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十年内战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史话》旨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中国史话》系列丛书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

贾维的这本《十年内战史话》为该丛书之一。全书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讲起,依次叙述了第二次北伐的发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张桂战争、蒋唐石战争、蒋阎冯桂中原大战,以及五次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战争的经过。

内容推荐

1927~193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并统一全国,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国内战争,史称“十年内战”。十年内战包括收服北洋军阀残余势力的战争,讨伐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军事集团的历次战争,以及“围剿”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和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历次战争。《十年内战史话》以此为主线,从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讲起,依次叙述了第二次北伐的发动、蒋桂战争、蒋冯战争、蒋张桂战争、蒋唐石战争、蒋阎冯桂中原大战,以及五次国共“围剿”与反“围剿”战争的经过。红军长征胜利,蒋介石消灭红军的目的未能达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民族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十年内战最终结束。

《十年内战史话》由贾维所著。

目录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南北形势与宁汉分裂

 2.宁汉合流与“中央特别委员会”

 3.蒋介石东山再起

二 “第二次北伐”

 1.“第二次北伐”的发动

 2.鲁豫作战与济南惨案

 3.克复京津

 4.冀东会战与东北易帜

三 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

 1.新内战的酝酿

 2.蒋桂战争

 3.蒋冯战争

 4.蒋张桂战争

 5.蒋唐石战争

四 蒋阎冯桂中原大战

 1.反蒋派大联合

 2.战争之进程

 3.东北军入关与反蒋联军的失败

试读章节

从1926年7月开始的北伐战争,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巨大胜利。由广东出师北伐的国民革命军,先后占领了湘、鄂、赣、闽、皖、浙、苏等地区,控制了武汉、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展到长江、黄河流域,大有席卷全国之势。

然而,就在这时,南方革命阵营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政变,实行“清党”,镇压共产党和革命人民。4月15日,广州也发生了反革命政变。至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基本失败。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

这样,1927年春夏之际,在南北对立的同时,长江流域又出现了宁汉对峙的局面。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同时并立,形势错综复杂。

在北洋军阀方面,盘踞中原的吴佩孚集团已基本被消灭,其余部龟缩于河南洛阳、巩县一带,苟延残喘。孙传芳的五省联军遭受重创,退守江北,实力大为削弱。只有张作霖的奉军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尚属完整。张作霖成为残存的北洋集团的中心人物。

在张宗昌、孙传芳、褚玉璞等人的拥戴下,1927年6月18日,张作霖在北京就任海陆军大元帅,组织“安国军政府”,继续与南方的国民党政府相对抗,同时作出妥协的姿态,通电“讨赤”和“息争”,宣称“海内各将帅,不论何党何系,但以讨赤为标题,即属救亡之同志”。他又诡称“与中山为多年老友”,“宗旨本属相同”,企图以“讨赤”的旗子,分化南方阵营,联合南京政府和阎锡山,共同反对冯玉祥和当时尚未反共的武汉政府。

南京政府以蒋介石、胡汉民和桂系集团为主角,辖区有江苏、浙江、安徽一部、福建、上海、南京市。广东、广西也属南京节制。因地处东南富庶地区,得到江浙财团的支持,南京政府的财政来源比较充足,岁入可达2亿元之多。其主要的武装力量,是蒋系和桂系的军队。

南京政府成立后,一面积极准备“西讨”武汉,一面与张作霖暗通款曲,谋求妥协。一时“蒋奉阎三角联盟”之说甚嚣尘上。但因张作霖坚持“统二不统一”,不肯让出北京的宝座,双方的谈判没有结果。而张宗昌、孙传芳陈兵江北,构成严重威胁,南京政府不得不继续进行北伐。

1927年5月1日,蒋介石决定第一集团军分三路北伐:第一路以何应钦任总指挥,由镇江、常熟渡江北上,肃清江北;第二路蒋介石自任总指挥,由白崇禧代理,从浦口渡江北上,由津浦路正面作战;第三路以李宗仁任总指挥,由芜湖渡江,北上解六安、合肥之围,联合进攻陇海路。

武汉是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所在地,但它实际控制的只有湖北、湖南和江西部分地区,唐生智、张发奎部是其军队的主力。南京宣布反共后,掌握武汉政府大权的汪精卫、唐生智等人,对国共合作更加动摇,反共倾向日趋明显。从军事上看,武汉处于四面包围之中,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孤立,寻找出路,武汉政府也把希望放在继续北伐上。4月19日,武汉举行第二期北伐誓师典礼,决定由唐生智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分兵三路沿京汉线北上,进攻河南奉军。

冯玉祥的国民军是宁汉之间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宁汉双方都欲拉冯自重,削弱对方。但冯玉祥却认为当前的大敌是奉、直军阀,宁汉双方应消除分歧,共同致力北伐,完成统一,因而表示“对于任何个人方面,不敢稍存厚薄之成见”,并电劝双方“相忍互让”。

