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颖先生原籍河北省博野县,1949年从事新文艺工作,曾受过严格的音乐、形体和戏剧表演训练,先后在话剧《不拿枪的敌人》、《不是蝉》,歌剧《赤叶河》、《复仇》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生命咏叹调》(作者邓佑玲)是孙颖教授临终前尚未出版的遗作。书中记载了一段坎坷、沧桑、激昂而丰富的生活,承载了令人敬仰和值得追忆的生命。
图书 | 生命的咏叹调--绝处求生的事业路/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孙颖先生原籍河北省博野县,1949年从事新文艺工作,曾受过严格的音乐、形体和戏剧表演训练,先后在话剧《不拿枪的敌人》、《不是蝉》,歌剧《赤叶河》、《复仇》等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生命咏叹调》(作者邓佑玲)是孙颖教授临终前尚未出版的遗作。书中记载了一段坎坷、沧桑、激昂而丰富的生活,承载了令人敬仰和值得追忆的生命。 内容推荐 《生命咏叹调》(作者邓佑玲)是孙颖教授临终前尚未出版的遗作。书中记载了一段坎坷、沧桑、激昂而丰富的生活,承载了令人敬仰和值得追忆的生命。 《生命咏叹调》分为“人生一驿站——收容所”;“落难的将门之后”;“一脚定乾坤”;“补工资的罪孽”;“人间冷暖有谁知”等篇章。 目录 前言“策”与“术” 第一章 人生拐点 一、人生一驿站——收容所 二、第一课 三、“流”学北大荒——发配兴凯湖 四、“凶”肆虐 五、荣升大班长 六、落难的将门之后 七、三人行必有我师 八、斯亦“孟尝” 九、紧急总动员 十、生死一夜 第二章 文教队记事 一、调入文教队 二、飞回的天鹅 三、梨园耆宿 四、路在何方 五、刨根问底 第三章 更下一层楼 一、横扫“牛鬼蛇神” 二、乔迁之“祸” 三、双刀“老五” 四、秘密收徒 五、一脚定乾坤 六、烧窑 七、割麦之舞 八、拉化肥 九、补工资的罪孽 十、淋巴肿瘤 十一、陪斗 十二、文化沙漠 十三、就医哈尔滨 十四、黎明前的黑暗 第四章 重返舞坛 一、人间冷暖有谁知 二、处女作《铜雀伎》 三、难寻“立锥”之地 四、“逃之夭夭”——移民关利坚 五、时来运转 后记 试读章节 到四班后学习的“第一课”,便是交代罪行和错误,也因此又结识了一些文化界、艺术界的“同学”,有诗人、画家、演员、歌唱家、工程师、医生以及哲学家和记者,临时指定的班长是北京市公安局《公安报》的主编孙儒。这些秀才混在小偷、流氓、地痞之间,依然清晰地带有着各自的书卷气质:有的心如古井沉默不语;有的依然激扬狂傲;有的玩世不恭,举止言谈满含讽嘲意味,似乎对什么都不在乎;也有的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大家都盘膝坐在通铺上,挨个儿坦白交代。 “我是‘右派’……”既不说罪行也不说错误。 “我是言论方面的错误……”这个承认了是错误。 “我在帮党整风中提了一些意见,态度不够端正有点傲,作为有十几年党龄的老党员嘛,是不应该的,不,是不可原谅的……”这位的坦白交代,不仅在腔调上是一副首长做报告的派头,而且藏头露尾似是而非地玩起了狡辩之士的语言技巧!老党员的资格一亮,令人觉得此公实在不该进看守所的监房里坦白交代;还有的表情凝重,猛给自己扣大帽子,但你听下去,他却又在大帽子之下狡黠地溜走了;还有的雷声大雨点小,把清滴之水夸为湖海江河。这帮负罪文人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在我这个同类看来,都不能掩饰他们心中的迷惘和焦灼,全都难以无视于身陷囹圄已是囚徒这样一个铁的现实。从昨日的社会地位、职业、荣誉一落千丈,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难以承受的重压。然而又因为一个四班,便有七八个这样的人,也多少冲淡了与小偷流氓为伍的屈辱感和失落感,一种同为沦落人的怅然心境,透过眉宇眼神间巧妙隐约地相互传递,形成了互致鼓励互送安慰的暖流。俗语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成之为“类”,成之为“群”,也就不觉孤单和凄凉了。 在监狱“学习”,有许多纪律,譬如不准交头接耳,不准串通“案情”,不准窥测摸底,而且号召揭发检举不法行为、不法活动,于是就浮出了一些急于立功,赚取信任的“积极分子”,裁缝就是突出的一位。他瞄准了“右派”,认为抓“右派”的碴,拿这帮人立功十拿九稳。 “‘右派’分子是政治犯,哦,你们犯的事叫罪行,是敌我矛盾,阿拉‘搂花叶’,人民内部矛盾,我要是教养一年,你们就得三年,三年也少了,最少五年!不信?走着瞧,你……你瞪我干吗?当过处长也没用,到这儿跟我一样,你还不如我!哎,哎,‘右派’分子,反革命政治犯……” 裁缝,身高不足五尺——向高里说,瘦小枯干还有点鸡胸,枣核脑袋没脖子,一头稀拉拉的黄头发,脑门下边长着一对眨巴不停的眯缝眼,说起话来总歪斜着脑袋,两眼瞟地,从来不看对方的脸面,大约是仰头看人有点费劲。