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
内容
编辑推荐

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家族、菲律宾的陈永栽家族、韩国的郑周永家族、泰国的正大家族、新加坡的黄廷方家族、台湾的王永庆家族、香港的李嘉诚家族和中国内地的荣智健家族等,都是东方华人企业的杰出代表。……可以说:东南亚各国的首富基本都是华商。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作者董文海先生收集了亚洲12位首富家族企业作为考察对象,原因在于这些东方家族的立身之本、经营之术、商战之道已成为全球商界学习的楷模和典范。特别是他们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而又超越财富的传奇商业历程,在商业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内容推荐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展现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远东机构的黄廷方、菲律宾首富陈永栽、韩国现代的郑周永、泰国正大的谢国民、台湾台塑的王永庆、香港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和荣氏家族的荣智健,这些家族领导人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首富,在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就成为东南亚甚至全球举足轻重的商界领袖。本书通过第一手材料分析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如何管理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讲述他们在一个风云时代发展成雄霸商界的种种经历。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所分析的亚洲财富家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白手起家型,如陈永栽、郑周永、李嘉诚、王永庆、黄廷方、林绍良等;二是继承发展型,如马来西亚的郭鹤年、泰国正大的谢国民等。当然,他们还有虽出身官商世家,但却不愿意受家族的荫庇,另起炉灶,走白手起家之路,如荣智健家族。

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创业技法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撞开财富之门的智慧、执著、胆识和胸襟都基本相同。还有一点共同的是,这些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大都生于国难、长于国难时期,幼年生活艰苦,但在艰苦的环境中,这些家族企业领导人凭着个人力量,白手起家,最终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巨擘和世界级富豪。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的这些企业,虽然没有现代商道的厚利文化,但他们“深藏若虚”和“智、利、信”,体现了现代商道的普世价值。他们超凡脱俗的生活理念、深奥的领导管理艺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他们严格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刻苦精神和实现家业长盛不衰的做法,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内家族企业学习。本书由董文海著。

目录

第一章 米塔尔家族:印度第一钢铁帝国

 子承父业,少年磨砺

 雄鹰试翼,兼并称王

 全球整合,并购不停

 中国狩猎法则

 解密米塔尔的商道财技

 富豪家族故事:内外分家和接班人

第二章 郭鹤年家族:马来西亚商业帝国传奇

 子承父业,家族使命

 亚洲“糖王”崛起

 进军酒店业,缔造香格里拉

 多业并举,建立庞大企业王国

 纵横香港,渗透中国内地

 薪火相传,商道传家

第三章 陈永栽家族:菲律宾多元化投资大鳄

 越挫越勇,创业历程

 多元化投资,缔造产业帝国

 处变不惊,巅峰商道

 儒商的多面智慧人生

 中国内地地产潜行

第四章 郑周永家族:韩国“现代”的强劲动力

 一代“枭雄”郑周永

 “现代”商道秘诀

 家族财富搬迁游戏

 “现代”王朝的没落

 从韩国“现代”透视东南亚家族企业弊端

第五章 丰田家族:日本财富的世界之路

 从纺织机到汽车

 子承父业发扬光大

 家族崛起之道

 中国攻略

 链接:日本企业从财阀到财团的演

第六章 谢国民家族:泰国的正大商道

 农业起步

 子承父业创辉煌

 谢氏家族商道

 变革中求生,寻找低迷中的利润增长点

 植根中国,谋而后动

第七章 林绍良家族:打造印尼三林商业帝国

 乱世英雄成就红顶商人

 树大招风,未雨绸缪

 东山再起之林逢生

 林绍良的成功之道

 联手进军中国市场

第八章 黄廷方家族:新加坡的创富神话

 发家传奇:从“打酱油的”到房地产大亨

 解密黄氏创富神话

 子承父业,延续东方家族神话

 信和、远东姊妹联手,持续增资内地楼市

第九章 王永庆家族:台湾“塑造”财富天下知

 从米店小老板到塑胶大王

 珠联璧合,龙兄虎弟相得益彰

 经营之道与成功秘诀

 全球化扩张与战略

 重启后王永庆时代

第十章 李嘉诚家族:香港长江实业铺就财富之道

 从穷困到首富的传奇人生

 言传身教,二代龙兄虎弟

 独特的经营与管理之道

 赤子情怀

第十一章 赌王何鸿燊家族:澳门博彩王国的掌控者

 一代枭雄打造赌业“巨无霸”

