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历史何其相似
内容
编辑推荐

《历史何其相似》的作者宋燕用很简单的语言把这些史实翻译成现代话的段子,这些故事通俗得完全可以作为她孩子的睡前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问起,宋燕自会指着书说:你将来可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儿……像四季更替,昼夜循环,生老病死一样,历史也在兜圈子,未来的新闻,可能也会在现在的书里找到答案。

内容推荐

西谚云:太阳底下无新事。

宋燕编著的《历史何其相似》,就是把历史上已经上演过,而今天依然在不断播放的镜头聚集起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你会觉得今天的日子原来曾在历史中不断重演,自己只是换了一副面具而已。每当有重大的社会变革或社会危机出现的时候,总有人喜欢去翻老帐,然后吸一口凉气,故作深沉地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历史何其相似》作者用现代语言解读从春秋战国到明清两代的上百个历史故事,令人会心一笑之余,生发出对人生和社会的诸多思考。

目录

都是正经事

社会不安定因素

给侵略者开门

群体事件中的所谓真相

鸦片战争前传:英国商人的悲剧生涯

奉旨贪污

投名状

肥水不流外人田

“集体”不可靠

争权也是被逼的

国家级认证机构

不干也不行

高官厚禄都是浮云

会武功者不安全

一国两制没搞好

无组织动乱

既得利益者的下场

被回避的历史

行贿买得“逃难权”

禁书

胡夏国的“灿烂”建国史

想“人定胜天”的工程

杨氏大跃进

革命小将造反事件

唐太宗的“新闻审查”

外国人刺杀高官事件

你说是恶搞,我看是毒草

反抗旧制度的理由

要维护朝廷光荣正确的形象

让英雄消失在历史中

爱国表演

洗脑

没赶对时候

中央算老几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能量很大的秘书

无端生感慨

刺客的正义

建唐伟业

理想主义害人虫

一国独大的坏处

无奈的民族主义秀

在那帮派横行的岁月

你爱国,谁爱你

干活的人越多事情越难办

棍棒底下出的逆子

炮灰

两个小公务员的过劳死

一切问题首先是政治问题

社会好复杂

捍卫“正义”的代价

告密者

你要成名

接近领导的方法

追求理想的下场

好人应该怎么做

摆谱的后果

当有人说为你好的时候

人人都爱笨蛋

经典马屁

管理漏洞

政治投资

领导心理学

奢侈品的作用

表扬与自我表扬的艺术

雇名人,白花钱

警惕“忠心耿耿”的身边人

官场上的特殊武器

为什么优秀的人要低调

飞短流长事

姐妹俩的悲剧婚姻

一个文学女青年的失败爱情

出身之痛

失传的驻颜秘笈

史上第一钻石男

西汉时的“艳事门”事件

两代太后的跌宕人生

计划生育科先驱者

一对好基友

搞臭负心郎

宫廷秘史

极品母女

选亲人还是选爱人

让你招惹老女人!

一个关于母子恋的八卦

被宠坏的女人

一只烤鹅引发的血案

马屁过度

都是找弟弟,命运各不同

拿古人打镲

如果甘地生活在中国

影帝

音乐爱好者统统死得很难看

专门从事炒作的人才

食神

正面新闻也不好写啊

一个艺术家的死

魔术穿帮

大众超级偶像

减肥经验谈

女人也怕入错行

堵车影响政治

童叟无欺

当艺术遇到糙人

带兵打仗一定要带上小板凳

会错意

无敌街霸之大明版

两个老大的PK

世界太疯狂

离世界末日最近的时候

神奇的“群众”

欠薪的严重后果

一本指令报道的出笼经过

骗吃骗喝的神器

秦朝时的极端天气

除爵的理由

避世时光机

一个海归的遭遇

“不实报道”导致的可怕后果

别玩悬的

需要证据?那么制造一点吧

“装”文化下的异类

给主战派一个交代

两起古代拆迁案

乡野小民诽谤国家领导事件

“领导”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动物

吹牛的代价

无厘头谋反事件

一根搅屎棍破坏了稳定大局

那年春夏的恐怖活动

茫茫古人海

纠结致死

像死狗一样活

狠角色

中式格瓦拉

拯救大兵耿恭

黑社会女老大

成功男人背后的男人

一个爱国愤青的一生

班超的西域

金枝玉孽

史上最冷的杀手

乱世佳人

潜伏在大将军府的地下工作者

祖国不需要的人才

投靠名士而不得的人

赌神

丑女的生存哲学

大衰人

伶人往事

理想主义者的晚年

那颗脆弱的小心灵

皇帝的恋父情结

试读章节

1870年的夏天,天津的人们就在这样的心态下,传播起了一个消息。

这一年夏,天气炎热,疫病流行,法国传教士建立的望海楼教堂及其附属机构育婴堂里,三十多名儿童染病而亡。尸体被埋在教堂墓地,因为埋得浅,部分尸体被觅食的野狗刨了出来。

瘟疫死几十个孩子,在那个人命轻贱的时代不是什么大事。但死孩子的地方是洋人的地方,这就使得这事件有了不寻常的色彩。一则传闻开始在天津城以及周边地区扩散,而且越传越凶,越传越恐怖:天津地区先后有几百名幼童失踪;这些幼童,大多被法国传教士收买的人贩子诱拐;每诱拐一名儿童,人贩子可得到五两银子,而法国传教士会挖幼童的眼睛、心肝为原料,配制西洋药方……传播者引用教堂墓地的情形作证据,称那些就是被剖肝挖心然后弃尸的幼童。

