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内容
试读章节

贝贝已经去幼儿园一个月了,可是仍旧不喜欢上幼儿园。每天早上,都是贝贝妈最头疼的时候,起床后只要小家伙一听到“幼儿园”三个字,就会立刻大叫:“我不去幼儿园,我要在家里!”等贝贝妈好不容易给贝贝穿好衣服,背上书包,贝贝见真要离开家门了,就会死死地抓住家里桌子或者什么可以用来做救命稻草的东西,就是不肯出门。在使用了威逼利诱等各种手段后,终于将小家伙带到了幼儿园门口,与妈妈分开的时候又会上演一番生死离别的镜头。没过几天,贝贝咳嗽发烧了,被迫“辍学”了。还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去呢?贝贝妈迷惘了。

像贝贝这样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出现上面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在三月和九月开学的时候,在幼儿园的大门前会经常看见亲子之间泪眼相送的场面,宛若生离死别。上幼儿园是孩子一生中所上的第一所“社会大学”,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大转折,而分离焦虑则是上幼儿园所要付出的心理成本,经由这场痛苦的分离焦虑,孩子才能得到积极的,成长。

在“上幼儿园,人生的第一场痛苦分离”一节里,我们提到了几种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妈妈需要做的一些事情,如应事先参观幼儿园,先带孩子上亲子课培养对课堂的感觉等,这些前期的工作做好了铺垫之后,孩子上幼儿园就会相对适应得快一些。

如果孩子天生适应能力就差,可能上了几个月依然不爱上幼儿园,这时候,妈妈要反思其中的原因了。

下面的几种情况,是否发生在你身上?

1.上学路上啰啰嗦嗦

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你不断地叮嘱孩子,见到老师要大声地问好,到了幼儿园里要听老师的话,要懂礼貌,不能和其他小朋友打架,多喝点白开水,要按时睡觉,说话的时候不要扭扭捏捏的,要大大方方……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2.送完孩子不忍心离开

将孩子送到老师那里后,你对老师嘱咐个不停:我家孩子啊,有这样那样的习惯,你一定要留意小心……或者站在幼儿园门口,一直舍不得离开,看着哭闹并且逐渐往教室里走的孩子你也泪眼婆娑,或者你往家走的路上一步三回头地不放心孩子。你的这些举动无疑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幼儿园是个不安全的地方,连妈妈也不放心。因此,如果你想让孩子安心,应该将孩子交给老师之后,立即转身坚定地离开。

3.欺骗孩子偷偷离开幼儿园

有的妈妈早上着急上班,可是孩子又舍不得妈妈,有时候妈妈会做出一些欺骗孩子的伎俩,如:“宝宝,妈妈给你买糖去啊,等一下妈妈就回来。”孩子暂时停止了哭闹,结果妈妈从此消失不见,这样的做法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恐惧。最好把孩子安顿好,让他放心后再离开,但是如果孩子依然坚持不肯让你走,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的依赖心理依然得不到缓解,不利于消除焦虑情绪。

4.将消极情绪传染到孩子

有的妈妈因为和丈夫或者婆婆等家人出现矛盾,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的路上便把孩子当成了发泄的对象,而尚未懂事的孩子无法理解妈妈的这些话,只被传染了焦虑与不安。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里也会处于焦虑状态,幼小的他可能会为妈妈担心。因此,妈妈一定要在早上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以愉快的心情面对孩子,以防情绪传染。

如果妈妈有以上的情况,要及时更正。为了要宝宝更快乐地上幼儿园,妈妈们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和孩子分享幼儿园的快乐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妈妈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快乐事件,如:你今天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呀?老师带你们玩什么游戏了?你今天最喜欢的小朋友是谁呀?今天吃什么好吃的了?通过强化孩子在幼儿园的快乐而抵消那些来自陌生环境产生的压力。千万不要问孩子:今天有没有人欺负你啊?你今天哭了几次呀?妈妈上班的时候你闹没闹啊?这些提问只会让孩子更加害怕上幼儿园。

2.帮助孩子建立友谊

孩子在幼儿园不能和小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会让他感觉无法融人团体而感到排斥,这是很多孩子不爱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尤其对于半路插班的孩子来说,消除小团体对自己的排斥感,获得友谊的接纳是最为重要的。针对这种情况,妈妈可以和班主任打听哪个小朋友与自己家住在同一个小区,积极地让孩子和这样的小朋友建立友谊,这样在幼儿园孩子就有了“照应”,便于消除孩子心里的恐惧感。如果找不到这样的小朋友,可以问孩子喜欢哪个小朋友,可以平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和这个小朋友在一起,或者要求老师将他们安排在一起,有了自己喜欢的玩伴,孩子便会容易适应幼儿园了。