 从10元创业到“赌王”财技

 妻妾成群,风流人生

 耄耋兄妹反目,豪门一记警钟

 龙父无犬子,赌王帝国的守护者

第十二章 荣智健家族:中国的百年商道

 横空崛起,逆境铸就红色资本家

 香火绵绵,风流尽显

 红顶传人,站在家族财富的最高点

 荣氏财技,财富漩涡

 商业翘楚,为何群星璀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989年,为了获得廉价原材料,米塔尔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收购了一家亏损严重的国营钢厂,一年之后将它扭亏为盈。从此他确立了走兼并和改造亏损国营企业的经营路线。也是在此时,米塔尔发现,在适当时机收购现成资产比新建钢铁厂要有效率。

哈萨克斯坦国营钢铁厂与米塔尔合作前,每天要白白花掉100万美元。美国和德国商业顾问束手无策,只得听任米塔尔执行那个疯狂的方案:工人连续6个月拿不到工资,却要连续加班来适应他的国际生产标准。一年后,钢厂每月的生产额从12万吨提高到了25万吨,居然开始盈利。

1992年,米塔尔收购了经营窘困的墨西哥第三大钢铁企业Sicartsa钢铁厂。该厂初建投资达22亿美元,主政的机构革命党甚至想把它建成“太平洋上的匹兹堡”,与美国的钢铁中心呼应,供应扁平钢材与石油焊管,但建成后苦于订单不足,开工率仅25%。加上石油危机爆发,墨西哥经济急转直下,钢铁厂一直处于半闲置状态。政府先后请来美国顾问、德国专家进行救治,结果都无济于事,无奈之下决定私有化。米塔尔闻讯后以2.2亿美元将钢铁厂盘下。

接手墨西哥的Sicartsa后,米塔尔照样三管齐下,先将钢铁厂的60位德国人请走,换成他带来的印度人,然后关停并转生产线,采用直接还原铁与微型炼钢炉两项专有技术,同时实施精确的成本管理。在资本运作上,米塔尔购买工厂的出价只有墨西哥建厂成本的1/10,而且只需要出2500万美元现金,其余由墨西哥政府发行债券。一年后,Sicartsa起死回生,企业改造后的5年时间后,米塔尔使该工厂的产量翻了三番,成为墨西哥最大的钢生产和出口企业。米塔尔也相应成为国际钢铁舞台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并成功打进美洲。

完成对墨西哥(墨西哥曾被称为美国的前院)Sicartsa的改造后,米塔尔又将眼光瞄向美国的后院。1994年,他成功并购加拿大第四大钢铁厂Sidbec-Dosco,并在一年内扭亏为盈。在墨西哥与加拿大布点之后,进军美国这个全球钢铁业制高点只剩下时机问题。

1997年,米塔尔拿出部分股份,将伊斯帕特国际(Ispat International)分别在美国纽约与荷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融资7.76亿美元,并由此开辟一条全新的融资渠道,为之后重大的并购与改造奠定了资金储备。

1998年,美国第六大钢铁公司内陆钢铁(Inland Steel Industries)经营陷入困境,米塔尔顺势拿下,并以相同的手法迅速扭亏为盈,从而在美国钢铁市场站稳脚跟。

2001年到2004年的全球经济低迷期,钢铁业受挫成为米塔尔的又一机遇,他持续购入波黑、原南斯拉夫、罗马尼亚等国的钢铁资产。

2003年,他抓住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马其顿国营钢铁企业私有化的时机,通过收购获得了这些公司的控制权。2004年他的LMN控股公司获得南非最大的Iscor钢铁公司50%的股份和管理权,Iscor改名伊斯帕特Iscor。Iscor创建于1928年,LMN兼并了Iscor后,注人大量现金和技术,使这家老字号再现活力,成为南非业绩最佳公司,年均增长率达93%,营业额达230亿兰特。据南非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对40家业绩好的公司排名,伊斯帕特Iscor从第4位上升到第2位。

2004年,米塔尔看准机会,以45亿美元从罗斯手中接过美国国际钢铁,成功登上世界钢铁业制高点,年产钢量也一下子跃居全球第一,成为新一代钢铁之王。据说,当时在内陆钢铁陷入困境的同时,美国其他几大钢铁公司的状况也很不理想,来自华尔街的金融家罗斯捷足先登,迅速购进伯明翰钢铁等几大钢铁巨头的股票,迅速获得控制权。之后,罗斯迅速将几家亏损的钢铁公司合并为美国国际钢铁,并通过重组、减薪等一系列手法,使财务出现盈利,然后伺机出手套利。在收购方案宣布当日,米塔尔旗下的上市公司伊斯帕特国际,股价上扬了27%。

