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别让庸医害了你
内容
编辑推荐

健康生活类畅销书《不上火的生活》作者佟彤再推力作!

  为什么一些医生会出现错诊错治,导致本就痛苦万分的患者苦上加苦?为什么有病乱投医,结果既没省钱,还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为什么原本小病小灾,却被治得重病不起?……本书一一为你解答!

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命,和比正常生命更复杂的疾病,即便是正规医院的医生,甚至名医,也难免有失手之处,难免误诊、误治,更何况某些毫无医学背景的人,当他堂而皇之地用生活常识代替医学原理,用通俗概念理解生命时,甚至对健康、养生指手画脚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内容推荐

庸医是每个患者都会面临的问题。事实上,每个患者都会面临被庸医误诊的问题。前不久发生的张悟本事件就说明了庸医问题的严重性。而多许多患者来说,对庸医的判断能力几乎为零。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给广大患者以基本的医疗常识和基本的关于可能出现误诊的疾病,避免被庸医所害,是一件有社会意义的事。

本书通俗易懂地介绍了常见的医学知识。

目录

全是偏方惹的祸——“去火药”吃出的肾衰竭

“健康饮食”引起的脑损伤——节食“饿坏了”糖尿病病人的脑

我妈受了“绿豆养生”的害——僵硬的后背貌似正常

我被白细胞给唬住了——体检查出了“关键部位”的毛病

防范癌症过了头——十二指肠溃疡被“确诊”为胰腺癌

就这样被“权威”耽误——痰液过多可能是肺癌症状

只想到疑难病例的年轻医生——错用激素让病人瘫痪了

“祖传”咳嗽药里的秘密——抗生素的使用必须合理、规范

医生被病人的话误导了——酷似宫外孕出血的脾破裂

错把肺癌当中风——肺癌脑转移可不是普通的脑血管病

大夫少说了一句关键的话——省钱的CT没分清肝癌和血管瘤

药物过敏差点儿让我离婚——消炎片吃出来的“性病”

难住了医生的罕见疾病——性无能是因为多发性硬化引起的

没想到竟是性病——被当成“痔疮”治的尖锐湿疣

意外受伤查出了脑瘤——头疼掩盖的恶性肿瘤

找熟人疏忽了常规检查——把心梗当“胃病”治了

善意的“诊疗过度”——被“确诊”成结肠癌的结肠炎

被医生随口说的话吓坏了——子宫颈炎差点被判“死刑”

医生妻子的悲剧——盲目保胎漏诊了子宫颈癌

试读章节

“健康饮食”引起的脑损伤——节食“饿坏了”糖尿病病人的脑

我爸一直处于低血糖状态,由于之前缺乏对“低血糖可能导致脑昏迷”的认识,加之医生强调了控糖却没有向我们说明长期低血糖可能造成的危害,我们始终硬着心肠逼着他忍饥挨饿,结果导致了他的低血糖损伤了大脑。

本案提醒:

1.低血糖频繁发作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2.糖尿病性低血糖的危害也是巨大的。

3.老年糖尿病患者不必苛求血糖降至正常。

受访者:孙棋 女 公司职员

我爸发病前说的最清楚的一句话是:“要不然,我也吃一点儿麻酱火烧吧。”当时我们家正吃中午饭,我姐刚买回的麻酱火烧,我爸看到了,馋了,才说出了这句话。

他的要求当时就被拒绝,我妈皱着眉头斩钉截铁地说:“医生说了,不能吃!又是红糖又是淀粉的,吃一块火烧你的血糖得升多高?”我爸的手马上缩了回去。其实从他查出糖尿病开始,对饮食忌口和按时吃药比任何人都在意、都严格。

后来我们才意识到,那天要不是已经饿到了极点,他是不会有那么“不健康”的念头的。健康!健康!因为医生的再三叮嘱,因为我们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最终把他送到了险境——我爸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低血糖没被及时发现,最后延误了治疗,影响了大脑的供血,才导致了现在都没有恢复的脑损伤。

麻酱火烧被大家阻拦之后,我爸吃的还是他3年如一日的饭菜:一碗燕麦粥,一盘黄瓜拌海带丝,一个鸡蛋;睡过午觉是一杯无糖酸奶。绝对的低糖,绝对的健康,但也绝对乏味。我一直很后悔,要知道现在这个状态,还不如趁我爸意识清楚时让他尝尝他喜欢的滋味,痛痛快快地吃一顿饱饭呢!

