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红船帮(长江三部曲之一)
内容
编辑推荐

我国首部展现船帮历史的作品!

长江三部曲之第二部《荒城》2012年中推出!

《大红船帮(长江三部曲之一)》(作者沈立)以独特的视角,对一群独特的江湖人进行了演绎,把一群无人问津之人、无人问津之事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的乡党,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和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同样的话,受同样的情感折磨,抱同样的理想,亦具同样的狡猾和耍些小小的无赖。

内容推荐

《大红船帮(长江三部曲之一)》内容介绍:何为江湖?何为江湖人?

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千百年来,总认为自己身在江湖中?往往会以身在江湖身不由己来宽慰自己,以至于慷慨赴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人精神?一种什么样的情结和心态?

江湖之词,由古而来,顾名思义是指江河和湖泊的意思。后来泛指一切自然之原野,再后来演变成为朝纲的对应词。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江湖这个词,从那时起,江湖的意义就相对地固定下来了。有江湖就一定有江湖人,慢慢地江湖人的形象被文学家们丰富起来,逐渐成为了我们民族魂灵的一部分。他们是古之屈原、范蠡等由朝纲而回归江湖的人,是太白、杜甫、东坡等人在朝纲心在江湖的人,是七侠五义等人在江湖心在朝纲的一群人,是千百万浪藉江湖的无名无姓无人问津的人。这些人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朝纲、街市,在山间泉涧,在江河湖海、舞台荧屏,在文学传唱中,在戏曲故事晨。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江湖,你、我、他就是江湖人,每一个江湖人就是一滴江湖水,汇聚起来就江湖,就是社会。

《大红船帮》以独特的视角,对一群独特的江湖人进行了演绎,把一群无人问津之人、无人问津之事鲜活地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他们是我们的邻居,是我们的乡党,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和我们穿同样的衣服,说同样的话,受同样的情感折磨,抱同样的理想,亦具同样的狡猾和耍些小小的无赖。与我们一起纠结,共同胆怯,共同在民族危亡的时候慷慨赴死。

他们亦黑亦白,亦神亦鬼,是群众,也是英雄。他们书写了历史,他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大红船帮(长江三部曲之一)》的作者是沈立。

试读章节

讲完这些话,就表明今天的议事完了。

接下来应该是吃春酒,就是由各个分舵的舵主轮流请客。一般是开会的这些人加上那些在杨家清码头停靠的木船的前后家长参加。由于帮会的各个分舵以及各个船主的经济几乎都是独立的,大家实际上并没有财产上的依附关系,分舵和总坛的经费也是自己解决,分舵也不需要向总坛上交钱财,分舵也无权向各个船主收取钱财,所以也就没有上贡的说法,反倒是总坛经常为分舵垫付一些费用,比如分舵的人员的家属有时来到重庆那么就可以免费地在总坛吃住。当然各个船主也会把自己当地的一些土特产带些给总坛,权当是一种礼尚往来。唯一的好处是由总坛接洽的货物,各个船主必须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承运。当然这一成的利钱每年也不少,总坛会拿出部分来做帮内的所谓公益事业,比如今年总坛就准备把大殿后面空着的几个殿堂整修出来办个私塾,让帮里的孩子也可以认识点字。

吃完春酒就是唱堂会,杨家出钱已经是l贯例。

且说那边正在唱堂会,这边的杨家清码头已经是华灯初放,沙滩边停泊的大大小小的木船纷纷点起了马灯,在繁星的照耀下煞是好看。双凉亭里的猜拳行令也接近了尾声,杨大勇看来喝得不少,略带嘶哑的声音也没有刚开始的高亢,那个“于是乎”明显不适应中国四川的烈酒早已经是烂醉如泥,一直用英语在哼哼着谁也听不懂的狗屁诗歌。张麻子见二人也差不多了,吩咐自己的老婆江寡妇让店里的伙计把个“于是乎”连抬带拉地送入客房,然后再叫伙计在城门边叫了一顶滑竿把杨大勇送回家。

店打烊客走主安心,张麻子乘酒兴如猫一般地溜进那江寡妇的房间欲行那事,却不料被那江寡妇一脚重重地踢下床来。

但听得那张麻子哎呀一声坐在了地上,他愣愣地看着江寡妇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却见那江寡妇厉声地质问劈头就下来了。

常言道雨后的太阳,嫁过人的婆娘,都是毒辣之物。

张麻子的心一下就吊到了嗓子眼。

“给老娘坦白,今天你在‘于是乎’那里得了多少好处?”

