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绿色米都(勤得利农场纪行)/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
内容
编辑推荐

勤得利农场地处黑龙江畔,东北部与抚远县接壤,西北部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毗邻,北部靠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黑龙江垦区东北部边境农场之一。勤得利依山傍水,湿地、沼泽分布其中,浑圆的中低山脉错落点缀,雄浑浩瀚的江水奔腾而过。汉族、赫哲族、满族、朝鲜族等多民族人民聚居在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造就了当地勤劳、善良、勇敢、进取、淳朴的民风。兀惹城的遗址诉说着勤得利农场的悠久历史,起伏的山脉、平坦的土地、交错的河流展现出勤得利农场原生态的自然风光,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物产孕育了这颗璀璨的明珠……

内容推荐

这里的村庄,背靠莽莽苍苍的群山,面对浩浩荡荡的大江,山河吞吐,气象万千;这里的村庄,与一江之隔的俄罗斯民居据岸相对,既见证过惨烈的战争,又沐浴着绵长的和平;这里的村庄,勤劳勇敢的东北各民族在此繁衍生息,演绎了一段段与风霜雨雪日月星辰交相映照的美丽传奇;这里的村庄,多种文化元素在碰撞中吸引,在冲突中融合,山川灵秀,吐纳升沉,肝胆相照,胞族相依……

《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从北极漠河到东端抚远,从河网密布的八岔赫哲到满族特域的黄旗营子,一个个村庄见证了悠悠往事,一行行文字承载着历史变迁,在纪行中回溯历史,在采风中体验民俗。文化之旅扬帆开启,地域风情回肠荡气……

本书用优美生动、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勤得利农场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蓬勃发展的新面貌。

目录

前言 三江明珠/1

大自然的恩赐/1

沃土万里河流交错/3

肥沃的土地/3

丰富的水系/5

优良的气候条件/9

天然的草场/11

山峦起伏物产丰富/13

大山的风采/13

大山孕育的宝藏/16

丰富的野生资源/17

古老的城池/19

兀惹古城/21

看城怀古/21

兀惹之战/23

山城韵味/27

奇石传说/27

玩水戏鱼/30

观鸟听唱/31

美食“三生”/33

多彩的民族风情/35

赫哲影像/37

传统服饰/38

鱼皮文化/39

饮食习俗/41

满族风情/42

服饰文化/42

饮食文化/44

节庆习俗/46

拓荒与粮仓/47

轰轰烈烈大拓荒/49

兵团进驻北大荒/49

知青岁月/53

北大荒的变化/55

党政工作逐步深入/55

人口规模逐步扩大/58

科教、卫生初具规模/59

经济发展曲折向前/61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63

上海知青回访记/66

擦不干的眼泪/66

抑制不住的激动/68

深情的回报/70

改革的飞跃/73

深化体制改革/75

林、牧、渔等直属单位的革新/75

科教、卫生单位的升级/77

农业生产单位设置日趋合理/79

居民委员会工作深入/80

党政建设成果喜人/81

党组织结构日趋完善/81

干部考核常抓不懈/83

妇女工作受重视/85

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持久/87

民主制度深入人心/87

法制工作细致深入/88

普法宣传利国利民/90

场区生活的变化/94

人员结构变化明显/94

交通便利,加快发展/97

居住环境逐步改善/99

科教事业发展迅速/102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102

科技人员日趋增多/103

科研工作硕果累累/105

医疗卫生体制完善/109

医疗保险惠及全场/109

遍布全场的医疗网络/110

疾病防治放在首位/111

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113

科学种植提高产量/113

精深加工提高收益/116

民营企业方兴未艾/119

文化餐桌日益丰富/122

文学艺术的起步/122

文学艺术快速发展/125

文学艺术走向繁荣/129

文娱生活丰富多彩/131

附录/133

后记 米都记忆/135

《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后记/137

试读章节

兀惹之战

据史料记载,在辽代和金代,兀惹城曾发生过多次战争,使这里成为刀光剑影、兵戈碰撞的战场。或许是一场场浩劫,或许是凤凰泣血重生,无论怎样,这些史料都记录着这座城池的沧桑。

史书上记载的较为详细的兀惹之战有两次,分别发生在辽代和金代。

据《辽史·卷八·景宗上》记载:辽保宁七年(975年)九月,渤海余党燕颇作乱,在黄龙府(今吉林省农安县)失败后,“燕颇走保兀惹城”。休养生息20年后,圣宗统和十三年(995年),燕颇又联合兀惹城主乌昭度等侵铁骊,辽圣宗派和朔奴统兵征讨。和朔奴率兵由今天的内蒙古赤峰出发,越吉林农安,涉拉林河,入松花江,“驻于铁骊,秣马数月,进至兀惹城”。王朝大军一路奔来,关山重重,征程迢迢,将士们已疲惫不堪,虽经休整,但随后乘船星夜而下几百里,到达兀惹城时,已经锐气大减。而兀惹城主乌昭度,率领兀惹勇士以逸待劳,以他们的勇猛和智慧,创造出一次抗争的辉煌。