他是3年前查出糖尿病的,拿到结果我们吓了一跳,因为我爷爷就是糖尿病,后来发展成“糖尿病足”,截肢之后半年就去世了。

当时爷爷和奶奶在老家。爷爷总说自己腿疼,去一个个体开的中医诊所看。那里的大夫说,是血脉不通,不用吃药,回去泡脚就行了。奶奶就从工地上找来了人家淘汰的大桶,每天用那位大夫开的草药给他泡脚。后来我们把他送到医院时医生告诉我们,爷爷得了“糖尿病末梢神经炎”,腿疼就是神经炎的症状。但是我们只知道腿脚不舒服是老年人常见的事,热水泡最管用。老人的感觉迟钝加上他因为糖尿病导致的末梢神经炎,不知道脚上早就有的微小疮口,伤口被洗脚水里的细菌感染了乃至恶化了也毫无感觉。爷爷是因为发烧不退被送进医院的,当时,医生断定是腿部感染引起的败血症,用了抗生素也无济于事,已经到了非截肢不可的程度。

爷爷截肢之后整个崩溃了,因为不能走动,只能躺在床上等吃喝,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手术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

爷爷的死第一次让我们意识到频频在我们生活中被提及的糖尿病居然可以如此凶险!我爸一直说我爷爷就是因为不忌口才把本来能控制的病弄得越来越严重。有这样的前车之鉴,我爸开始以常人难忍的苛刻标准虐待自己。家里特意买了个小秤,每顿的粮食都要量过之后才能吃。他和我妈的房间墙上是各种各样的粮食热量交换表,他们比一般的医生还清楚,多吃了一两馒头就得减去多少米饭,加一块白薯就得少喝一碗粥,否则血糖就会上去,即便是过年过节也从来不敢马虎。

我记得我姐说过,为了漂亮她从18岁开始就没吃过饱饭。我爸后来说,从他查出糖尿病,就一直处于饥饿状态中,和那些同样是糖尿病的病友互相借鉴着不知道从哪个医生那里拿到的偏方,但都不离开一个“饿”字。他说比他年轻时经历过的3年困难时期还难熬,那时候是没吃的,只要能找到一点食物就会狼吞虎咽地咽下去,至少能体会一次吃饱的感觉;现在是不管有没有食物,永远没有吃饱的胆量。

不仅这样,他一个星期还要去爬3次山,自己觉得哪天稍微多吃了一口,晚上肯定就要再多走一圈……我们谁也没想到,他恪守的忌口、运动、服药准则,最后居然成了几乎置他于死地的罪魁祸首。我们对“糖尿病性低血糖”的无知和医生最初的错误判断导致他到现在大脑功能都不能完全恢复。

其实他早就犯过一次糖尿病性低血糖。当时正在爬山,我妈和他一起去的,爬到一半的时候我爸突然觉得心慌得厉害,他一开始还能扶着栏杆,还跟我妈说了一句:“你摸摸我是不是心律不齐呀?”我妈当时就发现他脸色惨白,满头大汗,刚说了句“你的脉我摸不到”,我爸就倒下了。旁边的人赶紧帮忙让他躺下,猜测说别是脑出血吧?我妈吓坏了,但是我爸心里很明白,只是没力气,他攥着我妈的手示意她休息一会儿就能缓过来。旁边有人似乎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看了看我爸的瞳孔说不是脑出血,可能是低血糖,问我妈是不是上山之前没吃东西,并拿出一块巧克力。我妈一看巧克力就紧赶着往外推,说我爸有糖尿病不能吃。那人说糖尿病也能低血糖,不尽快缓过来的话还会发生其他问题。

我妈将信将疑地让我爸把巧克力咽了下去,我爸缓了十几分钟才恢复过来。后来他始终说是上山走得太猛,他觉得自己不是脑出血,也不该吃巧克力。他一直都在埋怨我妈怎么能让他吃巧克力呢?这不是等于给糖尿病人输葡萄糖吗?

