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切都是交易
内容
试读章节

组织的对策:树立组织规范、完善信息运转、建立奖惩管控

适用交易的领域与不适用交易的领域是组织内相互依托、支撑的两个部分,如果只强化其中一个部分就会阴阳失调,让组织偏离方向,离目标越去越远。将两类领域界定清晰,并确立、坚持两类领域各自最佳运行准则,这是建立组织规范与秩序的核心。

在适用交易的领域里,要提高与组织成员的交易成效,组织须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建立高效的信息运转体系,让交易过程简化、固化、清晰化,提高交易效率。二是树立公平有力的奖惩标准,提高组织成员对交易结果的可预期性,鼓励交易意愿,借此增加组织最终获取的交易成果。因此,建立组织规范与秩序、建设信息运转体系、建设奖惩管控能力,是有效整合组织成员、增加组织合力、推动组织目标实现的三项关键工作。

建立组织规范与秩序

明朝嘉靖年间出过一桩很有名的历史事件:大礼仪案。嘉靖皇帝本是藩王长子,跟皇位没什么关系。但是正德皇帝猝死,没有儿子,于是大臣们把嘉靖帝过继给明孝宗弘治帝当儿子,也就是说嘉靖帝以正德皇帝的弟弟的身份继承了皇位。登上皇位后,嘉靖帝要为自己的藩王生父上尊号。大臣们主张按过继关系算,尊为皇叔即可,应把弘治帝尊为皇考,即皇父。但嘉靖帝要尊生父为皇考,尊弘治帝为皇伯父。大臣们死活不干,曾有二百多朝臣跪在紫禁城左顺门前力争,勃然大怒的嘉靖帝将134人下狱,当场廷杖打死16人,这就是大礼仪案。不过大臣们反对嘉靖帝尊生父的主流意见并未改变。

这件事被当时的西洋传教士视为奇谈,感觉中国人简直不可理喻。今天很多中国人读到这段历史也有同感,不就是皇帝想认生父而非关系疏远的伯父做父亲嘛,这不是人之常情嘛,。怎么那些朝臣就这么多事呢?

其实大臣们是要维护明朝的皇权继承规则。中国人根据长期历史经验总结出一套皇权继承制度:传子不传弟、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总的来说就是明确父终嫡长子及的唯血统论原则。这套原则首先避免了兄终弟及制度的常见难题,那就是最小的弟弟死后是大哥的儿子继位还是小弟弟的儿子继位?按道理应是大哥的儿子,那是下一辈兄终弟及的开始,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小弟弟谋私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的内乱就由此开始。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的原则排除了帝王的个人好恶、嫔妃的枕边风、皇子的政局经营等因素对皇权传递顺序的干扰。这套继承制度用血统出身将皇位继承权锁定在极少的几个人选上,并明确决定了皇位的继承顺序,最大限度减少了皇位传承的不确定性。齐桓公葵丘会盟诸侯时约定了六条盟约,其中三条说的是各国不要废黜太子、不要以妾为妻、不要让妇人参与政事,等于用一半篇幅来确立王位继承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各种不确定性。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最高政治权力的传承必须规则明确不变,这是对多场内乱的血泪总结。

皇位传递的明确性对皇权国家的稳定至关重要,在这件事上含混暖昧必将埋下内乱的祸根。如果在这件事上能够做交易,传位结果会因交易而随时改变,那上上下下就都会无心施政治理而忙于投机站队,这样的政局不可能造就长治久安,皇朝垂之久远便只能是个梦想了。嘉靖帝追尊生父当然可以理解,但这就意味着他的生父在孝宗弘治皇帝有子的情况下,以弘治帝弟弟的身份也能得到皇位。尽管这只是为死人争名头,但却在明朝皇权继承规则上打开一个兄终弟及的口子。此时明朝已经有过靖难之役、宁王之乱两次挑战皇权继承规则的血腥内乱。此外,为了避免女主干政,大臣们希望立一位成人君主,所以选择了嘉靖帝,这也部分损害了传子不传弟的原则,否则他们应该为正德皇帝找一位继子来当皇帝。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动摇明朝的皇权继承规则,会埋下什么祸根?恐怕谁也不能打包票说:不会有什么问题。对明朝长治久安的忧患意识,这才是大臣们拼命与皇帝相争的根本原因。

