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不忍细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清末轰动朝野的一桩官场花案,东方神探狄仁杰的真睑谱?匈奴人西迂为什么改变了欧洲的格局?曹操为什么一生不敢称帝?慈禧西逃前是如何处死珍妃的?溥仪被引渡回国真相……

本书以大众为阅读对象,所辑录的文章,正说历史,注重通俗化与可读性,拒绝枯燥。以“破解谜团、还原真相”为主要内容,将知识性、考证性、故事性、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

内容推荐

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有个著名命题:“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地对话。”卡尔说:“并非所有有关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或者都会被历史学家当做事实加以处理。

因此,阅读历史,我们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也许这正是史家们的难言之隐。而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真实细节和生动故事?有哪些史事被误读了呢?对历史的喜好,也许正是源于我们对已发生的未知事物的渴望,并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寻找那事、那人,寻找那被人遗忘的暗角……

阅读此书——跟随着作者的调查、考证和探索,透过那些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随之而来的新奇、惊异,获得新知的刺激感将不断产生,历史那曾经跳动的脉搏和呼吸犹如重现……

目录

事件追踪

梁武帝禁止弟弟逼债收屋——南北朝爆发“金融危机”

600年前郑和智剿最大海盗集团

匈奴人西迁为什么改变了欧洲的格局

阅兵——从祭天迎宾到示威的神圣庄严盛典

追寻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的命运

光绪皇帝与美国总统麦金莱书信往还的背后

1912年内蒙古乌泰“独立”事件平叛始末

华裔初中生破解《静夜思》日中差异之谜

《我的团长我的团》真实记忆:中国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

最早的中日战争:白村江之战使日本对大唐心生敬畏

雍正大展:国宝如何迁到台湾,雍正曾篡改过遗诏吗?

破解谜团

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为什么要投湖自尽?

千古疑案:徐福东渡究竟去了何方?

火烧阿房宫之谜

西施:一个身份可疑的卧底女间谍

大贪官和口20条罪状里为什么偏偏没有贪罪

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千年诅咒之谜

沈阳故宫四大谜团

清东陵乾隆陵墓谜案

韩信真的是“背水一战”吗?

火烧赤壁是真的吗?

1757年乾隆彻底闭关锁国始末

我们为什么敬仰汉朝?

还原真相

“空城计”内幕:司马懿为何故意放诸葛亮一马?

替父从军花木兰的真相:其实她不姓“花”

其实唐朝并不以肥胖为美

血滴子与雍正特务政治的真相

雍正赐死年羹尧真相

东方神探狄仁杰的真脸谱

慈禧西逃前是如何处死珍妃的?

努尔哈赤被大炮弹炸死真相

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真相

老北京探秘:谁是天安门城楼的设计者?

末代皇储口述:溥仪立嗣的隐秘内幕

中国邮史秘闻:中国第一枚邮票不是“大龙”

揭密: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实情

溥仪被引渡回国真相

名人新事

偶像皇帝宋仁宗

孔子的绯闻:“子见南子”经过

川岛芳子诈死,隐居长春30年?

谁是《红楼梦》中秦可卿的原型?

慈禧太后为《中国不高兴》“作序”

乾隆到底是不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姜太公钓鱼是为了搞情报

兵马俑的主人不是秦始皇?

个人隐私

溥仪和他的五个女人

潘玉良:从“雏妓”到蜚声海外的女画家

丁夫人为何令曹操抱憾终生

中国第一美人西施与范蠡的情爱秘史

袁世凯与朝鲜明成王后的一段私情

唐德宗的自救:挽救大唐帝国的一份检讨书

曹操为什么一生不敢称帝

格格想和丈夫同房先要贿赂保姆

唐朝小偷揭出的一桩惊天“婚外情”

最奢华的沐浴:慈禧洗澡全过程

清末轰动朝野的一桩官场花案

史海猎奇

花间才子温庭筠的荒唐事

姜抚:盛唐时代的资深骗子

清宫荒唐事:司机跪着给慈禧开汽车

古代妓院为何总喜欢开在考场对门

明代公主只能嫁与平民,且屡次被无赖骗婚

古代新婚夫妻在房事前有什么礼仪?