自从人监编到四班,他便成了一个异常活跃的人物,在坦白会上,他绘声绘色地交代了如何为女顾客量衣服尺寸时,量到胸围摸乳房,量到臀围摸屁股,一共摸过多少个,以及摸到一位又高又大的胖女人,挨了一顿嘴巴还被拉到派出所的“花案案情”。每到会间休息,他便要攻击或者教训一通“右派”分子,只要有两个“右派”在一起说话,他必然凑过去伸长耳朵监听。不知是谁想出的办法,趁去厕所的机会,交流关于处理“右派”的政策信息。 “××离开单位时领导暗示:要做好精神准备改造五至十年!” “某某获得的消息,凡未开除公职的,劳教结束后仍可回原单位,开除公职的就完了,自谋生路。” “某某得到的可靠消息,在监狱只待三个月,然后去边疆劳改。” “右派”结伙去厕所引起了裁缝的警觉。去厕所要举手报告,凑够五个人,班长报告巡视通道的看守,由看守监押方可排队去方便。裁缝只要看到两个以上的“右派”举手报告,便摇晃着枣核脑袋,频率更高地眨巴眯缝眼赶忙举手报告,一副讥讽嘲弄的神态表示: “别想蒙过我,你们结伙上厕所我跟着,看你们敢不敢嘀嘀咕咕地串消息。”即便是盯梢一无所获,听到的不过是担心孩子的学业受影响,担心家中生活会困难,甚至今天天凉不如昨天暖和,痔疮又犯了之类的交谈,他还是耿耿于怀,认为是有意“涮”他,于是便开动脑筋想点子,添油加醋凑“情况”,一旦谋划圆满,便会紧靠监门对着小窗朝外喊:“报告政府(看守),我有情况,报告政府,我有情况。”并被“政府”领到队部去告密,回到监房,必然又是春风得意,倒背着手摇晃着枣核脑袋,阴阳怪气不百卜世,而且不久便会有—个“右派”分子被“政府”传到队部: “怎么,抵触不满是吗?过去的天儿好,现在的天凉,你说说,过去是什么时候?现在社会的天你觉得凉,不暖和是不是?” “右派”尽管肚子里都还带点文墨,对这改装而成的言论罪状,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总不禁要问个明白。 “您这是什么意思,我什么时候,在哪儿说过这种话?” “嗯!想想吧?你们在厕所说过些什么?” 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又是裁缝搞的鬼。 我在这些“右派”之中心情比较沉重,总想:五年、十年劳改对诗人、作家,对他们的创作思维,还不会成为灭顶之灾,他们的工具是一支笔。而我是跳舞的,如果久不练功,失去能力还怎么跻身于舞蹈这个行业之中呢?总觉劳改五年,十年对我的生存事业来说,都将是一次灾难性的毁灭,听到的政策信息,也大多对我不利,为此心情沉重,对眼前的人和事都无心闻问,一直在寻思我该怎么办。然而树欲静风不止,还是没能幸免于裁缝的“检举”、“告密”! 是在厕所,裁缝仍然是凑数盯梢,《中国青年报》副总编陈野老兄问我: “你还带了那么多太平天国资料,是作历史研究?还是选题材做舞剧?” “我恐怕跳不成舞了,哪里还有兴趣搞舞剧!史学研究也不具备条件。” “晓得了,是想做文学罢?” “想是一回事,能否做是又一回事,事业中辍无以为继,我总不能沦为一具造粪的机器呀,史诗,表现波澜壮阔的天国革命我想都不敢想,也只能从中找些小题材试试而已,就这,恐怕也算是奢望了!” “看来,你是已有准备呀!” “你们又在这偷偷议论,天国……”P6-8 序言 《生命咏叹调》是孙颖教授临终前尚未出版的遗作。书中记载了一段坎坷、沧桑、激昂而丰富的生活,承载了令人敬仰和值得追忆的生命。受孙颖教授夫人秦老师委托为该书作序。读完秦老师送来的样书,我心中感到沉甸甸的。我想我的笔墨难当此序,无以充分地表达我个人,乃至更多的人对孙颖教授真挚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 我想一所大学值得骄傲的是拥有大师般的学者;一个生命值得赞扬的是其无尽的追求与奉献的精神;一份信念值得颂扬的是懂得用一生的时间和代价去守望。孙颖教授无愧为北京舞蹈学院永远为之骄傲的大师,一位用生命谱写舞蹈赞歌的学者。 任何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辉煌也必然伴随着挫败,历史也常常无法按照预想的道路前行。一个伟大的民族正是能够在经历历史的屈辱和挫败中超越和自省,从而获得尊严、升华与强盛。时代的潮汐,政治的清浊,一个人的个体,无不在此中沉荡,个人的境遇离不开时代的轨迹。人生常常是不圆满的。多变的时代,使现实与理想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带来一些无奈。但是,生命的力量和崇高正是在于能够与难同在、与国同生。人生不过百年,又有几个20年?孙颖教授对北大荒的生活叙述,我在其苦难和沧桑的生活背后,读到的是孙颖教授对苦难持有的乐观,对人格尊严的驻守,对艺术和理想的不舍弃。生命的顽强并不在于能够承受苦难,其伟大在于能够在苦难过后谱写新的生命。孙颖教授在60岁后再次起航,开始汉唐古典舞教学、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在短短的10年间,孙颖教授就完成了多部学术著作的写作,课程和教材的建设,经典剧目的创作。孙颖教授的作品,舞蹈语汇和文字不仅激荡着生命的激情和艺术的活力,而且彰显着严谨、深刻的学理思考,使我们无不为之感动和敬仰。孙颖教授的艺术追求,让我们体悟到的不仅仅是舞蹈本身的价值,还感受到他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深厚的情感与责任。 