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新修订珍藏版插图本)
内容
编辑推荐

王春永编著的《博弈论的诡计全集(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新修订珍藏版插图本)》不是“诡计”,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是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全书用国人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缜密的分析,更加全面地解读了博弈论的种种诡异、有趣的思维方式,并且指导读者用博弈的智慧来运用到生活中的决策。

内容推荐

王春永编著的《博弈论的诡计全集(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新修订珍藏版插图本)》是作者前两本畅销著作的精华珍藏本,全书用国人视角、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彩的故事、缜密的分析,将博弈论的精妙之处演绎出来。预读《博弈论的诡计全集(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新修订珍藏版插图本)》,不仅可以时时读到很多生动有趣的博弈故事,充分享受博弈分析和思考的乐趣,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学会用博弈的思维和智慧处理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赢得更好的结局。

目录

第一部分 走近博弈论

 第1章

博弈:世事如棋局局新

博弈就是人生游戏

博弈论的生活价值

用博弈获得双赢

成功有时来自对手

用博弈论找到答案

 第2章

博弈论:删繁就简三春树

博弈论的发展传奇

博弈的类别和描述

均衡是怎么回事

均衡之间的变换

好均衡与坏均衡

博弈论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 模型与策略选择

 第3章

囚徒困境:如何破解背叛

背叛的诱惑无法抵挡

不背叛就会被淘汰

合作其实更为有利

倒霉是因为自作聪明

信任也是一种冒险

任何怀疑都能致命

 第4章

人质困境:多个人的囚徒困境

我们都是理性的人质

束手无策的人群

看不见的手也失灵

与对手联合起来

用策略来劫持对手

用圈子来保证合作

 第5章

重复博弈:天长地久的聪明策略

没有未来必然背叛

带剑的契约才有效

用道德来保证均衡

长期交往的合作压力

费边主义的策略

宽恕会导致更多背叛

合作来自于报复能力

 第6章

一报还一报: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合适的回报很重要

从一报还一报到定然律令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要学会以直报怨

吃小亏占大便宜

赢家通吃并不理性

 第7章

酒吧博弈:成功属于明白人

世界是不可预测的

一加一未必等于二

千里长堤溃于蚁穴

剧变的脚步无声息

不要忽视细微力量

不要去挤独木桥

 第8章

枪手博弈:打仗弱的不一定输

打架不一定弱的输

怎样选择优势策略

向前展望 倒后推理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

集中优势才能获胜

学会置身于事外

 第9章

猎鹿博弈:合作是为了利益最大化

合作比公平更有价值

危机源于信任崩盘

如何保护公共资源

“公地悲剧”的正反面

 第10章

智猪博弈:事半功倍的顺风车

小猪占大猪的便宜

小猪要学会借光

先下手不一定为强

每一步都要预估成本

占优势时更应保守

局面不利要冒险换牌

“星期二男孩”问题

管理中要杜绝“搭便车”

 第11章

警察与小偷博弈:猜猜猜与变变变

让对手捉摸不透你

随机抽查的威慑

与女友会面的策略

乱拳打死老师傅

不可预测才最可怕

运气是算不出来的

别被虚张声势所骗

 第12章

斗鸡博弈:让对手知难而退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如何避免两败俱伤

行人莫与路为仇

愣的也怕不要命的

不计后果的战略家

通过浪费来赚钱

是狮子就要大开口

和而不同的均衡

保护自己的武器

 第13章

协和谬误:有舍有得的人生策略

不要在失败中越陷越深

对沉没成本的解释

决策中学会归零

既然错了就面对现实

亏了就要果断止损

愚蠢的坚持无益处

根据分量进行取舍

引导自己才能成功

有舍才能有得

 第14章

蜈蚣博弈:从终点出发的思维

倒后推理才能发现真相

早下手不一定为强

倒推法也是有局限的

 第15章

分蛋糕博弈:把自己变成谈判高手

讨价还价创造了价值

僵持会导致一无所获

越早达成协议越好

不妥协的谈判策略

对手须有相当数目

不要急于亮出底牌

减少你的等待成本

保护讨价还价能力

货比三家是把双刃剑

外部机会能决定胜负

把真正的目标藏起来

小步慢行的策略

进两步退一步的策略

 第16章

鹰鸽博弈:让事业进入良性循环

惯例是社会的纽带

随大流的理性一面

成与败都会自我强化

胜出的未必是好的

改革就要立竿见影

香蕉可以从两头吃

成名发财都要趁早

 第17章

阿罗悖论:增强你的影响力

真正公平是不可能的

“阿罗悖论”的策略应用

用妥协来破解悖论

选票不等于你的权力

票数只是个虚假指标

选举的“阿拉巴马悖论”

