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任质斌传
内容
编辑推荐

任质斌,山东即墨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央苏区反帝总同盟代主任,《红色中华》报社秘书长、社长,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秘书长,红军教导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

宋霖的《任质斌传》讲述了其人生故事。

内容推荐

宋霖的《任质斌传》讲述了曾任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顾委委员——任质斌先生的人生故事。

《任质斌传》分为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中原突围;在延安和晋城;创建豫鄂陕根据地;经受党内斗争的严峻考验;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等数章内容。

目录

第一章 山东即墨南关任家

 一 家世考述

 二 即墨任家染坊的兴盛和衰败

 三 青岛被割占后任家染坊的破产

 四 父亲从德国人家仆役到法国华工

第二章 思想早熟的海滨少年

 一 从古城即墨移居青岛劈柴院

 二 在教会中学和青岛大学附中

 三 “是死?还是活着?人生究竟是什么?”

 第三章 在古都北平投身革命

 一 就读平民大学预科到决然离去

 二 北平自修一年间的思想剧变

 三 在抗日救亡大潮中觉醒

 四 从投身反帝大同盟到加人少共

第四章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一 由中央交通员秘密护送从上海到瑞金

 二 一个人的河北省委赴中央苏区参观团

 三 任中央苏区反帝拥苏总同盟代主席

第五章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早期领导人之一

 一 《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编辑

 二 《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秘书长

 三 一段应予彰显的辉煌业绩

第六章 书生长征记

 一 随红九军团从江西会昌到贵州遵义

 二 任总政治部《红星报》社社长、编辑

 三 抢渡金沙江在渡江指挥部

 四 编红三军团《战士报》从彝族区到雪山草地间

 五 出腊子口经甘南到陕北瓦窑堡

第七章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

 一 任中央政府秘书长

 二 兼任《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主编

 三 瓦窑堡会议的记录者

第八章在中央军委和中国红军大学

 一 从中央军委后方政治部到军委总政治部

 二 任中国红军大学第三科地方工作科科长

第九章 中国抗日人民红军中央教导师参谋长

 一 开辟环县和木钵遇险

 二 进驻陇东首府庆阳城

 三 领导庆阳“反冯灭霸”斗争

第十章 主持庆阳、镇原工作和开辟平凉

 一 任陇东特委宣传部部长兼庆阳县委书记

 二 庆阳历史上的空前盛事——欢送教导师

 三 特委特派员和“八路军教导师特派员任之平”

 四 任镇原中心县委书记

第十一章 在延安马克思列宁主义学院

 一 在马列学院的学习和深造

 二 马列学院生活片断

第十二章 从延安到鄂中

 一 奔赴豫南抗日前线

 二 任豫鄂边区党委副书记

 三 参与筹组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

 四 欢迎史沫特莱一行

第十三章 全面主持豫鄂边区工作

 一 率部东进和部署向西战略展开

 二 反不良倾向的斗争和主持军政干部大会

 三 部队和根据地建设全面展开

 四 粉碎第二次反共高潮

第十四章 代理新四军第五师政治委员

 一 第五师建军和全师政治工作会议

 二 第五师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三 在敌伪顽夹击中谋发展

 四 风狂雨骤八个月

第十五章 在鄂豫边区大发展的一年

 一 边区蒋家楼子会议和五师军事工作会议

 二 形成对武汉的战略包围

 三 与胡志学结为革命夫妻

第十六章 迎接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 全面开展整风运动

 二 在发展河南的日子里

 三 建立盟军无线电通讯网

 四 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十七章 中原战略坚持

 一 争取程耀德部起义

 二 组建第五师野战军与发起桐柏战役

 三 中原军区成立与担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

 四 赴延安汇报和请示工作前后

第十八章 中原突围

 一 接任中原军区副政治委员

 二 参与制订突围方案

 三 千里西征

第十九章 创建豫鄂陕根据地

 一 白鲁础会议

 二 与陕南游击队会师

 三 商洛山中撒豆成兵

 四 反“清剿”,豫鄂陕边区党委成立

第二十章 在延安和晋城

 一 关中秘行

 二 重聚延安

 三 心系敌后战场

 四 晋城整训

第二十一章 在山东解放区

 一 任中共华东中央局宣传部代理部长前后

 二 任鲁中南南下干部团党委书记

 三 任淄博工矿特区党委书记

第二十二章 建国之初(上) 

