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取暖/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
内容
编辑推荐

所选文章针对性强,从不同的视角,零距离解读一个可触可摸的文学中国,针对青少年读者,加强哲理、励志、感恩、感知、常识等方面的内容,但又注重文学性,在强调好看的同时,讲究文字之美,修辞之美。

上榜作品既有名家得意之作,也有实力新秀的妙文佳制。一榜在手,精品皆有,主打名家,但又不唯“名”是取。

内容推荐

从2000年至2010年,连续10年——中国小说学会权威评选。

所推出的年度上榜小说,最具权威性、代表性、全面反映了该年度小说的创作状况和高度,在读者中已形成广泛影响。

目录

序:新世纪的文学阅读

中篇一或短篇二

一树槐香

我困了,我醒了

两位富阳姑娘

月光斩

幸福的一天

太平狗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冰雪荔枝

取暖

方向盘

锦衣玉食的生活

附录

试读章节

我决定就此死去。我躲在山洞里。洞里无比黑暗,只有左方有一缕光线,刺眼得像美国人的探照灯。我不看那光,那光让我心烦。我一直闭着眼,饥寒交迫,希望死亡快点来临。在钻进山洞之前,我看到遍地的尸体,那都是我的战友,他们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他们在枪林弹雨里冲锋,相信自己一定会赢。我像他们一样,从来没想过会全军覆没。只有我还活着,在黑暗中,我感到羞辱和困惑。我渴望在敌人到来之前死去。我已准备了子弹,如果敌人到来,我准备一枪结果自己。

我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一群南韩人正围着我,他们的枪口对着我的脑壳。我这才知道我是被弄醒的。我意识到自己被俘了,我迅速拿起身边的枪,但他们的反应很快,把我的双手架住,让我无法动弹。我挣扎了一下,可我已没有一点力气,我沮丧地喘着粗气。他们哇啦哇啦叫着。在参战前,我们学过几句简单的朝语,我听懂了其中的几句。他们叫我安静,不要反抗,否则要毙了我。我愿意他们一枪毙了我。

我想不通。我从来没想过失败。我们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没想过这个,至少没想过会被抓起来,做俘虏。在我的脑子里,俘虏是个同我无关的耻辱的词语,这支部队从来没有教过我们举手投降。但现在我却被活捉了。

他们把我带到一个哨所。他们开始审问我。我当然什么也没有说。那些南韩人气坏了。我看到他们眼中的杀机。我要激怒他们,让他们毙了我。要激怒这些南韩人很容易,只需用眼神。他们见到我眼神中的鄙视,怒不可遏。他们就把我拉出去,威胁说要杀了我。我求之不得。他们把我拉到一条积冰的河边,把枪顶在我的头上。我想象我的血在冰面上流动的情形。老实说,这个时候,我是有点恐惧的,我的腿有点发软,我灵魂出窍,有一种窒息的感觉。我想,我应该喊几句革命口号,就像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喊口号也许可以消除恐惧。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人托马斯出现了。

托马斯是急匆匆跑着过来的。他穿着美军野战服,手上端了一支冲锋枪。他一路大喊大叫,对那些南韩人指手画脚。后来,他用胸膛挡住南韩人的枪。他伸出手指在摇动。我不知道这个美国人在说什么,但我意识到这个美国人把我从南韩人的枪口下救了下来。当时,我的胸口充满了喜悦,这喜悦非常饱满地在身体里膨胀。但喜悦迅即消失,沮丧马上占据了我的心头。因为活着对我来说是屈辱的没有尊严的。南韩人不敢违抗美国兵,他们让托马斯把我带走了。我被带到一公里之外的美国兵营。

托马斯是负责管理战俘的,能说汉语。战俘营有十九位战俘,他们看上去很茫然,只有一个叫李自强的家伙,似乎比较乐观。托马斯经常找他,向他交代相关事情,然后再由他传达给我们。我很小看这个家伙,认为他相当于一个汉奸。反正就像电影里描述的,帮鬼子干活的没一个好东西,不管这鬼子是日本鬼子还是美国鬼子。但战俘营里其他人却非常尊重李自强,也愿意听李自强的指挥。一个难友见我不说话,劝我说,李自强刚开始同我一样,黑着脸不说话,关了一段日子,他也就适应了。那难友还说,原本,他们的伙食不好,但通过李自强的交涉,现在伙食好多了。难友劝我想开点,战争总是有输有赢的。我冷冷地看了那难友一眼。  我还是不说话。很少吃东西。我想死去。到了晚上,死亡的诱惑更加强烈,就好像这黑色的夜晚就是死亡本身。我幻想一觉醒来我已不存在,像空气一样消失了。有时候,我的眼前会出现死亡的景象,令人奇怪的是,脑子里出现的死亡的图景并不阴森,而是有着天堂般的灿烂光芒。这样的夜晚我会想另一个问题:如果我死了,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吗?我会在哪里呢?这是个令我困惑的问题。

