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诡辩之谬(图文版珍藏版)/韬略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要识破和揭露诡辩,必须了解诡辩,要研究诡辩的手法和特征。本着这一目的,刘源沥编著的这本《诡辩之谬(图文版珍藏版)》依据前辈的研究和现实中的种种表现,把诡辩的具体手法献给读者,包括:利用外力法、内容实质法、逻辑规律法、语言文字法、思维形式法。

内容推荐

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一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一就是诡辩。诡辩中使用的推理和论证手法则称为诡辩术。

从历史看,诡辩术似是而非的欺骗性,曾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为人们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制造了许多障碍。

从现实看,语言辩说、文字表述广泛深入到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诡辩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场地,教你识破和揭露诡辩的必要性也日趋迫切。

识破和揭露诡辩,了解诡辩,研究诡辩的手法和特征,提高战胜诡辩的本领,本书《诡辩之谬(图文版珍藏版)》依据前辈的研究和现实中的种种表现,把诡辩的具体手法分5个部分51条集纳成册。

《诡辩之谬(图文版珍藏版)》由刘源沥编著。

目录

一、利用外力篇

借助武力/1

借助传闻/6

借助权威/12

诉诸传统/16

诉诸情感/18

诉诸怜悯/21

诉诸联想/25

人身攻讦法/30

二、内容实质篇

预期理由/34

以眼还眼/37

倒打一耙/41

以全赅偏/44

以偏赅全/46

多米诺法/49

绝对二分/54

计算蒙骗法/57

混淆因果/62

统计掩盖法/65

机械类比/69

无中生有/73

攻其一点/76

内容抽象法/78

相对代绝对/82

可能代现实/88

阿基里斯追龟/91

三、逻辑规律篇

偷换论题/95

模棱两可/98

模棱两不可/102

不置可否/105

自相矛盾/108

故意曲解法/112

问题转换/117

循环论证/120

移花接木/124

四、语言文字篇

名实混一/126

语焉不详/131

语句障眼/135

语词歧义/138

合举误推/142

分举误推/145

复杂问语/147

五、思维形式篇

中项不周/150

四概念法/154

不当周延/157

双特前提/160

双否前提/163

不当肯定/165

不当换位/167

选言肢不全/170

“半费之讼”/173

对当转换/178

试读章节

借助权威

1993年4月20日,美国德克萨斯母维柯的狂热邪教首领大卫·科里什及其信徒集体自焚,自焚时的熊熊烈火,滚滚浓烟出现在世界各地的电视屏幕上。人们在震惊之余不禁要问:大卫靠什么引诱这么多人跟随他一起自焚?

原来他们是一伙极端相信和宣扬“世界末日”的邪教信徒。邪教狂热崇拜巫术,大卫教就是以具有精神诱惑力的大卫·科里什为领袖,以狂热崇拜的心灵巫术为纽带,以一定的祈祷仪式作维系的一个共同生活群体。群体中领袖是中心,大卫·科里什之所以能居此高位,源于借助上帝的权威。他自幼对宗教着迷,小时候功课极差,高中都没毕业,但他有一样“超能”:背诵冗长的圣经句子。靠此一条,他在辩论中引经据典,背出有说服力的经句,往往取胜。他宣称:“如果圣经是真的,那我就是基督。”他以自己对《新约圣经》末卷启示录的诠释作教义,称他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令人费解的是,那些信徒却信以为真,盲目服从。

其实,大卫·科里什的手法并不高明,只不过是诡辩论中的借助权威之法。借助权威是指论证或反驳某个观点的正确或错误时,不是从这个观点本身出发,依据事实材料或理论材料作论据,加以推理和判断。而是只靠引用书本或只靠引用享有一定威信人物的“大名”或其言论去代替对论题本身的论证来得出结论的方法。由于书本也是人做的,有时又称此种方法为“以人为据”。

引用书本或借助权威的言论,并不都是诡辩,有时引用得恰当,还能增加论证的分量和说服力。关键是正确引用,而不是滥用。正确引用有两条原则:一是要因时、因事、因地的引用;二是引用在所讨论的问题上确实学有专长的专家学者的言论。那种一切都“唯上”、“唯书本”,搞类似“两个凡是”的则是滥用权威。

借助权威充分利用了人们对权威的依赖和崇拜感,影响很广。儿童时家庭是活动中心,父母说的就是真理;少年时进人学校,对教师说的佩服至极;青年时代逐渐走向社会,歌星、影星是他们崇拜的对象、追随的“偶像”。这是不自觉的借助权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蓬勃兴起,借助电、光、声、像的现代媒介深人千家万户。广告制作人在设法推销厂商的产品时,对人的本性做了充分研究,把大批“星”级的俊男靓女推到人们面前,搞示范效应,以推广各种商品。这本来无可非议,但有些广告借明星之口评价所推销的商品,利用明星的权威诱使大家购买,则是自觉利用权威、借助权威的诡辩手法。其理由非常简单,尽管他们是各路明星,但隔行如隔山,他们对所推销的商品了解的与平常人一样,并无高明之处,并不是真正的权威。

