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1931年9·18-1945年8·15)
内容
编辑推荐

丁立身,1924年出生,1942年毕业于安东师道学校特修班,离休前担任营口日报社总编辑。《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一书共分21章,作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自己主要亲历与见闻,通过搜集大量翔实的史料,详尽地记述了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犯下的滔天罪行、东北人民在14年中所受的难以言状的耻辱。

内容推荐

丁立身编写的《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比较全面、系统地揭露、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的滔天罪行,是向广大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极有史料价值和现实意义。

《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立足点高,收集资料广泛、全面,是留给这一代和下一代的精神财富。此书保存价值极高,足以传世,为慰为颂。

目录

历史,是向前行进的跳板!——《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读后感言(代序)

附诗二首

前言

第一章 集体大屠杀

 引言

 一、抚顺平顶山惨案

附一 平顶山惨案前的抗日军事行动

附二 大屠杀后的屠杀及后果

 二、清原县清原镇惨案

 三、下五家子村惨案

 四、桓仁西江惨案

附 难忘的大惨案

 五、自家堡子惨案

附一 白家堡子惨案见闻

附二 关东军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

 六、南岗头惨案

附 南岗头惨案的幸存者

第二章 辽宁部分县的血腥惨案

 一、新宾县的血腥惨案

 二、清原县部分血腥惨案

 三、日军在西丰、昌图的残暴罪行

 四、日军在桓仁的残暴罪行

 五、日军在岫岩的残暴罪行

第三章 “集团部落”与“集家并屯!”

 一、“集团部落”遍布东北

 二、“集团部落”——人间地狱

 三、残暴的“集家并屯”

 四、桓仁并屯人口连年减少

附 张德盛一家七口罹难的经过

 五、强行并屯后的惨状

 六、宽甸县并屯死亡7000多人

 七、19个“人圈”折磨死6000多人

 八、“集团部落”与“保甲连坐”

第四章 残暴屠杀抗日军民

 一、辽北抗日军民惨遭血洗

 二、抗联血战崔家大院——22名战士牺牲后被敌人铡下头颅

 三、民族英雄邓铁梅之死

 四、辽东抗日名将王凤阁之死

 五、少年铁血军首领苗可秀之死

 六、抗联一军一师参谋长解麟阁之死

 七、抗联一军一师副官李向山之死

 八、少年铁血军第二路军参谋长关士英之死

 九、日军在新宾屠杀抗日军人及其亲属

 十、日军在岫岩屠杀抗日军人及其亲属

第五章 教育界大惨案

 一、1935年日伪对吉林教育界的屠杀

 二、1936年日伪制造齐齐哈尔“6·13”教育界新闻界大惨案

 三、日伪对磐石县教育界大逮捕

 四、安东教育界大惨案

附 穆忠德提供的有关资料

 五、庄河县教育救国会惨案

 六、岫岩县教育事件

 七、凤城县教育界救国会惨案

 八、宽甸县教育界救国会惨案

 九、桓仁县救国会惨案

附 桓仁受害人钟月川提供的资料

 十、通化县教育事件

附 虎口余生记

 十一、日伪制造黑山县教育界大惨案

第六章 “休谈国事”“莫论人非”

 引言

 一、“休谈国事”与“要事查人”

 二、日本有识之士反对日军侵占东北领土

 三、“休谈国事”与“七七事变”

第七章 “治安肃正”与疯狂烧杀

 一、“治安肃正计划”下的军事行动

 二、新宾“治安肃正”中的大扫荡

 三、朝阳南部地区的“治安肃正”

附 日寇在赤峰制造的“抗日救国会”事件

第八章 矫正辅导院

 一、残害生灵的矫正辅导院

 二、韩家窝堡矫正辅导院

 三、大石桥矫正辅导院

 四、矫正院与抓“浮浪”

第九章 七三一部队

 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实验

(一)杀人魔窟——细菌战部队

(二)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

(三)细菌战和化学战

 二、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发现地下建筑及罪证物品

 三、日本七三一部队神秘胶卷在民间发现

 四、营口600名劳工死于细菌试验

 五、“七三一”魔窟里的幸存者

第十章 用毒品毒害中国人

 引言

 一、日伪当局的鸦片政策

 二、日本对盖平的毒化侵略

 三、日本用毒品残害抚顺人民的罪行考

 四、杀人不见血的吗啡馆

第十一章 迫害盖平爱国青年

 一、“星火”同人与爱国学生的反满抗日活动

 二、闪光的足迹

 三、永不褪色的记忆

 四、难忘的岁月

 五、确定人生走向的求学时代

 六、永远的怀念——忆田贲同志

 七、回忆驼子

第十二章 奴化教育

 引言

 一、实施愚民政策强行奴化教育

 二、我受到的奴化教育

 三、我是奴化教育的受害者

 四、两年“师道”学习生活的烙印

附 伪满小学一年级满语课本的变化

 五、利用《时宪书》进行奴化教育

第十三章 “勤劳奉仕”