 一 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

 二 十八年后与父母团聚

第二十三章 建国之初(下) 

 一 在青岛市委书记任上

 二 任山东分局副书记兼统战部部长

第二十四章 经受党内斗争的严峻考验

 一 在“向明案件”中受到株连

 二 对“向明案件”的回顾与思考

 三 下放历城

第二十五章 在山东省人委和中央第四中级党校

 一 任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

 二 任中央第四中级党校党委第一书记兼校长

 三 在三年困难中

第二十六章 在中共中央华东局

 一 领导并规范政治研究室工作

 二 对农村政策的思考

 三 深入实际做调研

 四 严于律己、教导家人

第二十七章 任安徽省委书记处书记

 一 任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

 二 在“四清”运动中

第二十八章 在十年“文革”中

 一 从“文革”初起到省委被迫停止工作

 二 从“一·二六”夺权到被军事管制

 三 复出后在人保组和高级法院的艰难工作

 四 任省委统一战线工作部部长

第二十九章 重回安徽省委

 一 在省委统战部部长和代理省委秘书长任上

 二 当选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

第三十章 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上) 

 一 接任国家文物局局长

 二 拨乱反正,开创新局

 三 召开全国文物工作会议

 四 文物工作的立足点就是保护

 五 领导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草案)》

 六 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第三十一章 任国家文物局局长(下) 

 一 严格控制,制止文物大量出口

 二 文物档案要像人事档案一样健全

 三 强化科研,重视宣传

 四 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

第三十二章 两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一 中国社科院整党和建议中顾委整党补课

 二 心系现代化建设事业

 三 关心文博事业,情系革命老区

 四 关注党风廉政建设,力主领导职务问责制

第三十三章 为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倾尽心力(上) 

 一 同李先念共谋修史大计

 二 指导重新修订五师战史

 三 指导编写英烈传及根据地史

 四 为撰写中原突围史另辟蹊径

第三十四章 为中共党史军史研究倾尽心力(下) 

 一 留下中原八年历史记忆

 二 澄清一份历史电报悬疑

 三 广结有关历史研究良缘

 四 修史治学的特点与卓见

第三十五章 骨灰撒在湖北大悟青山绿水间

 一 “向生命极限的挑战”

 二 “八三老翁意未衰”

 三 “可归矣,应无憾”

后记

试读章节

青岛建置刚七年,德帝国主义就于一八九八年强行租占了这块宝地,设立胶澳总督府,实行殖民统治。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宣战,乘机侵占青岛,设立青岛守备司令部和军政署,实行残暴的军事管制。青岛,成为继澳门被葡萄牙强占,香港和九龙尖沙咀被英国强占之后,中华巨人被帝国主义列强疯狂宰割的又一处鲜血淋漓的伤口。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从来未曾止息。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篇章的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即以“誓死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政治诉求。当北京大学学生用鲜血书写的“还我青岛”在天安门前高高挂起时,整个中国都被震撼了。打从那一天起,爱国反帝的洪流涌向全国,科学民主的大旗高举人云,觉醒的中国人民发出了怒吼,古老的中华国土上卷起了狂飙,且响起了雷霆!

在二十世纪初,这是一块既丰饶又贫瘠、既门户洞开又落后闭塞、既承载着历史辉煌又铭刻着历史耻辱、既发生着新文化与旧文化撞击也演绎着东西方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冲突、既蒙受着丧权辱国的民族苦难也燃烧着反帝斗争烈火的热土。

即墨和青岛,是任质斌诞生和成长的地方。

一九一五年七月十七日(夏历乙卯年六月初六日),任质斌诞生在山东省即墨县县城南关的一个贫苦家庭里。他原名任知斌,字鸿恩。父亲任玖湘,母亲李氏。他是父母的独生子。

任质斌的先祖是汴梁(今河南开封)人。在金代中后期,汴梁有个叫任福的青年考取了功名,被派到山东高密县做官。《即墨任氏族谱》说任福是“筮仕高密”,古代人将要出外做官,必先用蓍草占卦问吉凶,所以把初次做官称为“筮仕”。岁月迁移,任福的一个后人任贵,在金代后期被“授千总职,留镇海防”,驻守即墨县西南境不其城西面的京口村(今属青岛市城阳区,位于今青岛流亭机场西北)。京口村位于墨水河汇人胶州湾的人海口,是即墨城的西南门户与咽喉要道。任贵在那里镇守,在那里娶妻生子,最后也在那里去世,被安葬在村北不远的墨水河边。任贵之后,子孙繁衍成为大族,他被奉为即墨任氏一世祖,堂号“致和堂”。

