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的《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全书分为文学本质的规定性和主体的诉求;散文图景的主体性构建;散文主体影像的个体化表达;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性悖论等数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图书 | 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王冰的《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全书分为文学本质的规定性和主体的诉求;散文图景的主体性构建;散文主体影像的个体化表达;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性悖论等数章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内容介绍:王冰把他的研究定位在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是有眼光的;而且他的研究紧紧抓住了作家这个主体的变化、伸展、抒发、表现,就更是有眼光的了。 王冰认为,90年代的散文作者们往往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虑、欲望的灵性、鲜活的存在,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将自己的理解和梦想投注到字里行间,表达一种对于现实的关照,弘扬一种人文精神,表现出一种价值同构的倾向。 《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是“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之一。 目录 总序 序:序王冰《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 第一章 文学本质的规定性和主体的诉求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的轨迹 第二节 20世纪90年代中国散文对于主体的诉求 第二章 散文图景的主体性构建 第一节 散文创作与现实生命的同构 第二节 主体写作意识的个性化抒写与弘扬 第三节 充满主体思想和精神道德关怀的散文空间 第四节 主体的智慧支撑散文中的智性表达 第三章 散文主体影像的个体化表达 第一节 散文的境界与作者的真实 第二节 思想的重量和现实的穿透 第三节 智慧的力量与文化的真义 第四章 女性散文的主体性掘进 第一节 精神追寻与生命触摸 第二节 用探求的广度打磨思想的亮度 第三节 散文创作中表达的难度与意义 第五章 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性悖论 第一节 知识分子写作与散文的庸常化 第二节 主体性审美追求与市场的操控 第三节 论海峡两岸散文创作中的主体泛滥 第四节 新散文写作中的审美乌托邦与文学批评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散文--主体的攀援与表达(评论集2009年卷)/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冰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635113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64 |
出版时间 | 2009-11-01 |
首版时间 | 2009-11-01 |
印刷时间 | 2009-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1 |
宽 | 144 |
高 | 1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