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赶尸笔记
内容
编辑推荐

赶尸,文学巨匠沈从文和施蛰存、禅宗大师南怀瑾纷纷关注的湘西秘术。

在这部灵异小说中,讲述了一名清末秀才为科举赶尸的诡异经历,行踪涉及四省三十七县近千个地方。作者“南派鬼才”朱金泰以最具才情的悬疑笔触还原千年传说,带您回到惊悚现场。胆怯、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慎重阅读。

内容推荐

清朝末年,湖南辰州府一个叫冷异才的落魄秀才,将考取功名看作头等大事,为了赚取去长沙府参加乡试的盘缠,毅然决定毁容拜师修习赶尸。故事记录了落魄秀才冷异才及师弟田古道在赶尸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匪夷所思的奇异事件与惊悚场景。小说兼具恐怖、鬼怪、灵异、方术、民俗、地理等诸元素,以笔记体形式,对骇人听闻的湘西赶尸进行全景式记录,故事穿插介绍赶尸灵术的具体操作方法等,在向读者展示闻所未闻的赶尸民间巫术的同时,还介绍了湖南怀化、湘西、张家界以及贵州、湖北、四川(重庆)等地的风土人情。

目录

第一卷 出师堪考

第二卷 刑场封尸

第三卷 田小妹寻亲

第四卷 途中斗法

第五卷 太监命根子

第六卷 赶尸大会

尾声

试读章节

2 省溪县女尸作怪

我们抵达省溪县府时,已近夜色。

田氏夫妇的宅子,一片沉寂,门虚掩着,空中几片稀稀零零飘落的树叶迎接了我们。推门而入,一股怨气扑面而来,两具漆黑的棺材阴森地摆在堂厅,宅内只有一衙役在烧纸守灵,若隐若现的纸钱火苗无精打采地闪烁着。

我与田古道走近移棺一看,两具尸体都已入殓换好白色灵衣。只见田师爷怒容未了,双眉紧锁,嘴角尚有淡淡的血迹;李女则死不瞑目,眼角余恨犹在。

我们说明来意,那衙役也不多话,说有事可以再找他,然后匆匆而去。

田师爷生前勤政,一身凛然正气,年过三十才娶了李小姐,新婚不久即遭此厄运,膝下也没有留下一儿半女。见他在世为人伸张正义,到头却蒙冤遭人毒戮,田古道唏嘘不已,感叹人生无常。

夜色渐浓,我与田古道打开包裹,取出小阴锣、牛角号、令牌、摄魂铃等移灵法器,开始赶尸前的准备工作。

田古道换上青色法袍,我则没有更衣。因为我一身秀才打扮,本来穿的已是长袍,加上我骨子里认为读书人穿法袍有辱孔圣人,师父知道我的心思,也不强求,破例准许我可以不穿法袍,但让我在长袍的里层绣上太极图饰,也算是有个说法。

我与田古道杀了雄鸡,取血设坛,祭神请灵,默念咒语,将田师爷夫妇抬出棺材,置于门板之上。

第一件事情是为尸体包装换衣。

我们在院内架起一口大膛锅,加水,放入桃树皮,掭柴烧火,不一会儿,水即滚沸。我们准备用桃树皮水为田师爷夫妇净尸洗身,桃树皮煮水洗尸体,可以洗去死者身上的晦气,也可以防止四处游荡的孤魂野鬼骚扰要赶的尸体。

在为尸体擦洗的事情上,我与田古道相互推诿。田师爷的尸体倒是好说,李小姐的尸体,两人都不愿意洗。因为我们虽然入行赶尸,但毕竟是童男,没有见过女人的胴体,心里还是有些羞涩与顾虑。

最后,两人商议,决定找那衙役去请敛婆来帮忙。

在乡下,每个地方都有敛婆,即专门给死者擦身、梳洗、更衣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一般年岁偏高,胆子很大,大多膝下无儿无女。因为一般人都忌讳与死尸打交道,觉得晦气不吉利,所以就有了敛婆这个职业,其实也是一种卑微的营生。事毕,丧家自然会给些银子,胆子大的,也将死者换下的衣物拿回去穿戴。