“和朔奴利其俘掠,令四面急功。……乌昭度率众死守,隋方捍御。依傀堍虚构战棚,诱我军登陴,俄撤枝柱,登乾尽覆。”

虽然史书上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仅寥寥数语,但从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场多么激烈的攻坚战呀!辽朝大军,虽然兵器比兀惹人先进,但兀惹人凭借城墙的掩护,死守反抗,以山石为炮,以利箭为弹,加上巧施计谋,令辽军久攻不下,“士马死伤者众”,只能“无功而还”。

和朔奴兵败兀惹城后,因黑龙江水急浪高,逆水行舟困难,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顺江而下,继而进入乌苏里江,再渡兴凯湖,越穆棱河谷,经绥芬河返京复命。因此次征讨吃了败仗,“奚王和朔奴、东京留守萧叵德等五人以讨兀惹不克,削官。”

史书上记载的另一次兀惹之战发生在金太宗天会初年。那时,兀惹人已改称乌的改人(亦称兀的改)。这次领军统帅完颜晏,可能从历代兀惹之战中吸取了经验教训,他比当年的和朔奴聪明得多,略施小计便攻克城池,取得了征讨兀惹的胜利。

《金史·卷七八·完颜晏传》记载:“金太宗天会初年,乌的改叛。太宗幸北京,以晏有筹策,召问,称旨,乃命督扈诸军往讨之。至混同江,谕将士曰: ‘今叛众依山谷,地势险阻,林木深密,吾骑卒不得成列,未可以岁月破也’。乃具舟楫舣江,令诸军据高山,连木为栅,多张旗帜,示以持久计,声言俟大军毕集而发。乃浅以舟师,浮江而下,直捣其营,遂大破之,据险之众不战而溃。”

这是兀惹城的一次悲剧,它源于狂傲愚蛮的兀惹城主不识疑兵之计,大军压境竟高枕无忧。或许,在那个夜晚,城主狂笑着与属下推杯逐盏,酒醉饭饱之后惬意入睡。城主的坦然,对兵勇们是一种安慰,于是,城堡内便弥漫着收弓藏刃的安宁。当年城主乌昭度,用智慧战胜了辽朝大军,今天,金朝大军同样用智慧战胜了兀惹城主。历史的轮回,并不意味着王朝与兀惹之间只打了个平手,许多史料证明,在从辽代开始的征战中,被兀惹人视做生命的兀惹城,曾一次次被攻破,在攻与守之间,生命便像落叶般凋零。因此,古城留下的往事,总是和血泪混合在一起,而最终的灾难总是兀惹人的。因为,为王者攻战的目的不是造福,而是摧毁。我们从金世宗进军兀惹城时的君臣答对中,便可窥其真谛:“惠迪奏曰:‘得其人不可用,有其地不可居,恐不足劳圣虑’。上曰:‘朕固知之,所以毁其船筏正欲不使再窥边境耳’。”由于这样的进军目的,所以战败的兀惹人,不仅仅是被毁其船筏,而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王朝为达到削弱兀惹人力量的目的,多次强行迁徙兀惹人,以期分而治之。史料记载:辽圣宗开泰元年(公元1013年),“八月丙申朔,铁骊那沙等送兀惹百余户至宾州。”本来就人烟稀少的兀惹城一带,随着频繁的征战,居民不断地内迁,人烟就更加稀少了。据《抚远文史资料》第一辑介绍:“宣统二年,据绥远州(宣统元年设置,即抚远县前身,勤得利隶属)知州春融调查,全州人口总数仅为1207人。其中赫哲族人有395人,占全州人口的三分之一强……在勤得利上下一带地方居住的赫哲族人约占该族人口的半数。”在如此广袤的土地上,人口却不足2000人,人们只能哀叹“河水空流,江山依旧”,称此地为不毛之地。

到了清朝末年,该地是赫哲族人的主要部落居住地,称为青得林或羌图里,当时赫哲人的头人叫羌图里,曾向清朝进贡,所以名之。至民国初期,根据读音而转为清得林,后来就成了秦得利。直到1961年12月,在农场场长李万宝的建议下,把“秦”字改成为“勤”字,取“勤”才能得利的意思,沿用至今。