站在京口村南望,是烟波浩荡的胶州湾。西望,墨水河对岸依次是汇海口、徐家庄口。向东南沿着海岸线依次是女姑口、沧口、青岛口。从青岛口起,海岸线折向东又折向北,形成了一个半岛,沿海京口、浮山所口、登窑口、鳌山卫口、栲栳口都是军事隘口,曾建有坚固城堡,守卫着即墨县四百公里长的海岸线。

任贵的职务千总是“千户把总”的简称,女真语称“猛安”,是与州官平列的军事长官。金代军事组织的一大特点是猛安谋克制度,猛安即汉语所称的千户或千夫长,谋克为百户或百夫长。金初,一猛安统率十谋克,一谋克统领三百户。后来谋克所统的户数减少,但受猛安统率不变。元沿金制,统万人者为万户,设府,主官叫总管;统千人者为千户,设千户所,主官叫总把;统百人者为百户,设百人所,主官叫弹压。这一制度使得金军组织严密,号令统一,战斗力大大增强。金朝实行兵民合一,因此,猛安谋克也是管理地方行政的权力组织。金人主华东和中原地区后,由猛安谋克主持政务的制度受到汉人的反对,金统治者作了变通。后归顺宋朝的金人张棣在《金虏图经·屯田》中,以当时代人的实际观察,记录了安顿猛安谋克的情形:第一,“计其户口,给赐官田,使自播种,以充口食”,称为“屯田军”,粮食自种自收自得;第二, “所居止处,皆不在州县,筑寨处村落间”,呈线状点式分布,一旦有事即相互驰援策应;第三,在军寨内设立千户和百户的官府,与当地统治汉人的州县官府平行,互不统属。俨然是独立王国,完全自成一统,而且掌握着兵权。这些屯田军户们,一面种地自给,一面巡捕私盐,一旦有战事或民乱,则履行守土或镇压之职责。千总不但权重利厚,更重要的是职务可以世袭。据清光绪年间即墨任氏在修家谱时的调查,在任家屯还有世袭百户的。

屯田军的军官不种地,把土地佃给农民耕种,实际上成了掌握兵权的地主。他们社会地位很高,过着美衣丰食、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南宋向金朝称臣纳贡的“绍兴和议”之后,“燕山之南,淮陇之北”都有屯田军驻屯。到金末元初,任贵在即墨已经是根深蒂固、家族兴旺了。奉他为一世祖,而不奉最早东来的任福,道理在此。P2-5

后记

任贵娶妻姬氏,生了四个儿子,第三子名茂。茂生五子,长子名勉。勉生一子,名好闻。好闻生一子,名自常。自常生六子,次子名邦靖。邦靖生一子,名大施。大施生六子,第四子名承休。承休生三子,长子名纯善。纯善生二子,次子名永瑚。永瑚生二子,长子名绪。绪生五子,第四子名志漠。志漠生三子,次子名希岗。希岗生一子,名立晴。立晴生二子,次子名作玢。作玢生一子,名鹏年。鹏年为第十六代,他是任质斌的祖父。

自任贵定居即墨,支分派别,族人已分布在即墨城乡和周边的府州县。还有的因为人仕、从军、经商、求学而移居到了更远的地方。于是,篝修家谱就成为需要。明代中叶,即墨任氏七世孙任丕济主持修谱,谱稿未成即去世,留下了资料。清代上中叶,十二世孙任公远率族人修谱,也未完成,也留下了资料。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首部家谱修成并刊刻印行,同时,议定十六世至二十九世排行十四个字为:“年、久、知、全、敦、睦、义,家、传、忠、孝、保、宗、功。”咸丰十一年(一八六一年)家谱二修。光绪十四年(一八八八年)三修。三修家谱时,专门派人去河南开封寻根问祖、考察遗迹。民国三年(一九一四年)四修。民国乙酉年(一九四五年)五修。

在五修家谱中已列人任质斌的原名“任知斌”了。

任质斌的祖父任鹏年大约出生于一八五。年前后,时当清道光末至咸丰初,在青岛建置之前约四十年。他的人生经历和事迹,对任质斌的思想和成长的影响非常之大。任质斌晚年口述回忆录时,就是从祖父开染坊说起。