3.教会孩子解决问题

当孩子早上不爱上幼儿园时,要对孩子充分地同情,让他说出自己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如孩子不肯上幼儿园是因为“小朋友们都有摇摇马,就我一个人没有”,你就要告诉他解决的办法:“你可以请老师帮忙,让她帮你找一个摇摇马,或者下次老师说玩摇摇马的时候,你要快点跑”等,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4.要积极地和老师主动地沟通

孩子刚上幼儿园不适应,妈妈一定要积极地和老师多沟通,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相应地引导。这里有个关于和老师沟通的技巧,就是你想获得更多孩子的信息,应该选择过早或者过晚一点接送孩子,这样老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和你讲孩子的状况,当正常的时间,老师忙于接送孩子,是顾不上和你说太多话的。P9-12

书评(媒体评论)

面对懵懵懂懂的孩子,很多懵懵懂懂的父母束手无策。《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以轻松的笔触,为年轻妈妈们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指导。对准妈妈和新妈妈们而言,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好书。

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 李明博士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3~6岁,幼儿园社会生活期

 上幼儿园,人生的第一场痛苦分离

 大小便的能力关乎着宝宝的羞耻心

 “全托”对孩子心灵的损害无法预估

 孩子不上幼儿园或许与你的焦虑有关

 如何调试孩子在幼儿园的孤僻行为

 遇到欺负,退让还是反击

 爱打架的“小霸王”该如何调教

 孩子的打闹,实则在培养社交能力

 换幼儿园对孩子有利还是有害

 孩子爱打小报告不一定是“好管闲事”

第二章 3~6岁,性格塑造的“水泥期”

 孩子的性格需要接纳不需要改变

 不同气质的孩子该如何分别培养

 爱发脾气的孩子性格就“坏”吗

 孩子做事慢,性情不一定慢

 巧用“间接肯定”来培养孩子自信

 孩子爱“臭美”会不会滋长虚荣心

 孩子嫉妒行为的心理诉求是渴望爱

 孩子事事都要争强好胜,这是好还是坏

 消极避世VS激烈竞争

第三章 3~6岁,性教育的最佳期

 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大方自然

 科学真实地面对“尴尬”的提问

 教孩子性知识时应该把握尺度

 家长千万别将“性游戏”事件升级

 当孩子不小心撞见父母做爱

 看到宝宝“自慰”,妈妈不要惊慌

 “伪娘”有可能是被家庭教养出来的

 女儿讨厌妈妈喜欢爸爸该怎么办

 不要让儿子成为妈妈的“小情人”

 单亲父母更要与孩子保持亲密的界限

第四章 3~6岁,学习兴趣培养的黄金期

 会说英语单词,会背很多诗≠学习能力强

 妈妈要克服重量轻质和盲目攀比

 妈妈让孩子学习的态度要“淡”下来

 学习兴趣比学到了什么更重要

 该不该给孩子报“兴趣班”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殊才能

 孩子要不要从小就定向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

 玩具是开发孩子智力的最好工具

第五章 3~6岁,潜能开发的关键期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尊重孩子不拘一格的创造性玩法

 尊重孩子的记忆特点来进行训练

 培养观察力,家长要搞清谁是主体

 思维力差,孩子的智力就差

 以童心才能发现孩子的好奇心

 语言能力差,潜能开发慢

 故事——开发孩子大脑的重要手段

第六章 3~6岁,好品行和好习惯塑造的奠定期

 孩子吃饭成难题,难道本能退化了

 宝宝分房睡觉所带来的种种烦恼

 “人来疯”是孩子用隐蔽的方式表达需要

 喜欢“插嘴”如何变为有礼貌的对话

 不要忽视孩子“帮倒忙”的机会

 宝贝“经常说谎”不是品质问题

 如何有效控制孩子看电视

 孩子竟然对妈妈说“狠话”

 孩子讨好大人会不会丧失自己的天性

 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

 让压岁钱成为培养小理财师的第一课

第七章 3~6岁,孩子心理障碍的常见现象

 在幼儿园里总是坐不住——多动症

 我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性身份识别障碍

 他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孤独症

 她走到哪里都要带着玩具小熊——儿童恋物癖

 孩子说话口吃怎么办——语言障碍

 孩子挤眉弄眼是因为控制不住——抽动症

 孩子半夜总从噩梦中惊醒——睡眠障碍

 离开妈妈就生病——分离焦虑

 忽然变成了“小哑巴”——选择性缄默症

序言

4岁那年,我的生命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影响了我二十几年的人生,这是我当了妈妈后忽然有所觉察的,而在当妈妈之前,这件事一直潜伏在我的潜意识里面,影响着我与爱人的亲密关系。

