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读心术
内容
编辑推荐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哲在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刻下了这么五个字:认识你自己。从此,这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就像马克思所说的“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认识自己身的道路上,我们从未轻松过。方刚的这本《读心术》撷取了人类文明史中最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结合一个个经典案例,告诉了我们如何认识自我,如何进行自我的心理分析,从而达到自我与自我、与他人、与世界的契合无间。堪称一本真正的自我“读心术”。

内容推荐

  方刚编著的《读心术》是一本可以使你真正走进人类精神世界的书。读过《读心术》,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做心理治疗,走进自我真实的内心世界,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众多精神分析学大师的精彩思想集中亮相,通过对一个小人物真实生活经历的解剖,引导读者一起探索自身的心理世界,认识自己隐秘的精神空间。

呕心沥血之作,经年累月之功,作者坦然陈述自我生命历程,剖析精神隐秘,声称:“我愿自己的精神与肉体一道赤裸。”

目录

序:帮你学会精神分析的书

第一章 弗洛伊德:解析潜意识

第二章 荣格:集体之梦

第三章 阿德勒:自卑的人

第四章 赖希:“马克思主义”的性革命

第五章 霍妮:普遍焦虑

第六章 沙利文:人际关系

第七章 弗洛姆:人道主义理想

第八章 由一组同主题梦进行的心理分析

第九章 阿多尔诺、埃里克森、萨诺夫、卡茨、舒兹、马尔库塞

第十章 弗兰克:意义意志

第十一章 马斯洛:自我实现

第十二章 释梦手记035-043号

第十三章 布朗、莱恩、梅,微精神分析与后现代精神分析

第十四章 贝克尔:反抗死亡

第十五章 几则无规则的胡思乱想,一种新的自我分析术

第十六章 释梦手记044-053号,及我对释梦的一些个人感受

试读章节

13岁,读初二下学期时,一个少女的倩影进入了我的视野和情感空间。

那是一个纤弱的美丽动人的女孩,瓜子脸,大眼睛,有着少女白嫩的肌肤和婀娜的步态。除了美貌之步卜,打动我的无疑是她那文静的气质。说话慢条斯理,悦耳动听,细腻温柔,总使我联想到水滴般的纯洁与静谧。

女孩是我的同班同学。初一的时候,我们似乎还坐过邻座。但那时,最尚未解男女之情,自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当我的心开始为这个女孩子而跳动的时候,我不知道自己_该做些什么。最先进入思维的是一种犯罪感:我才1文岁,怎么可以萌动爱情呢!对于两性问题,那时的我满脑子都是主流观念,于是认定自己是个思想品德不好的少年。有了这层概念,加上幼年生活造成的强烈自卑,使我当时不可能像如今的痴情少男少女们一样去大胆追求。我甚至不敢有任何的表示,只是将这份感情深藏心底。

但是,我没有办法不使自己继续喜欢那个女孩子。我的目光便在她的身后默默地追踪着她,欣赏着她的倩影,这已经是一种极大的满足了。然而,我总担心这追踪的目光被老师或同学发现,于是开始盼望课间操,站在操场里做操时,大家都朝一个方向,便没人会发现我那凝固在她背影上的目光。

命运对我格外关照,读初三时,我和她都被安排到最前排,她坐我的左侧,我们之间只隔不足一米的走道。在她身边坐下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堪直地坐了一天,甚至不敢向她那面侧头。课间和坐在后面的男同学聊天时,我故意大声说话。让她听到,同时努力表现自己的聪明和博识,余光不断观察她的反应,如果她在注意听!我则更兴奋地说笑,如果她离开座位,我立即像蔫了的茄子。对背影的偷窥已不再是我唯一感受她的途径,现在,我得以聆听她与女伴的闲谈,得以陶醉于她走过时留下的体香,得以呼吸她呼吸过的空气,甚至,敏感的我觉得,我已经能够感受到她的心跳了。

几天后的一次自习课,她忽然向我借橡皮。那是记忆中我们最早的一次交谈,她只有一句,我却激动得说不出话,递橡皮的手微微颤抖。她莞尔一笑,我醉倒了。

我的日记中开始出现她的姓氏英文缩写“S”。我听到她的每一个声音、我们每次短短的交谈、我每次对她背影或侧影的凝视、我的每一点感受与幻想,都被记录了下来。当时的我想,8年、10年之后,当我们都长大了,我一定向她求婚,而这本日记便是结婚时我给她的礼物。

又-次自习课,懒散的我侧俯在课桌上,枕着右臂看书。无意间一抬头,我与她的目光撞到了一起,我的心立即被推到浪尖,慌乱地让自己的目光逃跑了:但是,那十分之一秒的震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底。

我的左侧有一个太阳,照得我目眩!