《任质斌传》由国家文物局于一九九九年筹备立项;中国国家博物馆、安徽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一馆三省)协作撰著;二○○○年正式启动,二○○四年完成初稿,二○一一年定稿。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高度重视《任质斌传》撰著工作,两任党组书记、局长张文彬、单霁翔同志多次主持党组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委托历任分管局领导郑欣淼、马自树、张柏和董保华同志负责抓好这项工作,责成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彭常新、游庆桥、侯菊坤、黄元以及李战崎、张志强、王醒亚、梁立刚、尹建明同志协调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安徽省、湖北省、山东省有关单位做好撰著工作。先后组织召开了七次工作会议和多次商谈会,投入了大量精力和经费。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彭卿云同志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充实、修改。《李先念传》编写组负责人程振声同志给予了关心指导。文物出版社党委书记、总经理张自成,编辑李飚同志给予了支持协助。

由来自一馆三省的十二位同志组成的《任质斌传》传记组,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家世和一九一五年至一九三九年四月时段,由国家文物局委托安徽省承担并提供了经费;一九三九年五月至一九四八年二月时段,由湖北省承担;一九四八年三月至一九六二年三月时段,由山东省承担;一九六二年四月至一九八。年一月时段,由安徽省承担;一九八。年一月以后时段,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晚年指导鄂豫边区党史军史编写工作及逝世前后,由湖北省承担。

在资料搜集、研究和撰著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鼎力支持。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方面,原中国革命谴物馆馆长夏燕月、副馆长马英民和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有关领导同志给予了重视和大力支持。  在安徽省方面,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副书记王明方同志的重视和支持;省财政厅对安徽时段的调研给予了经费支持;省委副秘书长赵培根、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程必定、副院长唐先田、安徽大学教授沈晖、夏筱荃、倪玉梅和历史研究所的全体同志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在湖北省方面,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得到了省委副书记杨永良同志的重视和支持;省财政厅给予了经费支持;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在参加本传记组的四位同志外,杨长青、张帆、雷河清、逯拴生和编研室、办公室的全体同志都给予了大力支持;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给予了帮助。

在山东省方面,得到了省委的重视,省委委托省委党史研究室承担这项任务;省财政厅给予了经费支持;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姚学政、副主任蓝恭先、魏训洲,现主任常连霆、副巡视员李晨玉同志给予了重视和指导,刘国庆、刘灿河等同志征集整理了部分资料。

在本书调研和撰著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山东、河北、天津、上海、广东、浙江、福建、江西、陕西、甘肃等省市的相关党史及地方志部门、大学、档案馆、图书馆、革命纪念馆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王淇、徐则浩、唐锡强、陈德辉、朱佳木、安树彦、吴殿尧、肖牲、姜华宣、田蓓、汪茂和、童志强、高三山、蒋伯英、祖云、李伍伦、朱文通、梁淑珍、陈弘君、李小苏、郭洛夫、王敏、梁星亮、姚文琦、许发宏、刘光胜、任勇、何振中、张绍麟、丁广斌、韩乃桂、于吉考等学者专家和同志的指导和资料帮助。

中共国家文物局党组确定《任质斌传》的撰著工作实行主编负责制,委托宋霖同志担任项目责任人、主编;白云涛、李金陵、叶青同志担任副主编。全书撰著的具体分工如下:宋霖: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张肇俊: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何光耀: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李金陵: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五章;孙俊山:第二十六章;刘思祥、陈劲松:第二十七章至第二十九章;白云涛、司卫:第三十章和第三十一章;白云涛、刘建美:第三十二章;李少瑜:第三十三章和第三十四章;叶青:第三十五章。刘建美同志撰著的一章未单列,其内容融人到了相关章节中。全书由宋霖同志统稿。

撰著工作得到了任质斌同志夫人、老红军胡志学同志及其子女任全胜、任在晋、任在鲁、任在齐同志的帮助;得到了山东省青岛市文物局和任质斌同志家乡即墨市相关部门和同志的帮助。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诚恳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任质斌传》传记组

二○一一年九月于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任质斌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宋霖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033249
开本 16开
页数 87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1-11-01
首版时间 2011-11-01
印刷时间 2011-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1.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8.2
丛书名
印张 55.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0
4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9: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