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道可道(道家经典思语录)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门“玄之又玄”的思想,为今天拼搏于竞争浪潮中的人们,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这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哲学,告诉世人后退也是一种前进,闪避也是一种抗争。老子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站在全新的角度上去审视世间。《道德经》开篇立言:道可道,非常道。

内容推荐

道家文化一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总基底,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它的影响遍布全世界。中西大哲,乃至升斗小民,无不为之着迷,为之叹服。它肇始自上古三皇五帝,经历代至圣先贤不断总结,代代相传,至周朝老子终于汇聚成《道经》《德经》五千言。道德真经横空出世,一时之间以其雄浑博大而凌驾于百家学说之上,蔚为大观。而道家中人所提出的“道”,也成为了中国儒释道三家的终极追求。

目录

明道

 问道:道为何物

 悟道:渐悟大道

 尊道:尊重大道

 循道:遵道而行

 化道:浑化无垠

守德

 性德:本性之德

 孔德:天地犬德

 立德:树立德行

 行德:顺德为则

 功德:以德普世

养心

 观心:内观己心

 爱心:爱护心灵

 炼心:修炼心神

 灵心:逍遥之游

 随心:随心所欲

固命

 性命:人之生命

 重命:重视生命

 立命:掌控命运

 知命:颐养天年

 天命:命有所归

处世

 入世:进入世俗

 行世:游刃有余

 住世:大隐于市

 顺世:与世俯仰

 出世:心存世外

精神

 天地精神:反者道之动

 人生精神:独与天神相往来

 自由精神:无拘无束

 虚无精神:无为有为

 灭绝精神:绝弃私心

生死

 出生入死:有生有死

 生而愉悦:安时处顺

 死亦可乐:死于自然

 生死法则:与时俱化

 超越生死:齐一万物

试读章节

文景二帝治国循道

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又说:“希言自然。”

他的意思是:在最好的时代里,百姓意识不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一等,百姓亲近而赞誉他。再次一等的,百姓敬畏惧怕他。最次一等的,百姓会轻蔑欺侮他。统治者如果没有诚信之德,百姓就会对他们产生不信任。统治者应该淡泊无为,不要轻易地发号施令。等到天下大治的时候,百姓们都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而“希言自然”的意思,也和上面的表述大同小异,意思也是要让统治者“无为而治”。

老子在这段话里说到了治世。按照道家对治世的划分,可分为元气治、自然治和道治,这三个治世是道家理想的治世状态。

其中,元气治指的是天使风气养育万物,是大治之世最高的境界,一般不易达到。而自然治,指的是顺其自然,无为无事。道治则是指帝王能够顺承天地中和之道来治理国家。

道家的这三治均为上治之世,儒家的德治、仁治、义治、礼治、文治,法家的法治、武治,比起道家三治来则等而下之了。

老子所说的“太上,不知有之”的治世大约就是道治了,而“其次,亲而誉之”便是德治了,“其次,畏之”应该是法家的法治或者武治,“其次,侮之”则可能是无能昏君的“乱治”了。而至于元气治、自然治那种很高的治世境界,因为是理想之中的理想治世,几乎很难达到,所以老子也就没有提及。

而秦朝末年,自从秦二世胡亥当政之后,天下可谓是步入了“乱治”之世,那么天下的百姓“侮之”,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自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大秦王朝顿时土崩瓦解,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各地的起义军之中,唯有刘邦和项羽最为出类拔萃。在推翻了秦朝之后,刘邦、项羽争霸,最终刘邦打败了项羽,夺得了整个天下。

后来,刘邦建立了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但是,当时的天下,经过了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的楚汉战争,已经变成了一个凋敝不堪的烂摊子了。连年的战乱,使社会动荡不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百姓死者过半,人民穷困无比,到处饥荒,民不聊生。

刘邦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为后来的“文景之治”的到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的开创者是汉文帝和他的儿子汉景帝。

自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的兄弟渐渐掌握了朝廷的军政大权,开始了他们祸国殃民的统治。

吕后一死,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等大臣将诸吕诛杀殆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刘恒(公元前203—前157年),共在位二十三年,死时年仅四十七岁。他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汉惠帝刘盈的弟弟,是大汉王朝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期间,使用“黄老之术”治国,并继续推行汉高祖刘邦的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

