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英国爸爸
内容
编辑推荐

她原本是中国某高校的一名女讲师,因婚姻出现变故,留下一岁半的儿子和即将破碎的婚姻,只身到英国留学。在陌生的语言环境里,又缺乏经济来源,遭遇不少磨难。幸运的是她遇到两个贵人:一个是她儿子的老师菲利浦在学习上大力帮助。另一个是她在打工的小饭馆里认识的一位叫英的退休老人,一直在经济上资助、指引着她的人生道路,成为她的英国爸爸。她的儿子由于在国内养成很多坏习惯,几乎摧毁了他在英国的新家庭,使她失去信心,但她的英国丈夫和她一起以他的父爱教育好了问题孩子。她现在家庭和睦、事业有成,还成为了初学者基金会的董事,为救援普通人的疾苦而奔走。她的故事还在进行着……读完这本《英国爸爸》(作者泽雯·阿尔浮德)的时候,你或许不会认为这只是自传,它是英国爸爸的一座碑。

内容推荐

《英国爸爸》是作者的自传,记述了作者从1996年秋至今,在英国经历求学、恋爱、结婚、求职、子女教育等诸多人生重大问题,从一个备尝艰辛的留学生、打工女,在英国爸爸的帮助下,而意外成为一个拥有千万英镑的慈善机构的董事的感人故事。

《英国爸爸》的作者是泽雯·阿尔浮德。

目录

第一章 初到英伦

第二章 爱情故事的经典开始:一见钟情

第三章 爱的迷茫

第四章 我遇到了贵人——英

第五章 中西的文化差异

第六章 中国人如何在英国立足

第七章 生老病死是人生

第八章 重组的家庭格局

第九章 特别遗嘱的执行

第十章 英国继父和中国继子

第十一章 英的身后事

第十二章 曙光

第十三章 风波又起

第十四章 结局与反思

后记

试读章节

我从北京飞到伦敦希思罗机场的时候已是1996年10月19日,因时差的缘故,在北京时是星期六,到英国时仍然是星期六。无比紧张地用结结巴巴的英语对付完移民官的盘查,见他在我的护照上“啪”地盖了章,微笑着对我说“Welcome to United Kingdom”,我终于如释重负。我一直在担心移民官会因为我赴英过晚而怀疑我不是真心实意来上学。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在9月开学,很多学生8月份就到了。移民官问了为什么我来得这么晚。我告诉他我在飞机上已想好了的回答:“因为我必须完成一个重要的律师考试。”我来晚的另一个原因我隐藏未提。如果我告诉他,我来晚了因为在协议离婚以及协议孩子抚养权问题,他会不会仍然让我过关呢?只怕他会认为,我既然想离婚,就不会想再回中国了,有可能想在英国另找丈夫,这样自然牵扯上了“有移民倾向”。我在心里这样自我解脱地想:虽然我没告诉他事实的全部,但至少我告诉他的全是实话。

希思罗机场实在大。只见一个个富于旅行经历的人们目不斜视地走向他们的目的地,脚步无比匆匆。我向来是一个很没用的紧张旅行者。即便在国内坐火车我也常问“同志这是××号吗?”我一时找不到取行李的地方,虽然挂牌上明确有字幕、箭头显示,我对自己的英文及方向感完全没有信心。正踌躇之际,见到几个熟面孔——他们是与我乘同一趟机到达伦敦的。我立刻跟上他们,想必他们也是去取行李,跟上他们总不会错吧。谁知跟一段路,这一群人兵分几路,我不能确认跟谁走才对,心里无比恐慌起来。最终,我拿了机票,走到一个穿机场制服的英国人面前,说:“Could you help me,please?”用的是初中时学过的最礼貌的问话。他问清我是想取行李,非常热心地一直把我送到所乘航班的取行李处。我对他非常感谢。英国人的诚恳、友好使我感到留学生涯不至于那么难挨。

取过行李,走出出口,我立刻看到等在人群中的大哥。他在1989年出国,先是公派进修一年,后转至伯明翰Aston大学读完博士,在Surrey大学读了一年博士后,后又转至剑桥大学做博士后。我父母刻意让我来英国,是因为我大哥在这里,会对我有所照应。对我而言,大哥在英国,无形中给我一种心理安全感。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独立自主。于是,我打定主意,至多在他们家待两天,了解些在英国的日常生活知识,不至于以后在英国完全摸黑走路。我希望能顺利地找到一个地方去打工,不用哥嫂接济。

