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1辑)》,由王铭铭主编。
图书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1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人类学评论》为文集,自2007年初起,半年出一辑,是兼有评论性、记述性及思想性的学术评论集刊。内容以社会及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为主,不排斥相关学科(如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等学科)学者之作品,主办单位视培养年轻一代学人为己任,故将开辟相当篇幅供新生代学者发表其作品(特别是述评、书评及研究札记)。作为学术探讨平台,《评论》将视具体情况,亦开辟相当篇幅选刊相关主题的已发表论文。本书为《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1辑)》,由王铭铭主编。 目录 主题论文——黄河上游的民俗、宗教与族群 [按语] 同仁县年都乎村村落山神信仰与村落民俗的民族志 黄河上游汉人社会的文化传承与变迁——贵德“家族团拜”的文化透视 一个藏族牧村的日常表达——一项来自青海省贵德县都秀村的人类学考察 宗教冲突、贸易冲突抑或族群冲突?——19世纪末黄河上游一个藏族村落驱逐洋教士的过程分析 地方社会与国家权力——从文书看撒拉族与1781年的教争 跨学科讲坛 夷夏之辨和文野区分 人物访谈 他者与面具——人类学家郭净访谈录 译文 文明的要素及其形态 作为“文化斗争”的人类学——弗朗兹.波亚士职业生涯中的科学与政治 问题讨论 A Note on Ethnology in China: Minzuxue:: Minsuxue Ethnography: Ethnology? 研究札记 边界与族群认同论淮夷及其与周人之关系 田野札记 卡瓦格博朝山记 读书会——“基督教人类学” [按语] 物性、现代性与宗教皈依——读《基督现代》 读《赞颂新耶路撒冷》 读《归信的理由》 读《以上帝的形象》 成为罪人与成为无罪 文化人类学席明纳 “花歌”传统:14~16世纪墨西哥古书抄本所描绘的土著历史 寻香记——香料、人类学、遗产 述评 学术与政治 ——重读韦伯关于知识与知识分子伦理问题的论述 人类学家的黑色大理石墓碑 ——记海门道夫的南亚研究 费鹤立与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研究 书评 《费孝通与乡土社会研究》 《四川的羌族——汶川大地震前后(1950—2009)》 《人生史与人类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人类学评论(第21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铭铭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004045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1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00 |
出版时间 | 2012-01-01 |
首版时间 | 2012-01-01 |
印刷时间 | 2012-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Q98-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0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29 |
宽 | 164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