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菊花与锚(经典战史回眸旧日本海军发展三部曲)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华近世多兵戈,又以与东瀛邻邦问的战事历时最长、影响最大。而对于曾位列世界第三大舰队的日本海军,我们虽熟诸“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大和号战舰”等词语、概念,却远未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回顾和重述日本海军的兴亡历史,思考一个现代后起国家在崛起和应对世界秩序方面的经验教训,是笔者刘怡等写作《菊花与锚》的初衷。海军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其背后所反映的国家工业实力、战略思维和整个国家系统的协调程度,这也是我们行文中重点关注的方面。具体到日本海军史中,恐又以明治维新前后四十年的一段历史,矛盾、变局最为集中突出。是故当我们准备日本海军史的出版事宜时,首先瞄准的也是其发端部分——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这四十年的日本海军史,也就是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本书。

内容推荐

旧日本海军于明治建军,通过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一跃成为世界性的海上列强;直至挑起太平洋战争,短短四年即灰飞烟灭。其间蕴涵着多少得与失、血与泪。谋略、政策、眼界、决断、勇气、时局、技术和干才纵横交织产生了怎样复杂而深远的后果,其中有些远非当事之人所能控制和预料,而有些则决定了相关民族未来的命运。《菊花与锚》在从一个侧面叙述旧日本海军辉煌崛起,迅速败落过程中重要事件的同时,以史为鉴,重点阐释和分析了旧日本海军兴亡史对一个现代国家在兴起和应对世界秩序方面所能提供的经验教训。

《菊花与锚》由刘怡等编著。

目录

菊花与锚——近代日本的变革与日本海军的创设

从浪速到吉野——明治维新初期日本海军的扩充与发展

菊纹龙旗之战——1894年甲午海战及分析

走向战争的道路——日俄战争的政治与外交背景

帝国的重组——日俄战争及其后果

“六六舰队”时代的日本海军

“八八舰队”的发端

旧日本帝国海军金刚级战列巡洋舰

旧日本帝国海军长门级战列舰

试读章节

明治政府继承了幕府的全套海军人马,因此以“海防八策”思想为中心的幕府时末期海防观点也被继承下来,海军建设被视为国防要务。但是,像炼铁、造舰那样的大事业,远远超过了当时明治政府的技术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只能首先从接受旧幕府和各藩的武器、工厂做起,研究学习西洋军事制度,实施官制和兵制的改革。

明治新政府的一切规章制度尚在草创时期,所以官制改革频仍。“王政复古”宣言中,摄政、关白、征夷大将军悉被废止,在京都新设了总裁、议定、参与三职。鸟羽、伏见战后的庆应四年一月十七日,在三职下设置了7个具体的办事机构神祗课、内国事务课、外国事务课、海陆军务课、会计事务课、刑法事务课和制度寮,称“三职七课制”,其中的海陆军务课就是负责海军、陆军、练兵、守卫等军务管理的机关,课长称“海陆军务总督”,为岩仓具视、仁和寺宫嘉彰亲王、岛津忠义三人。16天后,三职七课制变更为三职八局制,增加一个总裁局,海陆军务课也自然升格为军防事务局,嘉彰亲王为首任局督。东征军进入江户城后的庆应四年闰四月二十一日(1868年6月11日),三职八局制再度变更为集权于中央的太政官七官制,设太政官一人总揽过去总裁、议定、参与三人的职权,军防事务局这次又改成了军务官,下辖二局(海军局、陆军局)四司(筑造司、兵船司、兵器司、马政司),依旧以嘉彰亲王为军务官知事。明治二年(1869年)七月八日,明治政府开始实行第四次新官制,将神祗官与太政官并列,原太政官改为左、右大臣各一人,七官改为民部、大藏、兵部、刑部、宫内、外务六省,史称“二官六省制”。其中海军和陆军一道并属于兵部省管辖,直接上司是首任兵部卿、原军务官知事嘉彰亲王,由兵部大辅大村益次郎辅之。