大哥脸色暗黄,似乎十分疲惫。不过他向来是这种落寞神色,记得我有位表姐常称我大哥“颇具沧桑之美”,所以,我也没有太在意,依旧高高兴兴地向前问了好。

“你怎么过这么些时才出来?”大哥接过行李问。

我告知他我一时找不到取行李处。

他迟疑了片刻,说:“今天晚上我们必须去伯明翰。我没有办法带你去我家。朱丽华和我吵架了。”

我觉得十分突兀,心想总不至于跟我有关吧。见大哥沉默着不多加解释,终于忍不住问:“你们为什么事吵架呢?”

“还不是因为你来英国。”

“她不是早就知道我要出国吗?而且她也并没有表示反对。”

“她想让你缓一两年再出来。但你非得要今年出来。当然,最直接的起因是机票。”

我大惑不解:“这跟机票又有什么关系?”

“最早的时候你说在国内订票。后来,你认为在英国订票更便宜,发传真让我在英国给你订机票。我没把传真撕毁,被她给发现了。说明明是我花钱给你买机票,还骗她说是你自己订票。”我哥哥边走边向我作解释。

我苦笑一下说:“你把我给你的机票钱给她,她就该知道这只是个误会。”

大哥只是叹口气。  我跟大嫂没有深交。我来英国,她担心我增加他们经济上的负担,这也是人之常情。只要我自己独立地过自己的生活,不给他们造成任何负担,久了她也会释然。所以,我说:“哥哥你也不要太为难了。我很感激你替我作担保帮助我出来,我需要的也只是这个过渡条件。学费钱我也带了来的。不会给你和大嫂造成任何负担……”

大哥没说话,只是提着我的巨大的行李箱,疾步往前赶。我自己也觉得我作的保证苍白无力,遂缄了口。谁敢保证我不会给他们造成任何负担呢?即刻,大哥要忍受着大嫂的数落,要抽出时间陪我去伯明翰,要花钱支付往返车费,要费些周折去帮我找到一个落脚之处。我现在已经是他们的负担了。

“立妹,我们必须赶上下一趟火车,否则到了伯明翰太晚,你走快点。”大哥一路催着我。因为我的行李箱过于大,他提着也走不快,唉,干脆他一下把箱子扛在肩上,疾步如飞起来。大哥下过乡,因此还保留这点“农民习气”想不到在英国仍有如此功用!P1-3

序言

我从裁缝的家里走出来,望着手中这块墨绿色丝绒面料发了一回愣。料子是母亲从湖南带来的,说也许可以替我做件旗袍。裁缝左量右裁,说做不了,宽幅不够。做成一个西服外套又嫌浪费了料子,做成连衣裙却又不伦不类……总之,做什么都不可。料子却实在是好,摸在手里像触着小鸟的绒绒羽毛。我想起张爱玲《姑姑语录》中她姑姑对她那块左也不好配、右也不好戴的披霞说的一句话:“看见这块披霞,使人觉得生命没有意义。”

我看着这块料子,也有同感。又觉这块料子有些像我自己,好是好(因为我向来还算自信),却似乎放在哪儿都不合适。我觉得自己应该在世界的另外哪个地方,到底应该在哪里,我也不知道。

我叹口气,把面料放进挎包,推着自行车沿着街道走。阳光很亮,照着我的脸。街上入挤入,无法骑车。

“哎,大姐,你面相很奇特,我给你算个命好吗?”一个女人突然横在我面前说。她有张黑红色的脸。

“我不信命。”我推车继续走。

她追上来,又横在我面前:“你的面相真的很奇特,你一定得让我给你算一算。”

“我已经告诉你了,我不信命。”我有些不耐烦。

“你给不给钱都无所谓,我实在想给你算这个命。”

“你别这样好不好,我还有好多事。”我推车继续走。

这女人却跟了我整整一条街。看她大汗淋漓的样儿,我也有些不忍。她不过就是想赚几块钱。

我给她5块钱,让她走入算了。她居然不接钱,非要给我算命。我这回也有些好奇了,遂伸出了右手。

她说:“今年之内,你生活里要发生两桩大事:你要出远门,你也有离婚之灾。你的命里有两个贵人,特别明显。你到30岁时突然很有钱。大把大把的钱。不过,你是个漏手,钱都漏出去了。你衣食无忧,因为你的贵人线一直在那里……”