在瞄准美国的同时,米塔尔同步展开欧亚布局。1995年,他成功并购德国最大的盘条生产商汉堡Stahlwerke,以及哈萨克斯坦年产550万吨的Karmet钢铁公司,一年之内两家工厂扭亏为盈。特别是在美国市场得手之后,米塔尔又加快对欧洲的布局,先后成功收购罗马尼亚政府下属的Sidex钢铁厂,捷克最大钢铁生产商Nova Hut,以及波兰年产钢量超过650万吨的最大钢铁生产商Polski Huty Stali。

2006年底,米塔尔以343亿美元合并了他最大的对手——由卢森堡、法国和西班牙三国合资的阿塞洛钢铁公司(Arcelor SA,以下简称阿塞洛)。虽中途遭到卢森堡、法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美国六国政府的极力反对及多轮反收购,但由于之前整个欧洲的重大钢铁厂已经几乎全被米塔尔收购,阿塞洛最终不敌米塔尔的强大攻势,于2006年6月25日同意以250亿欧元并归米塔尔旗下。

早在2005年,米塔尔同时宣布伊斯帕特国际完成与他的私人控股公司LNM的合并,组成米塔尔钢铁集团(Mittal Steel Co.)。目前米塔尔以1.1亿吨的年钢产量在全球钢铁业遥遥领先,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钢铁帝国,米塔尔家族也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家族。

目前,除钢铁领域外,米塔尔家族的关注点还延伸到更多领域。

一是石油领域。在收购阿塞洛后,米塔尔的另一个任务是担任“印度形象大使”,现任印度石油部长迪罗拉还请他作为印度在联合国的代表,在非洲、欧洲和美洲17个国家开展亲善友好活动。2005年,米塔尔通过与中亚国家的关系和利用在哈萨克斯坦的大型钢铁厂,为印度国有油气公司竞购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库尔曼加齐油田时提供帮助。不久之后,米塔尔也获印度贾尔克汗邦政府准许,投资90亿美元建造产量1200万吨的钢铁厂,并获得50年内铁矿石的供应保障。同时,他也想为自己进入这一有利可图的能源领域分一杯羹。如米塔尔的投资公司Sari与印度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在塞浦路斯注册合营企业OMAL。OMAL在尼日利亚获得两个深水区的开采权,两处原油藏量近10亿桶,OMAL公司计划在21个国家进行勘探和收购油、气田。另外,米塔尔集团还参加印度斯坦石油公司在安得拉邦的Vizag炼油厂的扩建,以及合伙在海外收购石油资产。在印度本国,米塔尔对石油下游项目也很感兴趣。米塔尔投资公司已与印度斯坦石油公司(HPCL)达成协议,合营珀丁达(Bhatinda)炼油厂,2011年建成后,年产可达900万吨石油产品。合营企业还投资6亿美元,铺设一条从古吉拉特邦蒙德拉港(Mundra)至珀丁达长1100公里的输油管。

二是经营房地产和房屋金融。米塔尔的LNM公司从Indiabull房屋金融公司获得10%~15%的股份,2006年米塔尔又从Indiabull信贷服务公司获得10%的股份。早在2002年5月,米塔尔就被印度工业信贷与投资银行任命为董事。到2006年,他持有该行311万股,再次被任命为该行董事。

三是向汽车领域延深。阿塞洛米塔尔钢铁公司以3亿美元获得北美最大的Noble国际公司40%的股份,使阿塞洛的激光焊接业务和Noble汽车公司的激光焊接业务合并。Noble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12个工厂共有2000名工人,同年收入为6亿美元。合并后的产值达11亿美元。P8-11

序言

在地理位置上,东方是指亚洲的一部分地区,包括印度、中国、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关岛、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等,而华人则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最大、经济上最成功的群体。可以说,除印度米塔尔家族和日本丰田家族外,东南亚各国的首富基本都是华商,如马来西亚的郭鹤年家族、菲律宾的陈永栽家族、韩国的郑周永家族、泰国的正大家族、新加坡的黄廷方家族、台湾的王永庆家族、香港的李嘉诚家族和中国内地的荣智健家族等,都是东方华人企业的杰出代表。

据了解,《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作者董文海先生最初收集了东南亚各国近50个家族和海外华人首富企业的详细材料,但经过细致认真研究后,最终选择了亚洲12位首富家族企业作为考察对象,原因在于这些东方家族的立身之本、经营之术、商战之道已成为全球商界学习的楷模和典范。特别是他们追求财富,创造财富,而又超越财富的传奇商业历程,在商业史上留下了浓重一笔。

