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应变之谋(图文版珍藏版)/韬略智慧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彩的生活需要多彩的应变术。朱少华编著的《应变之谋(图文版珍藏版)》介绍了许多应变术。这些应变术由远及近被分为“远虑之应变”、“近忧之应变”、“处危之应变”和“临机之应变”四类,并在介绍手法要诀的基础上,列举了一些实用例证,事理结合,融会贯通,以便于读者理解、记忆和运用。

内容推荐

本书是由朱少华编著的《应变之谋(图文版珍藏版)》,其内容简介如下:

人们生活中所要应变的境遇,大致可分为远虑、近忧、处危和临机四种情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对远虑的应变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应变。一个人只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老谋深算,才能争取到主动和占据主动。远虑不及,必生近忧并且,即使深谋远虑,但由于情况的变化,也难免不生近忧。所以,近忧之应变也是一种带有预防性或预见性的应变。近忧不解,酿成急祸,于是,处危又是应变的一种境遇。处危包括面对危机、危险、危难等方面,一般认为,处危应变最能反映一个入的应变智谋和胆略,因此,这类应变在应变术中的内容最丰富。临机是一种随意、温和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善于捕捉机遇,见机而行,获得主动。

《应变之谋(图文版珍藏版)》是韬略智慧丛书之一。

目录

一、远虑之应变

韬光养晦/1

隔岸观火/5

养精蓄锐/8

卧薪尝胆/10

狡兔三窟/13

避招风雨/17

忍辱负重/20

夺气攻心/23

借机离间/26

远交近攻/30

二、近忧之应变

调虎离山/33

釜底抽薪/37

通权达变/41

反经行权/44

先发制人/48

假手于人/51

以迂为直/55

欲擒先纵/58

各个击破/61

反劳为逸/64

以逸待劳/67

刀斩乱麻/70

奇正互变/73

别出新招/76

亡羊补牢/79

嫁祸于人/82

三、处危之应变

以攻为守/85

以守为攻/89

以退为进/92

以屈求伸/95

以静待哗/97

以柔克刚/100

以战止战/103

以毒攻毒/106

将计就计/109

巧用反间/112

金蝉脱壳/115

巧过昭关/118

设屏障眼/121

主动解脱/124

假痴不癫/127

装死逃灾/130

虚张声势/133

死马活医/136

丢卒保车/139

破釜沉舟/142

后发制人/145

以走为上/148

四、临机之应变

相机行事/151

借风助势/154

巧用机缘/157

反客为主/161

顺水推舟/165

顺手牵羊/168

顺其自然/170

望梅止渴/173

王顾左右/175

进退相宜/178

试读章节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指暂时敛藏自己的才能,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的计谋。韬光,即把才华掩藏起来;晦,隐晦,即瞒人耳目,不让人知道踪迹。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清朝文人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云:“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然而,在我国历代典籍中,有许多相近的表述。如南朝梁人萧统《靖节先生传序》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之说;金人马钰《满庭芳》中有“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的语句;《隋书·薛道衡传》则提出:“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韬光养晦作为政治生活中的应变术,主要是应付个人所处的不利的政治环境,保全自身性命,以图他日东山再起。由于隐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意图,可以迷惑自己的政敌,解除对手对自己的戒备,当时机合适时,就可一展个人宏图。三国时,刘备在沛城被吕布打败后,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好投曹操麾下。后来,曹操移师许昌,也带着刘备,目的是要控制刘备。刘备既不甘居于人下,又怕曹操谋害自己,因此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还在住处后院开了一块地种菜,亲自浇灌。一天,曹操请刘备小酌,煮酒论英雄。酒至半酣,曹操说:“方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与我。”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心里一惊,手中的匙箸都掉在地上。正巧霹雳雷声,大雨骤至,刘备随机应变,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听后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接着道:“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听罢,一声冷笑,认为刘备是个无胆、无识、无用之人,从此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刘备用韬光养晦之计,才得以从曹操的忌恨中平安脱身,日后方才造就三国鼎立之势。

韬光养晦,还作为复仇雪耻的应变术。东汉时期,有个叫苏不韦的人,其父苏谦曾做过司隶校尉,被上司李皓泄私愤判了死刑。当时年仅18岁的苏不韦把父亲的灵柩运回家乡,浅浅地埋在地下,发誓报仇后再为父亲正式下葬。接着,他又把母亲隐匿在武都山里,自己也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待机刺杀李皓。几年以后,李皓升迁大司农,其官署紧靠堆积军用秣草的磨,苏不韦带领亲从,暗中潜入赓中,夜挖地洞,白天躲藏起来,这样持续干了一个月时间,终于把地洞打到了李皓的寝室下。一天,苏不韦带人从地道潜入李皓卧房,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事情暴露后,苏不韦又用其他计谋将李皓气死。古人评论说,李皓能凭着泄私愤杀了苏谦,却不能治苏不韦,为什么?恐怕是因为侠士们善于隐藏自己。