孙颖教授曾在与一位学人的对话中说:“我这几十年反复思考如何把中国几千年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把它集中起来,作为古典舞的神,作为古典舞的魂。在我们这个行业中不说话,就是靠身体的各种形态、流动、表情,哪怕是九牛一毛总是在弘扬我们民族的东西,争取把中国几千年的最值得我们称道的,我们引以为自豪的东西、想法装进去,因此是个创造!”(《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孙颖教授一直强调要在中国历史的传统中去开辟中国的民族舞蹈之路,在中华的民族文化母体中去铸造属于我们也必然属于世界的舞蹈艺术,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从事中国舞蹈事业的后人需要深思的问题。 天地有大爱才有大美。孙颖教授在他论著的最后谈到:“创作生命价值,全在于爱。爱是处乱世而不惊,面对危难而不畏缩的动力……生不止步,死不放弃,顺不头脑发昏,逆不自暴自弃,有大爱在心,就不愁沟沟坎坎过不去。”这几句话是本书的结尾,也是孙颖教授对其自身生命的咏叹。大爱不为虚空,不争朝夕,不会因岁月蹉跎而改变,只在乎持久的永恒和无私的给予。大爱是无边的,让我们用大爱之心去延续和承担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用大爱之心去追求舞蹈事业,用大爱谱写舞蹈人永恒的生命。 北京舞蹈学院 李续 2010年6月29日 后记 孙颖是我的难友,也是我的良师,又是近五十年相濡以沫的夫妻。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整理他的回忆录时,不禁泪流满面,痛哭失声。 很多孙颖的朋友也许会奇怪,我怎么会是他的难友呢? 1957年,当时我还是一个16岁的高三学生,因为经常和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学生奚纹参加舞会,后因奚纹被打成“右派”学生,判了15年徒刑,我呢,被当成她的同伙,抓到北京市公安局十三处(专处理重大现行反革命),审了15天后,因审不出什么“现行反革命”行为,草率地把我送了劳动教养。 到了收容所,需要填写“案由”。公安干部问我犯的是什么罪,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写,经其他人的“指点”,让我写上了“跳阿飞舞”。我实在感到非常委屈,因为我当时连交际舞都不会跳,更不知道什么是阿飞舞了。我参加舞会只是因为在乐队拉手风琴。 我被公安局抓走后,我的父亲焦急万分,到派出所去问为什么?警察告诉我的父亲:“你的女儿因为有资产阶级思想,需要送到北大荒去改造。” 在北大荒,我和孙颖在文教队相识。相同的遭遇,命运驱使哥个天涯沦落人走到了一起。1963年,我们结为夫妻。我们不但一起经历了生活上的艰辛,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侮辱和歧视,直至1978年返回北京。 20多年来我一直在问自己,究竟犯了什么罪?为证明自己的清白,回北京后开始到公安局上访,得到的答复是,20多年前的事了,档案都找不着了!后来,我只好每天寄一封信给上访办公室,叙述我的冤情,但一直没有得到答复。直至有一天,北大荒的难友聚会,北影导演巴鸿告诉我,被判15年的奚纹已经平反。这更增加了我上访的信心,在座的还有一位是公安局改正的“右派”孙儒,当我向他说明我的遭遇后,他答应帮我看看,找找档案。 一个月以后,果然在公安局找到了我的档案,我的案由是: 一、参加没有组织的流氓集团。 (既然无组织,怎么又成了集团?) 二、骗吃骗喝。 (当时我记得,审讯人员问我, “你们在外面吃饭,都是谁付钱啊?”因为我最小,大多数都是我哥哥他们大人付钱!) 三、跳阿飞舞。 (我只拉手风琴,不会也没跳过阿飞舞!) 20多年后,公安局认为,这三条理由确实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1981年6月26日(历时24年)北京市公安局的改正通知书正式下达,同时把我和两个孩子的户口都迁回了北京,当时北京舞蹈学院还以孙颖在北大荒已成家,应在当地安排为由,不给解决户口,不让他回舞蹈学院。 回想起来,在我刚刚认识孙颖的时候,我还是一个无知无忧的青年,孙颖鼓励我,一定要利用空余时间,多学些古典文学,学一种民族乐器,不要浪费光阴,给我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受益匪浅,并奋斗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我从一个对英语一窍不通的高中生,回来后38岁开始自学英语,三年后成为北京市政协的英文翻译,1990年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工业集团传感与测量公司的总经理,这与孙颖对我的帮助分不开。 