就是真正的权威,也会有谬误。形式逻辑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学识渊博,著作丰富,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然而,能不能因为他是亚里士多德,就断言他说的一切都正确呢?显然不能。实际上他也是谬误层见叠出。作为生物学的首创者,对人体的各种筋的存在他也不知道;动脉和静脉,他也不加辨别;脑子,他视为一种降低血温的器官;他相信男子头盖骨的骨缝要比女子多些;他相信男子的肋骨每边只有八条;他还相信女子要比男子少几颗牙齿。一直到中世纪经院哲学家们还如此主张。当时解剖学家为消除亚氏的谬误,特别邀请经院哲学家亲眼看看解剖的人体,他们看后的结论是:“我看到了这一切。但是,假如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里没有与此不同的说法,那我一定会承认我看到的这一切是真理。”他们是只相信权威,而不相信眼前的事实。

对搬弄权威搞诡辩的人,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随声附和,应该顺藤摸瓜,找出其逻辑错误,问倒他,或用事实驳斥他。清朝思想家戴震,10岁时靠此法问倒了借助权威的老师。有一次,教师讲授《大学章句》,讲到右经一章时,戴震问老师:“怎么知道这是孔子的话由曾子转述,又怎能知道是曾子的意思而由他的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回答:“这是朱文公(指朱熹)所说的。”戴震又问:“朱文公是什么时候的人?”老师说:“宋朝人。”“孔子、曾子又是哪个时候的人?”“周朝人。”“周朝和宋朝相隔有多少年?”“将近两千年。”“那么朱文公怎样知道两千年前曾子转述过孔子的话,曾子的意思又是学生记下来的呢?”老师再也无言以对了。当时的事实如何,我们不去考究了,但小戴震这种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逐步刨根问底的方法,今天对我们反击借助权威的诡辩却仍有意义。

P12-15

序言

诡辩术从词源上考查,来自于英语Sophism,Sophism又是从希腊语Sophisma而来,其词根是Sophos,原意为技巧、聪明、智慧。在公元前5世纪,希腊雅典城邦出现一批以传授知识、教人以论辩和演说技巧的人,即“智者”(希腊语Sophistes)。此时,雅典成了希腊文化的中心。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雅典人有闲又有钱,大家对学问的兴趣浓厚;平民政治代替贵族政治,人人可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问政需要知识,法庭申辩需要才智,于是“智者”应需要而生,并大获成功。后来智者中有些人在教人论辩技巧时走过了头,把那种“使人在言语上有力的”艺术,变成了一种为争辩而争辩的技术。到亚里士多德时,他就把Sophistes这一个词专指诡辩术,指出诡辩术与哲学不同:哲学是求真知、求真是;诡辩术是以“非是”为业,是求胜不求真。

与此同时,中国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代,由于群雄并起,诸侯并立,他们占地为主,各自成国,为保生存,培养大批说客,周游穿梭于各国之间进行频繁的外交活动,这就使论辩的艺术、说话的技巧大有提高,出现专攻此道的“辩者”。发展下去,从“辩者”中产生出“好治怪说,玩琦词”的名家,诸如庄子、惠施等人。他们的理论含有大量的诡辩成分,但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诡辩术。

在现代,那种故意违反逻辑规律和规则,“为明显的谬误或与公认的合理观念相对立的谬见提供论据的似是而非的推理和论断”就是诡辩。诡辩中使用的推理和论证手法则称为诡辩术。违反逻辑的故意性使诡辩和一般的谬误区分开来。

从历史看,诡辩术似是而非的欺骗性,曾给人们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为人们认识世界把握真理制造了许多障碍。但也正是对诡辩术的揭露和对诡辩手法的研究,使人们认识了语言、句法的深层结构,推动了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促进了逻辑学、语言学、数学的发展。

从现实看,历经数十年改革开放,我国正处在历史发展新时期。商品经济大潮涌动,带来人际交往的频繁;民主与法制建立,带来民主空气的活跃。语言辩说、文字表述广泛深入到政治、经济、外交、法律、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诡辩也就有了更多的活动场地。在这些领域,辩说表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识破和揭露诡辩的必要性也日趋迫切。

要识破和揭露诡辩,必须了解诡辩,要研究诡辩的手法和特征。本着这一目的,本书依据前辈的研究和现实中的种种表现,把诡辩的具体手法献给读者。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阅书刊几十种,一并向这些作者致以谢意。

作者初涉逻辑领域,水平有限,在立目、分条、叙述上都有不足之处,恳望读者批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诡辩之谬(图文版珍藏版)/韬略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源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5574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12.5-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