如《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展现的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远东机构的黄廷方、菲律宾首富陈永栽、韩国现代的郑周永、泰国正大的谢国民、台湾台塑的王永庆、香港长江实业的李嘉诚和荣氏家族的荣智健,这些家族领导人都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首富,在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就成为东南亚甚至全球举足轻重的商界领袖。本书通过第一手材料分析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如何管理庞大的商业帝国,来讲述他们在一个风云时代发展成雄霸商界的种种经历。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所分析的亚洲财富家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白手起家型,如陈永栽、郑周永、李嘉诚、王永庆、黄廷方、林绍良等;二是继承发展型,如马来西亚的郭鹤年、泰国正大的谢国民等。当然,他们还有虽出身官商世家,但却不愿意受家族的荫庇,另起炉灶,走白手起家之路,如荣智健家族。

条条大路通罗马。他们创业技法虽各不相同,但他们撞开财富之门的智慧、执著、胆识和胸襟都基本相同。还有一点共同的是,这些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大都生于国难、长于国难时期,幼年生活艰苦,但在艰苦的环境中,这些家族企业领导人凭着个人力量,白手起家,最终成为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巨擘和世界级富豪。

另外,这些财富家族除了节俭勤劳,聚沙成塔外,他们还“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他们尊重知识、重用人才。当然,在变化多端的环境中,要取得成功,还须具备独立精神和强烈的冒险欲望及行动。那就是他们精明练达,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开创事业的机会;他们善于发现未来机遇,洞察规律和整合资源;他们在商场中高瞻远瞩,举重若轻,运筹帷幄。为了弥补自己在知识、管理经验和资金方面的不足,他们中大部分人最初都与别人合伙开办企业。在管理风格上,他们中西合璧,通过亲身体验和学习,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在用人艺术上,他们又是融东西方于一体,既有西方人科学的求实精神,又有东方人的和谐情趣。他们善于将家族优秀基因与现代企业最成功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西合璧、应对市场变化的极其灵活的企业形式,不仅保持了企业自身的长盛不衰,而且还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东方化的企业管理模式。总之,他们倚仗家族,而又突破家族。正是这些要素的完美结合,才衍生出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商术之一的“东方商道”。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的这些企业,虽然没有现代商道的厚利文化,但他们“深藏若虚”和“智、利、信”,体现了现代商道的普世价值。他们超凡脱俗的生活理念、深奥的领导管理艺术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他们严格教育子女、培养后代刻苦精神和实现家业长盛不衰的做法,值得正在发展中的国内家族企业学习。

总之,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财富家族的崛起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中国财富家族在走过一段创业繁荣之后,如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如何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如何让家族的继承人超越前代人,已成为当代财富家族面前的新课题。

“凡善贾者,其识必广,善取利者,其智必高,商以智为本,智以人为枢”,《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的这些企业,在商界竞争中求超越而非破坏,体现出高深的东方商业智慧。

2011年12月6日

后记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中的企业,是我2005年7月就开始研究的亚洲公司案例。当时从50个亚洲家族企业中,我优选了12位首富家族企业作为考察样本,原因是这些东方家族企业是行业的领导者,不仅是亚洲各国的首富,他们的经营之术、商战之道还是全球商界学习的楷模和典范。如郭鹤年、陈永栽、郑周永、谢国民、李嘉诚、王永庆等,他们的名字在全球华人圈中都是如雷贯耳。

在商业史上,任何成功的企业,都有一种游戏规则,这个规则用老子的话说就是“道”。纵观古今中外,“凡善为贾者,其识必广;凡善取利者,其智亦高”。特别是在亚洲这种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环境中,东方商业领袖的诞生,是需要大气魄、大境界的,他们洞悉未来,举重若轻,在变幻莫测的残酷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创造百年辉煌业绩,是需要具备深远的思想、睿智的头脑,才能洞悉世事变化,顺应历史潮流和创造惊天伟业。

回顾全球企业发展史,不难发现一个现象:许多非常优秀甚至处于行业巅峰的企业,因各种原因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走向没落,一个个曾经辉煌的商业帝国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或是爆出惊天丑闻,或是因小事遭受重创。……据统计,在1970年《财富》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2/3不复存在。在惨败前他们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成功除了带给他们荣耀外,还掩盖了企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和使公司上下满足于享受胜利果实而放松警惕,特别是带来了管理者无所不能的自负错觉。

俗话说,“大国之臣,犹胜小国之君”。平庸的“大国之臣”,有时或许比优秀的“小国之君”更为强大。本书通过关注这些亚洲各国东方财富巨子的创业传奇,展示和阐释了东方商业家族企业的商业智慧。