他和他的儿子汉景帝将刘邦传给他们的大汉王朝,治理得更加强大,为汉朝从国家初步安定进入到后来的“汉武盛世”进行了一次最完美的过渡。

汉文帝所施行的黄老之术指的是黄帝、老子“清静无为、任性自然”的那一套理论。早在战国之时,推行、信奉黄老之术的人,就渐渐地形成了一个学派,即“黄老学派”,也就是后世的“道家学派”。他们推崇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认为自然无为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西汉时期的一些名臣如陈平、曹参之流,多是信奉黄老学派的人,他们在执掌相位之后,积极推行的便是黄老之道。黄老之术被西汉的皇帝、太后接受了之后,渐渐变成了他们治国的指导思想。

而黄老之术的要旨便是无为而治、朴素自然,这是老子所一贯主张的治国方法。自然、无为也是老子《道德经》之中所有理论陈述的最终旨归。

汉文帝是一个深谙黄老之术的皇帝,他对道的领悟也已经达到了一种很高的境界。他重视农业,鼓励农民生产,并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还在公元前178年和公元前168年分别两次减免租税,到了后来甚至将田租全部免掉。 这正是在实践老子的“希言自然”之道。

此外,他对周边国家采取怀柔的政策,从不轻启战端,因为他深知“兵者凶器、柔能克刚”的道理。

汉文帝平时的生活也朴素自然,丝毫没有奢侈无度的表现。他在位期间,皇宫之中没有增添一件衣服,一辆车骑,更屡次下诏文武百官要勤俭朴素,杜绝浪费,节省开支,还取消天下郡国每年例行的进贡。

汉文帝的“清静无为、躬修节俭”的治理方针,使得当时的汉朝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生产生活曰渐得到恢复,整个社会日趋稳定富裕。

汉景帝即位后,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父亲汉文帝的一系列治国的方针,并继续以黄老之术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清静恭俭,无为而治。

作为汉文帝的长子,汉景帝刘启是大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于公元前157年至公元前141年,共在位16年,崩于公元前141年,死时年仅48岁,谥号“孝景皇帝”。

汉景帝和他的父亲汉文帝一样,在位期间笃信黄老之术,施行清静不扰民的政策,重农抑商,约法省禁,打击豪强不法之徒,努力发展生产,同时自身也做到了仁慈节俭,从不铺张浪费。

西汉王朝在他统治期间,呈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的局面。

经过汉文帝和汉景帝父子二人的努力,终于巩固了西汉的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间的人口翻了一番,国家殷富,府库充实,西汉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富裕稳定的景象。据《汉书·食货志》记载: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文景二帝遵循着道家学派的无为之道来治理国家,充分体现了老子“无为”即是最大的“有为”的思想,是老子智慧在其身后的一次光芒夺目的辉煌绽放!而文景之治可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道治。

P31-34

序言

道家经典思语录·序

中国的道家流派出于古代的隐者,这些隐者独立于当时的世界之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观察着社会和人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提出了总结性的概论。之后,经过历代贤圣不断总结,渐渐形成了后来的道家学说。他们把形而上学和社会哲学围绕着“道”这个概念集中起来,认为集中于个体之中的道,会转变成为人的自然德性,这就是“德”。因此,司马谈称他们为“道德家”,简称“道家”。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博学多才,曾经担任周朝图书馆的馆长,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包括《易经》、《尚书》在内的许多经典作品。之后,他根据自己对宇宙的思索和事物的观察,以一种高度抽象的语言,描述自然天道与人事变化,总结整理出了道家思想的概论。至此,道家思想始独立于百家思想之外,自成一家。

老子之后的庄子,在《道德经》所阐述的哲学基础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拓展,大大地拓展了道家思想的领域,使道家发出更加灿烂耀眼的光芒。这也使得庄子成为了和老子并驾齐驱的道家代表人物。

至西汉初年,道家思想大行其道。西汉王朝,上自帝后,下至大臣,都极力推崇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西汉统治者们利用博大精深的道家思想来治理国家,也使得中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个盛世一“文景之治”。

其后,魏晋时期,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天下,时代的风气已经大异从前,圣人所提倡的道德也濒临溃坏的边缘,然而正是这时,上层统治阶级内部的清谈之风大起,那淡泊玄远的道家哲学又开始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人生。这一时期的道家,被人称为“新道家”,也叫“玄学”。新道家主要分为两派——主理派和主情派。向秀和郭象是主理派的代表人物,而阮籍、嵇康则是主情派的风云领袖。

对于中国的道家,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自。这个“道”字是广义的、宏观的,诸子百家乃至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都在“道的这个范围。广义的“道”如此地广阔,容纳百川,乃至超越形式,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道可道(道家经典思语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乃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9986
开本 16开
页数 3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3.05
丛书名
印张 2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1: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