4个月以后我去了英国。在英国,我碰见我生命中的两个贵人:一个是我的英国爸爸,一个是我儿子的英国爸爸。

后记

奥林匹克运动之后,常有英国朋友来问我,这是不是我作为中国人感到最自豪的时刻。我说,更使我自豪的时刻是四川地震后看到BBC播放的人民解放军进军四川救灾,全国上下为拯救自己同胞,同心协力,各献其力的场景。慈善意识的唤醒,不但是一个民族富裕的标志,更是一个民族个性成熟的标志。我想英若活着,看了这新闻,一定要对他热爱的中国作许多精辟的分析。

本书在2008年初完稿。从写出到现在,两年又过去了。两年间,世事又有无数变化:我家的白色跑车Hyundai Accents虽然开出去不体面,却是我家的家宝,不幸的是它被人撞出了车祸,车体全损,修理费超过车的价值,全家不得不含泪目送她被拉去摧毁。又搬了两次家,菲利普也换了工作,我的公司更名成为有限公司。哈利已长得比菲利普还高,明年将上大学。他每周六在麦当劳打工,自己攒钱买了一台手提电脑。我们正筹划如何庆祝他的18岁生日,这是他成年的标记。劳伦斯也上了中学,现在迷上了迈克·杰克逊的音乐,墙上挂的是杰克逊的图像,从他房里飘出的常是杰克逊的歌。才9岁,但常让人感觉家里已住着一个少年。变化最大的却是“初学者基金会”的业绩。

英的巨款到位后,基金会经历了数次整顿,以适应慈善法律的要求。除在英国扶助教育、医疗项目,我把重点放到了中国。除了帮助医院更新社备,我对“多背一公斤”项目发生了兴趣。“多背一公斤”是民间发起的公益旅游活动,它鼓励旅游者在旅途中进行举手之劳的公益活动来帮助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比如背几本书、几件衣物、玩具给穷困的孩子。2009年5月回国时我听范晶薇女士介绍她想创建一公斤捐书网的设想,觉得这是一个目前还很小但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项目。“初学者基金会”赞助了1kgbook的软件开发费用,目前一公斤捐书网已开通,向捐赠用户、公益组织和边远地区的贫困学校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使更多的贫困儿童不但能读到书,且能读到好书。我又运用我父母在政府部门的关系,与湖南省隆回县教育局合作,于2008年6月成立海臣教育救助基金会,旨在资助贫困幼儿,创办“留守孩子”班,修建一所“海臣希望小学”。目前在县城和边远山区已有一百多名贫困幼儿受到救助。“留守孩子”班也很成功。农村留守孩子服毒自尽虽属个别,但农村留守孩子缺少关爱和呵护已成为农村家庭之痛,社会之痛。针对现实,我们的“留守孩子”班安排下面活动使孩子们生活不但纪律化、规律化,更充满爱与乐趣:

1.建好一个“留守孩子之家”,设立“留守孩子”专用活动室、寝室等。

2.开通一部亲情电话与父母沟通。

3.落实一名爱心妈妈。

4.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孩子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孩子身心都健康。

5.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6.每周谈一次心。

7.每周读一本好书。

8.写一封亲情书信。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

10.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留守孩子”班的成功与影响引起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张俊森教授和香港岭南大学魏向东教授、范承泽教授的关注,他们与我取得联系,愿与海臣教育救助基金会合作,对留守儿童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借研究的结果为政府及社会提供有益建议,解决我国农村的留守孩子实际问题。他们从香港政府申请到科研经费,目前已在全县试点,然后逐步将在全国扩展。

“留守孩子”班与海臣希望小学均选址在我父亲原籍隆回县西洋江镇田心桥村。选址在此一是隆回县委、教育局、民政局的领导们有胆识和魄力,对我们的慈善项目全力支持。二是父亲家乡的确贫穷,所有学校仍是20世纪70年代初所建的破旧青砖瓦房。三是祖父、祖母和父亲都葬在这里,为家乡尽力,不但是父亲的心愿,也一定是祖父的心愿。祖父生前常出钱帮家乡修路,修学堂,尤其出大部分钱修族里的祠堂胡公祠,现是国家二级保护文物。四是方便我回国考察。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自私,但我一向认为一个热爱家庭的人才会爱家乡,一个热爱家乡的人才会爱国。当然我们也将在中国其他区域选择有价值和意义的项目。

