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克勒(新上海人)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沈宽笔下的每一位新上海人都有一段特殊经历,或曾留学海外,或白手起家开创事业,或与上海人喜结连理……合起来看,他们又凝聚成一个群像,也就是从异国、异地来到上海滩的各界人士之群体。

《新克勒》中的“海归英才”即海外学成的归海者,“海派奇葩”乃当今海派艺坛的佼佼者,“海商新锐”是上海商贸大舞台上的创业者,“海上情结”介绍海外使者情系上海滩的故事,“海滨另类”则是上海滩上别具一格的侠义、风情和义举。

内容推荐

“新克勒”,新时期、新上海的新客人、新阶层。作者笔下以海归、创业者为代表的“新克勒”无不具有自信、自豪的时代精神和创新、进取的个性特征。

沈宽编著的《新克勒》以新世纪各国、各地到上海谋发展的各类外来人士为介绍对象,按照他们的身份、经历及主要特色,分为“海归英才”“海派奇葩”“海商新锐”“海上情结”和“海滨另类”五个部分。一起来翻阅《新克勒》吧!

目录

序一

序二

海归英才

 吴建中:申城书海领航人

 何萍:不凡心地不凡道

 曾昭冲:攻克肿瘤新疗法

 黄晖:创始网络社会学

 曾和平:沉浸光谱奇学中

 时俭益:一代代数双博导

 张经:长江学者战大海

 刘卫东:他向管理要效益

 冯波:新区第一医博导

 刘啸东:上证所里副外总

 徐菲:保险业界小法师

 孟晶磊:来回沪加求发展

海派奇葩

 陆志德:画坛奇葩辟蹊径

 郑祎:充满动感陶艺家

 童英强:沪上认质书法家

 郑伯萍:一举千里传海艺

 周京生:白石门人游上海

 罗敬频:海派新瓷第一窑

 张峰:满腔激情展英喉

 萧瀚:艺贯中德新画风

 苏莎:模特之母在上海

 马兴文:多位一体艺疯子

 段少军:用画说话显才华

 赵霍俩:双侠串游上海滩

 陈乐三:加州沪人挺申城

 柴云:小云返沪继大云

海商新锐

 成树芬:企管顾问闯申城

 张宏伟:合成陆家嘴CBD

 游国隆:奥图掌柜游浦江

 黄馨仪:太谷设计CEO

 章金元:玻璃世界开拓者

 刘奇:东京厨艺带上海

 陆豪:充满理想新豪商

 韦然:灯灯重返上海滩

 刘星辉:牛伢子当牛掌柜

 周卫民:另类海归战浦东

海上情结

 华赞:中华快婿赞上海

 莫初黎:动感上海每一天

 哈西姆:埃及使者爱申城

 丝克:德国来沪伴工女

 师高:快乐制片寻感觉

 井上文男:金牌企业当家人

海滨另类

 秦一本:浦东升起绿太阳

 韦小宝:独创一格醉美宫

 有贺萍萍:六地三好女飞人

 李振兴:马来酒管总当家

 任崇光:情结教育出新知

 肖建安:申江猎场大教头

 廉晓博:三位一体金融师

 桑家敏:日本海归心书家

 陆志德:摩登又闹上海滩

后记

试读章节

对于上海图书馆的先进性,吴建中说,首先体现在它的开放程度高、接待量大,现在每周开放84小时,每天接待上万人次,均已超过国外同类图书馆,而且不受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办证及借阅书籍资料;第二是现代化程度高,上图已具备了国际一流的硬件设备、先进的图书管理软件,所有书目信息全部上网;第三是服务日趋多样化,除图书以外,还配备展览厅、演讲厅、视听室,举办系列讲座、书评和专题报告等,还具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能满足各种层次读者广泛的文化需求。

