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特·本雅明编著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讨论了“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这种变化又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作者犀利思想的引介,读者们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图书 |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 |
内容 | 编辑推荐 瓦尔特·本雅明编著的《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讨论了“艺术”及其产物在历史的脉络中如何因为艺术生产工具的发明而产生质变与量变,这种变化又如何渗透到文化的场域中,使文化场域中的权力重新被界定。经由作者犀利思想的引介,读者们可一窥各类艺术在近代演变的来龙去脉,及其与科技结合后隐晦不显的一面。 内容推荐 瓦尔特·本雅明(Waiter Benjamin 1892—1940)文学家和哲学家;现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出身犹太望族。早年研读哲学;1920年定居柏林,从事文学评论及翻译工作。在博士论文《德国悲剧的起源》被法兰克福大学拒绝后,他终止了对学院生涯的追求。1933年纳粹上台,本雅明离开德国,定居巴黎;继续为文学期刊撰写文章和评论。1940年,法国沦陷;本雅明南逃,在法西边境自杀。他的大量著作于身后出版,为他赢得越来越高的声誉。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辑录本雅明论艺散文四篇:《摄影小史》、《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绘画与摄影》、《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摄影小史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绘画与摄影——第二巴黎书,1936年 法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画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本雅明论艺术)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德)瓦尔特·本雅明 |
译者 | 许绮玲//林志明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33451370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150 |
版次 | 2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92 |
出版时间 | 2008-07-01 |
首版时间 | 2008-07-01 |
印刷时间 | 2011-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3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J0-53 |
丛书名 | |
印张 | 5 |
印次 | 3 |
出版地 | 广西 |
长 | 210 |
宽 | 151 |
高 | 9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