2009年5月我和菲利普带着劳伦斯去田心桥村看望留守孩子们,参观海臣希望小学工地,又按中国传统,带劳伦斯去父亲碑前烧香,跪拜祭祖。

劳伦斯不喜欢正式官方场面,尤其发现在饭桌上难熬。但若能跟小孩们一起,总是十分高兴、活泼。留守孩子班主任宁老师那天正带学生在打排球,菲利普和劳伦斯便加入他们。宁老师自己是孤儿出身,靠政府救济求学、成人,特别理解、体恤孩子,为这个班献出一切心力。我们对他充满钦佩。菲利普对我感慨道:“在英国,创办贫困幼儿园、‘留守孩子班’,修建‘海臣希望小学’还只是纸上谈兵;来到中国,想不到一切都变为现实,且比我们想象的办得还好。我相信你父亲一定为你感到自豪!”

我愿为我感到自豪的,不只是父亲,还有英国爸爸英。不久前我从海臣教育救助基金会寄来的图片上,看到已完工的海臣小学教学楼。修整一新的宽阔的操场上,在孩子们日日升旗唱国歌的旗杆下,竖着一块巨壁,壁上有石匠精心雕刻的英的生平简介,中英文并茂。英的图像印在石壁左上侧,对着每一个经过的孩子微笑。本想打造铜像,因工艺难达标,又成本高,想着英这样一个简朴的人不会赞成,故改成石壁的主意。谁何曾想到这样一个偏僻的中国村庄里会出现一个蓝眼高鼻的英国人图像呢?而把英置身于这环境里,一切显得那么自然。石壁两边有一对联:海蕴千秋德,臣承万代荣。英的生平一定会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

经营基金会如同经营公司,投资、理财、公关、法律、银行、会计,一一要熟悉、要在行,付出的辛劳且不说,基金会董事的决定要经过严格审查,董事为此负一切法律责任,且无金钱上的报酬。往往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才做基金会的董事,可这些名人又往往社交应酬多,很多挂名而已。目前英国不少基金会发现越来越难找到素质高又真正做事的董事。我想许多才志高的人也不是不想为慈善事业效力,但大部分人都有生存压力,难以贡献全力。经营基金会的这些年,我时时感到肩负重任的压力,也曾怀疑过这层压力影响了我自己公司业务的发展。对英做出的承诺使我一直决定将这压力承受下去。英国目前仍陷在金融危机里,政府财政预算大砍,许多领域将完全靠慈善机构、靠有爱心的人士做义工来支持。这是社会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为自己庆幸:有多少人会有我这样的机会,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这是我做人生贵人的机会,也是我回报英、回报社会的机遇。

书是自传,书的出版,颇多波折。我想像我这样一个无名无业的人出版自传,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有个编辑说:“多少名人写的自传还没有人看呢。”为这缘故,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决定出版我的书,不由有受宠若惊之感。致谢我大哥厚了一把脸皮,把拙作寄给他大名贯耳的朋友——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马教授看了又推荐给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贾宝兰女士、原韬奋图书中心经理薛正强先生。贾女士特选《董竹君传》的编辑苑兴华先生润稿,一块璞玉就此雕琢而成。不是千里马,对这几位名家,我有千里马对伯乐的感恩。

现在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也站到了读者的面前。如果您可以耐着性子读完这本书,跟我一起走过十几年在英国跌宕起伏的生活,结识我书中的人,被其所感,我谢谢您,谢谢您的感动!我想我的故事能感动您,因为它的真。一切信件是原件或按原件逐字逐句翻译而成。这故事是生活本身造就的,是上帝的手一手捏成的。我愿这故事可以温暖一些世故的心,或者坚定一颗在爱中迷惘的心对爱的信念。我也希望借我的这扇生活小窗让您向现代英国的人文、国态做匆匆一瞥。如果您碰巧是我书中提到的与我有过嫌隙的人,请相信我从来未曾想要借写书来伤害您。这本书是我个人心历成长的记录。我变动了几乎所有人的真实姓名,以保护书中人物的个人隐私与尊贵。生活本身已是含辛茹苦,我体谅每个人,包括我不喜欢的人都有苦难之处。

愿上帝祝福您的生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英国爸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泽雯·阿尔浮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6674
开本 16开
页数 52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45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6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3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6
152
2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