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图书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沈从文所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依托丰富的实物及图像、壁画、墓俑等形象资料,与相关的文献记载互见发明,为三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发展绘出清晰的轨迹,于此可以考见民族文化的演绎和各兄弟民族间的互相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有极好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9年起任教于青岛大学,1946年到北京大学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从文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57年放弃了文学生涯。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在中国历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国丝绸图案》(与王家树合编,1957)、《唐宋铜镜》(1958)、《龙凤艺术》(1960)等文集以及历时十五年写出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1)。1980年曾应邀赴美国讲学,1982年增补为中国文联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内容简介 一、“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 目录 引言 一 旧石器时代出现的缝纫和装饰品 二 新石器时代的绘塑人形和服装数据 三 新石器时代的纺织 四 商代墓葬中的玉、石、陶、铜人形 五 周代雕玉人形 六 周代男女人形陶范 七 战国楚墓漆瑟上彩绘猎户、乐部和贵族 八 战国帛画妇女 九 战国楚墓彩绘木俑 一○ 战国彩绘溱卮上妇女?像 一一 战国雕玉舞 一二 战国雕玉小孩和青铜弄雀女孩 一三 战国铜鉴上水陆攻战纹 一四 战国青铜陵壶上采桑、习射、宴乐、弋猎纹 一五 战国?尾冠被练甲骑士 一六 战国佩玉彩琉璃珠和带钩 一七 江陵马山楚墓发现的衣裳服和衾被 一八 马山楚墓出土的锦绣 一九 西汉墓壁书二桃杀三士部分 二○ 汉空心砖持战门卒 …… 一七七 清代集中帝王袍服 一七八 清代雍正四妃子便服 一七九 清代丝绸 后记 再版后记 沈从文先生学术年表 一部文献与文物多元结合的学术名著(王亚蓉)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从文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商品编码(ISBN) | 978710008623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77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1-12-01 |
首版时间 | 2011-12-01 |
印刷时间 | 2011-1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05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24 |
丛书名 | |
印张 | 24.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50 |
高 | 4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