张麻子悬着的心一下提到了头顶: “耶,这个狗婆娘够奸猾的,看来老子要出血了。”

眼前的这个白天在店堂八面玲珑笑容可掬温柔体贴的江寡妇,一到夜晚就立刻显出她母老虎的本性。只见她一手叉腰,一手指向那个跌坐在地的张麻子,杏目圆睁,“给老娘交出来”。

张麻子眼见抵抗是毫无意义的,不得已乖乖地由腰带上慢慢地解下来一个钱袋,掏出一叠银钱,全是银亮银亮的墨西哥船板(一种曾经长期在中国流通的钱币)一只一只地数给了那个“毒物”,共计五十个也。

交出了钱,张麻子便腰杆挺直了,下面的肉杆也挺直了,只见他翻身起来,提枪上阵,免去了一切的繁文缛节,扒去那红色的肚兜,用力地一挺,脑子里立刻充满了满足与自豪。边千着边数数,仿佛要捞回本钱一般。本来也是,这些钱如果嫖妓可以干五十次了。

问津门的石梯一直往下走是一片河滩,河滩是一个回水坨的水流形成的。回水坨的外面是一排三个分别连贯的礁石,把个回水坨包围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良港。三个礁石分别是:连着岸边的灌口石、中间伸向江心的鲤鱼石、若隐若现的映子石。映子石与鲤鱼石之间有个大约五百米的开口,那里就是进入杨家清码头的入口,一九四九年后杨家清码头改名字为杨家溪。如果是在枯水季节那个映子石露出水面一尺左右,其他时节全浸没在水里,属于季节性暗礁。抗战时候湖北轮船公司的朝霞号就是在这里触礁沉没,那是后话。

平常时间每天在杨家清码头停泊的船只大约十来艘,在多的时候也达到一百来艘,他们或等待货物,或是装卸货物,或者修理船只,反正这里是重庆当年第一繁忙的交通枢纽。  千百年来长江上的运输主力是一种叫柏木船的平底船,遥想当年秦朝大军就是通过这种船、这条水道统一了中国。三国中的诸葛大军,写诗的李太白等都莫不是借道这条黄金水道出夔门而达中原的。这种船的特点是取材容易,四川、贵州大山里高大的柏树是最好的造船材料,加上四川特有的桐油防腐,所以这种船雄霸长江几千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船一般是二百吨左右的吨位,在船的后面有个竹编的小棚,全部的船工都生活在里面,狭窄而闷热。这种一般是运货的船,如果是运客人的船,那么在中间的部位会有专门的木楼,有的还雕龙画凤用红漆涂饰,这样的船一般是达官显贵们的坐船。在长江上只有两种船是红色的,一种是所谓的官船,一种是收浮尸(俗称水大棒)的船,其中缘由作者不得而知。也有一些船专门用来运客人,也有楼阁,但是涂饰就比较简洁,桐油漆就而已。船的中部有一根粗大的桅杆,扯起一面白色的大帆,如果顺风顺水一日行百里没有问题。只有在上水遇到滩涂激流的时候才由船工上岸拉纤,那三峡纤夫的歌声后来唱遍大江南北,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家的船今天有三艘在港内,三艘都是货船。杨家自己经营的船一共有七艘,今天在家三艘算多的,平时一般只有一艘在港,一般宜昌的航次是三十五天左右,武汉是四十五天左右,这样可以保证每五天有一艘船发出。当然人力加风力的运输方式的时间是得不到保障的,有时六十天都回不来,有时一去就不回。这是杨家的船,如果算上帮会的船那么每天至少会有三艘船发出,所以每天的运力是六百吨左右。