权力指数的策略应用

中庸也是一种策略

限制权力的另一面

第三部分 信息与机制设计

 第18章

脏脸博弈:共同知识的车轱辘

你也能做福尔摩斯

知识不同于共同知识

不存在双赢的赌博

 第19章

逆向选择:买的不如卖的精

不确定性的风险

信息决定博弈结果

无奈的“逆向选择”

官场上的“逆向选择”

如何推销你的土豆

裁员与减薪的权衡

 第20章

信息传递:好酒也怕巷子深

无法发起的总攻

信息传递的模型

外表传递的信息

沉默也传递信息

权衡成本的策略

信息传递讲策略

 第21章

信息甄别:分离均衡的筛子

狱中的分离均衡

票价为何如此低

机制设计的智慧

行善更需要甄别

自选择的甄别机制

吃回扣背后的博弈

看破伪装的技巧

甄别中的逆向思维

 第22章

策略欺骗:假作真时真亦假

善用自己的弱点

用装傻来挖陷阱

别拿别人当笨蛋

欺骗不等于说谎

放长线钓大鱼

 第23章

承诺与威胁:不战而胜的策略

一念之间战胜对手

装疯卖傻的策略

边缘策略的运用

失去控制的风险

自动发作的毒丸

李林甫的杀一儆百

唐鞅策略和序号策略

曹操的策略警告

 第24章

可信度:醋与毒酒的背后

可信度是个大问题

什么样的威胁不可信

用行动打造可信性

有时你要欢迎打探

主动取消选择权

主动交出控制权

不留谈判的余地

 第25章

要挟:制人而不制于人

依赖与要挟的关系

用要挟来大捞一笔

期权价值的要挟

把画饼变成真饼

员工对公司的要挟

要挟中的优势转换

期权有助于摆脱要挟

如何避免被“吃定”

试读章节

每一步都要预估成本

真正的博弈高手,绝对是捕捉时机的高手,会根据参与者各方具体情形的变化,灵活地选择先动还是后动。

战国时,齐王和将军田忌等人赛马。

一场比赛共分三局,每局的赌注为黄金1000两。每次比赛,双方都不自觉地把马分为上、中、下三等,依次出赛。由于田忌每一等的赛马都比齐王同等级的马略逊一筹,所以每次比赛基本都是齐王赢得3000两黄金。

看到这种情况,孙膑对郁闷不已的田忌说:“下次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答应了他,与齐王约定再举行一次赛马。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比赛开始,第一局齐王的马以极大的优势取得了胜利,但在第二、三局中却败于田忌的马。这一轮最后算下来,齐王反而输了1000两黄金。

齐王为什么会在平均优势比较强的情况下输掉比赛?

“田忌赛马”的策略,用诸葛亮的话说叫做“三驷之法”,在我们看来则是一个典型的博弈问题。

田忌与齐王赛马,每场比赛分为三局。第一局,田忌虽以牺牲三等劣马的办法,使齐王的一等良马未能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然而,倘若第二局齐王以相对较优的中等马应对田忌的中等马,结果仍将是齐王二胜一负,田忌只能以失败告终。所以,孙膑的获胜策略背后,其实是考虑了双方赛马出场顺序的所有可能性的。

如果齐王和田忌都是理性的,并且能够自由安排赛马出场顺序的话,那么他们各自的策略其实都有6种:(上、中、下)、(上、下、中)、(中、上、下)、(中、下、上)、(下、上、中)、(下、中、上)。在表10-4中,策略格中所列的是赛马出战的等级和顺序,而收益格则是双方获胜的局数,搭配起来就有36种可能的博弈局面。其中,齐王赢3000两黄金的格局有6种,赢1000两黄金的格局有24种,只有6种才会输1000两黄金。

由此可见,齐王与田忌赛马,从博弈论角度分析远远不止《史记》所载的只有一种局势,而是双方各有6个纯策略所组合成的36种局势;田忌可能赢得1000两黄金的,也不是只有一个(下、上、中)的纯策略,而是有6个纯策略均有同样的机会。可见,在博弈论中,齐王与田忌的赛马情况远比《史记》所载复杂得多。

不过我们考察孙膑的赛马策略可以发现,关键在于第一场,也就是齐王轻松获胜的那一场。在这场比赛中,齐王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却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由于每局只计胜负而不计分,结果上等马与下等马的实力差距被白白浪费掉了,并使其输掉了后面两场。孙膑实际上是通过增加齐王在局部的成本,来改变双方的总体实力对比,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反过来说,田忌则是以最小的成本投入造成了对方最大的实力消耗,使自己的局部优势转变成了整体优势。