P1-2

序言

在今天,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中国文学,不断呈现出大量新的质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它与传统文学血肉相连,尽管它与新时期其他各阶段的文学有扯不断的精神关联,尽管它仍处在打开自己.的过程中。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它正在嬗变为一种具有新质的文学段落。这不是故作惊人之语。只要看一看这部《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里的作品,细加寻味,就不难得出新的看法。

《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是在中国小说学会十年来历次排行榜中,选择每年上榜的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的前三名,组成其庞大阵容的。中国小说学会每年的“中国小说排行榜”评选是审慎的,一切从文本出发,只对文本负责。它有一系列的“不考虑”:不考虑作家的名气,不考虑刊物的名气,不考虑作家的性别,年龄,身份,所在地区,更不考虑评委与作家之间的人际关系,尽最大可能把非文学因素排除在外。这是一个没有奖金的排行榜,只是一种承认,一种荣誉,一种评价。但作家们却相当认可。金钱并不能证明一切。写作者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才情和创造力的竞争。作为一个全国性的专门研究小说的民间社团——中国小说学会明确提出了学术性,专业性,民间性的自我定位,提出了历史内涵,人性深度,创新精神这样三点作为衡文的标准。多年下来,应该说它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得到小说家们的首肯,特别是在海外华人写作圈中赢得了相当的信任。这部书是在这样一个坚实的基础上优中选优的,它的艺术质量应该是有保证的。

在这部书里,通过大量作品,我们应该看到,新世纪社会人文背景和读者的需求,自然地滋生出了对新文学精神和样式的诉求。就纯文学而言,大的主题和审美精神正在发生着微妙衍变,而新的审美生长点也正在出现。

首先,释放现代性乡愁和从文化想象的角度重新透视乡村史,成为新世纪十年文学在乡土叙事上的一个重要变化。新世纪文学是在现当代文学的庞大背景下延伸的,它不可能完全脱开传统的表现对象和一贯的视点。自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农民与乡村向来是文学的主要表现对象,数千年农耕文化传统是其稳固而深厚的审美资源,这一点无须多言,还在继续。在城市化的滚滚浪潮中,现在许多作家虽仍然立足乡土,守望乡土,不过表现的重心明显变化了。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的乡土叙述主要以现实主义手法,以政治文化的尖锐而深切的反思来作为突破口;如果说,90年代的乡土叙述主要以文化化的视角重新观照家族故事和宗法传统;那么,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乡土叙述,就更侧重对日益解体中的传统乡土的现代性乡愁的抒发,更关注农民的灵魂状态,文化人格,更关注他们在急遽变革的大时代中道德伦理的震荡和精神的分裂,从而把表现重心放到中国农民在现代转型中的精神冲突和价值归依上了。而其表现手法,大都具有与政治经济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淡化写实性,突出写意性,突出文化想象的特点。

第二个重大变化是“亚乡土叙事”的崛起。这成为新世纪表现城市生活的一大景观。也许这是人们始料所不及的。我们曾预言,新世纪文学最大的变化在于文学重心的转移:“都市”正在取代“乡村”成为文学想象的中心;对农业文明传统深固的中国社会来说,都市化、市场化以及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不但改变着中国社会的传统结构,而且也改变着中国社会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文明状态,这将直接移动文学的主题,估计一个都市文学的创作高潮、即将来临——现在看来,这个结论说早了,没有看到这种转化的复杂性。由于中国缺乏都市文学的深厚传统,我们预期中的“纯都市文学”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文本,倒是亚乡土文学占据了都市文学的主要空间。这也是中国特色和中国经验所决定的。