没多久,那敛婆由衙役领将进来,只见她动作熟练地给两具死尸脱衣,擦身,梳洗,然后再换素衣,神情自若,好像在给自己的孩子洗澡更衣。

田师爷夫妇的素衣由家人缝制好,托我们带来,穿了五层,里面两层,外面三层。最后,敛婆将草鞋穿上。按常规,入殓死者的鞋子般为布鞋,由亲人亲手制成,制鞋之人的身份也有讲究,必须是“五丁”齐全、生养过儿女之人。但是,即将被赶着上路的尸体,是不能穿布鞋的,只能穿草鞋,草鞋用春笋外壳编制而成,很耐磨,结实。死尸穿草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尸体在路上行走时,会被雨水、霜气、泥巴、灰尘等侵扰,如果穿布鞋,则容易被弄湿,会增加尸体的阴气,而穿草鞋,一则可以通风,二则笋皮也不沾聚积水,可以省却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尸体洗敛完毕,我们付了银子,打发走敛婆。田古道对我说,以后擦洗尸体这样的活计还得我们自己干,这样就可以减少开支,多赚些银子。

闲扯几句,我们开始请神。请神、问卜、念咒,是上路前赶尸匠必须要做的三件事。

我们在案桌上摆了三牲,烧了香纸,开始祭祀,接着作“天罡五雷地卦阵法”,将田师爷夫妇的灵魂牢牢控制住,让它跟着尸体往回走。尔后,再敦请土地菩萨放行。土地菩萨专事灵魂的管辖,如果不祷告,土地菩萨就不会放走死者魂魄,灵魂不跟着尸体,赶起尸来就很费劲。

赶尸程序、咒语繁多,一个也不能省略,只要一个环节不到位,就赶不动尸体。

请神完毕,我们将田师爷和李小姐的尸体靠坐在灵柩前,开始封尸。

我与田古道用上等朱砂封住田氏夫妇的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掌心、左右脚板心等七处,每处用一道神符压住,然后再用五色布条扎紧。此七处是七魄出入之所,用以镇住七魄。再将辰砂塞入死者耳、鼻、口中,外用神符贴紧。耳鼻口是三魂出入之处,用神符以镇三魂。然后将颈项敷满辰砂,贴上神符,用五色布条扎稳。最后穿上青灰长衫。

一切妥当,已是深夜子时,这时是起尸的最好时机,太早的话,在县府的繁华街市怕吓着路人,也容易惊尸,太晚则不利于聚魂。

田古道在两具死尸的额头分别贴上辰州符,给他们戴上棕叶斗笠。

我从田古道头上摘过七星帽戴上,手持令牌,口中念起起尸咒:“锣要打得响,鼓要打得明……祷告诸位宗师,着心用力,保护弟子……再祈宗师保佑,赶尸起件之时,孝眷人人清洁,个个平安,福星高照,绿马扶持……”

念完经文,我口含法水,往两具尸体上猛然一喷,令牌一拍,脚一蹬,大喝一声“起”,田古道见机从背上取下刻满天师咒的牛角号,发出上路的信号。

按理说,这时尸体就会应声而起,跟随我们上路。可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两具喜神中只有田师爷应身而起,李小姐却岿然不动。田古道有些失色,发起牢骚,埋怨师父不该接这趟活。

按照赶尸的行规,对死尸有三赶三不赶。凡被官府处死的可以赶,战阵身亡的可以赶,客死他乡的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而死或死有不甘,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

而有三种是不能赶的:因不明原因暴病而亡的不能赶,投河、吊颈等自愿而亡的不能赶,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不能赶。病死者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将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唤回来;投河吊颈者的阴气太重,魂魄难以收拢;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自然不好赶。

而师父向天朴自恃法术高超,经常接下别的赶尸匠不敢接的死尸。他认为列入三不赶之内的,主要是因为其难度大,一般的赶尸人不愿意赶而已,如果法术够高,实际上并没有这些讲究。

死者李小姐为自杀身亡,因为阴气很重,魂魄难以收拢。如果贸然上路,可能招来荒郊野鬼,引发尸体暴动,轻则取了赶尸人的性命,重则危及村寨无辜百姓。再说,我们比不上师父的法术,到时能不能制伏死尸还是个未知数。

夜,死寂。突然,一股阴风吹过,大门吱呀一声开了,屋顶一声异响,一片瓦砾应声落地,掉在我们脚边,远处隐隐约约传来猫叫声。田古道一惊,打翻了灵桌上的长明灯,宅院,陷入了无边恐寂的黑暗,我和田古道,还有两具尸体,在黑暗中一动未动,生怕惊动了对方。

少倾,田古道摸黑点燃了灯,他有些慌乱,悄悄附在我耳际,声音颤抖道:师兄,是不是这李小姐的魂魄已经走散?  这时我也心里打鼓,但是强作镇定,暗下想,怎么这么背,第一次独立赶尸就出状况!起不了尸还是小事,现在最担心是那远处的猫!

