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文学批评与文本意义踪迹》由曹山柯著,分为上、下篇,内容包括: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后殖民主义在我国文学界的投影;德里达文论思想中的柏拉图精神;从对抗走向对话: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研究;文学翻译:一种诗化意义上的探讨;文化诗学观照下的中国当代新诗;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弗兰肯斯坦》:一个生态伦理的寓言等。
图书 | 文学批评与文本意义踪迹 |
内容 | 编辑推荐 这本《文学批评与文本意义踪迹》由曹山柯著,分为上、下篇,内容包括: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后殖民主义在我国文学界的投影;德里达文论思想中的柏拉图精神;从对抗走向对话: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研究;文学翻译:一种诗化意义上的探讨;文化诗学观照下的中国当代新诗;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弗兰肯斯坦》:一个生态伦理的寓言等。 目录 绪论意义:文本的解读痕迹 上篇 文本批评与翻译 第一章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文论思想比较研究 一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对峙背后的联姻 二 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追寻文本的深层意义 三 硬币的正反两面:对立的统一 第二章 后殖民主义在我国文学界的投影 一 消解本土文艺理论思维的取向 二 消解我国文学中集体无意识的取向 三 建构本土文艺理论的话语权利意识 第三章 德里达文论思想中的柏拉图精神 一 否定现实世界的真实性 二 抹杀文艺作品反映现实的本质 三 从“灵感”中走出来的迷狂和迷失 第四章 从对抗走向对话: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有关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的几种观点 三 从对抗走向对话的后殖民主义和本土意识 结语 第五章 现代主义语境下对传统的理解和重铸:20世纪英国文学批评回顾 一 对边缘的体验 二 对现代文明的厌恶和反感 三 对终极价值的关怀 四 对传统的理解和重铸 第六章 英国实验派诗人J.H.蒲龄恩的诗学观 一 阅读难度与文本审美 二 抽象:语言的诗性功能 三 拒绝客观真实:诗歌的表现力 四 断裂意象的空白:“良玉生烟” 第七章 翻译:文本意义的实现 一 文本的意义与翻译 二 译者的前理解和理解是文本意义的实现基础 三 译者视阈与文本视阈的融合:文本意义的实现 结语 第八章 文学翻译:一种诗化意义上的探讨 一 真实:诗化的逻辑起点 二 移情:主体精神在翻译文本中的体现 三 虚无:主体意识与文本意识的高度融合 结语 第九章 文化差异:难以翻译的文本意义 一 《江雪》十一种英译文文本 二 差异表现在形式上 三 差异融合在风格里 四 差异渗透在文化中 结语 第十章 科技文本的翻译与意义阐释 一 语义理解与语境 二 语义理解和互文性 三 语义理解与知识图式 结语 下篇 文本的意义踪迹 第十一章 文化诗学观照下的中国当代新诗 一 英、美诗歌的影响:中国当代新诗的附骨之蛆 二 “无处话凄凉”:当代新诗的边缘化及其地位的滑落 三 “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代新诗的困惑与出路 第十二章 世纪美国文学走向及其价值展现 一 独立化:主体意识的凸显 二 多元化结构:美国文学的生命力 三 整合:独立化的体现 结语 第十三章 从《白雪公主后传》看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嬗变 一 文本意义的解构与消解 二 主流社会价值观的异化 三 人文精神的全面损毁与衰退 结语 第十四章 《弗兰肯斯坦》:一个生态伦理的寓言 一 与神抗衡的“大我” 二 母性身份的分裂、置换和重构 三 人之尊严的缺失 第十五章 语言的炼丹术: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小山》 一 小说简介 二 对话重复重点突出 三 隐喻和象征的妙用 四 语言的戏剧化 结语 第十六章 超越语言叙述的时空错乱 一 语言难以把握的时空世界 二 虚拟世界的时空错乱 三 诡异的两面神思维模式 第十七章 后现代语境下的人性之耻:以《耻》为例 一 孤独流浪的“他者” 二 隐蔽地敞开着的可耻人性 三 人性之耻是人的本真 第十八章 人生长·限水长东:关于《群鬼》的生态伦理解读 一 社会生态失衡与主体性扭曲 二 社会主导生态因子的变异与传统生态伦理观念的断裂 三 社会生态伦理失衡与《群鬼》中人物的精神失落 第十九章 从《五号屠场》看冯内古特的家园意识 一 德累斯顿:完美家园的象征 二 五号屠场:杀戮的象征 三 特拉法玛多星球:失去家园的象征 第二十章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试论雷克思罗斯诗歌的禅意特色 一 “同情”理念观照下的禅意 二 “中国情结”缠绕中的禅意 三 现代主义语境下的禅意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学批评与文本意义踪迹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曹山柯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1610205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7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65 |
出版时间 | 2011-10-01 |
首版时间 | 2011-10-01 |
印刷时间 | 2011-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06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6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