汉武帝最昂贵的一次艳遇:10万人的生命作为礼物

圣旨原来也有假

孙武为何斩胆敢杀吴王宠妃

清初屠城事件:池塘储尸几近杀绝

砸烂睾丸,剖挖心脏——徐锡麟的悲歌

古代日食秘闻:让天文官丢脑袋,曾阻止战争

清末彩票:回报率70%

后记

试读章节

东方“福尔摩斯”狄仁杰的真脸谱

◎孙彦博

央视热播的大戏《神探狄仁杰》,案件扑朔迷离,情节跌宕起伏。画面中狄仁杰镇定自若,深邃的眼神审视现场,人命官司正朝着他的推断一步步水落石出,所有人的心思都跟着他到了案发现场……

他真的有如此之神吗?多年为官的他,能够触及皇室威权而不倒,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现在大多数中国入对狄仁杰的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源自荷兰的汉学大师高罗佩博士对狄仁杰的描述。他的侦探小说《狄公案》发行100多万册,并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由此人们大多知道了狄仁杰是破案高手,却很少注意到他的为官之道。历史上女性掌权通常多疑而嗜杀,而武则天作为历史上唯一称帝的女性更是其中的典型人物。高处不胜寒,在这样一位女皇的身边,狄仁杰能多年身处高位而不衰,他自然有其独到之处。

生而大丈夫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年—679年),年近不惑的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1.7万余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惩奸除恶的大法官。狄公断案如神莫如说他重来就没有“三思而后行”,没有忌惮那涉案其中的官绅名流。他因断案出名,那是“果”,而狄仁杰的直谏,他的忠君之道才是“因”,真正保全了他。

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赐死。狄仁杰奏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说理:“犯言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通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干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判案件,纠劾百官。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建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侈,韦弘机因此被免职。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地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干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顺应时变,大周良相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建碑颂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到任之后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

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明公董戎三十万,平一乱臣,不戢兵锋,纵兵暴横,无罪之人,肝脑涂地……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如得上方斩马剑加于君颈,虽死如归。”狄仁杰义正辞严,张光弼无言可对,但怀恨在心,还朝后奏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

但是,狄仁杰的才干与名望,已经逐渐得到武则天的赞赏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开始了他的宰相生涯。身居要职,狄仁杰谨慎自持。一日,武则天对他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谮卿者乎?”狄仁杰谢日:“陛下以臣为过,臣当改之;陛下明臣无过,臣之幸也。臣不知谮者,并为善友。臣请不知。”武则天对他坦荡豁达的胸怀深为叹服。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升为内史(中书令)。这年夏天,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她观看安葬舍利(佛骨),奉佛教为国教的武则天答应了。狄仁杰跪于马前拦奏道:“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诈,直欲邀致万乘所宜临也。”武则天遂中道而还。是年秋天,武则天欲造浮屠大像,预计费用多达数百万,宫不能足,于是诏令天下僧尼日施一钱以助。狄仁杰上疏谏日:“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在虚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武则天接受了他的建议免去其役。

兴复皇室,大唐功臣

狄仁杰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兴复李唐皇室。这个活动,分为两步,第一步是将被囚禁在房州的李显迎回洛阳,然后把他推上储君位置。这一步,在狄仁杰活着的时候,便已成功了。第二步是将李显推上帝位,这一步在狄仁杰死后,才得以实现。

狄仁杰要实现他的想法,首要的一条就是要设法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改变她对两个儿子的看法,使李显与李旦兄弟能够摆脱被囚禁的地位。但在他与武则天建立相当紧密的信任之前,要想对武则天施加影响,是不可能的。武则天延载三年(696年)五月以后,狄仁杰逐渐获得了这种信任。

获得信任以后,狄仁杰不露声色地展开了兴复李唐皇室的活动。这个活动分两步进行,一是利用别人;一是他亲自出马,双管齐下。这个时候,武则天养了两个男宠,张易之与张昌宗。这两个人是嫡姓兄弟,原来地位不高,因为备受武则天宠爱,旬日之间,贵震天下。武承嗣极力想接近他们,以谋求太子位置,狄仁杰也接近他们,以实现自己的计划。二张兄弟有一种不自安的心理:他们现在的地位是如此优越,又来得如此容易。他们担心,有朝一日,不幸的事情会发生,他们将丧失一切,乃至于自己的生命。