所以,在整体弱势的情况下,只要策略得当,田忌仍然有1/6的赢面。这个结论,和我们在“枪手博弈”一章中所探讨过的红军从不同方向进攻蓝军的问题,都说明了“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的道理。

P151-152

序言

博弈论就在你身边

阿普顿是普林斯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被安排在爱迪生身边工作,他对依靠自学而没有文凭的爱迪生很不以为然。

一次,爱迪生要阿普顿算出一只梨形玻璃泡的容积。阿普顿点点头,心想:这么简单的事一会儿就行了。只见他拿来梨形玻璃泡,用尺子上下量了几遍,再按照式样在纸上画好草图,列出了一道道算式。可是他一连换了几十个公式,还是没结果。阿普顿急得满脸通红,狼狈不堪。

爱迪生在实验室等了很久,便走到阿普顿的工作间。他看到几张白纸上密密麻麻的算式,便笑笑说:“您这样计算太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将一杯水倒进玻璃泡内,交给阿普顿说:“再找个量筒来就知道答案了。”阿普顿茅塞顿开,对爱迪生十分敬服,后来成了爱迪生事业上的好助手。

有时候,科学并不一定意味着烦琐的计算与测量,而是一种具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前者固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后者同样可以用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曲径通幽。这种方式,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博弈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量的数学模型吓不倒我们,因为我们可以对它们置之不理。

有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是这样的:在什么情况下0大于2,2大于5,5又大于0?

答案是:在玩“石头剪刀布”游戏的时候。

在生活中,大家经常会玩一种叫“石头剪子布”的猜拳游戏。这种游戏就是用握紧的拳头代表石头,用伸直的中指和食指(韩国和日本也有一些男性玩家用伸直的大拇指和食指)代表剪刀,用张开的手掌代表布。每一个手势代表一个“武器”,决定胜负的原则是:石头磕剪子,石头胜利;布被剪子剪开,剪子胜利;石头被布包裹,布胜利。双方出示同样的手势,就是平局。

一般来说,两个玩家先握紧拳头,然后一人或者两人一齐说出口令,在最后一个音节出口的同时,出示自己的“武器”来决胜负。比赛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朋友,可参看国际石头剪子布联合会的网站:www?郾worldrps?郾com)。

在冯小刚的电影《非诚勿扰》中,主人公秦奋的“伟大发明”,就是旨在提高玩“石头剪子布”的公正性。但其实比这一发明更具有指导意义的,却是博弈论。

因为了解了博弈论以后,你不仅会知道玩这种游戏的最佳策略,而且还能增加赢的机会:最佳策略是随机地选择。但是因为人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随机,所以比赛获胜的窍门,就在于发现并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

事实上,博弈论就是从对“石头剪子布”这样的游戏的研究中诞生,并且仍然不断从中获取灵感的理论。它的英文名称直截了当地叫做GameTheory(直译成中文就是“游戏理论”),其原因也就在这里。说到这里,大家也许就明白了博弈不过是“对局”或“交手”的一个学名,我们每天都在博弈,只不过是日用而不知罢了。

博弈,就是用这种游戏思维来突破看似无法改变的局面,解决现实中严肃问题的策略。在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是在特定条件下争取其最大利益,强者未必胜券在握,弱者也未必永无出头之日。因为在博弈中,特别是有多个参与者的博弈中,结果不仅取决于参与者的实力与策略,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参与者的制约和策略。

博弈论作为一门学科,是由西方人创立的,但是归根究底,博弈过程本来不过就是一种日常现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先分析他人的意图从而做出合理的行为选择,而所谓博弈就是行为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和规则下,选择一定的行为或策略加以实施,并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  博弈论用途很广。但正如上文所讲,博弈论原是数学运筹中的一个支系,其研究运用了种种的数学工具,一般读者如何能掌握呢?

