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接通地脉
内容
试读章节

约略记得那是麦收后抢时播种玉米的最紧火的时节,年轻的村长掮着铁锨走进我的院子,高挽到膝盖的裤管下是沾着泥水的赤脚。我让坐。他不坐,连肩头的铁锨也不放下来,一副急不可待的架势,倒是不拒绝我递给他的一支烟。他说,你去把场塄下那二分地种上包谷,到时候娃们也有嫩包谷穗儿吃嘛!

我一时竟然很感动,却有点犹豫。我在两年前调入省作协当上专业作家,妻子和孩子的户籍也随之从乡村转入城市,刚刚分到手且收获过一料麦子的责任田,又统统交回村委会重新分配给其他村民了。专业作家对我至关重要的含义,就是可以由我支配自已的时间和生命行程了。几乎就在那一年,我索性决定从城镇回归乡村老家。我在祖居的屋院里读中国新时期文学一浪高过一浪的小说,读着刚刚翻译过来的陌生的世界名著,也写着我的小说,是一个不再依赖土地丰歉生存着的乡村人了。村里的乡亲有人送来一把春天的头一茬韭菜,几个刚刚孕肥的嫩包谷穗子,一篮沾着湿土的红苕,常常引发我内心的微妙感慨,过去我曾拿着这些东西送给西安城里的朋友,现在我自己反倒成为接受者了。我在接过一把韭菜一篮红苕几个嫩包谷穗子的时候,分明意识到我和这块土地依存的关系割断了,尽管还住在祖居的老屋里,尽管出出进进还踩踏着这方土地,却无法改变心底那一缕隐隐的空虚的发生。我对村长好心好意的提议之所以犹疑不定,是因为我已无资格耕种哪怕巴掌大一块土地了。

村长显然早已揣透了我的顾虑,解释说,村口场塄下这一畛子地,猪拱鸡刨,你交回的那二分地分给谁谁都不要,这几年都荒着,你种点包谷谁也没意见……说罢转身出门去了。

我便种上了包谷。这二分地在村子东头的场塄下。当年的新一茬的蒿草正长到旺盛时,比我还高出半头。我丢剥了长袖衣和长裤,握一把磨得锋利的草镰,把蒿草齐摆摆砍掉割尽,再用镢头把庞大的根系一一刨挖出来。因为天早土壤干硬,也因为几年荒芜土质板结,牛拽的犁铧开掘不动,只能用双刺镢头开挖,再把大块硬土敲碎,点种下包谷种子。大约整整干了三天,案头正在写作的小说或散文全部撇下,连钢笔也没有扭开,手掌上的血泡儿用纱布缠了几层,仍有血丝渗出来。又过了几天,于夕阳沉落西原的傍晚,我在湿漉漉的地皮上看见一根根刚冒出来的嫩黄的旋管状的包谷苗子时,心底发生了好一阵响动。我坐在被太阳晒得温热的土墚上,感觉到与脚下这块被许多祖宗耕种过的土地的地脉接通了,我周身的血脉似乎顿然间都畅流起来了。

我在这二分地里间苗定苗,锄草施肥。三伏的大旱时节,村长便安排村民开动抽水机灌溉,轮到我的地头的时候,我便脱了鞋子,用铁锨挖开灌渠的口子把水放进地里,双脚踩着沁人肌肤的井水,让每一株包谷都浇灌得足饱。眼瞅着包谷拔节了,冒出天花和红缨来,绿色的包谷穗子日渐肥大起来,剥开一条缝儿,已经孕出白色的一排排颗粒,用指甲轻轻掐一下,牛奶似的稠汁进溅到我脸上。我掰下一篮,剥去绿色的皮壳,等待周末从寄宿中学回家的女儿,那是作为一个父亲最温馨的等待时刻。