那是个冬天的中午,两个大人在屋子里聊天,一个4岁的女孩和同龄的邻居儿子正猫着腰,鬼鬼祟祟地一趟一趟往房西边的一个隐蔽的过道运着石头……在选址的时候,两个孩子先是重点考虑了厕所,这是比较安静和隐蔽的地方,但是,还会有人来啊,于是经过四处侦察,他们选定了房西边的那个角落。把石头铺平,“床”搭好了,男孩把裤子脱下来,女孩也向他露出了自己的私处,两个孩子都好奇地观察着:原来这么不一样啊!到底是哪里不一样呢?他们又进一步观察着……这个东西有没有味道呢?他们还相互品尝了下——哦,有点成味,一点儿都不甜!这时候,男孩让女孩躺在“床”上,并且趴了上去。男孩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时,女孩的妈妈已经出现在了他们身后。

女孩被妈妈拽起来拉到院子里,妈妈用一只手扯着女孩的胳膊,另一只手扬起重重的巴掌,朝女孩的屁股就是一顿痛打:“这么小,竟然干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被打之后,女孩哭着恳求妈妈:“再也不敢了!”因为女孩的妈妈很少打人,因此,那一次的严厉惩罚让女孩刻骨铭心,只记得羞耻远远超越了疼痛。

男孩和女孩再也不敢见面,小小年纪,女孩就已品尝到了孤单和沉重。不久,男孩一家搬到了城里,远离了这个村落。可是,女孩却一直坚持认为,就是因为自己与他做了如此见不得人的事情,他们一家才选择的远离,他们搬家是因为想远离自己……罪恶感和内疚感如同一座大山压在小小的女孩心上。

几年后,男孩的家人来老邻居家探亲,女孩的妈妈与他们热情寒暄,女孩却仍然在他们面前抬不起头来,不敢说一句话。男孩陪着母亲曾在二十岁那年来过故里,女孩一直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在家,躲过了如此尴尬的见面。当妈妈提起这个男孩的名字,已经成年的女孩依然因为羞耻而无法去接妈妈的话题。

又有几年过去了,女孩结了婚,但却总是感觉那事情很“脏”……当有一天,爱人轻松地谈起他童年的性游戏,女孩的心触动了一下,但还是未能开口。直到女儿出生了,女孩晋级为妈妈,学习了发展心理学之后才了解:原来那行为与道德无关,与品质无关。多年的沉冤终于昭雪。

是的,我就是那个曾经背负沉重的心灵十字架的女孩。

这源于父母一代人不当的教育,当然,这与他们当时所处的社会时代背景也有很大关系。所幸时代在发展,人性也越来越被尊重,而作为影响一个人人生最重要的早期教育也日益被各位家长所重视。

那么,如何能从我们这一代人起,觉察到自己当孩子时候所受到的痛苦,而不要再以同样的模式复制到我们的孩子身上呢?

我们作为父母,又如何能尽量给予孩子科学而又恰当的爱呢?

本书将与各位3~6岁宝宝的妈妈共同探讨这些问题。

内容推荐

6岁前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的品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是在这一阶段。《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的作者李丽是心理师,也是该年龄段孩子的母亲,针对3-6岁这个年龄阶段的特点,帮助家长分析了孩子在幼儿园生活、性格塑造、性教育、学习兴趣、潜能开发、品行习惯等方面问题,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是用专业的视角,给妈妈们提供了心理障碍的早期表现或者说是可能导致的因素。让妈妈们在孩子早期的教育中能做到鉴别和提醒,知道在孩子发展的阶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避免将来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是一本与妈妈们贴心贴肺的育儿心理书,一本让妈妈们智慧并轻松起来的行动指南。

编辑推荐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是一本写给家长的心灵读本,它不仅为我们展示了身边随时都在发生的实例,而且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给予了专业的指导和建议。这本书没有说教,就像一个朋友在你身边娓娓道来一些你所不知道的与孩子有关的成长心理故事,很温馨,也很暖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3-6岁妈妈不可不知的育儿心理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丽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5070731
开本 16开
页数 20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6
出版时间 2011-05-01
首版时间 2011-05-01
印刷时间 2011-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2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4.1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35
17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