此时的日本军制可谓五花八门。陆军中除了作为天皇护卫的“御亲兵”(由萨摩、土佐、长州三藩“献纳”的1万步兵编成)之外,几乎全是各藩私有的藩兵,没有归属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军队。大村益次郎出身长州藩,在幕末战争中目睹并参与了长州藩组建新式军队“奇兵队”的全过程,他认识到建设近代化的军队不能依靠已经完全悖晦过时的旧武士阶层,而应寄希望于全民皆兵的西洋式征兵制度;所以大村计划引进西洋操典,推行废刀令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但是因为废刀令意味着武士阶级的灭亡,所以引起了众多武士极大的不满,大村益次郎为此于1869年九月在京都被山口藩、秋田藩武士袭击身亡。

次年八月,游历欧洲考察各国兵备制度的长州藩另一千将山县有朋回国,继任兵部大辅之职。他继承了大村的方针,继续推进军队改革。明治二年八月十二日(1869年9月17日),兵部省专门召集麾下长鲸、千代田形、甲铁、阳春、富士5艘军舰的舰长召开会议,讨论在英国和荷兰式兵制中选择一种作为未来海军的兵制。论证进行了整整一年,直到1870年十月二日,终于确立了“海军英吉利式,陆军法兰西式”的兵制采纳方针。当时世界上海军最强大的国家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英国,陆军最强大的国家是拿破仑三世的法国,以这两国为师,似乎很合适。但是,就在日本即将确立军制的时候,欧洲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继承拿破仑时代传统的法国军队败于老毛奇用现代军事思想和参谋体制武装起来的普鲁士军队。而岩仓使节团正好在此时游历了德法等国,对这两国的军事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德国的陆军制度优于法国,于是日本陆军又改为实行德国军制,逐步建立起以参谋本部为核心的指挥制度,并注重对士兵的战斗训练和战术教育。

海陆军,陆海军

军事科学领域的革命通常被划为六个阶段:16至17世纪以步兵、炮兵取代重装骑兵为标志的“火器革命”;18世纪末到19世纪以拿破仑战争为代表、以职业军队取代雇佣兵为标志的“民主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以建立总参谋部和情报制度,将钢铁、蒸汽机、铁路、电报用作战争手段的“管理革命”;以两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的“机械和科学革命”,二战后以冷战、核威慑和核均势为标志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革命”,以及当代的“信息革命”。近代日本军队崛起之时,正值西方国家的第三次军事革命,日本很快抓住了这次军事革命的真正本质——管理。军制的改革、军部和参谋机关的成立,可以说正是日本从这一军事改革中汲取到的最大收获。P022-023

序言

1853年7月美国佩里准将以“黑船”敲开日本国门之后,日本人初见了西方船坚炮利的强大力量,对于开放和变革的迫切性也做出了及时的反应。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迎来。j-明治维新,开始了日本和日本海军的一个快速崛起时期。从祈求阻挡蒙古大军侵略的“神风”再现、摧毁“黑船”的无知与迷信,经过维新派的觉醒而奋发图强,日本在短短二十年之内建立起一支以巡洋舰队为基干、可堪使用的精良舰队,跻身世界十大海军强国之列。但急速的成功也使得整个日本民族产生了一种急躁、冒进的情绪,认为时不我待,若要获取工业化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殖民地,就必须对外扩张。而扩张的矛头第一个指向的就是战略地位关键的朝鲜及中国。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面对与日本同一时期“开国”、同样经历过早期工业建设和军事现代化的中国,体制变革与转型更加彻底的日本彻底击败了徒有一腔热血的清朝北洋舰队,宣告了一个新的世界强国的诞生。