从这些企业领导人质朴无华的心路历程中,也能找到财富聚生的内在轨迹。如他们白手起家,小本经营,滚雪球式发展。像陈永栽、李嘉诚、王永庆等商业领袖的财富发迹都始于一穷二白,但他们都有着超越他人、永不服输的财富欲望、财富智慧和财富毅力。特别是他们懂得投资赚钱,更热衷投资和捐赠。像李嘉诚,在个人生活上十分节俭,但其20%的时间都花在慈善事业上,先后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美国和英国修建各类学校、医院,开展医疗研究活动。还有王永庆,素以勤俭见称。一条毛巾用了27年,并教管子女要以勤俭为本;他们倚仗家族,又突破和重塑家族。在家族企业普遍受到质疑的情况下,这些亚洲东方家族超前探索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和在经营上简洁高效、心无旁骛。特别是他们善于将家族最优秀的基因与现代企业最成功的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塑造现代家族企业,形成中西合璧的、应对市场变化极为灵活的运行模式,不仅保持了企业的长盛不衰,而且也为世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东方化的企业管理经验;他们追求财富,又超越财富。赚钱对于这些亚洲东方家族领导人而言,已不再是完全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更多的是他们将创造财富当作一种生命态度和生活乐趣。他们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创造财富,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又追求超越财富。

在过去一百年里,由于历史发展中的多次断裂,我国企业真正稳定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尽管许多企业如同焰火般倏然升腾,但很多也在一夜间陨落飘散。的确,对于国内多数企业来说,从诞生时就决定了其疆域的大致版图。

“知过去者,知未来!”撰写本书的目的就是通过探究这些东方家族的发展轨迹,来提取一种东方商业样式,供当代关心财富家族和即将成为财富家族的人们从中获取智慧,使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跨越的过程中寻找到一种可资借鉴的“路标”。

本书在撰写中得到了怡桥财经传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怡桥财经传播公司是一家专业为上市企业提供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整合传播服务的企业,公司致力于为企业和投资者之间搭建沟通桥梁,并通过广泛的媒体资源和科学有效的传播手段,塑造和提升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以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希望书中的企业案例,能为中国内地的家族企业带来有益的启示,能为中国众多企业的发展带来灵感和经验借鉴。

本书在写作和出版过程中,得到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指导与推荐。东方管理学派的创始人、我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复旦大学首席教授苏东水先生为本书作序,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兼《企业管理》杂志主编绍宁、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协会理事长、原国家轻工业部技术装备司和综合计划司司长胡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芮明杰、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21世纪报系总编丘克军隆重推荐本书,在此一并深表感谢!

董文海

2011.12.05

书评(媒体评论)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一书中的企业领导,是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首富,他们在十几年前乃至几十年前就已成为亚洲甚至全球举足轻重的商界领袖,他们开启财富之门的智慧、执著、胆识、胸襟,体现出高深的东方商业智慧。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会长,原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王忠禹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一书中描述的这些企业,通过前瞻性的战略调整、业务重组等内部变革和外部转型创新,适应经济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基业长青。这些企业在抗击风险、危机处理、经营管理、资本运作及品牌再造的系统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通过剖析这些亚洲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揭示它们获得持续发展与百年长青的成功经验。对于国内企业而言,就是要通过对全球各国企业的百年经营和低迷时期的生存之道的探究,来吸取成功经验。在当前环境下,此书不失为一本有针对性的好书。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兼《企业管理》杂志主编 邵宁

从商朝到春秋,商道思想就已逐渐形成。到现代,东方商人特别是亚洲的东方华人企业领袖,更是精于商道。他们不仅精明练达、高瞻远瞩,而且能将东方权谋与西方商道有饥结合在一起,在商场上举重若轻,运筹帷幄。希望中国企业家能够从中获取智慧。

中国轻工企业投资协会理事长、原国家轻工业部技术装备司和综合计划司司长 胡楠

东方商道充满东方智慧与东方哲学,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之际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为商之道乃为人之道。《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一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一道理。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芮明杰

在市场经济火潮中,家族企业的崛起是一种必然现象。而中国家族企业在走过一段创业繁荣之后,如何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创业,如何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如何让家族的继承人超越前代人,已成为当代财富家族而前的新课题。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21世纪报系总编 丘克军

大道有形,化繁成简;知过去者,知未来。《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通过展示亚洲成功商业家族企业的“炼金术”,阐释了东方的商业智慧。

比亚迪董事长 王传福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东方商道--亚洲商界巨子的钱权博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文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212353
开本 16开
页数 26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3
出版时间 2012-01-01
首版时间 2012-01-01
印刷时间 2012-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3.053.8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69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3: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