我渴望再次体验那十分之一秒的美妙。手是,每逢自习课,我就枕着右臂,面向左侧俯在课桌上。我伪装成读书的样子,却一直在积聚着勇气,偷偷看她。每一次勇气积聚足了,看她半秒钟、一秒钟,那自瞳便会被消耗掉,我再让目光回到书上,开始一次重新积聚的过程。我发现,她原来还有两个小酒窝呃!

她无疑发现了我的偷窥。我们的目光便能经常交汇。几次之后,她也学我的样子俯在桌上,不同的是面向右侧,也就是说,与我面对面了。虽然我们坐在第一排,但有了手中的书作掩护,尚不足以引起后面同学的注意。自从有7这相对的姿势后,我们彼此都在对方的余光范围内,我抬眼看她时,她也总是抬眼看我。她的大眼睛水汪汪的,像一潭水,里面有很多我虽无法理解,却足以让我为之心颤的内容。我们的目光一开始只交汇十分之一秒,后来一点点延长,六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我感觉到我们都在渴望这目光的交汇,眉目传情时我的心狂跳若,身体似乎已经飘升。每次都是我慌乱地逃避,我渴望那瞬间的辉煌,但正因为过于辉煌了,便又脆弱到无法承受得太多、太久。很多年后我读了马斯洛的心理学,知道一种叫做“约拿情结”的心理现象,人总是会逃离那些提升我们的高峰体验。P17-18

序言

精神分析,对我们有什么用 精神分析帮助我们认识自身的真理。精神分析是描述人的内心,并治疔神经症和心理失调现象的一种方法。对于每一个普通人,而非神经症患者或心理失调人士来说,它同样应该被视作一门了解真实自我的学问。

按照精神分析学奠基人弗洛伊德的观点,进入一个火大脑中的意识只是他全部意识的一小部分,犹如冰山露出水面的冰峰,而耷水下,则是一个人的潜意识,巨大的潜意识能量对我们的生活构成了影响。

如果我们能够挖掘自己的潜煎识,利用自己的常意识,我们将获得更多的能量,生命将焕发出另一种光彩——这便是我进行精神分圻学研习时经常感慨的。

我们对于自己可以成为这个样子,对于自己何以会如此说如此做,其实并不一定真的清楚。对于自,己的内心隐秘,也并未能够明察秋毫。我们对自己的现实困境,经常感到无力挣脱,对于自己的未来,便也缺少了许多主动的把握。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而这首先需要认识我们自己。

认识自己,最好的办法便是进行自我精神分析。

了解精神分析,将使你有机会成为更成功的人;更健康的人。

这是因为,作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智慧成果之一,它凝结着从弗洛伊德开始直到世纪末众多思想家的智慧。狭义上看,它是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广义上讲,它是人类认识自我内心世界的最佳手段之一。

在《外行分析的问题》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倡人们进行自我分析。他说:“只有在自我分析的过程中,他们才能真正触及分析所要达到的目的,首先使自身——或更确切地说,自己的心灵——受到影响。”

弗洛伊德亦曾传达过这样的意思:30岁左右的人,最适合进行自我分析。而实际上,如果你已经有了近二十年的人生阅历,便完全可以尝试着自我分析了。我自己的经验是,进行自我分析的过程中,我一点点耳聪目明,世界在我的眼中,我在我的眼中,变成另一番景象了。

进行自我分析,此书是引路人。

关于精神分析,你可以从此书中知道些什么。

你不需要读很多的书,只需要读这一本书。精神分析学史上的大师们,几十位大家,上百部经典著作中的精华,都被集中到此,读一书而知全貌,省时、省力。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精神分析学史,而是一个精神分析学个案。单纯罗列大师的主张,难以直接切入读者的内心世界。我在这里为您提供了一个样本,这个样本便是我自己。所有大师的所有观点,都被应用于这个样本,或者说,这个样本,被我自己放到所有大师的观点中去接受分析。这样,您便可以清楚地看到,精神分析学大师们的思想是如何与一个具体的普通人结合起来的。观察这种结合最大的好处就是,您也可以如法炮制,用自己去替换掉书中这个名叫方刚的样本,因为他已做好自由联想的工作,如果您再做这件事便显得容易多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有我个人大量真实梦境的记录与解析,足以使您从中了解释梦的方法与技巧,进行自我分析。这些梦被分散于全书中不同精神分析学家的相关章节中,可以缓解您阅读中的劳累,但并不说明某个梦与某位心理学家的主张有必然的联系。