大臣们为什么能为老朱家的江山传承豁上自己的性命?这要归功于朱明皇朝在适用交易的领域里做得很出色。“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用三纲五常、程朱理学考出来的官员们大多还是在意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的,国史立传与后人尊崇的激励更让他们在乎老朱家能不能坐稳江山。于是随便翻翻《明史》,我们就能看到铁铉、杨涟、左光斗、史可法等无数忠臣不惜为国家舍生取义,三百余年后仍令人景仰不已。以功名换忠诚,这就是朱明皇朝的成功交易。

耶律阿保机、成吉思汗在自己军功辉煌、自立为君主的时候分别推行了斡鲁朵制度、怯薛制度。此前他们的民族习惯是各部族头领带领部属自行其是,而这些新制度则帮助他们把各部族上层分子编人自己的亲卫军,而将普通部民编人行政、生产、军事三统一的新体制中实施直接统治。新制度使他们能够跳过那些头领直接和普通将士进行交易,也就是用战利酬劳换取将士的尽忠王事,这令他们建立起对整个民族的政治控制。出身下层的英勇善战者因此有了更多出人头地的机会,他们的军队也就更具战斗力。

在适用交易领域里的成功帮助这二人获取了更大的军事胜利,并最终打造出强大的草原帝国。正是有了在划定交易领域、明确交易规则上的成功,他们才与历史上诸多豪横的草原酋领有了本质区别。那些酋领不管多么英雄善战,终归不过是多杀点人、多抢点东西,极有可能很难看地死去,然后迅速地被彻底遗忘。而他们一时拼凑起来的部族同盟也会迅速分裂,整个民族只能继续在无尽的内讧中挣扎。

然而在最高权力继承制度上两人的选择不同。阿保机称帝后彻底废除了汗位的部落世选制,学习中原王朝的制度,确立了父终子及、皇帝自立储君的皇位世袭原则,从而保障了辽此后的稳定与统一。而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征服者成吉思汗则未对忽里勒台制度(大汗身故后,贵族与将领集会推选产生新大汗的制度,部落世选制的一种)做出调整。蒙古帝国第四任大汗蒙哥在重庆钓鱼城下中炮去世后,阿里不哥和忽必烈分别在哈拉和林、中原开平拉拢亲近势力召集忽里勒台大会,均自立为大汗,造成蒙古分裂。虽然忽必烈在内战中取得了对阿里不哥的最后胜利,建立了元朝,但由于违背大汗选举传统等原因,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这几大汗国脱离了蒙古本部的统治,不但断绝了与元朝的来往,还时不时兵戎相见。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从此不复存在,除了忽必烈对南宋的征服外,蒙古人的对外扩张浪潮因分裂就此基本停歇,世界历史幸而得以改写。

成吉思汗梦想让全世界能长青草的地方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却未能建立不被政治交易左右的最高权力传承规则。因此,蒙古终究未能转型为大一统的皇权国家,散布在欧亚各地的蒙古人终归没有稳固统一的组织,最后都湮没在曾经的被征服者中。从部族联盟向帝国体制组织转化中,蒙古人没有成功界定出组织内不适用交易的领域,更未能在该领域内建立相应的合适规范与秩序。究竟谁坐大汗宝座受到政治交易的太多左右,最后把这宝座搞没了。虽然靠与普通将士的成功交易,蒙古大帝国拥有了史上最骇人的武力,但由于非交易领域内的失败,这个大帝国只能昙花一现。

有家国有大型证券经纪公司,早期用诸侯分封的方式在各地设立了不少分公司,放手让分公司的老总去拉客户抢市场。亲手开创公司的董事长是学者型的副部级领导,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缔造者之一,在业界和公司内威望都很高。他总觉得放权太多不妥,想以风险管理为切人口推行更集权的管理体系。然而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分公司老总越权授信,被客户欺诈了3000万元。董事长觉得钱还有追回来的可能,但要是撤换这位分公司老总,那么后继者肯定不会尽心去补前任的窟窿,所以他留任了这位老总。这位老总留任后辛苦了几年,终于想尽各种办法把大部分损失追了回来,然后觉得公司应该对自己有所奖励。此时董事长进退两难,不奖励似乎有卸磨杀驴之嫌,奖励又觉得实在是很别扭。

