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全贤的《不发想无设计》包括了设计是否“只有了解的人才懂”;非日常的美和日常的美;只要被教过谁都懂得“美”;使用者观点和生产者观点;原材料和质感的奇怪之处;能引起共呜的中小制造业的制造工作;美丽的形状和漂亮的形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不发想无设计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木全贤的《不发想无设计》包括了设计是否“只有了解的人才懂”;非日常的美和日常的美;只要被教过谁都懂得“美”;使用者观点和生产者观点;原材料和质感的奇怪之处;能引起共呜的中小制造业的制造工作;美丽的形状和漂亮的形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不发想无设计》内容介绍:设计的灵感源泉来掌于商品或制造者本身的内涵。无论是商品开发者、市场开发者还是经营者,有很多人虽然知道设计的重要性却因为不知道究竟什么才是好的设计而烦恼。如果仅仅追求外观的美丽是无法作出能够与消费者产生共呜的设计的。那么,怎样才能既反映出设计者的理念又能够抓住顾客的心呢。【把美丽隐藏在设计中的法则】——这就是作者对于设计的思考。 《不发想无设计》的作者是木全贤。 目录 前言 商品开发负责人的困惑 消除内心的障碍 第一章 为什么不懂设计呢? 设计是否“只有了解的人才懂”? 没人实际体会到设计的好处 只要“简约”就是好吗? 简约设计是临阵磨枪的审美意识 可以直观理解晚霞的“美” 谁都懂得过分装饰的美 非日常的美和日常的美 只要被教过谁都懂得“美” 懂得“俗气” 从色彩、形状到内心世界 第二章 在不了解设计的这个不幸时代里 能做的事情 设计师评价设计的方法 使用者观点和生产者观点 设计的前提 奇怪的设计 原材料和质感的奇怪之处 设计现场 装饰和设计 设计和设计性发想 江户时代的设计性发想——悉皆制度 能引起共呜的中小制造业的制造工作 坚持认真的传达 PI(产品识别) 商品购买=远距离恋爱 CI(企业识别) 第三章 设计是沟通的工具 设计是沟通的工具 心理印象 记忆心理印象和物语(故事) X专案的故事 PI和CI的故事 故事的另一种力量 美丽的形状和漂亮的形状 美丽的(□) 漂亮、干净(X绮丽/奇丽) 商品设计所追求的是“干净漂亮” 简约的设计才漂亮 CI和商品设计的指导手册 “制作者意图”的标准 潇洒的生活方式 何谓设计? 第四章 如何酝酿出创意? 何谓设计? 为何想不出好创意? 酝酿创意的第一步 “这是我擅长的”故事 “这是我唯一会做的”宣言 一定会想出好创意 动员全公司员工 最佳方案的完美结局 寻求最佳方案之旅 最初的岔路 第五章 创意会议的发想法 认真地参与 创意发想的基础是发散和集中 创意会议的心理准备 思维图法使创意会议变得有趣 何谓“思维图法(Mind Map)”? 思维图法的规则 快乐创意会议的进行方法 30分钟创意会议的流程 1小时创意会议的流程 寻找强项之旅 结语理所当然的事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不发想无设计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日)木全贤 |
译者 | 黄克炜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994639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7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1-01 |
首版时间 | 2011-11-01 |
印刷时间 | 2011-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1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B472-64 |
丛书名 | |
印张 | 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190 |
宽 | 132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Ken Kimata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