阶段后,不是同样也有陷阱吗?希腊,前些年曾经被世界银行作为表扬的对象,因为它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好,现在人均GDP达到2万多美元,不是又落人陷阱了吗?经济摆脱不了停滞、衰退的局面,这是高收入陷阱。日本人均GDP 4万美元了,但这些年经济一直停滞不前。所以,任何收入阶段只要不注意,不努力,就会落入陷阱。

制度调整是必要的,技术突破也是必要的,两者并重。仅有技术突破,没有合适的制度环境,是不行的。仅有制度环境的改善,没有技术突破,也是不行的。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即使我们人均GDP达到了12000美元,也要继续努力,进入高等收入阶段以后,还要继续改革政策。所以说,从今后十年来看,我们不要被什么人口红利用完了,资源红利用完了,改革红利用完了等说法限制住自己,也不要被中等收入陷阱限制住自己。我们要始终保持信心,保持一种警惕的状态,记住高收入阶段同样有陷阱,改革不进则退。

第三个问题,对中国经济要认真进行结构分析。总量分析当然重要,但只有总量分析是不够的,结构分析比总量分析更重要。以GDP来说,GDP的总量分析和GDP的结构分析哪个重要?1840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中国的GDP总量比英国大多了。但跟英国一比,中国的GDP结构远远不如英国。从1770年算起,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到1840年,英国在T业化进程中已经进行了七十年左右。在英国的GDP中,钢铁产量不断增加,机器制造业产值不断增加,英国向西欧国家输出蒸汽机以及各种技术装备,英国的棉纺织品是机器制造的,英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轮船和火车。而中国呢?中国不一样。中国的GDP总量是由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构成的。中国的纺织品产量不少,但都是手工制作的。中国出口的是瓷器、丝绸、茶叶和桐油等,所以远远不如英国。那今天呢?从GDP总量上看,中国居于世界第二,这当然是很了不起的,是我们多年奋斗的结果。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我们在GDP结构上不如日本,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在产值中的比重比中国大,日本很多工业品的技术含量比中国高。我们不要满足于总量分析,要做结构分析。结构的优化,不是一句空话。结构的优化要靠实实在在地干。P3-5

目录

一、综合

 党的十八大后的十年

 由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经济的两个着力点

 中国经济:十年回顾与十年展望

二、经济发展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质量,保障持续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当前和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分析

 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与战略选择

 以内需为主的大国发展道路

 依靠总供给政策走出中国经济的困境

 中国未来经济走向核心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未来十年中国工业走向

 中国第三产业未来十年发展走势

三、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的转型与改革

 新阶段的城镇化:目标和路径

 经济增长、结构调整与城镇化

 当代中国的农业与城市化

 论城市化是走出低谷的唯一通道

四、经济转型

 从追求数量粗放扩张转变为追求质量提高效率

 关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几个问题

 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发展挑战与路径:大国经济的刘易斯转折

 下一个十年的经济走势和转型发展

五、体制改革

 展望党的十八大后的中国改革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

 对于深化改革的几点认识

 严法明制,公平竞争

 包容性体制创新论

六、财政金融与对外开放

 需求增长与供给改善并重:我国开放型经济前瞻

 以营改增为先导的新一轮财税改革

 财政改革展望:在贯彻分税制中配套推进,服务全局

 主权财富基金、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金融稳定

 推进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后十年的中国经济的走向,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

《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邀请了张卓元等当前中国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三十多位知名经济学家,从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体制改革、财政、金融和对外开放等多个角度,展望了十八大后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向,为关注该问题的读者提供参考。

《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这些作者中有多名是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的知名经济学家,还有一些是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每位作者都是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意见。

序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后十年中国经济走势怎样,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课题。本书邀请了中国三十多位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展望了十八大后十年中国经济的走向,为关注该问题的读者提供参考。

本书的最初构想源于2009年,那一年,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共八卷),在社会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该书发布会上,出版社就有出版今后十年中国经济走向的想法。十八大的召开为这个愿望的实现提供了新的契机。

受广东经济出版社姚丹林社长的委托,由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张卓元、郑红亮、程锦锥组织,共计三十多位经济学家为本书提供了稿件。这些作者中有多名是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的知名经济学家,还有一些是近年来影响力较大的中青年经济学家。每位作者都是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发表个人的学术观点,不代表所在机构的意见。

在组稿过程中,得到了各位作者的大力支持,特致谢意。

编者

2013年7月

编辑推荐

如何认识我们这个时代,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不仅政府部门、经济学界关注,广大民众也有急迫的需求。尤其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以及最近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来,今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个时候,由张卓元先生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可为业内人士及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缩小城乡收入分配差距、如何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等一系列问题, 解读十八大政策导向。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八大后十年的中国经济走向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张卓元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430349
开本 16开
页数 46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3
出版时间 2013-11-01
首版时间 2013-11-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778
CIP核字 2013287538
中图分类号 F124
丛书名
印张 29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1
181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