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解开灾后心灵密码
内容
编辑推荐

“5·12”震后一年,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和被震碎了的人生,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灾区不仅要重建物质的家园,更需要重建心灵的家园,修复受到重创的心灵……

怎样让灾区人民重新微笑,重新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怎样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和影响在心灵上遭受重创的灾区人民?怎样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怎样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帮助灾区人民?

在火热的灾后重建现场作者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解开心灵密码的钥匙。

内容推荐

生命是有限的,希望是无限的;金钱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

怎样让灾区人民重新微笑,重新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怎样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和影响在心灵上遭受重创的灾区人民?

  在火热的灾后重建现场作者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解开心灵密码的钥匙。

目录

前言

第一部 羌笛悠悠羌魂雄

 二进北川老县城

 重返映秀

 废墟上的守望者

 灵魂的呼喊——访羌族诗人羊子

 最美丽的女神和萝卜寨

 不屈的羌碉

 水乡藏寨和生态新镇

第二部 只不过从头再来

 汶川地震何处是,请君看看东河口

 枣树村的平民英雄主义

 心灵的拐杖和隐形的翅膀

 我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

 孩子、父亲和母亲

 呼唤天堂里的爱人

 物质与精神的辩证法

 打开农村财富的大门

第三部 慈悲与自我救赎

 中国心理学的里程碑

 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报告

 与爱同行的心灵守望

 废墟上的“心灵花园”

 浴火的凤凰黄莉

 板房里的“完美春天”

 心灵无界大爱无边

附记End 1

后记End 2

试读章节

当时,我不知道,北川这个建县已经一千多年、被称为“罕见的物种基因库”的美丽县城,竟恰恰建在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而且是主中央断裂带!自有文字记录以来,这一带几乎每隔几年、十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地震,最近的一次是1976年8月16日发生的7.2级地震,余震四千多次,最强烈的两次达到7级。

重返北川后,我想向冯益固送上衷心的问候和祝福,但人们告诉我,他从杨柳坪村调到了县城所在地曲山镇担任农办主任,在“5·12”大地震中已经不幸遇难……

望着无言的青山,我泪流满面。

一路上许多地方都挂着巨幅标语:“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胡锦涛主席的这句话,正是灾区人民坚强刚毅的写真。

到县城进行周年祭的人络绎不绝: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有的代表单位,有的以个人名义。许多人抬着花圈,握着香烛,举着黄色和白色的菊花,其中举着花圈的“唐山遇难孤儿”队伍特别引人注目。

过了擂鼓镇后,路上的人更多了。

这一天,到北川县城参加周年祭的有二十多万人。几十公里长的车队从安昌镇一直排到了老县城。

走进被灾难摧毁的老县城,迎面便是肃穆的、黑底白字的大幅标语:“放轻你的脚步,放低你的声音,给逝者一个安宁。”

是的,死者长已矣,我们不能再打扰他们,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的灵魂安息。

浩劫后的北J1 I县城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根本不是我记忆中的北川!它已经面目全非,没有一栋完整的建筑,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变了形的“楼房”,整个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废墟”,一片死寂,没有任何生机。地震时,县城北面的王家岩轰然垮塌,掩埋了整个老城,北川县委等二十多,个单位葬身在山岩下,岩石堆积最深处竟达七十多米。残存的少数楼房也被向前推移了两百多米!而新城东南面的景家山又发生了大面积崩塌,最大的石头足有三层楼房那样大,巨石裹挟着惊天动地的巨响,如瀑布般倾泻而下,县政府等机关和中小学、居民楼瞬间便被完全砸毁……

幸存者说,地震发生时,天昏地暗,地下发出了轰轰隆隆的怪声,大地似乎高高地跳跃了一下,楼房被高高抛起来后又重重地摔下来,短短几十秒的时间,眼前便只剩下一片瓦砾堆。

曲山小学的老师告诉我,学校的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四十四个小学生跑到了操场  。上,本来以为操场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哪知道脚下的大地竟突然像大海中的小船一样剧烈摇晃起来,忽上忽下,忽左忽右,一两分钟之后,操场中央忽地隆起,平添了一座小山,四周是深陷的裂缝,操场上的师生们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一个孩子侥幸获救。