因为尸体最怕狗咬和猫叫。猫的叫声会惊尸,一惊尸,尸体就会不听摆布,最终变成孤魂野鬼四处游荡。

尽管胆子很大,这时我还是惊出一身冷汗,强作镇定拿出师兄的姿态,嘱田古道赶紧一起念驱异物咒,约莫半炷香的光景,猫的声音消失在夜空中,四周除了死寂还是死寂。我们回顾了一遍师父教的起尸程序和咒语,觉得应该没有问题,稍觉心安。

我想一定是李小姐怨气太重在作祟,于是我让田古道发还魂功,我则左手拿着令牌,右手扬起引魂幡,对着李女的死尸大喝一声:“畜生!朗朗乾坤,浩然正气,有冤诉冤,有怨诉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至今未报,时辰未到。此处非尔安身立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吊,故乡长辈亲友翘首企望,盼尔回乡。尔当奋起随我返乡。尔魂尔魄无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

一声吆喝之后,李女的死尸从门板上一跃而起!

后面的田古道见机吹起牛角号……尔后从腰际取下小阴锣,鸣击数下,“哐……哐……”那锣声撕裂了黑寂的夜空,向四周荡开去,显得尤为阴森惨烈。

两具死尸,双手微微垂摆,两膝微屈,动作刻板毫无弹性,每一步都踩得相当生硬,步伐僵直,一前一后随我们而出,踏上了返乡之路。身后的宅门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虚幻而空荡……

P8-11

序言

老实说,我并不喜欢赶尸这差事。

在我的家乡辰州府,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会从事赶尸这档子营生的。当初决定入行赶户,与我的五叔祖冷叁肆有关。他是道光年间的一名秀才,写得一手好文章。冷叁肆年龄不到二十即被录为生员,之后参加乡试,屡试不中,而与他一起录为生员的同窗好友,后来都中了举人,有的甚至通过殿试中了进士。有好心人曾点拨过他,只要打点一下考官,即可中举。才高气傲的冷叁肆不信邪,也看不惯考场腐败,总想着凭自己的实力光宗耀祖。之后,每隔三年都要参加在长沙府举行的乡试,直至年逾八旬,一根筋的五叔祖仍未中举。临终前,他留下遗言:“族中后人一定要出个举人、进士以光宗耀祖,但绝不可贿考!”然后抱恨而去。于是,冷氏家族每代都要挑选一二名孩子从小精心培养。

到了我这一辈,族人一致认定我是可造之材。理由很简单,在我满周时,一个化缘的和尚说我紫气缠身,是文曲星下凡。家人满心欢喜,重谢了那和尚,盼望着我可以了却五叔祖的遗愿。我并没有辜负族人的期望,在我十六岁那年就被录了生员,即考中了秀才。

我的父亲更加坚定地认为我必成大器。他的想法很朴素,两千多年之前,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流放至辰州府的溆浦县,曾在这里写下了《涉江》《离骚》《橘颂》等不朽名篇,屈原曾经蛰居的明月洞与我外婆家比肩而坐,离我的家乡沅陵县也不过几十里地,我也算是沾了文曲星的灵气。而我的家乡就在溆浦县的鹿鸣山畔,离屈原曾经蛰居的明月洞仅有数里地之遥,算得上风水宝地,也是文曲星的旺地。

而我则总是不禁想起屈原在明月洞写就的《山鬼》,而屈原的《山鬼》,总让我想起小时候外婆在明月洞讲起的故事,仿佛看到了洞前那棵老树上梳头的绝色女鬼。“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每念至此,我读到的是女鬼深深的怅然若失与哀怨,心里不免隐隐作痛,有不祥之兆。果不其然,因为与另一宗族发生火并,冷氏家族元气大伤,家道中落。

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科乡试开考,家里因拿不出去省府参加乡试的盘缠,我的第一轮乡试就这样错过了。为此,我心如刀绞,不是滋味,愁肠无处可诉,家境每况愈下,无半文余银。

因为身上流淌着冷氏家族的血,我也秉承了冷叁肆的固执与偏拗,决定自己想办法赚取盘缠。要想去省府参加乡试,至少得备足百余两银子,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除了路上的盘缠,士子们大多要提前数月甚至一年去长沙备考,饮食起居,文房书墨,交友访师,这笔耗费自然不菲。当时,在我的家乡,最赚钱的营生当属“祝尤科”,也就是赶尸,赶一趟死尸可以赚上白银十两,甚至更多。为了尽快攒足银两,我决定学赶尸。