这里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了数学时,才算是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马克思语)。另一方面,数学似乎成了博弈论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

面对这条鸿沟,很多人的反应是耸耸肩膀走开,少数人会企图通过学习数学来越过。但是这两种反应都忽略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一个不会编程的人照样可以成为电脑应用高手,没有高深的数学知识,我们照样可以通过博弈论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策略高手。孙膑没有学过高等数学,但是这并不影响他运用策略帮助田忌赢得赛马。

博弈论首先是我们思索现实世界的一套逻辑,其次才是把这套逻辑严密化的数学形式。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说到底,博弈论只是一个分析问题的工具,用这个工具来简化问题,使问题的分析清晰明了也就够了。

另一方面,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于现实生活,那么它就既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本书作者所做的一切努力,正是试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介绍博弈论的基本思想及其运用,并且寻求用这种智慧来指导生活决策的方法。

毋庸置疑,博弈论的力量在于它的普适性和数理精确性,它就如漂浮在海里的冰山一样,虽然只有1/8的部分露出来,但是它能为人欣赏和运用的,也正是这一部分。

一方面,海面下的理论体系足以使书斋里的学者经年研究,并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另一方面,露出水面的诸多形象生动的模型和策略,又可以使我们很简捷地获得新鲜活泼的思维工具,以最低的成本赢得加薪,获得爱情,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在这些模型里,有警察抓小偷,有两只公鸡掐架,有两只猪互相算计,有自相残杀的三个枪手,有两个猎人研究怎么打猎……

因此,因为数学而对博弈论望而却步,实际上是本末倒置了。任它弱水三千,你只取一瓢饮,就已经足以让你解决很多很多问题了。本书所介绍的一些基本模型,除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令人震撼的社会真实轨迹之外,还可以让我们学到最合适的待人处世的方法。

更何况,在运用博弈论的思维方面,我们古人早已经让西方人甘拜下风了。不要说三国时期的斗智斗勇,就是战国时期的孙膑,也早就已经会用博弈论的思维来赢得赛马和战役了。

博弈论大师谢林曾经说:“如果你要研究某个理论或者发展某个概念,如果你认为这个理论或概念将促进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那么就请发明一些浅显易懂的概念。”也许正是在这句话的鼓励下,笔a者不揣浅陋,结合中国历史上的案例,提出了“唐鞅策略”、“曹操策略”等几个完全中国化的概念,希望能够反映出中国古人的博弈智慧。

无论是面对上司、生意伙伴,还是面对朋友、老婆孩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有形或无形的谈判桌前。本书所提供的博弈思维,可以把这些谈判桌变成一张张棋盘,从中让你懂得棋局无闲子,学会文攻武吓和戒急用忍的策略,达到情场得意、官场顺利、家庭幸福的目标。

你还记得上次找上司要求提薪未果,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吗?可惜,那时你还没有学习一点博弈的策略知识,这些知识本来可以帮助你提高工资,而且提的幅度会比你预料的还多。

你还记得上次因为迁就女友而倍感委屈吗?如果应用博弈论的知识,保证你能够和她相处得更为融洽。

你不知如何对付一个总是借钱不还的朋友,或者如何与生意对手讨价还价吗?运用博弈论的知识,来解决这些烦人的问题吧。

约瑟夫·福特曾经说:“上帝和整个宇宙玩骰子,但是这些骰子是被动了手脚的。”这话一点不错,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了解它是怎样被动的手脚,我们又应如何利用博弈论的“诡计”,最大限度地在这个被动过手脚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本书的完成,要感谢吴英杰、文朝利等朋友的帮助,更要感谢《博弈论的诡计》简繁体几个版本的责任编辑赵建宏、徐瑞芳、陈学英和俞笛的付出。可以说,没有他们以及“长风漠路”等网友的鼓励和支持,也就没有摆在您面前的这本书。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图书榜中榜科技类最畅销图书奖”颁奖词

它是一本告诉我们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朋友的敌人是敌人、敌人的朋友是敌人、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敌人也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的图书。它是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博弈论的诡计: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

当当读者长风漠路

虽然每天博弈,但因为复杂的因素,我们常常看不清楚实质。按照直觉出牌,时常落人别人的算计。或许此书能帮我们解决些问题。本书涵盖范围很宽,大到人生抉择,小到一日三餐,用博弈的眼光解释了我们一生中的各类问题,包括职业、交往、爱情、经济、时间管理等等,有时让你忘记了这是本博弈论的书,还以为是成功学。

但说起来,博弈还不是为了成功吗?

卓越读者

有时候,科学并不一定意味着烦琐的计算与测量,而是一种有浓厚艺术气息的思维方式。前者固然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后者同样可以用一种出人意表的方式曲径通幽。这种方式,与我们在生活中运用博弈科学有异曲同工之妙。大量的数学模型吓不倒我们,因为我们可以对它们置之不理。

当当特约评论员Coryz

当我们看到一个个博弈经典案例同样可以用《孙子兵法》典故、传统成语等中国文化结晶直接阐述或命名的时候,自豪!自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新修订珍藏版插图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春永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3863
开本 16开
页数 4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8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225-49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6: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