 一、强迫奴役劳动的“勤劳奉仕”

 二、残害抚顺人民的“勤劳奉公(仕)”

 三、“勤劳奉公”与“勤劳奉仕”

 四、在昭和制钢所“勤劳奉仕”的日子里

 五、可恸可怖的回忆——记一次深山老林中的勤劳奉仕

 六、我在“勤劳奉仕”队的经历

第十四章 伪满劳工

 一、“征劳工”与“抓劳工”

 二、劳工血泪

 三、我被抓劳工的经历

 四、对童工的压榨迫害

第十五章 强征“出荷粮”

 引言

 一、追加“出荷”量逼死种地人

 二、完不成“出荷”任务农民被折磨致死

第十六章 “协和会”

 引言

 一、“协和会”及其反动本质

 二、“协和会”的反动活动

 三、“协和会”的官吏充当镇压爱国者的帮凶

 四、李东升从叛徒到通化省“协和会”会长

 五、一个伪满村级“协和会”书记的自述

 六、我被编入“协和会”的青年团

第十七章 万人坑

 引言

 一、辽宁省内35处万人坑埋下冤骨60万——李秉刚教授访谈录

 二、新宾境内万人坑

 三、大石桥圣水寺万人坑

 四、铁岭“乱石山万人坑”情况的调查

第十八章 开拓团

 一、大量移民——日本对满洲的重要政策

 二、移民侵略与土地掠夺

 三、为开拓团征地。坑了当地农民

 四、武装移民

 五、日本侵华的锹部队——开拓团

 六、锹部队的悲惨下场

附 “开拓团”逼走的村民死了一半

第十九章 汉奸、杀人魔王、二鬼子

 引言

 一、认贼为父的汉奸唐振东

 二、杀人魔王李寿山

 三、杀人不眨眼的二鬼子“马大马棒”

 四、随意杀人的二鬼子“金大刀”

 五、保释伪县长处死二鬼子

第二十章 慰安妇

 一、血泪“慰安妇”揭码

 二、八名慰安妇泪洒航空队

 三、硝烟尽处的沉思:慰安妇

第二十一章 “道德会”

 一、“道德会”的由来、发展及没落

 二、“道德会”与“王老善人”

 三、“道德会”倡导妇女牢记“柔——和”

附录

 一、日本投降矣!

 二、日本“关东军”的最后败亡

 三、“南京大屠杀”主犯谷寿夫伏法记

 四、他们如何激活历史的记忆

 五、抗日英雄忠骨埋何处被许多人淡忘

 六、可悲的“庆典”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平顶山位于抚顺市东郊,西露天矿东,距市区约4公里。此处原是一小土山,因其土质多沙易挖,人们常从此处取土填矿井,久之土山变成一块荒地。后来,西露天矿向东开拓延伸,居住在杨柏堡和腰截子这两村镇的部分矿工的小房被拆除,这块荒地也就被利用了起来,日伪当局允许矿工在这荒地上盖房,可以不收地价。这样,许多贫苦矿工便来到这里搭盖简易房屋,定居下来,从而形成了一个煤矿工人聚居的村庄。起先大家对这个新起的村庄叫不出名来,后来听老人们说,这里原是座小土山被挖平的,就把这个堡子叫做平顶山吧!这就是平顶山地名的由来。当时在这个堡子里住有400多户人家,2500多人,大多是矿工和小商贩,有钟表铺、当铺和其他饮食服务业等10几家铺子。1932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十六),日本侵略者采取烧光杀光的政策,突然把平顶山全部无辜居民集合起来,进行了惨绝人寰的集体大屠杀,把全村所有房子全部烧光。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抚顺平顶山惨案。