赶尸,在我的家乡辰州府,以及周边的永顺府、沅州府、靖州直隶州与凤凰、乾州、永绥、晃州直隶厅一带,包括澧州的永定、慈利在内,早已是家喻户晓的诡异之事。说其诡异,在平常人眼里,让尸体行走,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赶尸匠却确确实实可以做到。当然,赶尸也是令人惊骇的事情,人们对此甚是避讳,见了赶尸的,往往躲避不及。至于赶尸,从何时而起,由何人而创,已无从考据。乡人的说法是,湖南西部地区的辰州府、永顺府、沅州府一带,外出谋生的游子客死他乡后,亲属想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但由于这里山高路险,谷深林密,行走极不方便。于是,就诞生了赶尸这一惊人骇闻的行当,以应付这里的穷山恶水。

要学赶尸,说起来容易,真要动起来却很难。大凡赶尸匠收徒条件都极为苛刻,有很多规矩,其中有一条就是长得越丑越好,且不能结婚育子。十八岁那年,我已是风流倜傥的男子汉,身高八尺,又是当地的秀才,这样的条件自然与赶尸匠形象相去甚远。但我并不死心,偷偷辗转于辰溪、泸溪等地拜师求艺,却屡吃闭门羹。拜师受阻,我决定毁容。于是,我瞒着家里人,用剪刀将脸划破,然后取当地一种叫“鬼见散”的树叶毒汁涂脸。七天之后,我变得面目狰狞,极其恐怖,连我家里养的土狗见了我的模样也发出恐惧的叫声,母亲抱着我哭得死去活来。事已至此,家里人只好依了我,并托人在沅陵本地找了个法术最高的法师,立下字据,拜他为师。出师后,我盘踞于里耶,独立门户开始了我的赶尸生涯。

这些文字,就是我在赶尸过程中记录下来的,虽说是笔记的形式,时断时续,有些琐碎,却真实地记录了我的赶尸生涯,以及赶尸中发生的那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书评(媒体评论)

文学家沈从文《湘西杂记》——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人施蛰存《祝尤科的巫术》——我到昆明,在云南大学认识了物理系教授田渠,他是凤凰人。我说:“你是科学家,信不信有这等事(赶尸)?”他说:“按科学的理论来说,这种事是不可能有的。但是,天下还有许多事,不是科学能解释的。”后来,沈从文也到了昆明,我也在闲谈之际问起这件事。他说,他相信是有的,也许过去确实有过。最后,我碰到历史学家向达,他是湘西白族人。我又问起这件事。他说:他也知道。古书上记载的巫术,尽管现代人已不信其为真有其事,但也不能绝对否定。难道古代的学者都是说谎的人吗?

国学大师钱穆《略论中国心理学》——中国有辰州符能令离乡死尸步行回家,始再倒毙。此事流布极广,几乎国人皆知。据闻对日抗战时,有两美国人在湘西亲睹其事,曾邀两术者同赴美国实验,俾科学家探讨,许巨金为酬。

禅宗大师南怀瑾《药师经的济世观·咒起尸鬼》——在湖南的西部、广西的北部一带,就有赶尸的。后来我有个军人朋友,他说他叫了一个人专门去学,他说有个权杖往尸体背上一插,而且, 插的时候有个方法,有个手势这么一比划;手法不对,尸体就赶不动。详细情形如何?我们也搞不清楚,反正咒起尸鬼有这么一回事。

起点网友“Kaka”——很精彩,够刺激,让人欲罢不能,这是我除了《鬼吹灯》外看过最好的书。

新浪网友“非人”——作者能写出这种奇文确实匪夷所思,莫非有奇人指点,或者有熟人是道士?

腾讯网友Sylle——奶奶个泡菜,写得真好,情节、历史、风俗、地理相宜得彰,能拍成电视更好。

天涯网友“十年砍菜”——文笔好,刺激不失幽默,故事扣人心弦,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的书了。

小说阅读网网友“阿猫阿狗”——深更半夜一个人看,后背发凉,好吓人的!

17K网友“想免费看书”——幽默而有风格,好书!使读者能和主人公合二为一,身陷其中。

搜狐网友“戒烟”——耐看,人有情鬼有义,我在湘西生活了三十年,感觉亲切,期待看到第二部!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赶尸笔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金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446130
开本 16开
页数 3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4.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50
177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