其实真正别扭的不在这点奖励该不该发,而是当初3000万元和风险控制之间的选择。如果董事长当年毅然选择舍3000万元取风险控制,他们很有可能因首先抓内控治理而在诸多作风粗放的经纪公司里领跑。然而时不我待,在追款的几年中,风险控制不敌3000万元的信号让各地分公司老总成了真正的诸侯,董事长在他们的讨价还价中指挥不动了。而其他经纪公司并未原地踏步,各自择机推进了风险控制体制,与这家经纪公司比肩的同业对手不但没少,反而还多了好几家。很可惜,行业的开创者最终没有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在企业里风险控制、授权边界就是最不能谈交易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没有铁的纪律和秩序,再大的机构都有可能轰然倒地。中航油的陈久霖事件,以及被越权交易员搞垮的巴林银行,这些都是血的教训。只有为不可交易的领域划定雷区红线,员工才能省下不必要的心思,努力在正确的事情上做对,真正做好与企业的交易,企业也才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

P146-150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这个复杂、急变、庞大的经济体,催生了各种探讨经济和行为的可能性。《一切都是交易》一书有一得之见,这种有价值的讨论在今天越多越好。

——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教授

这是一本开卷有益、引人入胜的书。围绕着用交易实现发展、用交易实施管理这两个主题,作者巧妙地将经济学、工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精彩生动的历史事件、现实案例融合在一起,引出了一套别有特色的分析思路和管理建议。读者朋友如能结合具体环境做些“二次开发”,将会有更切实、更丰富的获益。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EDP中心主任 刘学教授

一本颇有益于世道人心的书。信息密集,文字精彩。各种饶有兴味的故事后,讨论着一个严肃的大问题:如何用利益引导人们更好地相处,改善我们的社会。有人说社会的进步在于将规范变成现实,让实然之则的逻辑逐渐趋向应然之则,途径非常重要。作者进行了一项有益且有趣的尝试。

——北京大学法学院 贺卫方教授

交易,是个既古老又现代的经济社会话题,近30年来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我们逐渐熟悉了交易的含义、作用与相关规则。然而,正如郝大秦先生在本书中试图解析的,“如何在交易中获利和发展,如何用交易思路管理各种组织和事业”,仍然不时困扰着决策管理者。《一切都是交易》以时空交错的视角,审视并梳理切实影响我们生意与生活的交易本质与交易规则,探讨可普遍适用的建议,这种尝试值得重视。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 何刚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长城、印第安的沦丧和甲午战争——掌握交易即掌握命运