一万八千多人的北川县城,罹难者上万,在举行悼念活动的草坪下面是一个掩埋罹难者的巨坑,当地老百姓称之为“万人坑”。在北川考察期间,我小心翼翼地不敢向任何采访对象谈及他们的亲人,因为每一个北川人都有亲属遇难。

四川著名历史学家谭继和先生感伤地告诉我,北川的文人墨客曾组织了一个“禹风诗社”,吟诗作赋,考证典故,治史编志。就在地震发生前四天,禹风诗社成员谢兴鹏还给他发来电子邮件,邀请他为新作《感悟禹里羌乡》写序,并约定5月14日在成都见面叙谈。地震那天,正是禹风诗社聚会的日子,中午大家还在兴致勃勃地品酒论诗,但刹那间垮塌的王家岩就将聚会的六十多个人全部埋在了地下。山崩地裂壮士死,这次电话便成为谢兴鹏和他最后的约定……

北川四十余位“非遗”传承人不幸遇难,羌族口弦演奏者幸存的不到十人,羌笛演奏者仅存两人。羌族文学、乐谱、舞蹈图谱等文字、图片、影像资料被埋进了废墟,县城所有的公共文化设施片瓦无存,大禹纪念馆、禹羌文化研究中心、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县文物研究所被毁,全县所有羌族研究资料荡然无存。这是对羌族文化生命的沉重打击。因此,对羌族人民而言,地震让他们失去的不只是家园和亲人,还有这个民族的根。

在废墟前我点燃了手中的香烛,深深鞠躬以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和敬意。一些和我一样远道而来的人,虽然北川并没有他们的亲人,但也表达了对罹难的骨肉同胞的悼念之情……

更多的祭奠者是失去亲人的人。

一位姓徐的老人蹒跚着走在废墟边,他的妹妹全家遇难。

一位来自外地的母大娘已经七十一岁,老伴八十岁了,在北川工作的儿子和儿媳在地震中双双遇难,只留下十五岁的孙女。孙女天天哭着想着念着爸爸妈妈。老年丧子,一想起“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泪湿衣襟。

一位姓唐的婆婆,六十六岁,给罹难的儿子媳妇烧了一栋纸房子,一面哭着一面喃喃地说:“孩子太造孽了,真像做了场噩梦。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的时候,我们还在外面躲过,这一回哪晓得……我想不过啊,连他们的遗体都没有挖出来……”

一位姓赵的小伙子,侥幸从废墟中被人救出,已经高位截瘫,坐着轮椅来到了废墟前……

整个老县城是一座巨大的祭祀堂和纪念堂,人们脚步轻轻,神情肃穆,除了有时响起轻声的啜泣,没有别的声音。  .

可以告慰死者和生者的是,距老县城二十三公里处的新县城已经动工。根据规划,面积是老县城的八倍,那里地势平坦,四周低山丘陵环抱,安昌河穿城而过,在建设中将尽量保持和突出羌族及川西文化特色,预计将在2020年前建成。而老县城将成为一个规模宏大的地震博物馆,以纪念亡灵、警示后人,同时也为人类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像北川县城原址这样大规模的地震遗址完整保护工程,遇难者的亲属们说,这是对亲人最好的纪念,是对所有遇难亡灵永恒的记忆。

在悼念和告别过去中,生活仍然在继续。

六十八岁的居民夏婆婆带着上小学的孙女在卖有关北川地震的光碟,沿途卖光碟、羌绣、腊肉、土特产的小摊点很多,已经形成了一个市场。P13-15

序言

“5·12”震后一年,面对满目疮痍的大地和被震碎了的人生,灾后重建的艰巨任务正摆在我们面前。灾区不仅要重建物质的家园,更需要重建心灵的家园,修复受到重创的心灵。

重建不是简单的恢复,而是向高层次的提升,特别是对人的提升,是物质和精神的升华。重建心灵家园,中华民族不仅仅需要和死神抗争时的勇气和激情,还需要科学和理性,需要科学的规划、严格的管理,以及日复一日互相帮助的人问大爱和脚踏实地的持之以恒。

北川以及绵阳、平武、都江堰一些受灾民众的弃世,给我们留下了永久的痛。

怎样让灾区人民重新微笑,重新看到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

怎样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鼓励和影响在心灵上遭受重创的灾区人民?怎样重塑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

怎样运用现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帮助灾区人民?

