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主编的《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修订继续保持第1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温病学》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另外,还要借鉴同类书的精华,与本书进行整合,使第2版更易学易懂,赢得读者喜爱。
| 图书 | 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 |
| 内容 | 编辑推荐 杨进主编的《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修订继续保持第1版风格和基调,以现行高等中医院校《温病学》教材为蓝本,将本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内容,设计成各种形象、直观的图表进行解释。另外,还要借鉴同类书的精华,与本书进行整合,使第2版更易学易懂,赢得读者喜爱。 内容推荐 杨进主编的《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知名教授杨进主编。该书1版出版后,由于内容精简,重点突出,便于学习,颇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系根据目前温病学教学要求方面的变化以及读者的反馈意见,对该书作了一些修改和补充。 本次编写,在保持1版特色的基础上,仍然以现行《温病学》教材的内容为主。全书由上、中、下三篇组成。上篇为温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内容有温病学的发展概况、温病的特点及分类、病因与发病、辨证理论、常用诊法、治则和治法、预防和护理等。中篇为各种温病的具体证治,包括了风温、春温、暑温、湿温、伏暑、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温疫、疫疹、疟疾、霍乱等病。下篇为名著选,收录了清代温病学的代表著作:叶天士《温热论》、薛生白《湿热病篇》和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从当前中医高等教育温病学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对温病学课程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尽可能用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突出重点,加强前后联系,从而便于学习记忆和掌握。本书广泛适用于中医大专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参考使用。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温病的特点、范围和分类 第三章 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第四章 温病的辨证理论 第五章 温病常用诊法 第六章 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 温病的预防与护理 中篇 第八章 风温 第九章 春温 第十章 暑温 附:冒暑、暑秽 第十一章 湿温 第十二章 伏暑 第十三章 秋燥 第十四章 大头瘟 第十五章 烂喉痧 第十六章 温疫 第十七章 疫疹 第十八章 疟疾 第十九章 霍乱 下篇 第二十章 叶天士《温热论》 第二十一章 薛生白《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 吴鞠通《温病条辨》选 附:方剂汇编 |
| 标签 | |
| 缩略图 | ![]() |
| 书名 | 温病学图表解(第2版)/中医基础学科图表解丛书 |
| 副书名 | |
| 原作名 | |
| 作者 | 杨进 |
| 译者 | |
| 编者 | |
| 绘者 | |
| 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17150194 |
| 开本 | 16开 |
| 页数 | 263 |
| 版次 | 2 |
| 装订 | 平装 |
| 字数 | 305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 首版时间 | 2004-08-01 |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 正文语种 | 汉 |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 适用范围 |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 首发网站 | |
| 连载网址 |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 图书小类 | |
| 重量 | 0.35 |
| CIP核字 | |
| 中图分类号 | R254.2-64 |
| 丛书名 | |
| 印张 | 17 |
| 印次 | 3 |
| 出版地 | 北京 |
| 长 | 235 |
| 宽 | 164 |
| 高 | 11 |
| 整理 | |
| 媒质 | 图书 |
| 用纸 | 普通纸 |
| 是否注音 | 否 |
| 影印版本 | 原版 |
| 出版商国别 | CN |
| 是否套装 | 单册 |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 版权提供者 | |
| 定价 | |
| 印数 | |
| 出品方 | |
| 作品荣誉 | |
| 主角 | |
| 配角 | |
| 其他角色 | |
| 一句话简介 | |
| 立意 | |
| 作品视角 | |
| 所属系列 | |
| 文章进度 | |
| 内容简介 |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文摘 |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