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
内容
编辑推荐

薛林荣的散文集《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22万字,收录了作者17年来与故乡高洼村有关的文字。文字的组织形式以高洼村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过去的高洼村写地理、物语、人事;现在的高洼村写祖辈、父辈、平辈;未来的高洼村是虚构的文字,写的是“公元2044年的高洼村”,是一种跨越了小说与散文的跨文体写作,试图将故乡的空间和时间拉长延续到一个可能的高度和长度。有论者认为该书是一次构思宏阔、操作认真、凸显了知识分子精神气质的“村庄书写”,是“古老村庄的遗世标本,家园故土的私人表达”。

内容推荐

薛林荣所著的《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收录了1994-2011这17年间与故乡高洼村有关的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散文,有四个章节使用了小说笔法,但精神质地仍是散文。文字的组织形式以高洼村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故谓之《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过去的高洼村写地理、物语、人事;现在的高洼村写祖辈、父辈、平辈;未来的高洼村即“公元2044年的高洼村”纯粹是虚构的文字,想象的是67岁的我和100岁的父亲在高洼村的情形,试图将高洼村的空间和时间拉长延续到一个可能的高度和长度。

目录

高洼村的过去时

 【章一】地理

 王窑:高洼村的上一级菜单

 我的高洼村

 【章二】物语

 千年灰陶

 高洼村的梨木牌位和“诗经”

 乡村露天电影

 喜鹊窝有多大

 最甜的那颗苹果

 零花钱

 小人书

 收音机

 纸张的香味

 村庄上空的声音

 【章三】人事

 听来的故事

 公元1968年:远在乡下

 想象中的柏园斋主人

 我五岁时的媳妇

 赶麻雀

 木匠同学的手艺

 去魏家岘抬煤

 让我放牧的羊

 杀猪过年

 我的小学

 五年级上学路上

 我的初中

高洼村的现在时

 【章四】祖辈

 家族和爷爷

 童稚的奶奶去世了

 老太太

 【章五】父辈

 父亲:教书复务农

 母亲逃荒

 城里的大姨

 公元2007年:造神

 【章六】平辈

 美丽的大姐

 同样美丽的二姐

 “我总是万分尊敬地叫你哥哥”

 王子平送我回老家

 而立之年第一天

高洼村的将来时(公元2044年)

 【章七】上午

 67岁的我

 100岁的父亲

 回忆大事

 【章八】中午

 撤离城市

 高洼文房

 三弦子

 【章九】下午

 我喝我的茶

 忆苦思甜

 通向未来的笔记本

后记

试读章节

王窑:高洼村的上一级菜单

王窑在甘肃秦安西北,高山远路,童岭秃坡,如同夹在秦安、甘谷、通渭三县的一处死穴。自古州县郡埠交界处均是繁华之都,占尽天时地利,小邑犹盛于大廓。但王窑颇例外。此处入不易,出更不易。山虽并不陡峭,但蜿蜒如蛇,不知所终。路亦并不漫长,但跌宕起伏,其苦难言。秦安葫芦河流域的村庄早就村村通了水泥路,但通往王窑各村的路仍是寒酸的砂土路,车马过处,尘土没脚,倘有雨至,路面沟壑纵横,如有造山大难将至,怎不让人搁浅山中而徒感悲切?

出入王窑,只有一辆即将报废的中型面包可乘,凌晨五六时即从山后一路呼啸,将沿途五更起床候车的乡亲拉到城外,下午二时返程,二十余座的车要拉三十人以上,春运时车顶货架上也是人。车是颤颤巍巍的,人是提心吊胆的。走一走,停一停,不足四十公里的路,五六个小时到达不在话下,相当于从北京坐飞机到广州折个来回。

王窑的镇山是云台山,有庙日高家庙,庙中之神庇佑乡里,祯祥四邻,八方朝供,香火旺盛。但天水名山论历史古老有蟠冢山,论艺术盖世有麦积山,论风景如画有小华山,王窑之云台山确实只是王窑人心中的大山。山既小,人也默默。屈指而算,百余年来,王窑文未出过举人,武未中过守备,商亦难过百万。倒是有参军的在新华门为中央首长站过岗,晓得哪个号码的军车里是国家主席,并且作为礼兵的优秀代表守卫过邓小平的灵柩,谈到中南海如数家珍;也有为中央军委的首长鸣着笛开过路的,超车技术天下一流。但这只能是小荣耀,这样的小荣耀让王窑如困于草莽的英雄一样胸闷气短了。

这么一个如同处于冷兵器时代的王窑,生存显然是艰难的。但凡农村,生存必各各艰难不一,故谈艰难而提及王窑,并不引人入胜。王窑虽苦,但比起食不裹腹之邦,它还不是苦难的王。

那么它是什么王呢?