中日战争后,日本因满洲和朝鲜问题,同时也受英俄争夺亚洲区域霸权的影响,迅速走上与俄国对抗的道路。在以俄为敌、集中力量扩充海军和英日同盟的推动下,日本迅速建立起一支以6艘战列舰和6艘装甲巡洋舰为基干的“六六舰队”,并采取先发制人的态势在1904年引燃了日俄战争。秉承分割消灭对手和优先控制黄海制海权等中日战争的教训,具备主动性的联合舰队在战争初期即陷俄国太平洋舰队于旅顺包围圈内,并在黄海海战后完全冻结了其突围的可能。在铁甲舰时代最具决定性的海战——对马海战之后,日本终于踏着僵化衰弱的俄罗斯帝国的废墟登上了东亚霸主的位置,并一步步朝着诸如“八八舰队”、太平洋主宰这些虚妄而野心勃勃的目标疾行而去。

明治时代的日本与日本海军的兴起,代表着世界近代史上一类新兴国家的崛起传统:它们表现出过分自信的态度,并由此使国际事务陷入充满暴力的混乱状态。快速的变革往往意味着大量新生事物的出现,可资借鉴的历史要么被认为已经过时,要么不足以应付时下所需。随着国家力量和海上实力的急剧膨胀,日本已经成为东北亚角力的重要一员,其影响力为世界所瞩目。这种状况进一步激发了日本政治领导人和军事官僚集团对外扩张的野心。在举国若狂的军国主义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形势下,辨认历史的趋势几乎已经成为当时所有日本人的弱项——而对于身为大时代亲历者的我们,从历史的教训中汲取这种洞察力无疑至关重要。

令人遗憾的是,诚如马汉所言,一般说来,历史学家对海上情况知之甚少,他们有时对海洋既没有特殊的兴趣,又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往往忽略了海上力量对重大事件的深远影响;有时对海权发展的总趋势还比较了解,但是对特定场合下海权的作用却不甚了解。无论在中国还是东瀛,对近代日本海上战略演化的研究都是少之又少。在中国,从未有任何一本系统的著作立足于研究日本海军战略或日本海军史,除散见于甲午战争史研究中的北洋海军一节外,甚至于对日俄战争的全景式描述作品也难得一见,这无疑为笔者的研究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相关专业文献,需着重指出的是,日本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现为防卫省防卫研修所战史部)在1966—1980年间陆续编撰完成的102卷《战史丛书》(朝云新闻社出版),其中与海军相关者33卷,是日本方面关于太平洋战争最权威详实的著作。我们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其《大本营海军部/联合舰队》第1-7卷的内容,尤其是其中关于官制演化和作战计划制定的剖析与文献记录,令人获益匪浅。

中华近世多兵戈,又以与东瀛邻邦问的战事历时最长、影响最大。而对于曾位列世界第三大舰队的日本海军,我们虽熟诸“联合舰队”、“山本五十六”、“大和号战舰”等词语、概念,却远未形成清晰而全面的认识。回顾和重述日本海军的兴亡历史,思考一个现代后起国家在崛起和应对世界秩序方面的经验教训,是笔者写作本书的初衷。海军史的意义不仅在于自身,更在于其背后所反映的国家工业实力、战略思维和整个国家系统的协调程度,这也是我们行文中重点关注的方面。具体到日本海军史中,恐又以明治维新前后四十年的一段历史,矛盾、变局最为集中突出。是故当我们准备日本海军史的出版事宜时,首先瞄准的也是其发端部分——从明治维新到日俄战争这四十年的日本海军史,也就是呈现在各位读者面前的本书。

在《菊花与锚》之后,我们将陆续推出《逆天而行》、《联合舰队》两部后续作品,以三部曲的形式力求更充分地展现和刻画旧日本海军从迅速的崛起直到灰飞烟灭的全过程。

刘怡

2008年夏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菊花与锚(经典战史回眸旧日本海军发展三部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怡//阎京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7087989
开本 16开
页数 42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58
出版时间 2011-08-01
首版时间 2011-08-01
印刷时间 2011-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6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E313.53
丛书名
印张 27.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42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3: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