没人追究这个消息的真实度和其中的逻辑是否合理,积聚数十年的误解和仇恨,在人们心中发酵出一种叫做“盼望”的东西,盼望它出事,盼望这事是真的。今天没有这个导火索,明天或后天,总之早晚也会找到别的,来印证心里那句“我早就知道……”。

6月18日,人们如愿以偿地抓到了一个叫武兰珍的人贩子,并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他“果然”承认与教堂有瓜葛,是教堂里的人委托他诱拐儿童的。一时间民情激愤,文化人们纷纷罢课集会,要求官府处理,反洋教情绪高涨。

6月21日,天津知县刘杰带着武兰珍来教堂指认嫌犯,武没能认出任何一个人,也说不出教堂内的细节。但数千愤怒的民众已闻讯聚集在教堂外,情绪激动,向教堂内投掷石块瓦片,并与教堂内的人口角,冲突一触即发。

如何处置这种混乱的群体事件场面,政府官员没有经验,法国人也同样没有。在刘杰与县衙人员试图驱散人群的时候,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与大清有关部门交涉未果,怒气冲冲带人赶来。他显然对于人民战争的能量缺乏估计,在现场,暴怒的他试图单挑群体。他拔出枪来射杀县令刘杰,没能打中刘杰,但打死了刘杰的仆人。

鲜血点燃了骚乱的引信,民众沸腾了,他们打死了丰大业和他的助手,冲进教堂展开了一场屠杀。十个修女、两个教士、两个法国官员、两个法国平民丧命,教堂和育婴堂被烧毁。这并没有平复人们的愤怒,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骚乱仍在延续,三个俄国商人被杀,四座英国和美国教堂被毁,三十多名中国教民被杀。

天津的大规模群体事件被普遍认为是“民众自发的抵抗外侮的正义行动”,因为出事的虽然仅是天津,但仇外的心情是全国性的,大家坚信能激起如此多人愤慨的事情绝不会是空穴来风,外国人一定是干了不法的事情,政府不敢管民众来管。因此,举国上下都叫嚷着反对任何退让和安抚。但外国炮舰立即开到了天津,七个国家的公使向朝廷提出了强烈抗议,要求惩罚凶徒,这个诉求也不能不严肃回应。因此,如何处置这个群体事件,成了考验领导人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试题。

朝廷派了熟悉夷务、声誉良好的曾国藩来处理此事。他决定查清事实,“依法治国”。他调查了一百多名上告“洋人杀小孩”的百姓,发现均无实据,又访问了育婴堂一百五十多名儿童,也得知无诱拐和伤害一事。据此,他要求朝廷发布一项声明,否认谣言,恢复修女们的名誉。同时,他定性此事件为“暴乱”,决定对涉及者施以重罚——天津知府和知县被撤职流放,十五名主要煽动者被处死,流放二十一人。

决定一出,国内大哗。“卖国贼”的骂声汹涌而来,弹劾他的奏折如雪片一般,均欲杀之而后快。曾国藩六十年积聚的声名就此毁于一旦。

汹汹舆论之下,朝廷调开了曾国藩,派李鸿章接替处理。李略去事件中谁对谁错不提,只就后果讨论处理方法。经过一番谈判,降低了处死的人数,增加了赔款,其余与曾的决定并无大差别。此时该事件舆论已趋平静,法国也忙于他事无暇专注,于是也就这样过去了。但此事对曾国藩的影响没有结束,受到这样的打击,他的身体状况急剧衰落,一年后,他就因病辞世了。

曾最大的错误是想查明真相,以为真相清楚了道理就明了了。殊不知在群情汹汹的情况下,所谓“真相”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人们只愿意接受他们想要的真相,来佐证他们想说明的道理。而当“真相”非他们所愿时,他们就会认为调查真相的人有问题——在造假。人们常常喊着“我们要真相”,事实上,他们真正想说的,其实是“我们要立场”而已。P5-6

书评(媒体评论)

这本书,就是把历史上已经上演过,而今天依然在不断播放的镜头聚集起来,展现在世人面前。这无疑是十分有趣的,你会觉得今天的日子原来曾在历史中不断重演,自己只是换了一副面具而已。

看这样的书,会让我们的心态更平和,不会以为自己是人中龙凤,所为震天撼地而傲慢无礼,也不会因为觉得自己是loser,经受着世界从所未有的磨难。

——萨苏

看这本书,有如听一个熟悉(实际上素未谋面)的人讲故事给自己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的我,找到了一本适合自己的历史故事书。

——苹果深圳

人类一边学习着“前车之鉴”一边“重蹈覆辙”,跟老鼠一样落爪就忘的事儿人类可没少干。

宋燕用很简单的语言把这些史实翻译成现代话的段子,这些故事通俗得完全可以作为她孩子的睡前故事。如果有一天孩子问起,宋燕自会指着书说:你将来可能会遇到类似这样的事儿……像四季更替,昼夜循环,生老病死一样,历史也在兜圈子,未来的新闻,可能也会在现在的书里找到答案。

——阿罪兄

我觉得伊根本是揣着一颗热爱八卦的心、用寻找社会新闻线索的方法在历史之河塘中打捞翻拣。伊根本就没想要启迪谁控诉谁,伊只想发现些有趣的鱼虾河鲜,简单烹调佐餐佐酒。完全可以想象,每当打捞起这样的片段,伊的眼睛会无声地笑成了月牙。

——得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历史何其相似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5503899
开本 16开
页数 2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2-05-01
首版时间 2012-05-01
印刷时间 2012-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0: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