如果非要为生计多艰的王窑寻找一两种可称作“王”的东西,首先应该是花椒王。

王窑产花椒。花椒真像专为王窑的艰苦准备的一种礼物。这是王窑山中带刺的玫瑰。

夏秋之季,王窑漫山沟壑中缀满了星星点点的茂密的“大红袍”。此地高寒干燥,日照强烈,花椒树见风便长,三两年便成气候。王窑之苦焦倒成就了花椒的培植。花椒是王窑苦字头上一味辛甜湿润的草木。王窑的花椒,个大饱满,色泽鲜润,嗅之如醇,视之如玉,倘铺满场院晾晒,顿觉遍地红光,犹如帝王盛世,煌煌赫赫,有盛世大唐气象。去年秋分前回老家,我与老父去花椒园,有一个重大发现:花椒是不择地生长的作物,给它两米见方的地,一束阳光,几把空气,它会旁若无人地生长,直至枝头缀满水晶般的果实。我不曾料到这两亩从前荒着的山地突然一夜间就成了一个亮晶晶的椒园了。

从苦难中滋生的带刺的花椒,它多么像一个性格分明而又不罔世欺人的善良的老头啊。

瓦窑出瓦,砖窑出砖,王窑出王。

什么王?花椒王。

可是,这个花椒王多么的形而下啊,它只是一种物质,虽也代表某种精神,毕竟空泛,毕竟是微尘之小。江南是以出产荔枝为名的,但荔枝传世,还得靠杜牧以一首诗歌点化。什么可以点化王窑?文脉。

王窑的文脉是否久长?小时候,我在姥姥家将出土的一整窑灰陶逐个从山坡上滚下去,让它变成一片片飞舞的陶片。前几年,我收藏了祖父从崖上取土时挖出的西汉蒜头绳纹灰陶罐。还是前几年,我在县博物馆看到了王窑出土的西汉画像墓砖及无数精美的陶器——王窑,是一眼方圆几十公里的巨大的窑,它不仅是烧出了灰陶的窑,也是烧出了上千年文明印迹的窑。

王窑教育风气甚炽。有一个村子,叫薛庄村,年轻人无一不上大学,在王窑口碑甚广。师道既传,文风便盛。文风之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管见,我们仰头所见天上星宿发出的光,有的也是几千年乃至上万年之前发出的呀。从王窑读书出来的人,比普通的科第之士对求学之路的印象更加痛深骨髓。王窑中学的大通铺、臭虫、寒风、馊饭,都是王窑人特有的伤疤。俟至将来,形而上的人类、社会、精神领域的王窑之王或许就出现在开满花椒的山中了。

其实王窑并非一定要有王。官窑出产的不是官,民窑出产的不是民。它们出产瓷。坚硬的而又温暖的。

那么王窑就不要出王了。王窑,你给我宽广而伟岸的精神吧,让我借你的十方之力,占领我能企及的精神高地。王窑是王窑人的故乡,在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窑的山中,几丛柏树下还有我的祖坟,三问厦屋里还有我的双亲高堂,使我想起我的母脐滴血之处。树荫密蔽的花椒树下,王窑的众亲广戚又一生微笑地看着我——王窑给我肉身,我掉一颗牙齿都要扔到老家的堂屋顶上,我回头望一眼王窑,我敢说我没有看到王窑山中的一个王吗?

P2-4

后记

这是我的第一本书,收录了1994—2011这17年间与故乡高洼村有关的文字。其中绝大部分是散文,有四个章节使用了小说笔法,但精神质地仍是散文。文字的组织形式以高洼村的过去、现在、未来为线索,故谓之《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过去的高洼村写地理、物语、人事;现在的高洼村写祖辈、父辈、平辈;未来的高洼村即“公元2044年的高洼村”纯粹是虚构的文字,想象的是67岁的我和100岁的父亲在高洼村的情形,试图将高洼村的空间和时间拉长延续到一个可能的高度和长度。

拙著能忝列“乡村书”系列堂皇出版,实属偶然,倍感荣幸。这要感谢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的不弃,感谢王族先生的厚爱和玉成。我常谑称王族先生为“西北文坛急先锋”,他手里不仅有一支堪称西域弯刀的风驰电掣的笔,近几年还在图书策划方面显示出了令人顿首服膺的智慧与识见。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和王族先生一定能走得更远。本书出版之际,我所尊敬的长者、民俗学家李子伟先生就“高洼”二字从训诂学角度进行了分析,为拙著增色不少;天水日报社霍立红女士校对了全部书稿,在此一并致谢。

故乡是一个人的精神密码,作者的童年记忆决定了他的文化心理结构。我对故乡高洼村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记忆如此深刻,任何时候拿起笔来,无论绕多远,最后都会落在高洼村,命运使然。我很享受这种回忆的过程。回忆是散乱的,但文字能将其零存整取。我在书中有意写了一个人物:王一元。小说可以塑造人物,散文同样可以。王一元是我塑造的散文角色,出现在很多不同的场合,他不是一个人,高洼村没有王_元这个人,他是许多我的同龄人的集合,有时候还是我自己。书中以小说笔法所写人事,文学色彩强烈,请故乡亲友不要对号入座。我没有写太多家人之外的其他人,关于他们的生活,我总是一知半解。我对自己不了解的那部分内容保持着相当惕敬的尊重。

高洼村是我写作的富矿区,我写得还很不够。我的父亲在高洼村当过30多年的乡村民办教师,但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写过一篇有关民办教师这一特殊身份的文章,这让人不安和焦虑。《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是我对故乡的阶段性交代,关于高洼村的文字,还在继续。  感谢父母1977年把我带到这个世界。

这本集子,献给我的故乡高洼村。

薛林荣

2011年7月30日于高洼文房

书评(媒体评论)

古老村庄的遗世标本,家园故土的私人表达——时间链条上的高洼村。

——汪惠仁

村庄的过去在我们的怀念中,村庄的现在在我们的活法中,村庄的未来在我们的想象中。人之一生,大抵便如此。

——刘亮程

高洼村是中国西北一个沉默的小村庄,我有幸出生在这里。

——薛林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个村庄的三种时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林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919164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5.25
印次 1
出版地 新疆
240
17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8: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