1932年9月16日上午,一群日本守备队和宪兵队突然闯进平顶山居民区,挨家挨户哄骗居民都到村南头去“照相”。平顶山是一条很长的街,几个鬼子挨家叫不过来,许多群众对于日本人让老百姓去“照相”,本来就犯琢磨,有出来的也是稀稀拉拉,动作很慢。鬼子担心时间一长被居民看出破绽,于是改变主意,干脆用武力逼赶群众迅速集中。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日本守备队一齐出动,分乘四辆大卡车往平顶山驶来。一车日本守备队直接开进平顶山街,其余三车把平顶山全村团团包围起来,不许进也不许出。进到平顶山街里的这一队日军,又分成了若干伙,从平顶山北头到南头挨门挨户把居民往外赶。不知是由于匆忙中他们没有听清楚呢,还是由于他们的头目布置不明确,这几伙刽子手叫居民出来集合的讲法很不一致,有这样说的有那样说的,不像先前那伙特务进来都哼一个调——“照相”。这群恶狼手里端着明晃晃的刺刀,面目狰狞,一闯进老百姓家门,就咆哮着:“快快的,红胡子要来,要打仗,快到南边躲去!”有的还喊道:“快到南边草坪上给大家照相去!”有的干脆什么也不说。就是一个劲用刺刀逼着群众快走。这时正值中午时分,许多人还没有吃或正准备吃午饭。人们对这种突如其来的逼赶大为惊愕,弄不清是怎么回事,更无暇思索。由于事前毫无准备,大家只顾害怕,都不想走。“巴嘎牙路,快快的、快快的!”刽子手们一边嚎叫着,一边把刺刀指向居民胸前。就这样,每一户人家被赶出后,刽子手们还要翻箱倒柜,屋里屋外彻底搜查一番,不让有一个漏掉的。在北头大吵大嚷的时候。南头有些群众猜测不走不行,就都纷纷忙于卷铺盖,收拾贵重的东西,准备随身携带。他们似乎看出一些苗头,一旦房子被烧,身上起码也得留一床被。不多时间,全村家家户户全被赶了出来。一些缠足的老太太和老弱病残,因为走得慢,刽子手们就把他们打翻在地拖着走;有的干脆被鬼子一枪打死或用刺刀扎死。正在赶着走着。突然一声尖叫:“日本人放火烧房子啦……”人们回头一看,一片浓烟弥漫,大火冲天。刽子手们果然按照预定计划用汽油把全村的房子都给点着了。人群中激起了一阵阵的慌张动荡。然而手无寸铁的人们,面对着全副武装的侵略者,有什么办法呢!一场骚动被镇压下去了。人们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房子被烧掉,心里像刀割的一样疼,恨不得一齐扑上去,把这伙刽子手一口一口咬死。

刽子手们挨门挨户的逼赶,不到一小时全村的人都被赶到了事先安排好的大屠杀现场。村子里除留下因走不动被当场刺死的几具尸体外,空无一人。事后才知道有个小商人叫马长顺的,在逼赶的荒乱之际,自己的一个七岁小孩在街上看到刽子手们打死人,赶回家去告诉他父亲,马看出来头不妙,急中生智,用被子包身,率领全家5口人,跳进房后厕所的大粪池里去,才得以幸免。这就是整个村没有被赶去的唯一幸免于杀害的一家人。

日本侵略者选择的这块屠杀场在平顶山南端,是一块播种牧草的草坪。它的西面是断崖陡壁,即当年用电镐挖平顶山时所剩下的半壁山,约有二三丈高,北面为奶牛饲养场的刺线幛子所堵塞,只有东面和南面可以出入,是一块沟形的带有小坡度的平地。日本驻抚顺守备队长、陆军大尉川上在召开机关头目秘密会议的时候就派人把这块地看好了。刽子手利用这块有利的地形作为屠场,既便于把守。又便于进行集体屠杀。

午后一点多钟,人们差不多都被赶进了屠场,陷入绝境。日本守备队四方八面紧紧向人群包围,拼命把人群向中心压缩。在人群的南面站着手端刺刀的日本兵,虎视眈眈地死盯着人群,人群的东面放着几个用红布盖着的带腿儿的东西。人们不知道那是何物,有的还以为真的要给他们“照相”用的照相机呢!

“别散开,咱们一家都在一块坐着。”有的老人怕人群挤来挤去一家人被挤散坐不到一块,便提高嗓子向一家人这样喊着。到了草坪,一家挨一家地在地上坐着。这时人们精神紧张万分,但还没有意识到刽子手要开机关枪。

P1-3

序言

历史,是向前行进的跳板!