如今,古城墙依然不倒,它是兀惹大地伟岸的灵魂,它坚定地矗立在西山上,它不仅目睹了昔日腥风血雨的残酷战争,也记录着如今天翻地覆的变化,它是荒原上的一部厚重的史诗。

P23-26

序言

黑龙江是中国最北部的界江,黑龙江省是中华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亘古以来众多先民在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栖息繁衍,以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方式创造了黑龙江流域令世人惊叹的璀璨文明,为开发和守护这块热土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黑龙江流域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一样,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使黑龙江由中国的第三大内河变成了世界上最长的界江。尽管这一地区很早就受到国外一些政府部门和学术机构的关注,但直至目前,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基本限于边界、历史、民族、自然生态等领域,而对40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地区作整体的历史透视和文化形态梳理、对边界线地区基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状况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改革开放30余年来,黑龙江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领导下,在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文化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系统地调查研究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环境等各个方面,不仅可以进一步充实、完善已有的文献资料,更重要的是将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黑龙江省的历史与现实发展状况,为进一步的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实现边疆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创造一个安定、和谐、繁荣的社会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基于此,在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和黑龙江大学经过反复研讨准备,于2008年夏天正式启动了“大界江畔——沿黑龙江百村历史文化行纪”课题。具体分工是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厉声、于逢春教授起草《当代中国边疆(黑龙江)地区典型百村社会与经济发展调查大纲》与《当代中国边疆地区典型百村社会与经济发展入户调查问卷》,黑龙江大学段光达教授组织该校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老、中、青三代学术力量,进行本地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术调研与考察。

在黑龙江省各级党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者们行走于中俄三千多公里界江地区,足迹上起洛古河口,下至抚远三角洲,选择沿黑龙江边界地区具有典型意义的1 00个行政村,以基层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切入点,在了解该地区基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一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的总体设计,将调研重点放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谐社会构建、民族关系与民族团结、宗教活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民族文化、民俗风情、自然地理、人口状况、文化教育现状、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仅深入挖掘黑龙江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还试图找出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对策和建议。

此次沿黑龙江100个行政村的调研是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系统调研。调研获得的资料主要包括新发现的各种原始资料,如各级各类政府文件、统计资料、访谈记录、民间书信、讲演稿、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资料、影音资料等。这为对该地区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翔实且十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学者们在调研中深入挖掘黑龙江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传统,这不仅为黑龙江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且是弘扬黑土文化,发扬龙江精神,打造黑龙江的新形象、新特色,推动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在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根据调查研究获得的第一手资料而编写的《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由黑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编写者们用优美生动、深入浅出的语言,图文并茂地介绍各个调研村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蓬勃发展的新面貌,对掀起走进黑龙江、了解黑龙江、开发黑龙江的热潮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献给建国60周年庆典的贺礼。

最后,我代表“课题组”对大力支持本课题研究的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相关的黑龙江省各级党政部门,再次表示感谢!

厉声

二○○九年九月十日

后记

米都记忆

2008年,我到勤得利农场进行了“大界江畔——沿黑龙江百村历史文化行纪”科研课题的调研活动。这次的调研让我真正地认识了勤得利、了解了勤得利。在勤得利的走访过程就像穿越了一条时光隧道。触摸着古城墙,我们仿佛回到了那征战的沙场;一幅幅老照片、垦荒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到了那轰轰烈烈、激情飞扬的拓荒岁月;走在今天的农场我们感受到了这几十年来农场的巨变,体味着今天农场人的幸福生活,也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伟大祖国的变化。

登上五星山,远眺勤得利农场,一幅幅美景尽收眼底;漫步黑龙江边,遥望飞翔在天空的鸟儿,我们的思绪也随之飞翔。我们的祖国有多少像勤得利一样美丽的地方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呀!

和勤得利所建立的深情厚谊,必定要感谢一个人——黑龙江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环境保护局局长郝安林。正是由于郝局的推荐和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感知,今天的释怀。

最初接到任务时,通过电话沟通,得到郝局的指点,将勤得利作为考察点。在随后的考察、调研的过程中,更是得益于郝局的帮助。他不仅是我们的专职司机、导游,还是我们的摄影老师,真是一个称职的“全陪”。在此次调研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郝局为人的真诚和无私!使我们和郝局建了深厚的情谊!

在我们对勤得利农场进行走访调研的过程中,农场的乡亲给了我们许多无私的帮助,积极主动地为我们提供相关材料,为我们讲述勤得利农场发展的历程,使我们能够更加生动地认识了勤得利、了解了勤得利,正是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本书的撰写。

特别要提到的是曲洪智先生对本书的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之中撰写了本书中的部分内容。对于曲洪智先生给予我们的无私的帮助,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我的师长、朋友、学生多方提供的文献资料,由于写作时间仓促,未能在行文中一一标明列出,特此致谢,并敬请谅解。

“缘”使我们认识了勤得利,“缘”使我们走进了勤得利,“缘”更使我们与勤劳的勤得利人成为真挚的朋友……

勤得利,她永远是我心里的牵挂和回忆……

朱桂凤

2010年夏于黑龙江大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绿色米都(勤得利农场纪行)/黑龙江大界江百村纪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桂凤//郝婧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293135
开本 16开
页数 13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9
出版时间 2010-08-01
首版时间 2010-08-01
印刷时间 2010-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324.1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黑龙江
230
170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23: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