同时本书也具备了下面三种属性:  

1.一本精神分析学史略;

2.一本精神分析学个案;

3.一本进行自我精神分析的教材与工具。

不可避免地,我对某些精神分析学家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介绍更详细,联系自我的例子也更多。但是,这并未对展现各位精神分析学大师的风采构成影响,他们每一个人,都令我深深感动。  另有个别心理学大师,他们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色彩偏淡,但是,他们的学术主张对我个人影响极深,而且也是解读我这一个案所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便也将他们引入本书中。

我对于20世纪最后二三十年间精神分析学家的介绍,由于受到众多限制,难以展示他们最强力的阵容。这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一,精神分析学更多地作为一种影响介入其他心理学流派中,与其他思潮相混合,艰难作出泾渭分明的判断与区分;二,一些新的精神分析学家的许多思想,不太适用于自我分析,故不适合本书;三,顶尖级大师诞生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正如任何一个人文领域所具有的特点一样,所以,我们很难找到能够与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等人分庭抗礼的人物;四,国内几乎无法看到对近二十年问西方精神分析学先驱人物的介绍,翻译工作的滞后,学术著作的难以出版,都造成了学术引进的缓慢。我的英文基础尚不足以进入国际互联网自由阅读,也阻碍了我直接从国际网络上获取最新学术成果的机会。

虽然有种种不足,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已尽了最大的努力,通过各种方式在本书中展现出20世纪末期精神分析的概貌,特别是后现代精神分析学的思想走势,可以使读者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于一本为大众读者写作的普及型读物,我相信这已经相当全面了。任何一个读者,都可以借助此书,完成自我分析。

进行自我分析的注意事项

精神分析原本是一种针对精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我们将其主动地用到自己身上,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精神症患者。精神分析学大师们都一再解释说,神经症的许多表现,在正常人身上也同样存在,不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这些表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等内容,更是每个人所具有的,神经症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们未能成功地协调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未能成功地处理“压抑”。

自我精神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一个真实的自己,走进自我的内心世界,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都有所认识,洞悉人类心理与生理种种奇妙的现象,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人生。

阅读时,我们需要绝对地“入境”。这是一本只能在案头端坐时读的书,要心无旁骛,全心投入,以虔诚的心态,进行一次心灵的冶炼。整个阅读与分析的过程,应该努力抛开尘世的打扰。

同时,我们也需要展开自由联想,能够随时从书中出来,从大师们的论述中自由地过渡到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样才能发挥其“活”的科学的价值。

更重要的也许是,我们必须有一颗敢于面对自己的心,对自己完全敞开心扉,不做任何掩饰,勇于接受精神分析对自己的无情解剖。需要说明的是,精神分析从来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它要挖掘你最隐秘的内心世界,而这通常是你正在强力压制的。我给自己做精神分析的过程.便是体验痛苦的过程,人是如此卑微与脆弱,使我们经常丧失面对真实自我的能力。

还应该注意的一点是,持之以恒。这对于做梦的记录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梦是我们认识自己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我们应该经常在枕边准备纸笔,梦中醒来立即开灯记录,坚持下去,会使你有令自己都大惊失色的发现。如果一时疏懒,未能挣脱睡魔的拉扯,你可能便错过记录一个十分精彩的梦,而对这个梦的分析极可能改变你的人生。

精神分析医生治疗病人的时候,通常对病人采用催眠、自由联想、释梦等手段,我们进行自我分析的时候无法使用催眠术,但是,我们可以自由联想,可以释梦,甚至还可以使用一些更适于自我分析的方法,这将在本书最末一章提到。

我为什么写这本书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接触到少数几本弗洛伊德、荣格的著作。没有任何指导,没有系统性阅读,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十分简单,但是,我还是立即被他们打动了。生命中某些未知也从未想过要去探知的事物,开始进入我的精}杠世界。

但是,为时十分短暂。我很快放弃了对学术著作的阅读,开始急功近利地追逐所谓文学的成功。现在想来,如果我那时能够继续埋头读一些学术著作,我的成功可能会来得更快、更大。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缺少长远眼光,看不清那些真正使人成为一个智慧的人的东西。