 1 朝四暮三:猴子们的明智选择

 2 汇源的对赌:为交易意愿上份保险

 3 线下拍卖:创新交易方式,增强交易意愿

 4 网络拍卖:交易方式创新是新经济竞争的主题

第二章 朝四暮三、对赌协议与拍卖——调整交易方式的作用

 1 长城的成功:用最少的资源转化出最大的利益

 2 古今中外都一样:独角戏的转化往往失败

 3 逃不开的交易:实现有利转化终须借助他人

 4 能否用好交易:决定天下运势的选择

第三章 英国煤矿私有化、园区地产与证交所的竞争——增加交易主体的影响

 1 投资公司与权证:英国国企改革的起死回生

 2 产业园区变身地产商:土地价值“曲线”催生产业价值

 3 证交所的竞争:专业第三方的生意经比拼

 4 用谁的钱炒谁的股:资本市场是交易之王

第四章 报纸的简化与地产金融的复杂化——交易意愿与交易创新

 1 报业的发行量牛皮:”二重销售”思维误区

 2 《体坛周报》:只做消息意愿

 3 《精品购物指南》:只做广告意愿

 4 信托投资公司:帮房地产商玩连环套

 5 次贷危机:反噬财富的“催肥”意愿

第五章 索罗斯的赚、平、亏——在交易中超越自我

 1 趁你病要你命:索罗斯在泰国的大获全胜

 2 甘蔗没有两头甜:泰国为什么被逼上悬崖

 3 杠杆,做空、两面下注:索罗斯的立体连环攻击

 4 力不如人走为上计:索罗斯在中国香港的无功而返

 5 割肉割不掉的痛苦:索罗斯在俄罗斯的惨败

 6 自古华山一条路:在交易中超越自我

第六章 职业文学家、用工荒与风险投资——交易与企业战略

 1 选客户需求:发掘最能提供持续盈利的需求

 2 选业务伙伴:保障经营资源的获取

第七章 造梦和圆梦——交易与品牌建设、客户服务

 1 市场调查与企业家直觉都不保险:靠什么把握客户的需求

 2 梦境的温床:”虚拟位移”与自我认同

 3 能造梦才主动:梦境越美妙,客户越忠诚

 4 能圆梦才成长:善待员工就是善待客户

第八章 宰相的座位、蒙古的分裂和骑兵的自杀攻击——交易与组织发展

 1 组织的宿命:谋事在我,成事在人,成功终须借助他人

 2 组织的对策:树立组织规范、完善信息运转、建立奖惩管控

第九章 妈妈工人、“伟哥”与金色降落伞——交易与人力资源激励

 1 家庭生命周期与马斯洛需求理论:组织成员的交易需求

 2 按需求选择激励对象:看业务、看岗位、看人员、看环境

 3 因地制宜的激励双赢:实物激励、亲属就业保障、金色降落伞

第十章 “八一”逃兵、“人海对火海”与“谁养活谁”——交易与组织文化

 1 哨情愿、头重脚轻:组织文化建设为什么不尽如人意

 2 三湾改编、东野整军:军史中的文化建设借鉴

 3 文化建设的成功:组织与成员的长久双赢

第十一章 变法与统一——从交易看组织再造

 1 商鞅变法:最惨烈的成功造就最彻底的失败

 2 王安石变法与康梁维新:干部决定大局

 3 胡汉一体与侨土合流:统一背后的南北竞赛

致谢

序言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无处不在的交易

(一)

为什么古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进化路线?中学课本上的答案是:我们的祖先爱劳动:而进化生物学、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先善于交易是更重要的原因。

劳动提供了让大脑更发达的外部刺激,但大脑是否能够处理这些刺激,要看是否有充足的能量供给,正是交易为古人类提供了更丰富的能量供给。美国学者哈伊姆·奥菲克在《第二天性:人类进化的经济起源》中指出:热量分配的不同,造成了大猩猩、黑猩猩的祖先和古代人类在身体上的差别。两者大多数器官消耗热量占身体总摄入量的比例都是一样的,只在肠胃和大脑上有着决定性的不同——古人类大脑消耗热量占比为16%,肠胃是15%;而猩猩们的祖先则分别是不到10%和25%。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以肠胃变得娇弱挑剔为代价,获取了高度发达的大脑,进而甩开猩猩们的祖先迈向万物之灵。古人类以交易为基础的摄食策略则是这一革命性的器官改变的前提。

其他灵长科动物的摄食策略是走一路吃一路,各自将取食和进食在同一时空中完成。而古人类则是通过群体内的交换把获取食物和进食消化在时空上分开。具体来说就是,古人类群落通过分工和交易,使得果实采集、狩猎、火种保护这三大类工作都有专人去做;采集者和狩猎者也改变以往的习惯,不再当场吃掉获取的果实与猎物,而是将其运送回群落聚居地,大家一起交换、分享各自工作的成果,让群落成员都能吃到烤热的肉食和果实。这套摄食策略使得古人类在获食和摄入上耗费的时间与热量越来越少,但获取的热量却越来越高。