继往开来从头越

1996年11月,吴建中应邀在日本图书馆研究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用流利的日语向来自日本各地的400余位同行作了专题发言。台下听众的提问一个接一个,大会主持人伊藤昭治教授几次示意大家结束提问,可整个演讲还是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最后,吴建中在长时间的掌声中答谢三次才得以结束演讲。这个热烈的场面给吴建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吴建中始终思考着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图书馆办成人们终生学习的最佳课堂。他说,在英国学校里,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更没有那么多规定的课外作业,老师只是教学生如何去掌握学习方法。吴建中至今仍清晰地记着导师约翰·哈里斯博士的话:“你们要学会自己到图书馆里去找答案,如果我把问题回答你的话,只是一个标准的答案,而图书馆里则可以给你们许多种答案。”吴建中还说,他正在与同事们一起着手拓展图书以外的“边际功能”,如系列讲座、参考导读、情报产业等延伸项目的新一轮开发,以便使“上图”这座知识宝库的功效更趋完美。

文化积累赴英国

吴建中从小就喜欢读书,他秉性平和却十分灵活,在校时品学全优,课余,自己跟着广播学习英语,除语文、外语成绩每次第一外,他的体育成绩,如跳高、乒乓、跑步,甚至扔手榴弹等,也是全校或全班第一,还当上了学生团团长、文艺小分队队长。高中毕业时,他由于学习成绩特别优秀而被直接选送华东师大外语系日语专业。他乐于为大家服务,能歌善舞,还会指挥、作曲,当时风靡全校的《校友歌》就出自吴建中的笔下。老校友王沪宁回护时还笑着对大家说,他至今还能背出吴建中当时创作的那首歌。大二暑期,吴建中去金山石化总厂实习,在技术部当上了技术情报的日语翻译,不仅笔译过关,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完成了日本专家来公司进行技术讲座的现场口译。大学毕业后,他又以优异的学习成绩留在华东师大外语系执教同时兼读研究生。

1982年,吴建中从华东师大研究生院图书馆学毕业并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到上海图书馆从事外语文献采编、联合国资料管理等。一年后,他独自研发的联合国资料托存馆管理服务系统建成。1988年,吴建中取得中英友好奖学金,赴欧洲最大的图书馆学院——英国威尔士大学留学,专攻“图书馆与情报学”。期间,他凭借通晓中、英、日三国语言的优势,进入威尔士的国家图书馆兼职,参与《霍克思文库》的编撰。

霍克思是牛津大学大名鼎鼎的汉学教授,曾将中国的《红楼梦》等名著译成英语介绍给世界各国。上世纪80年代初,霍克思将自己收藏的一大批中、日、英等书籍捐献给威尔士国家图书馆,无奈精通这三国文字的人实在难觅,这批书籍就一直堆在了书库,由于吴建中的到来,才使霍克思教授博大精深的学术思想与长年的心血重新焕发出光彩。图书馆如获至宝,让这个中国小伙子在那里一展身手。《霍克思文库》完成时,霍克思老人拿着书激动地用拉丁语连连称赞道:“太完美了!”

报效祖国回上海

1992年,吴建中在威尔士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后,从媒体上获悉上海要建造全国一流图书馆的消息,心情无比激动。于是,他马上与国内取得联系,要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报效给祖国,并希望能亲身投入到新馆的建设中去。不久,吴建中便回到上海,回到上海图书馆,将在海外学到的大型图书馆管理知识,运用在图书管理系统选型、数据库建设以及新馆的设计、规划、搬迁与布置中,又结合自己的工作,确立“国际图书馆建筑比较研究”专项课题,并将这一研究成果汇集成《世界图书馆建筑大观》一书。

吴建中首次向图书馆界提出“三个转移”:一、工作重心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二、业务重心从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三、服务重心从一般服务向咨询服务转移。这些观点集中在《21世纪图书馆新论》中,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并在东京与台北重版。此外,他还提出“虚拟图书馆”、“冷冻模式”等概念,这些全新的思想正逐渐体现出我国新一代学者在这一领域中与国外同行并肩论道的姿态,以及吴建中举重若轻的学术气度。P4-6