韬光养晦也有用作处世之道,人生应变之术的。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免得锋芒毕露,招惹是非。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不露锋芒,并不是消蚀锋芒,不是改变操履,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从而使个人更容易被社会、被他人所接受。其实,这也是一种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学会以此来应变人生,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也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踏踏实实地走人生旅途的表现。

《史记·滑稽列传》云:“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凡事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必四处张扬,与其使人早有耳闻而有准备,不如突然制胜而使人惊愕不已。这样做,一来可以减少取胜的障碍,特别是人为的障碍;二来可以造成惊人的心理效应,增加胜利后的影响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就是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认清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才是聪明能干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借助客观条件,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要想建立功业,取得出色的成就,更要认清和善于利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待时而动。落后于时势,见识狭窄,处处受阻,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反之,客观条件不具备、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讲究策略,不善于韬光养晦,一味地硬拼蛮干,英雄倒是英雄,然而却可能一事无成,或于事无补。这也就是韬光养晦在应变中的积极意义。

P1-4

序言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是《三国演义》第21回写到曹操煮酒论英雄,刘备随机应变,借雷声来掩饰自己的惊慌,未被曹操识破其韬晦之计时,作者感慨而发的赞美诗。它赞扬了刘备如神的应变本领。

应变,是人类生活的要义。因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古希腊哲学家曾用“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的命题,来说明事物的变化。环境在变,时势在变,事态在变,生活也在变。要适应环境、时势的更迭,应付事态、生活的变化,就得学会应变。不仅世事要应变,人生也要应变。《苟子·王制》曰:“举措应变而不穷。”能够随时势、事态的变化而应变,是人类的本质所在,是人的能动性的具体体现。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更需要人们学会应变,善于应变。特别是现代经济及其相关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们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精于应变,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应变在技术上指的是由于应力而引起的大小或形状上的改变。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应变,则主要在于:其一,保持主动地位;其二,变被动为主动。前者是“应”客观之变而使自己的地位不变,后者是“应”客观之变而使自己的地位发生变化。应变的最终目的是使自己永远处于主动地位,驾驭事态发展,以实现既定目标。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临事之智》中云:“大凡临事无大小,皆贵乎智。智者何?随机应变,足以弭患济事者是也。”从一定意义上说,智者就在于随机应变,弭患济事。然而,智者不是天生的。学习应变的权术,掌握应变的技法,是实现随机应变、弭患济事的基本功课。

中国有句俗话:“急中生智。”近年来,一些科学研究表明,急中生智与机体的应激机制有关。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况后,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肾上腺素的分泌量迅速增加,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含量增加,反馈性也使得皮肤和腹腔内的血管收缩,而大脑、心脏和骨骼肌的血液供应量增加,这样,就有利于调节改善大脑的营养供应,从而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思维、理解、反应能力与判断能力立即提高。其实,急中生智还与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知识有关。如果一个人头脑空空,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缺少一定的知识储备,不懂得几手应变术,遇到紧急情况,即使机体的应激机制运转得再快,也是难以生出“智”来的。

人类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在与天打交道、与地打交道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道中,积累了丰富的应变经验。古今中外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等领域的应变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广泛、丰富而又生动的生活实例。本书摘取其中一部分,按照人们生活中所要应变的不同境遇进行分类排列。

人们生活中所要应变的境遇,大致可分为远虑、近忧、处危和临机四种情境。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对远虑的应变是最具战略意义的应变。一个人只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老谋深算,才能争取到主动和占据主动。远虑不及,必生近忧;并且,即使深谋远虑,但由于情况的变化,也难免不生近忧。所以,近忧之应变也是一种带有预防性或预见性的应变。近忧不解,酿成急祸,于是,处危又是应变的一种境遇。处危包括面对危机、危险、危难等方面,一般认为,处危应变最能反映一个人的应变智谋和胆略,因此,这类应变在应变术中的内容最丰富。临机是一种随意、温和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善于捕捉机遇,见机而行,获得主动,也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的重要表现。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将应变术由远及近分为“远虑之应变”、“近忧之应变”、“处危之应变”和“临机之应变”四类,并在介绍手法要诀的基础上,列举一些实用例证,事理结合,融会贯通,以便于读者理解、记忆和运用。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选用实例时,参考和引用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资料,由于体例的限制,没有一一注明出处,在此特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彩的生活需要多彩的应变术。本书介绍如许应变术,不是划定应变术的范围,而是旨在提供应变术的引例。尽管我们在引证和说明应变术时,力图尽量多涉及一些方面、领域的实例,使读者对每一个应变术都能有一个较充分地了解,但是,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应变术及其实例不可能穷尽。我们只是希望读者能从我们的介绍中获得启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也可以算作我们所作的“抛砖引玉”之应变吧。同时,我们也希望读者诸君能细心揣摩应变术的精髓,灵活运用,以应变的态度对待应变术,在事业上,在人生的征途中,纵横驰骋,应变自如,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应变之谋(图文版珍藏版)/韬略智慧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少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405567
开本 16开
页数 18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60
出版时间 2011-09-01
首版时间 2011-09-01
印刷时间 2011-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34-49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4: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