食物多样化带来了更丰富的营养、热食更易消化吸收提供了更高的热量、分工协作节省了获食时间……这些好处不但推动了人类体质的进化,而且促使人类在野生动植物资源都很丰富、获取食物轻而易举的时候,耗用大量时间开始从事原始农业、畜牧业。这项工作在当时看似划不来,能被坚持下来就是因为这保障了古人类的交易需求,让他们身边有粮食和家畜家禽,想交易随时就可以交易,于是交易又推动了人类生活方式的演进。

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与成熟,使我们的祖先有了比较稳定的食品供给,这使他们可以进一步将很多时间投入到取食消化之外的行为,从而发展出了丰富的社会行为和复杂的社会关系。发达的大脑,出色的协作取食能力,这两者帮助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人类逐渐布满了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土地。据说陆生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和老鼠拥有如此成就,而且老鼠往往还是嗅着人类的随行食物跟过去的。

人科中的其他种类——我们遗传上的堂兄弟们——则未能通过交易获得丰富多样的食物和高效的消化能力,所以只能停留在整日为吃忙碌的状态,没有机会发展出更先进的生存方式。非洲的大猩猩们十万年以来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每天睁眼之后的全部事情就是找到并推倒一棵野香蕉树,然后就是一整天的狼吞虎咽和缓慢消化。每天需要进食并消化25千克植物茎叶和果实,这使大猩猩们只能呆在长有大片野香蕉树可供它们暴搓的地方,于是它们再也走不出非洲中部的那片丛林。

……

(四)

关于交易,还有几点值得聊聊。

第一,交易不等于交往。交易不足以说明世间的一切,让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的是人类对创造人间天堂的憧憬,以及随之而来的无限热情与不懈奋斗。博弈理论中的冷酷理性不是人际交往的真谛,绝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将要出国或整容,就搞个卷包会向所有朋友能借多少借多少,然后人间蒸发。因为即使一个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与朋友们不再有交往,这也不意味着朋友们在他心中就只是一张裹钱的包袱皮,那些温情美好的回忆才是人们心里最珍视的。而置身于更宏大的环境中,个人通过交易本身能得到什么,就更不是一个压倒一切的问题。战场上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他们在生命最后瞬间时的选择是无法用交易来解释的,那是将个人生命融入一项伟大事业时毅然决然的重义轻生。当我们的媒体30年前开始很功利地讨论一个大学生舍身粪坑救老农值与不值时,滥用交易视角谈论功利之外的问题便渐渐成为潮流,直到有人提出舍己为人也只是满足某种个人欲望的自私之举时,这股乱流就到达了荒谬的顶点。如果我们想从生活中得到的不只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内心的宁静与自矜,那么我们还是应当和这股乱流保持适当的距离,人生中美好的事情大多不需要那么精细的计算。

第二,对交易的思考不能极端化为纯利害计算。用这种角度思考问题容易走向合理不合情的方向,而真要造就大局面,只有合理不合情是远远不够的。就像经济学中经典的埃奇沃斯交易框图,只要交易双方没有福利损失就可以形成一个最佳交易方案。这种思路下的最佳交易方案集合里会有一种极端局面,那就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式的赢者通吃,这样的安排也能被称为最优方案,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在谈论资源分配的效率时,通常的评判思路总是看重参与分配者们的效用总和是否最大化,而这个最大化常常被异化为出价最大化,既不问出价能力的“颜色”,也不问出价低者究竟丧失了什么、被剥夺了什么,这样的逻辑只能导致“经济学不讲道德”等尴尬结果。经济学可以不讲道德,但经济政策不能不讲道德,那会造成社会的崩溃,所以我们绝不能把经济政策完全委托给那些只懂经济学却决意不讲道德的专才们。有关交易的问题也不能完全按只算利害不问是非的路数去解释。