我后来在这二分地里种过洋芋(土豆),收获的果实堆在屋角,有亲友来家,便作为礼物相送。也种过白菜和萝h,不知是技术不得要领,还是种子不好,那白菜只长菜叶不包心,只能窝泡酸菜;萝l、又瓷又硬,熬煮勉强可食,生吃很不是滋味。只有栽种大葱大获成功,许是我勤于松土,那葱长得又粗又高,葱白尤其多,做料子菜自不必说,剥了皮生吃也很香甜,我常常是一口馍一口生葱吃得酣畅淋漓。我在务这二分地里的庄稼和蔬菜的劳动中,渐渐稀少了到河堤散步的习惯,或者说替代了。我在一天的阅读或写作之后,傍晚时分习惯到灞河边上散步,活动一下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腰和腿。河堤内侧的滩地里是汗流浃背忙于做事的男人和女人,河堤外侧的沙滩上是割草放羊的孩子,我往往在那种环境里感到不自在,很难生出古典和现代才子们赏山阅水的情致来。现在,当我在那二分地里为包谷除草或为大葱培壅黄土的时候,满脸汗水满手土屑,猛不防会有一个我能闻声辨人的人发出的声音:“还是把式喀!”然后就在地头坐下来,或者他抽我递给他的雪茄,或者我抽他的旱烟,然后说他儿子或女儿遇着什么难事了,需得我去帮忙交涉,我比他的“面子”大哇……我往往在那种时刻,比之在河堤上散步时的感觉稍好。

这几年间,大概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出活的一段时光,无论是中篇《蓝袍先生》《四妹子》《地窖》等,以及许多短篇小说,还有费时四年的长篇《白鹿原》,我在书案上追逐着一个个男女的心灵,屏气凝神专注无杂,然后于傍晚到二分地里来挥镢把锄,再把那些缠绕在我心中的蓝袍先生四妹子白嘉轩田小娥鹿子霖黑娃们彻底排除出去,赢得心底和脑际的清爽。只有专注的体力劳作,成为我排解那些正在刻意描写的人物的有效举措之一,才能保证晚上平静人眠,也就保证了第二天清晨能进入有效的写作。这真是一种无意间找到的调节方式,对我却完全实用。无论在书桌的稿纸上涂抹,无论在二分地里务弄包谷蔬菜,这种调节方式的科学性能有几何?对我却是实用而又实惠的方式。我尽管朝夕都生活在南原(白鹿原)的北坡根下,却从来没有陶渊明采菊时的悠然,白嘉轩们的欢乐和痛苦同样折腾得我彻夜失眠,小娥被阿公鹿三从背后捅进削标利刃时回头的一声惨叫,令我眼前一黑钢笔颤抖……我在二分地的包谷苗间大葱行间重归沉静。

记不清是哪一年了,陕北榆林一位青年诗人送我一小袋扁豆,这是夏天喝稀饭的好作料。因为产量太低,扁豆在关中地区早都绝种了。我倍加珍惜的一个缘由,是我生在三伏,又缺奶,母亲用白面熬煮的扁豆喂活了我。直到我的孩子已经念大学的时候,母亲往往面对牛奶面包而引发出扁豆救命的老话。我在重新品尝救命的扁豆稀饭之后,留下一部分种子,当年秋天种到我的二分地里,长出苗儿来,年龄在中年以下的农民竞不认识是何物。扁豆长得很好,绿茵茵罩满地皮,常常引来许多村民围观。扁豆比麦子早熟,在大麦成熟小麦硬粒的时候成熟了。我准备近日收割,自然跃跃,慷慨地答应过几个村民讨要种子的事。不料,当我提着镰刀走到二分地头,扁豆秧子竟然一株都不见了。我愣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肯定是昨晚被谁偷割了。我其实也没有生多大的气,只是有点怨气,怨这人做得太过,该当给我留下一小块,我好留得种子。