因为怕增加他的担心,我们没敢再提吃巧克力的事。医生没有向我们强调过低血糖的危害,路人的及时援手也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其实,当时要是深究一下,怎么着也能知道糖尿病性低血糖的症状是什么样子,到底能不能吃糖,以至于当他第二次发病时依然死不改悔地按照中风在治。

我爸说想吃麻酱火烧的第二天是个星期天。我还没起床就被我妈叫起来了,她说本来他们是要去公园的,早上起来发现我爸一直睡着叫不醒。我跑过去一看,我爸闭着眼睛半睡半醒的样子,有的时候能明白地答应一声,胳膊没有一点力气,身体好像瘫痪了一样软绵绵的。我爸的血压一直高,我一下就想到了脑出血。

我们很快就叫来了急救车,因为小区门口有辆车停着挡路,折腾了40多分钟才进来。医生一听我们说的情况,稍微做了下检查,也初步判断是脑血管病,让我们去医院做进一步诊断。

正好碰上那家医院为中风病人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一到医院医生就让马上去做个CT,他说如果是脑血管病的话,能赶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治疗,恢复的机会就大得多。

CT检查的结果和医生当初的判断相符,确实脑血管有问题。医生告诉我们,我父亲原来就有动脉硬化的毛病,动脉已经很狭窄,送来医院前至少发生了血管痉挛,需要输液消除痉挛才能改变他神志不清、肢体运动障碍的问题。

我们一听心稍微放下来了,毕竟是痉挛不是出血,应该能疏通开的。医生也说痉挛比出血和血栓都要轻。因为他有糖尿病,我姐始终谨慎地检查着医生的处方,唯恐发现葡萄糖之类的含糖液体被输进去。

输了一天一夜的药之后仍旧没见明显好转。第二天是星期一,急诊大查房,来了个主任,看了我父亲的病历就站在床前没走,我听见他对前一天的值班医生说:“马上查个血糖给我看。”

血糖结果很快出来了,主任居然马上开了葡萄糖让输进去。我姐拿着方子去取药,没走几步就回来了。她追着主任问:“我爸是糖尿病,你怎么能给他输葡萄糖呀?”那时候急诊人正多,主任正忙得团团转,也不解释就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再不去拿药,救不回来算谁的责任?”

我爸的主管医生随着我姐离开诊断室,对她解释说,主任给我爸下的诊断是除了脑血管痉挛外还有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治疗不见好转的原因是我们没给他补充糖分,所以脑细胞始终能量不足才一直没有恢复。

我们将信将疑地去拿一直是我们全家大忌的葡萄糖,看着它被推进我爸的血管里。我们这才明白,一直全力以赴抢时间要救我爸的那个年轻医生由于缺乏经验,加之又救人心切,他只想到了脑血管意外,没想到一个糖尿病人出现的昏迷还要考虑有没有血糖问题,只是把我爸出现的昏迷、身体瘫痪当成了单纯的脑血管疾病,始终没给造成我爸昏迷的根本原因——低血糖以有效治疗,所以治疗始终没见起色,还险些延误了对症下药的治疗。

主任再查房的时候很认真地问了我爸的病史,我们才知道,在他发病前半年,节食已经到了极点,只要第二天没有爬山的计划,头天的晚饭就不吃了,因为怕吃进去的淀粉不能被运动消耗,所以只要运动量减少就会严格节食。他发病那天一直是空着肚子睡到天亮的。