那么什么是“亚乡土叙事”?由于现代转型社会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于是新世纪文学中一大批作品的笔触伸向了城.市。这类作品根子和魂灵虽在乡村,但主战场却移到了城市,描写了乡下人进城过程中的灵魂漂浮状态,反映了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农民必然经历的精神变迁。与传统的乡土叙事相比,在亚乡土文学中,乡土已不再是美丽的家园,也不是荒蛮的所在,而在城市化的冲击下变得空壳化了。亚乡土叙事中的农民已经由被动地驱入城市变为主动地奔赴城市,由生计的压迫变为追逐城市的繁华梦,由焦虑地漂泊变为努力融入城市文化;谁也没有办法抵御现代化浪潮的席卷,离开乡村的年轻人再也不愿回去,不但身体不愿意回去,精神也不愿意回去。城市是当代中国价值冲突交汇的场所,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两种文化的冲撞,产生了强烈的错位感、异化感、无家可归感。现在中国实力派作家里大约60%的人都在写这类东西,尤其是在中短篇小说和诗歌领域。

当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世纪的“文学都市”也正在逐渐形成中。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市场化、现代化,写“都市”’的作品多起来了,成为大势所趋,其特点是,既不同于茅盾式的”阶级都市”,也不同于沈从文式的”文明病都市”,又不同于老舍式的“文化都市”,更不是周而复式的“思想改造都市”,它主要表现为物质化、欲望化、日常化、实利化的“世俗都市”。文学场景由之发生巨大的转换。如果留心,将会发现,填充在这些都市空间里的文学,除了80后、90后的青春书写,还有对女性和知识分子的书写占了一定分量。

目前最大量的还是以官场小说为主打的城市文学的欲望化叙述。官场小说的流行或“泛滥”,成为一个重要现象,基本占据了大众阅读的重要位置。一方面,要看到,这是社会现实和心理的反映,也是反腐倡廉的社会需求在刺激官场小说的生长;但官场小说的创作也存在很多问题,有些作品成为升官秘笈、厚黑宝典或腐败花样的展览会,有些热销书倾向于对官场的窥视和陶醉,满足于娱乐、消遣、暴露,只有指认能力,没有精神批判能力,更缺乏充沛的正气。如果说有一些作品写得比较好些,那是把官场作为平台,写了人性,写了日常,写了文化。现在官场小说实际上成了最大的“类型化”。这种势头不利于文学表现广阔多样的有机联系的当代生活。英国文论家伊格尔顿曾非常强调政治视角的重要性,他说“文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应该“召回政治视角”。这是很有见地的。在我看来,由于故意地回避和淡化政治,已经损伤了我们文学的社会历史价值和感染力。但文学所讲的政治伦理,政治文化,应是一个大的概念,政治小说不仅会涉及社会深层结构问题,还会涉及政治文明和文化心理结构,深触人的灵魂世界和时代的精神课题。我一直觉得,当下中国文学还缺少优秀的政治小说。

在这部书中,有不少中短篇小说,很难作出题材的划分,但它们是优秀的,深刻的,因为它们都没有离开如何发现人,认识人,关心人的问题。这个问题事实上决定着新世纪文学的质地和前途。我们常说,人的发现曾是20世纪贯穿至今的一个重要的不断深化的精神课题。现当代有过三次人的发现,五四发现了个体的、或者说个人主义的人;30~40年代发现了阶级的人,或被压迫求解放的人;七八十年代重新发现了被专制异化的人,重新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全局的思想史进程。而现在,全球化,市场化,城市化,高科技化,网络化发展到了如此的地步,我们是否又面临一个人的再发现的问题?新世纪文学中一部分作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深化,那就是更注重于“人的日常发现”。新世纪的“人”既不同于1980年代的“理性”的人,也不同1990年代新写实的“原生态”的人,或“欲望化”的人,而是“自常”化了的人。依我看,近些年来,一些作品更加注重“个体的、世俗的、存在的”的人,并以“人的解放”“人的发展”作为“灵魂重铸”的内在前提和基础。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新世纪文学有其自觉或不自觉的新的焦虑点,那就是围绕对人及其处境的新思索,关注精神生态,关注文学如何穿越欲望话语的时尚,着力从家族、历史,地域、乡土,政治文化和集体无意识的角度,对民族灵魂状态进行多方位的探究与考察,力图寻求民族灵魂的新的生长点。新世纪文学应有丰富的题材资源和写作可能性。

我希望广大读者能带着更为广阔的眼光,更为超脱的理念,更为自由的心灵,来欣赏《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中的中、短篇小说佳作。

2010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取暖/中国小说排行榜十年榜上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艾伟//麦家//陈应松//乔叶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0609
开本 16开
页数 28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7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7
丛书名
印张 18.2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2:2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