带着这些问题,我重返灾区浴血的土地。

在火热的灾后重建现场我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解开心灵密码的钥匙。

右手骨折的青川农民石光武含着自信的微笑喊出了气壮山河的口号:“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

在北川进行灾后援建的山东人说:“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山东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要把北川作为山东省的一个县来重建,把北川的人民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专家们在地震发生后第三天(5月15日)便组成小分队奔赴灾区,建立心理援助工作站。除大量培训当地的心理辅导队伍外,直接接受专家们心理援助的群众已上万人次。专家们希望,通过他们的实践、,恐考、研究和总结,不但让我国的灾害心理学研究得到更快的发展,也为国际心理救援工作作出贡献。

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复旦大学心理分析研究中心与中国文化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分析研究所和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便共同决定,组织队伍前往灾区。他们先后在北川、汶川、德阳、都江堰等地建立了七个心灵花园工作站,以心为本,以爱为基础,以灵性为基调,以创造和转化为工作导向。

2010年4月初,IT行业三家知名企业EMc、思科以及腾讯在都江堰市共同启动了“重建都江堰心灵花园”公益项目。聘请国内外著名心理咨询师为全市五十余所中小学七十多名心理辅导老师提供两年的培训,并且协助老师们为全市七万多名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对都江堰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中因地震受到心理伤害的三百多位工作人员提供心理辅导。

还有一大批志愿者留在了灾区,以古米兰为首的志愿者组织的“完美春天”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生命如花,大爱无边,我们仍然众志成城!

受灾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新的希望,北川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在自己的画作旁抄下了这样一首诗: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只是分寸的宽敞

也要向着阳光照射的方向

灌木丛中的小草啊

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烧焦了翅膀

也要飞向灯火闪烁的方向

夜里的飞虫啊   北川幸存的人啊

地震让我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给我们心灵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我们的心虽然流着血

但我们活着的人啊

应该向着明亮那方

哪怕道路充满荆棘

看成败人生豪迈

只不过从头再来

再造一个新北川

再建一个美好的家园

后记

正在修改这本书稿时,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一样,我也是天天守在电视机前,急切地了解来自灾区的各种信息,同时也极想在第一时闾赶到灾区去。但是,由于考虑到自己的年龄和严重的高原反应,清楚地知道即使去了也只会给灾区添乱,于是便只能向天祈祷,祝愿玉树人民早日摆脱苦难,重建幸福家园。

2002年7月,为了考察长江上游及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为撰写《生存与毁灭》一书积累素材,我曾去过玉树。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地区正在这里。玉树是藏文化十分发达的地方,全州藏传佛教寺院约有两百座之多,这里的民歌源远流长,民间故事内容丰富,有的说唱艺人就像激情喷涌的大诗人,美妙的诗句如滔滔流水,一泻千里,有人不但能说很多部《格萨尔王传》,还能说三百多部《人类演绎》。玉树结古镇的新寨嘉那玛尼石堆是全世界最大的玛尼石堆,已经有玛尼石二十五亿多块了,是藏区雕刻艺术的宝库。横贯玉树草原的通天河是长江在青海省内的干流,也可以说是长江的上游,河边还有传说中唐僧西天取经归来后留下的“晒经石”……

有人说,青藏高原选择了藏民族绝不是偶然的。长期生活于青藏高原的藏民族,为保护这个脆弱的“人类摇篮”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考察中,我许多次对他们的所作所为充满了感激和敬意,当然也还有感动。

在藏区,流行着这样一首歌曲:

玉树啊,我美丽的家乡,

那里有无垠的草原。

那里有苍茫的蓝天。

母亲河从帐篷前流过,

把我们带到了遥远的天边……

如今想到大地震给玉树带来的灾难和死亡,想到泣血的高原,悲痛便烧灼着我的神经,让我痛彻心扉。

在玉树考察期间,州林业环保局美丽的藏族姑娘忠尕才措曾热情地邀请我住在她的“闺房”里。地震后,大眼睛纯净如水的她,如今还平安吗?她的微笑还在吗?

汶川地震两年后,四川已经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玉树呢?衷心希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具有大慈大悲、百折不回精神的藏族同胞,也能让玉树在大灾之后很快地浴火重生,让更加美好的希望在废墟上绽放。

我相信,生命是有限的,希望是无限的;金钱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

最后,让我再一次衷心为玉树祈福,借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玉树不倒,青海常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解开灾后心灵密码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林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503609
开本 16开
页数 16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1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41
177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3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