主任一边听一边点头,他说不吃东西只吃降糖药,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发生的,而且一般都是夜间或者凌晨,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和他们急于治病的心态有很大关系。我们全家都在那里后悔,怎么没早一点遇到明白的医生呢?每次去看病人都那么多,医生胡乱问几句就把他打发出来了,虽然没像爷爷那样用泡脚代替药物治疗,但也没有得到正确的指导呀。

我爸在住院的第3天逐渐恢复,首先是身体可以动了,但是反应很慢,表情也木呆呆的,一直到离开急诊室都是这种状态。医生说,可能是低血糖的时间长了引起缺氧,最后伤及了大脑。他们建议我们去高压氧舱治治,那是唯一可以帮助脑细胞恢复的机会了。

高压氧舱的治疗坚持了几个月,我爸的智力恢复了一点,但是比以前迟钝多了,他已经不可能去精确地计算每顿饭的热量,也没力气去爬山,只能让我妈陪着在家边上转转,话也说得很慢。

当初接诊他的医生对我们说,这个结果确实有他在接诊当初判断的失误,他不会推脱责任,但是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肯定不是一次的缺氧,他在发病前的很长时间内,可能一直处于低血糖状态,对大脑的损伤一直进行着,而多次反复的低血糖会使糖尿病人的脑细胞受损,并会导致细胞出现不可逆的损害。现在的反应迟钝、痴呆状态就是脑细胞损害的表现。

虽然最后的那次发病多多少少是执业医师的错误诊疗行为所造成的,但是我们没去找医院,即使找了又能怎么样?陪我爸进高压氧舱的过程中我从其他病人家属那儿了解到,脑子损伤是不能恢复的,像他这样生活基本能自理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另外,医生给我们的分析也确实在理,我爸确实一直处于低血糖状态,之前又没有任何一个医生向我们提及过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危害的防治,我们出于对糖尿病的防范始终硬着心肠让他忍饥挨饿,谁也不知道对他的饮食限制,不仅剥夺了他吃一顿饱饭的可怜要求,也没能保住他的健康。

P11-15

序言

相信医学拥抱健康

佟彤

首先要接受一个事实:医学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存在局限性,所以任何时候都有“不治之症”,过去是肺结核,后来是癌症,再后来是艾滋病……

面对如此复杂的生命,和比正常生命更复杂的疾病,即便是正规医院的医生,甚至名医,也难免有失手之处,难免误诊、误治,更何况某些毫无医学背景的人,当他堂而皇之地用生活常识代替医学原理,用通俗概念理解生命时,甚至对健康、养生指手画脚时,后果自然不堪设想。

因为无知而有“包治百病”的胆量,因为荒唐而依靠庸俗热闹的表达形式,靠个把“偏方”就对药物治疗全面否定,有“祖传若干代”的背景,却无正规行医经历的横空出世……凡此种种症状一旦具备,这种人就离江湖术士不远了。

和“神医”同在的往往是有神效的“秘方”、“偏方”。事实上,在过去多年中,国家已经多次斥重资挖掘、研究散落在民间的中医瑰宝,在屡次挖掘中的“漏网者”即便有部分合理性,也绝不足以治疗一个连权威医学都无计可施的疑难病;即便有个把成功例子,也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的疗效就不能复制,不能被验证,更不能以全国人民不分年龄、不分体质地同喝一锅汤、同吃一种菜的方式推而广之。如果人们将生命之光、健康之望托付给这种身份不明者,那么,生命的滑稽剧甚至悲剧就会反复上演。

无论是治病还是养生,最怕的是走错路,走弯路,比如误诊误治。根据统计,目前中国的误诊率大约是30%,这个比例和国际的诊断水平相近,改变这个状况,是整个国际医学界都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已经和庸医为伍,又被江湖术士染指,我们的生命保障只会降得更低,因此,一个有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双重优势的国家和国民,必须能对“无本”庸医进行清理和辨别,才可能尽享这个优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别让庸医害了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佟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0083170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
丛书名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1: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