1927年5月1日,冯玉祥在西安就任武汉政府所委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向河南出动,沿陇海路东进。5月26日,攻克洛阳;31日,进抵郑州;次日占领开封。

与此同时,武汉第四方面军也挥师北上,5月28日,攻占临颍,大败奉军;29日,占领许昌。6月1日,第二集团军与第四方面军在郑州会师。入豫奉军因战事不利,被迫退守黄河北岸。

在津浦线方面,第一集团军亦于6月2日攻占徐州,与第二集团军会师,直鲁军退向山东境内。

陇海路会师后,宁汉双方争取冯玉祥的活动进人了更加紧张的阶段。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重要会议。为争取冯玉祥的支持,武汉方面做出了重大让步。双方决定:第四方面军按“原定计划”班师回汉;河南、西北军政大权交冯独揽,由冯任开封政治分会主席,负责指导陕、甘、豫等省政务。冯则拒绝了共同“讨蒋”的要求,而提出愿调解宁汉之争,武汉方面的希望完全落空了。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武汉政府便将第四方面军扩充为第四集团军,由唐生智任总司令,以与蒋、冯、阎平起平坐。

南京方面也不甘落后,郑州会议10天之后,6月20日,蒋介石就和冯玉祥在徐州举行会议。此为蒋冯第一次会面,蒋介石盛情款待,吹捧冯为“北方军事领袖”,许诺每月接济西北军军饷200万元,极尽笼络之能事。会谈中冯坚持北伐为当前急务,不同意进兵武汉。双方遂决定共同北伐,第一集团军负责津浦线,第二集团军负责京汉线。关于武汉问题,冯表示愿意劝说武汉政府立即“清党”,并迁往南京实行合并,冯玉祥的态度表面上“不偏不倚”,但实际上有利于宁方而不利于汉方。在争取冯玉祥的问题上,南京占了上风。P1-4

序言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衣向世人昭示着古人在丝绸纺织、制作方面所达到的高度;敦煌奠高窟近五百个洞窟中的两千多尊彩塑雕像和大量的彩绘壁画又向世人显示了古人在雕塑和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还有青铜器、唐三彩、园林建筑、宫殿建筑,以及书法、诗歌、茶道、中医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是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历史不会永远眷顾任何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当世界进入近代之时,曾经一千多年雄踞世界发展高峰的古老中国,从巅峰跌落。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声打破了清帝国“天朝上国”的迷梦,从此中国沦为被列强宰割的羔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不仅使中国大量的白银外流,更使中国的领土一步步被列强侵占,国库亏空。民不聊生。东方古国曾经拥有的辉煌,也随着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而烟消云散,中国一步步堕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也由此开始了救国教民、富国图强的抗争之路。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从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屡败屡战,终于认识到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一道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倒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饱受屈辱与蹂躏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古老的中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摆脱了任人宰割与欺侮的历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一位中华儿女应当了解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也应当牢记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民族屈辱的历史。

当我们步人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地区之间的交流壁垒被互联网之类的新兴交流工具所打破,世界的多元性展示在世人面前。世界上任何一个区域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两种以上文化的交汇与碰撞,但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西方文化扑面而来,有些人唯西方为时尚,把民族的传统丢在一边。大批年轻人甚至比西方人还热衷于圣诞节、情人节与洋快餐,对我国各民族的重大节日以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却茫然无知,这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大业中的重大忧患。

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中华民族之所以历数千年而不分离。根基就在于五千年来一脉相传的中华文明。如果丢弃了千百年来一脉相承的文化,任凭外来文化随意浸染,很难设想13亿中国人到哪里去寻找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自尊意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体系,光大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来自各方的新挑战,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需要学习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社会科学研究的机构,有责任为此作出贡献。我们在编写出版《中华文明史活》与《百年中国史话》的基础上,组织院内外各研究领域的专家,融合近年来的最新研究,编辑出版大型历史知识系列丛书——《中国史话》,其目的就在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一套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普及类系列丛书,从而使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了解自己祖先的历史,在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流中由知己到知彼,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愈来愈深的文化交融中,保持自己的本色与特色,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永远发扬下去。

《中国史话》系列丛书首批计200种,每种10万字左右,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哲学、艺术、科技、饮食、服饰、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介绍了从古至今数千年来中华文明发展和变迁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展现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辉煌,展现了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精神,而且展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与抗争精神。我们衷心地希望这套普及历史知识的丛书对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发挥应有的作用,鼓舞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新一代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阔步前进,为我们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更大的力量。

陈奎元

2011年4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十年内战史话/近代政治史系列/中国史话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贾维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726389
开本 32开
页数 1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8
出版时间 2011-12-01
首版时间 2011-12-01
印刷时间 2011-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1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3.06
丛书名 近代政治史系列
印张 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35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