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奇编著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从居住人群的来源与划分、乡村聚落形态与城市里坊制的实施及实态、行政区域的设立与划分、乡里制度的推行与地域社会的实际控制形态等方面,探讨中古时代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人群与社会的变动。
图书 | 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 |
内容 | 编辑推荐 鲁西奇编著的《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从居住人群的来源与划分、乡村聚落形态与城市里坊制的实施及实态、行政区域的设立与划分、乡里制度的推行与地域社会的实际控制形态等方面,探讨中古时代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人群与社会的变动。 目录 中国历史的南方脉络(代序) 释“蛮” 一、问题之提出 二、从“莫徭”说起 三、“巴夏居城郭,蛮夷居山谷” 四、“蛮”的族群本质 五、中古时代南方族群的本质及其界定 散居与聚居:汉宋间长江中游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及其演变 一、引言 二、两汉时期:以规模较小的散村为主 三、六朝时代:“巴夏居城郭,蛮夷居山谷” 四、唐宋时期:聚落规模的扩大、聚居区域的扩展及其局限 五、影响乡村聚落形态及其变化的诸因素 唐代地方城市中的里坊制及其形态 一、唐代地方城市中普遍存在封闭式的里坊吗? 二、城垣之有无、沿用与新筑 三、罗城之兴筑、拓展与里坊制的推行及其实质 四、余论:附郭的“市” “山南道”之成立 一、问题之提出 二、两晋北魏时代的“山南”主要指今南阳、商洛地区 三、西魏北周时代“山南”地域之拓展 四、隋及唐初对西魏北周“山南”观念的继承及其意义 唐代长江中游地区政治经济地域结构的演变 一、唐代襄阳统辖或监察区域的伸缩及其原因 二、经济地域结构与政治地域结构的关系 三、襄州属县及其空间关系的变化 四、余论:核心区的意义 南阳汉代碑石丛考 一、引言 二、汉碑八种考释 三、从碑石材料看东汉后期南阳地方社会 汉隋间汉水上游地区的乡里控制 一、问题之提出 二、晋隋间汉水上游地区的乡里控制及其演变 三、结语 西魏北周时代“山南”的“方隅豪族” 一、山南方隅豪族之崛起 二、山南方隅豪族北附的原因 三、山南方隅豪族北附后的去向及其意义 附录一 “官法”与“民约”:唐代的农田水利规章 附录二 隋唐五代山岳志考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人群聚落地域社会--中古南方史地初探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鲁西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154099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40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80 |
出版时间 | 2012-02-01 |
首版时间 | 2012-02-01 |
印刷时间 | 2012-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928.6 |
丛书名 | |
印张 | 12.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福建 |
长 | 210 |
宽 | 147 |
高 | 2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