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斋编著的《读书教学与临症》分读书体会、教学讲座、临证经验三大部分。读书体会记载了作者对经典医籍的理解与独到认识;教学讲座,系作者任教期间教学讲稿的精华篇章,体现了作者学术广博,钻研精深。临证经验部分,介绍了作者善用经方,用药灵活的诊治特点。对现代临床有指导意义。
图书 | 读书教学与临症/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荣斋编著的《读书教学与临症》分读书体会、教学讲座、临证经验三大部分。读书体会记载了作者对经典医籍的理解与独到认识;教学讲座,系作者任教期间教学讲稿的精华篇章,体现了作者学术广博,钻研精深。临证经验部分,介绍了作者善用经方,用药灵活的诊治特点。对现代临床有指导意义。 内容推荐 《读书教学与临症》收载了徐荣斋先生的学术论文和文稿共38篇,并按读书体会、教学讲座、临证经验三部分归纳。其中,读书体会部分记载了作者对中医经典医籍的理解与独到认识;教学讲座部分系作者任教期间教学讲稿的精华篇章,体现了作者学养深厚,钻研精深;临证经验部分介绍了作者善用经方、用药灵活的诊治特点,对现代临床有指导意义。 《读书教学与临症》可供中医药院校师生及中医临床工作者学习参阅。 目录 读书体会 以治学三境界的精神学习《内经》 试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一组治则 《素问·汤液醪醴论》治则部分试析 《褚氏遗书》学说初探 《医宗必读》与《删补颐生微论》 《吴医汇讲》初析 论《吴门治验录》 略谈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内容和所附图解问题 读《医家四要》札记 从伪书及托名说起——兼议徐洄溪《医略六书》 从梁玉瑜两本舌诊书评议他对舌诊的造诣 读经识小录 读经读注,经注并参——略谈《金匮》的注本 从“海内三张”谈到张生甫《医学达变》 读《蒲辅周医案》 教学讲座 学习《内经》八要 《内经》阴阳理论的应用 阴阳五行学说教学余义 《内经》“五郁”证治探讨 “病机十九条”阐要 明清间绍兴《内经》四大注家 李士材学说综概 李士材学派考略 唐立三医学造诣探索 何廉臣先生学术经验简介 何廉臣先生学术经验拾遗 曹炳章先生对中医药学的贡献 《伤寒论》六经是辨证施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的 “绍派伤寒”略述 临症经验 《伤寒论》方的新应用 中风的防治 六淫在肌肉筋骨间的病象和治法 妇科脉诊的温故知新和实事求是 带下病辨证施治 崩漏的五法和十方 对宫外孕的认识及临床体会 “经闭不闭”的病理、症状和治疗 妇科调治奇经探要 诊余琐记(十四则) 附:医案略存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书教学与临症/现代著名老中医名著重刊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荣斋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5575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96 |
出版时间 | 2012-04-01 |
首版时间 | 2012-04-01 |
印刷时间 | 2012-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1.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2 |
宽 | 140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