序言

“新克勒”有别于“老克勒”,指的是新上海的新客人。近年来,“新上海人”已成为上海滩上十分流行的一个新称谓,大致指最近十年来上海谋求发展的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他们通过奋斗和各种机缘,与上海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由客人而变为主人,在上海这片迅速发展的热土上洒下自己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他们在上海的每一个故事,或感人,或动人,或富有传奇色彩,他们与上海这座城市的感情交织,已经不亚于一位土生土长的上海本地人。

作者紧紧抓住新上海人的经历和精神气质,用简练而生动的笔墨,勾勒出一个又一个新上海人的独特面貌。可以说,分开来看,作者笔下的每一位新上海人都有着一段特殊经历,或曾留学海外,或白手起家地开创事业,或与上海人喜结连理……合起来看,他们又凝聚为一个群像,也就是从异国、异地来到上海滩的各界人士之群体。

出现在这本书里的新上海人,大多不是什么高官、高管,多数还是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他们把异乡的文化风俗带进上海,也接受着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文化和精神洗礼,可以说,他们与上海的关系是双向互动的,并且一直处于这种互动之中。作者根据自己对人物的了解和采访心得,抓住典型的人物和事件,不放过任何生动的细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新上海人的精神风貌和魅力所在。

书写新上海人的感人事迹,描摹新上海人的精神气质,揭示新上海人与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关系,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沈宽同志的作品正具有这样的意义,因此,本人郑重地向大家推荐。

方智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2011年10月

后记

“克勒”者,即“class”、阶层也;“新克勒”,即新时期、新上海的新客人、新阶层。如果说,当年上海滩上那些以小开、公子哥为代表的“老克勒”充满休闲、博学和侠义之气,那么,作者笔下所描绘的当今以海归、创业者为代表的“新克勒”,则无不具有自信、自豪等时代精神,并且富有创新、拼搏等个性特征。

新世纪以来,在新一轮上海城市大发展的背景下,这些人从世界各国、全国各地来到上海,在各行各业拼搏、奋斗和发展,成为某领域中的典型人物。他们或学有所长,或业有专攻,或事有所成,有的已名闻遐迩,有的还在默默耕耘。本书即以这一特殊人群为关注对象,撷录他们在上海艰苦拼搏、实现自我价值的感人经历,虽只是片断或剪影,但无不体现其博学多才、大胆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状态。

本书以博学、多才和进取三条视线为观察点,介绍新世纪以来从各国、各地来上海滩谋求发展的各类外来人士,共计50余名,并按照他们的身份、经历及其主要特色,分“海归英才”、“海派奇葩”、“海商新锐”、“海上情结”和“海滨另类”五个部分。“海归英才”是各行各业的“归海”人士,海外学成来上海,在各领域中独树一帜;“海派奇葩”是当今海派艺坛各路佼佼者,在汲取传统精华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海商新锐”是上海商贸大舞台上形形色色的创业者,来自四面八方,都勇于拼搏、不懈追求;“海上情结”是海外使者情系上海滩的故事;“海滨另类”则介绍上海滩别具一格的侠义、风情和善举。他们各有特色,都在积极进取。

作品紧扣“新克勒”的个人特殊经历、精彩生活片断、非凡工作成就和各种生动感人的故事,反映其在上海这一国际性大舞台上的精彩“演出”,或成功,或坎坷,或艰辛。在写作中,坚持以典型片段为主,重视内容的真实性以及细节描述,刻画出他们在与上海这一大环境的融合与互动中的精神世界和时代风貌。

最后,感谢徐中玉、方智范两位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拙著赐序,感谢画家陆志德、书家桑家敏专门提供插图和法书。肖建安、杨承基、宋予敏等在图片摄影上给予帮助。在本书编辑出版过程中,吴建中、张德胜、方笑一等多位学长以及专家沈伟麟、钱汉东等给予本人诸多指点和启示,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此外,由于本人视野、学识所限,文中疏漏不足在所难免,恳望有识之士不吝指正。

吴下沈宽并识于沪上二长三短斋

2011年1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克勒(新上海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9603381
开本 16开
页数 1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0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851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8: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