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内容
编辑推荐

  1793年,中国无大事。

  但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读历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大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代表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

  这是“天朝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英国的目的是为了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与冲突。

  本书为马戛尔尼本人所写的日记,详细记录了此次事件。

内容推荐

天朝上国与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东西方文明的正式对话,近代中国不断错失历史机遇的开始,埋藏着从康乾盛世到鸦片战争的历史玄机;这是读清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英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使团出使中国,时年——1793。

试读章节

宝殿为皇帝正式办事处,一国之观瞻所系,而面积复广大异常。余乃决意以礼物中之珍贵动目者置诸殿中,其排列之法,拟于御座之侧。一面置地球仪;一面置浑天仪、折光镜数面,则自天花板悬垂而下,自各镜至殿顶之中心,距离均相等。殿北置行星仪一座,其南面则陈列佛列姆内之大自鸣钟、风雨表及特拜歇尧之瓷器、瓷像、弗拉苏氏之天体运行仪等。集此种种精美可观之物品于一处,恐地球虽大,更无第二处足与此中国圆明园之宝殿比也。

余人园时,与国老景升大人相遇(译者按:景升二字译音)。景升大人遂为余向导,指点园中一切事物以告,及余自宝殿出。景升大人导余至一清洁之处,出水果及糖食相飨,余甫就座。而金大人忽来,殷勤劝食,余乃大异。念据樊、周二大人顷间所言,此公似可不必多劳矣。今若此,吾此后犹不免受其牵掣,而樊、周二大人虽极意与吾交好,亦以受制于此公,无能为力。万一此公永为余伴,至热河时,本其排外之天性,进谗言于乾隆皇帝,则吾此行之结果必有不可预料者。言念及此,心中殊觉不快。

晚八时,麦克司威尔等自北京归,言北京馆舍已阅看一过,其中厅事、房间、天井均备,颇堪居住云。 24日礼拜六。史但顿勋爵率密司脱摆劳、丁威台博士及太白儿得、丕的派亚暨技师数人,工匠多人,同往圆明园装配各项礼物。预料此项礼物,若欲一一装配完好,至少当有六、七礼拜之时间。大约将来余往热河时,尚须留技师数人在此间监督工事也。有数种礼物运往圆明园后,中国工匠未得技师之许可遽欲启箱,译员恐其开启不能如法,致损内中所装之物,因往阻之日:此系英国送来之礼物,英国钦使尚未交卸,汝等不宜妄动。而金大人闻之,立即喧辩曰:此系英国进呈之贡品,安可唤作礼物。译员日:英国与中国处于对待之地位,只能唤作礼物,不能称为贡品。两人辩论不已。国老景升大人闻之,出为和事佬,言:唤作礼物亦未尝不可,何必为此无谓之争。金大人乃无言。

译员归,向余言:适自樊、周二大人处来,二大人略有意见,嘱微员上达钦使。余曰:二大人,吾友也,渠等有何事嘱汝,汝可恣言之。译员曰:二大人言,钦使此来,一切费用虽由皇帝颁发,而颁发之数有限,其不在预算中者,概由二大人自垫,故二大人意中,颇思钦使以一优美之礼物赠之。余曰:可!第不知二大人心爱何物?苟所爱者适为吾所有之物,当立即举以奉赠。译员踌躇有顷,言曰:二大人心中似以赠以现金五百元为最宜。余一闻此言,不少犹豫,立即答曰:可!此盖因二大人既极意与吾交好,微论其自解私囊之说,确与不确?吾万不宜厚拂其意,使吾与以钱,而二大人竟为吾效力,与国老联络,合力与金大人相抗。勿令金大人前此之行为,再暴于吾前,则五百元之代价并不昂贵。万一二人得钱之后竟不肯为吾所用,一反往时缔结交谊之行为,则慈悲之权已操诸我手,我固不难以举手投足之劳而祸福之也。而况野兽一吮人血即觉他物之血不甘,二大人既以与吾交好之故,而得此五百元于前,宁不思此人血之余甘,而奋勉图报,以冀复尝此血于后也。

25日礼拜。晨间,译员来言:昨日之议今兹已可取消。余问其故。曰:微员今日已往两大人处复命,两大人乃一改昨日之语气,谓:兄弟等虽以诚敬待钦使,且深以得领钦使之厚赐为荣幸,然金钱之赠品则究于情理上不能接受。至昨日所言自垫之费用,确系实情,然此款均系周大人一人垫之,樊大人则所费甚少。缘周大人家资颇富,肯花钱而惮于尽力,除收发公文及登记账目、发付工力而外,其余一切,如置备车马、雇用船只、工役及购办供给之物,笞责不尽力之厮役等,概由樊大人尽奔走之劳。今周大人以家资富有之故,不必复得钦使之钱以资弥补;而樊大人又仅费劳力未垫金钱,万无接受钦使补助之理,故请钦使将昨日之议即行取消云云。

夫昨则要求之,今日则坚辞之,此中理由如何,诚非吾不熟中国情形者所能知矣。同时又有一事足证明中国人之性质与吾英人不同,而且大不可解。

昨日金大人来,交我一信,此信系吾英衣拉司麦司古完勋爵自登州府嘱驿吏送来,由金大人转交于余者。今日,余按照来信,作一复信。而金大人适来,谈次,坚问余古完勋爵信中作何语?余复信中又作何语?余以此种问题万非吾英人所能问,然以两国风俗性质不同之故,不能厚违其意,即招译员来,取来信、去信,令依口译之法,译与金大人听之。泽毕,余笑谓金大人曰:信中初无若何秘密,然以内容剖示于君,料君必甚欢迎。金大人临去时,复问觐见在即,仪节如何?请贵使速为预备,且宜先期练习。聆其语气,似急欲吾承认其改用中国礼节之说者。余曰:觐见之仪节敝使拟开具说帖,就正贵钦差,此说帖当于抵北京后一二日内奉交,请勿急急。金大人乃道别而去。

26日礼拜一。是日,由圆明园迁往北京预定之馆舍。不特清洁完好,与圆明园有霄壤之别,而且华美异常。有厅事十一处之多,陈设既佳且多空气,居之颇合卫生也。

P62-65

序言

致读者

1793年,中国无大事。

但是就在这一年,中国发生了一件令研究清史和读历史的人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事件——大英帝国派遣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使团,以给乾隆祝寿的名义出使中国。

这是“天朝上国”和大英帝国的第一次正式接触,然而,英国的目的是为通商贸易,而清政府一开始却以为是弱国的进贡与朝拜,这就造成了历史进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历史上记录这次事件的,有当时使团的副使斯当东写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法国费加罗报主编阿兰·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等。

本书为马戛尔尼本人所写的日记,由著名语言学家刘半农翻译。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特请南开大学林延清教授作了解读,并搜集相关资料,添加了当页注及两个附录,解读文字附于日记之后。

马戛尔尼是位大学者,文笔细腻而生动,将这段历史描述得绘声绘色,鲜活而灵动;一百多年后,诗人、语言学家刘半农,在“睁眼看世界”的思潮涌动之下翻译出这本书,带着救国图强的目的,充满了励精图治的激情,半文半白的语言,翻译得精到而有趣味;林教授的解读,则是两百多年岁月后的沉淀和静观,用清澈的理性读出了历史的无限遗憾和沉痛,以供世人警醒和借鉴。

三支笔不约而同地在三个不同的历史坐标点上,就同一个历史事件写出自己的观点,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版本。

编 者

2006年3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马戛尔尼
译者 刘半农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1049441
开本 32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06-05-01
首版时间 2006-05-01
印刷时间 2006-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9.06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09
14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7: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