在那暗无天日的“文化大革命”年代(延续十年),我和孙颖都被扫入了“黑五类”,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看不见希望,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以逃避现实。是孙颖含着泪,给了我活下去的理由,赋予了我第二次生命。 孙颖是我的良师、挚友,又是我心目中最最崇拜、最最爱的人。他热爱舞蹈事业,孜孜不倦地从历史资料中汲取知识,从地下发掘出的文物中引发他的想象力,作为他的创作源泉。他的艺术才华在他的舞剧《铜雀伪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遗憾的是,我们从北大荒回到北京以后,各自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作为他的妻子,我对他的生活,关心呵护甚微;对他的事业没有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缺乏沟通和交流。万万没想到,这竞成为我余生的永远不能弥补的亏欠和永远不能宽恕自己的过错。在他离世后,我痛不欲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恍惚之际,心中涌出数语,聊表哀恸: 痴凝空幻心无依. 悲切凄凉撼苍天。 痛悔待君多独断, 呜咽难弥往日歉。 在对“夕阳无限好”的理解上,我和他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他认为,舞蹈事业是他的生命,他要利用他的“夕阳”为中国古典舞做更多的事;而我错误地认为:我们共同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该颐养天年了。 孙颖他把物质、金钱看得很轻,淡泊名利。他有着他自己的苦乐观、价值观。干事业,再苦再难,在所不惜,反而视之为乐。在((铜雀恸的后期排练中,他已痰中有血,右胸呼吸时有疼痛感。我劝他去看病,他坚决不去,直到演出后,去了医院,被诊断出晚期肺癌。 由于他的为人正直、善良,无私的爱心,以及他对中国古典舞执著地追求和对舞蹈事业的酷爱,使他的每一个学生都对他无比地崇敬和爱戴,因此在他患病住院期间,那么多的学生,从全国各地来看望他,轮流守护在他的病榻前,直至他停止呼吸。 孙颖遗留下来很多的手稿。在我们整理的这本回忆录中,他对2001年以后所发生的事,并没有写完。在这期间,他的事业得到了北京舞蹈学院的大力支持,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果,这有待于我们对他的其他文稿整理后再出版续集。 我在此,首先向舞蹈学院王传亮书记、李续院长、明文军副院长和王国宾前院长以及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古典舞系主任王伟老师和汉唐古典舞教研室的邓文英、史博、王芳、郑璐、杜乐、佐果、乔耸、侯文靖等诸位老师,以及天津音乐学院的王茔等各位老师、重庆大学舞蹈系的吴骏、赵倩等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我相信孙颖老师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得到安慰。 这本回忆录的出版,我再次向他的难友杜高、王宏韬先生表示感谢,同时对所有关心他的舞运班、舞研班的同窗好友吴竹女士和其他同事、同仁再一次地表示谢意。我相信孙颖在冥冥天国一定会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爱他的妻子秦幼璧 2010年元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生命的咏叹调--绝处求生的事业路/新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人物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邓佑玲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6000118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0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5 |
出版时间 | 2012-06-01 |
首版时间 | 2012-06-01 |
印刷时间 | 2012-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7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25.76 |
丛书名 | |
印张 | 14.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2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