于是,他们向狄仁杰请教“自安之术”。狄仁杰告诉他们,只有一个方法,可以长保富贵,这便是劝武则天将李显迎回洛阳,并立为太子,二张如能立此奇功,一旦武则天去世,继承帝位的便是李显,二张有了迎立之功,任何灾难也就不会降临到他们头上了。二张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

狄仁杰又用与武则天接触的机会,多方劝说武则天。一次,武则天带着一种不安的情绪,和近臣们谈起了她的一个梦,她梦见一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可是它的两个翅膀全折断了。武则天要求近臣们对这个梦做出解释。在一段沉默之后,狄仁杰说话了:“臣以为,那只大而美丽的鹦鹉就是陛下自己,因为陛下姓武。”这个解释是有根据的,因为武则天常将鹦鹉来拟比自己。“两翅,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狄仁杰指的是李显与李旦。“现在,他们都处于被囚禁的地位,这就是两翅折断的意思。没有翅膀的鹦鹉不能飞翔,陛下起用王子,鹦鹉就能飞翔了。”

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复立庐陵王李显。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飨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说:“此朕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沉着而郑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皇土?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最终,武则天感悟,接受了狄仁杰的意见,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

莱国公

在狄仁杰为相的几年中,武则天对他的信任与重用是群臣莫及的,她常称狄仁杰为“国老”而不名。狄仁杰喜欢面引廷争,武则天“每屈意从之”。狄仁杰曾多次以年老告退,武则天不许,入见,常阻止其拜。武则天曾告诫朝中官吏:“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P148-151

后记

英国著名史学家卡尔有个著名命题:“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地对话。”卡尔说:“并非所有有关过去的事实都是历史事实,或者都会被历史学家当做事实加以处理。”历史学家的事实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相互妥协的产物。历史学家的原则是求真,但是他追求到的历史事实总带有几分无奈。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因此,阅读历史,我们常常会读出几分含混、几分闪烁,也许这正是史家们的难言之隐。而那几分含混和几分闪烁中,究竟隐藏着什么真实细节和生动故事?有哪些史事被误读了呢?对历史的喜好,也许就是源于我们对已发生的未知事物的渴望,并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寻找那事、那人,寻找那被人遗忘的暗角……

央视《百家讲坛》节目的成功,催生了一股读史风潮,这股读史风潮席卷书市,方兴未艾。《百家论坛》作为一本应运而生,面向历史爱好者,在通俗解读的基础上正说历史,“揭历史之谜团,还历史之真相”,使人们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解读历史、启迪智慧的杂志,自创刊以来,得到了众多读者的极大关注与支持。在“2008第八届北京图书节”上,成为读者抢购的书刊。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去年将《百家论坛》部分文章整理、归类、辑结成书出版,以便于阅读、收藏和研究。已出版的《历史不忍_细读》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如今,我们再次应广大读者的要求,仍以“破解谜团、还原真相”为主要内容,将知识性、考证性、故事性、趣味性作为遴选文章的取向,同时在考证性、故事性与可读性方面有所突破,以期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并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您了解灿烂中华的文史传承,引领您去走入历史与文化的更深处。

本书以大众为阅读对象,所辑录的文章正说历史,贴近现实,视角新颖,注重通俗化与可读性,拒绝枯燥。阅读此书,跟随作者的调查、考证和探索,透过那些历史事件知情者、亲历者的回忆,随之而来的新奇、惊异,获得新知的刺激感将不断产生,历史那曾经跳动的脉搏和呼吸犹如重现……

为了更广泛地遴选精品,参阅了大量的相关书刊,由于时间仓促,无法一一与版权人取得联系,及时汇寄稿费和样书。相关事宜,可致函bjtt0707@126.com,与我们联系。

编者 孙萍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不忍细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孙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96720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0
17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