那是至今依旧令我向往而无法回归的年月和光景。P3-6

目录

第一辑 散文

 接通地脉/3

 从黄岛到济南/7

 多姿多彩的绽放/10

 玩自己的足球/15

 李十三推磨(小说)及附记/17

 追述一首词的成因/32

 沉默的山/35

 走进铁军/38

 在原下感受关中/41

 你让我荡气回肠/45

 第一次借书和第一次创作/47

 在灞河眺望顿河/49

 一个空前绝后的数字/51

 关键一步的转折/53

 摧毁与新生/55

 一次功利目的明确的阅读/58

 米兰·昆德拉的启发/60

 阅读自己/63

 一个人的声音/66

 办公室的故事/74

 排山倒海的炮声/78

 汶川,给我更深刻的记忆,不单是伤痛/83

 心中的圣火/85

 我的秦腔记忆/87

 龙湖游记/92

 老君台记/95

 铁岭掠影/98

 一双灵光纯净的眼睛/10I

 难忘一渠清流/105

 说“我”/110

 再说盗版和盗名/113

 原或塬,是耶非耶/117

第二辑 论说

 面对城墙的吟诵/123

 寄望灿烂/129

 行走间的匆草一笔/133

 出神人化的意境/137

 《白鹿原》创作散谈/14l

 真实自信的叙述/154

 敬重修军/158

 别一种感动/160

 村子,乡村的浓缩与解构/162

 感受西安行进的气象和脉搏/166

 无弦的诗性歌吟/169

 钢枪马蹄溅落的诗句/174

 望外的欣慰和感动/178

 柳青创造了一个高峰/180

 阅读柏杨/182

 再读阿莹/192

 语言里的生命质感/196

 蓄久的诗性释放,在备忘/199

 无法归类的文化寓言/205

 添了一份踏实/207

 乡党曾宏根和他的华胥国/210

 展示秦腔的新图景/213

 陷入的阅读及其他/218

 难得一种纯洁与鲜活/226

 敏锐的思考与诗性的激情/229

 青山碧水复原历史悲剧/235

 我看碎戏/238

 你的体验,令我耳目一新/240

 呼应与鼓舞/243

 激情赋华章/245

 遥远的文君和现实的女性世界/247

 关注人类命运的力作/250

 再说李十三/253

 热风扑面/256

 感知一双敏锐的眼睛/261

 感知并领受,一种鲜活的生命气象/266

 难得尽在传神处/269

 方言散谈/274

 感知一种真实的精神高尚和情感丰满/278

 少年笔下有雅韵/282

 用生命的体验思考生命的价值/287

 精神高蹈之履痕,坚实行走的伴唱/289

 难得豪情又柔肠/296

第三辑 对话

 关于真实及其他 ——和《文汇报》缪克构对话/301

 《自鹿原》之外——与《关注》记者白小龙、逸青的对话/313

 我与《白鹿原》——在中国现代文学馆讲演稿/325

 三十年,感知与体验——中国著名作家访谈录/339

 让生活升华为艺术——答《文化艺术报》贾英问/354

 再说那道原——答《陕西日报》杨小玲问/358

 关于读书——答《深圳商报》记者问/362

 也说思想——答《南方周末》张英问/366

内容推荐

陈忠实编著的《接通地脉》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新作精品,由作者亲自选编,共计八十余篇。

《接通地脉》生命形态、精神表达和审美风格的亦重亦轻,是陈忠实散文突出的艺术特点。他的散文作品描摹对象丰富,思考范围深广,精到朴实,比之他的小说另有一番情致。

编辑推荐

陈忠实编著的《接通地脉》收录了著名作家陈忠实的散文新作精品,由作者亲自选编,共计80余篇。本书分散文集、论说集和对本文的作者的采访的记录,本文的作者曾经获得过矛盾文学奖,本文中的散文作品描摹对象丰富,思考范围深广,精到朴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接通地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忠实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63785
开本 16开
页数 3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90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2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8
151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2:5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