这天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洋人“于是乎”在双凉亭招工的消息在码头的每个角落迅速地传开了,码头上就像炸开了锅一样。年轻的船工们当然比年老的船工们要关心,各种中国式的谣言也是满天飞,有说洋人的大船像皇宫一样的,大鱼大肉随便吃。也有的说洋人很变态,每天要你在船头罚站,还要无端地挨打的,反正不一而言。不过有一点算是说得比较确切的,那就是洋人的确在招工,而且地点就在双凉亭。这一行为打破了千百年来长江上的雇佣方式,一种新的劳动雇佣方式不可阻挡地来到了。

“于是乎”当晚喝高了,当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睡在一个木板的房间里,房间的摆设相当简单,木头胡床之外就仅仅只有一个洗脸的架子,架子上有一个铜盆,铜盆的边上有一条蓝色的布算作是洗脸帕。一缕阳光由青瓦的缝隙钻了进来,成为一条光柱,刚好直射到“于是乎”的眼睛,他蓝色的眼睛对抗不了这么强烈的光线,有点发晕。

就在他发晕的时候听见一个声音如摇铃般地进来了。

进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双凉亭的女主人江寡妇。

其他慢表,我们单单要交代一下这个江寡妇。此女也算是大户人家出身,虽然不是正房所出但是少年时代也算是无比的幸福。从小读书,笔墨尚工,琴棋书画无不擅长,十六岁时被当时满清的一个满族都统看上被迫做了个小妾。不过那个满人对她倒是宠爱有加,也过了许多的好日子。四川反清后那个满族都统被革命军杀死,她也就成了革命军的战利品,由于帮会在革命前后都给革命军以很大的帮助,所以被革命军配嫁给了红帮的船帮管事张麻子。

本来张麻子应该在她的面前是绝对的主人,他们应该是主仆的关系,但是张麻子被这个女人的姿色和才华所倾倒,所以宁愿自己低三下四的作贱。

这个江寡妇为什么我们要花这么多的笔墨来交待呢?因为她的特殊经历是具有很大的传奇色彩,可以愉悦大家观众的神经。P8-10

序言

民国初年,华夏大地,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各种社会势力风起云涌,他们挟当年反对满清的余威,纵横捭阖,争权夺利。期问也有一些人由开初的混沌中猛醒过来,愤愤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或从军继续革命,或投身商海抱实业救国的理想,以期在积弱的华夏杀出一条血路。

已然这个时候世界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步伐也在加快,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中国,中国人在艰难的求生……

在相对封闭的四川,历来是袍哥的天下,他们从保路运动开始,登上民间创造历史的舞台,他们虽然在遥远的四川盆地,但是无时无刻不和中原的风起云涌的变革相联系。在那短暂的和平打破之前,他们开放心胸,打通航道,使四川和中原融为一体;在那短暂的和平打破之后,他们包容国家,挺身而出,筑起不屈的长城;成为全国人民的避难所、大后方。

在四川袍哥中间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都是来自贫寒的船工,这些人成为了袍哥中间的一支特殊的力量,他们亦白亦黑,甚至于掌红吃黑;既心狠手辣,又乏善可举;既勾结官府,又团结人民。他们是一群十足的矛盾的人,是那个历史环境下的畸形产物。

他们亦商亦盗,亦鬼亦神;既忠勇可加,又大义凛然。

行走于江河湖海,仗剑于山川平原。他们是平常人,又是武林中人,最终百川归流万流归宗,演绎出一场可歌可泣的人间悲喜剧……

他们是你不曾见过的历史上社会中的另一类人……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红船帮(长江三部曲之一)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立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2607149
开本 16开
页数 2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53
出版时间 2012-04-01
首版时间 2012-04-01
印刷时间 2012-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2:0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