经历了将近十年的曲折,我似乎有了一些成功。但是,我发现这并非是自己真正需要的。

生命中有太多的事物让我感到困惑,这使我难以平静。我对自己也有太多的疑问,带着这些疑问我几乎无法生存。

我自然地想到了弗洛伊德,想到了荣格,想到了10年前他们向我展开的那扇明亮的窗户,以及窗户外面美丽的世界。

少年时起,我便是一个孤独的人。我经常沉人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我喜欢独处,喜欢想象,喜欢反省;我亦是个真诚的人,渴望从肉体到心灵的完全赤裸。社会规范不允许我赤裸手人,却无法阻止我赤裸于己。这些性格特点帮助了我,当我再次进人精神分析家们的世界,便立即如鱼得水,不需要一丁点刻意,就可以在完全无计划的状态下开始对自己的心理分析。生命历程中的许多往事涌现眼前,我开始清理它们,理解它仃。这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对于我这种喜欢孤独的人来谢,简直是世界所能为我准备的最美妙的游戏。许多时候,我甚至拿不准自己是生活在现实中,这是生活在自我的分析里,或是那些供我分析的梦境里。我尽自己的全部努力寻找着每一本可以找到的精神分析学家的著作,然后如饥似渴地阅读。

许多事物之所以震撼我,并不完全在于使我得以看清自己,而在于,使我得以看清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看清一直让我困惑不解的人类本身。

以写作为生存状态的我,绝对不可能不将心灵的每一次颤动记录于纸。

也许,此书更适合作为一种个人的纪念,这也确实是我的初衷。但是,我在进入自我分_析的天堂之后,看着芸芸焱生仍生活在对自己内在世界茫然无知的状态下,我真的很为他们着急!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感到好奇,正如绝大多数人都未能真正了解自己一样。我们为什么要错过精神分析呢?它是如此美妙!

于是我将自己的分析笔记加以整理,更为规范地展示精神分析学的全貌,使自我受益的同时,也造福于人。这决定的作出,还因为我正处于极力想转变写作风格,提高自己的时期。另一个重要的考虑是,写作的过程,无异于再一次自我分析,可以更多地认识自我。

对读者坦陈心灵隐秘,我无所畏惧。我知道我的真实会招来一些人的非难,好在这是一个个人权利受到尊重的时代,他们只能在背后骂我、笑我,却无法伤害我。

同时,我准备以这本重要的书献给我的30岁生日。

孔夫子的一句“三十而立”,使中国男人多了一个外国男人投有的担子。这个负担被我自己膨胀了,还未过29岁生日,我便开始计算着如何在30岁生日那天不至于太悲伤。而可以使我不叹惜岁月流逝的唯一一方法,便是获得成功,能够使我获得成功感的唯一方法,便是写出自己觉得还说得过去的书。于是我想,我要完成这本对自己的心理分析的书。

写作每一本书前后,我总是经历这样的心理体验:写之前以及写之初,信心十足,自认为是本旷世好书,但写到最后,便感觉平平了,待写完后如果半年内未能出版,便连出版它的兴趣都没有了。有热情减退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自己确实进步较快,自我评判的尺度变了,甚至兴趣也转移了。这本书写到后来,便也自觉并非是可以配得上30岁这个年纪的书。30岁,应该有更成熟、更能展示自己独到思考与见地的书,但是,如果从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角度看,这本书还是300岁的一个好礼物。我反省了自己此前30年的人生,很坦白,很真实,我对那些或大或小或现实或理想的经历进行了自我分析,以精神分析的手段看到了一个灵魂的赤裸状态。我理解了自己何以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我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子,以及怎样做才能成为那个样子。

我们在认识世界,但往往无法认识自己。心理学大师数不胜数,流派众多,但是,作为一种反省、认清自己的手段,我有理由推崇精神分析。由弗洛伊德开始,我们才有进入自己潜意识的可能,而不进入潜意识,我们对自己的认识终归主观。

我看清了自己。但是看得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权利现在便对此作出判定。

在每一次接近一个小小的真实自我之际,我们都将有高潮体验。

认识自我,美轮美奂。

书评(媒体评论)

精神分析,可能被超越,但永远无法被绕过。无论您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心理学爱好者,方刚先生的这本智慧之书都将帮您更系统、更清楚地了解精神分析,了解心理学,了解自己,帮助您看清关系的真相。

——中国心理学家大会秘书长,成功之道教育集团董事长 张冉

即使在心理学界,如此全方位、不留余地的用整本书“掏心掏肺”者也是难得一见。字里行间的真诚与勇气让人感觉到作者是一个离自己本心很近的人,书如其人:干净、简单、深刻。

此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位杰出学者细微的心路历程,对于我们理解情爱、生命、性,具有重要的启发性;更能帮助我们接近自我心灵的真实世界。

——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基地主任、北京读你心意心理咨询公司董事长 郭巧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读心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662660
开本 16开
页数 3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1-10-01
首版时间 2011-10-01
印刷时间 2011-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5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065
丛书名
印张 25.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0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0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