这不是一部娱乐人心的热门畅销书。然而,可以断言的是:每一个有机会见到这本书的人——有良知的中国人,即便没有一口气读完它,也绝不会无动于衷!因为,它是我们民族蒙羞受难的缩影,令人痛心,启人深思!

本书编者丁立身先生,是一位资深编辑,他以耄耋之年,罹癌之躯,牢记奇耻,不忘忧国,力疾检索,编成此书。他在给笔者的信中提到,编著这本书的主要想法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说,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是血腥历史。作为中国人,尤其是生长在伪满洲国的人,有责任联系实际,用大量相关的事实说明安南的论述是正确的,启发今人和后人不要淡忘‘9·18’这个国耻日,不要忘了‘9·18’之后的十四年东北人的苦难,进而加深认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现在有很多人对历史书籍不感兴趣……”

在这封信中,立身先生提出让我为本书作序,实不敢当。我生于“九·一八”事变之后的1933年,幼年时代“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日伪统治的沦陷区度过艰难岁月,对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我国的血腥暴行,痛恨至极。这里,只是作为读后感,谈一点肤浅的想法与读者交流。

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人民之间有着千年以上的友好交往史。然而,“人以群分”,在日本,总有一小撮人,怀有侵略扩张的野心,觊觎中国,妄图瓜分,一再地挑起事端,愈演愈烈,直到1945年“8·15”战败投降……

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加深仇恨,以血还血。但是,血,不能白流,悲剧不能重演。——“历史是向前行进的跳板”。敬爱的周总理在论及中日关系时指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明智的抉择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时刻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增强综合国力,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叫嚣杂音。这不全是坏事。古语说:“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日本军国主义者阴魂不散,我们岂能高枕无忧?!“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让国歌的旋律时刻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警示我们居安思危,艰苦奋斗!

我们在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幸福时刻,更加怀念那些以身殉国的英烈们。本书第四章着重忆颂了东北抗日将士宁死不屈的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纪念。我们要用爱国的实际行动,告慰为国捐躯的先烈们。

感谢编者在垂暮晚年,不辞辛苦,钩沉辨析,为后世留下一笔可贵的翔实史料,其价值自无法以常规估量,必将在一切爱国者的心中成为永恒

任民

2009年9月3日

抗战胜利纪念日写于北京紫苑

后记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如愿以偿地编完《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资料集,感到特别欣慰。

将近三年时间,这本书的编著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完成。资料不断充实,主要是同志们的支持和协助的结果。

2006年年初,在拙著《国难当头》一书尚未编完时,我就想,如果还能健在几年,到2009年周岁八十有五,争取编完这本资料集。所幸截至5月末,真就脱稿了,再也不用担心中途受挫而作废了。

两年多的工作一直顺利,初始,是原营口高中党支部书记刘延之同志,他倾其所有,把多年保存的文史资料借给我和赠送给我。其中有抚顺市政协编辑的《屠杀集》,为我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曾在盖州市史志办工作过的金锡春同志,在借给我的文史资料中,有其令尊早年收藏伪满不同年份的五本《时宪书》,既是奴化教育资料之集大成。又是日伪合谋摧残东北人的思想、泯灭民族意识的珍贵铁证。

当我感到缺少辽北各县的文史资料时,是铁岭日报社李益民同志。急我所急,很快给我邮来了铁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专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辽北罪行录》和《日本人盘踞铁岭的四十年》。这三本书及时弥补缺陷,更使得工作顺利。

在我准备查找“七三一”部队资料的线索时,是退休后居住营口女儿家的桓仁老乡王学文同志,为我查到并复印了一万多字的全面翔实的资料。在我编写《慰安妇》这一章时,又是这位老乡给我借来两本有参考价值的书籍《铁蹄下的军妓》和《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南京大屠杀……》。

通化县政协在我编著《国难当头》时,送给我重新印刷的《通化县文史资料》一至十二辑,这次又有八篇重要资料被选用。

此外,为本书题词的老领导刘异云同志,为本书作序、在营口日报社共事28年的任民同志,丹东市史志办公室主任林盛先同志,丹东夕阳红报社总编辑李琪木同志,丹东日报社资料室的同志,营口市史志办公室的领导和原《营口日报》的创办人王西凡同志,都对我的编著工作给予热情支持和协助。在此,谨向上述各位领导、同志和通化县政协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编者

2009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伪满十四年血腥历史(1931年9·18-1945年8·15)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丁立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88124
开本 32开
页数 4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0-07-01
首版时间 2010-07-01
印刷时间 2010-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65.610.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10
144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3: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