第三,对交易中功利的一面也不必过分厌恶。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我们大多都不愿意做别人的棋子,也不愿意坐在对局者的位置上体会那种“身怀利器杀心自起”的别样心情,但世间的大棋盘是我们跳不出的。不少人因厌恶办公室政治,躲到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咨询公司,但在咨询工作中依然看到办公室政治的无处不在,从营业额600万元的公司到营业额600亿元的公司概莫能外,逃避就只能失败。其实看看历史,各种组织中的这种内耗无处不在,恐怕这也是基于人类本性的必要的恶。二战中的日本陆海军、德国的陆空军和党卫军在以国运相搏的大战中内斗一刻不停,美国陆海军在争夺太平洋战区指挥权时也没少互相掣肘,苏联大陆军主义的战略思想使它的军种间主从关系非常明确,没有什么争执,但秘密警察们却从不忌讳因私人信件中的言论问题从火线上逮捕指挥官。看多了这些,慢慢会发现小圈子、小山头这些东西也还是有些道理的。至少对于当局者而言,用好了可以节省磨合成本,能很快达成共识,便于推行政略。现实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是某个棋局上的棋子。既来之则安之,正视现实,多了解些棋手的考虑,尽量为自己争取更大的选择空间,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而当我们坐上棋手的位置时,也可以多提醒提醒自己:君子不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君子不以人为器。孟子日:“以不忍之心行不忍之政。”老百姓大白话说: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让我们把事情做好,同时尽力为自己保留足够高的做人底线吧。

如何在交易中获利和发展,如何用交易思路管理各种组织和事业,这两个问题是本书的核心议题。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或许还能帮我们决定在滚滚红尘中如何自处。希望这本书能让做研究的朋友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思路,让做实务的朋友觉得有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让随便翻翻的朋友觉得有些阅读的乐趣。希望读者朋友们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点点启发,发现更多改善自身生活、有益社会进步的努力机会。

好了,让我们开始吧!

内容推荐

《一切都是交易》围绕古往今来商业、政治和生活中的交易,为读者提供了通过交易来谋求利益、管理组织和洞悉世事的独特视角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一切都是交易》作者郝大秦认为,每个人都必然要通过交易来利用他人的力量,所不同的是有些人总是能在交易中审时度势,把握交易机会,改善交易环境,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交易内容、交易条件和交易对手,进而成为交易中获利较大的一方。

婆媳吵架、改行跳槽、房价涨跌、长城修筑、皇位传承……小到个人的生活和事业,大到国运兴衰、人类繁衍,都可以看成交易行为。

在多数都市报死守“二重销售”老皇历时,善于交易创新的《精品购物指南》在发行量不变的情况下照样赚得盆满钵溢;用学校引居民,用居民引房地产商,用房地产商引银行……增加更多交易主体可以让门可罗雀的产业园区热销一空;把握住了社会角色认同,就能让都市男性白领心甘情愿地为费用高昂但在水泥森林里举步维艰的越野车埋单;把握不住组织管理者的交易需求,如同从属于皇权的相权能让皇帝本人备受折磨,本该为企业所用的企业家才能也会反制甚至分裂企业;获得国家许可和财力支持的西班牙冒险者能够征服海外名留青史,而自我设限拙于交易的郑和舰队只能销声匿迹于历史舞台……

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不谈策略,无以言术,仅谈策略,言浮于水。策略不是阴谋,交易非关道德。善用交易思路,让复杂的问题有清晰的切入路径,让分析有落脚点,让方法有评价标准,让组织管理化繁为简。这本书旁征博引、意趣横生,好用,好看,在微观镜头之外,给出了另一套看世界的镜头。敬请开启一次美妙的观测。

编辑推荐

婆媳关系、求职跳槽、公司投资、政军大业……本质无非交易!

一本有用好看的策略书,换个镜头看世界!

如何在交易中获利和发展,如何用交易思路管理各种组织和事业,这两个问题是郝大秦编著的《一切都是交易》的核心议题。认真讨论这两个问题,或许还能帮我们决定在滚滚红尘中如何自处。希望这本书能让做研究的朋友觉得有些值得商榷的思路,让做实务的朋友觉得有些可以借鉴的方法,让随便翻翻的朋友觉得有些阅读的乐趣。希望读者朋友们都能从这本书中得到一点点启发,发现更多改善自身生活、有益社会进步的努力机会。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切都是交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郝大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201725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4
出版时间 2012-06-01
首版时间 2012-06-01
印刷时间 2012-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49
丛书名
印张 14.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4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7: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