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内容
编辑推荐

紫禁城的一草一木,一房一瓦都是中国历史的见证。昔日帝王的居所,会使你感觉到浩瀚天地间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威严顿时融入你的灵魂,它的森严,它的豪华,它的高贵,它的精致……会让你感觉自己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由王晓云等编著的《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是旅游人文之一,本书从文化孕育的龙腾之地、历尽沧桑的王权圣地、皇权威严的第一卫士、大清王朝荣辱兴衰的历史画卷、龙子皇孙的研习修身之所等十二章节进行讲述,文字简练深厚,内容丰富多彩。

内容推荐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是旅游人文之一,由王晓云等编著。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讲述了:居住过明清数代皇帝的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杰作,也是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是中国封建皇权的文化图腾:身为皇家第一卫士的紫禁城门,至尊、威严,深深打上皇权烙印。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三大殿,是宫内最令人瞩目的一组建筑,是皇权圣地、政治中心,尤其是太和殿,将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构严谨的养心殿,是故宫中轴线以外最受欢迎的宫殿,它门内有门,院内有院,舒适、隐蔽、安全而幽静,方便朝政和寝居。

“前朝后寝”,皇帝的“国”与“家”巧妙地连为一体,望子成龙,经营千秋大业,老皇帝这份为守住江山而兢兢业业的心情,深深地印在文华殿宫区的建筑规划上。这里是龙子皇孙研习修身之所,见证了皇子们的顽皮与成长,承载着培育江山首席接班人的重任。坤宁宫,帝王挥霍奢华的婚姻盛典始于此,闲愁哀怨也终于此,洞房花烛有美梦,但更有难圆之时!

目录

导读

第一章 文化孕育的龙腾之地

第二章 历尽沧桑的王权圣地

第三章 皇权威严的第一卫士

第四章 大清王朝荣辱兴衰的历史画卷

第五章 龙子皇孙的研习修身之所

第六章 日暮时分的恹意栖居

第七章 深宫别苑里的女人传奇

第八章 洞房花烛美梦难圆

第九章 天地交感·阴阳和合之作

第十章 森严红墙内的一抹春天

第十一章 巧夺天工的宫廷玉器

第十二章 流失在山河破碎问的瑰宝

后记

试读章节

的确,中华上下五千年,浩瀚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思索到底是什么最深刻地代表了华夏文明?也许我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西安,想到洛阳,想到北京……想到那巍峨雄伟的故宫——风光无限的紫禁城。

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是华夏文明的璀璨明珠,它又以历代宫殿和都城规划、营造的成就为最高。

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有着长达四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那些帝王们的宫殿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所有智慧和汗水,展现了当时建筑、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成了人类历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徜徉于历史的河流,关于宫殿的传说和记载也相当丰富。

原来在尧舜时代,那些所谓的官殿就是“土阶茅茨”,其实只不过是大一些的房子而已。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宫殿也不断完善进步。殷时代出现了鹿台,战国时代出现了灵囿,尽管那些只是宫殿的雏形,却代表了当时建筑的最高水平。

随着历史慢慢的前行,到了统一中国的秦代则出现了阿房官,这令我们不禁想起杜牧那首《阿房官赋》,在历史的典籍中看见了昨日的辉煌,但一切却因一场无情的大火而灰飞烟灭。

到了汉代,未央官形成了正式宫殿的体制,以后历朝历代都按这个体制并不断完善①。唐代的长安大明官则出现了豪华的布局,完整的结构,雄伟的气魄,在世界古代宫殿建筑历史上达到了高峰②。

宋代的卞梁宫殿在唐朝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发展,在宫殿规划和宫殿营建方面有了相当高的成就。

宫殿的兴衰成了—个时代,甚至是—个王国的缩影。而它营建的成功与否体现了当时政治是否稳定、经济是否繁荣、文化是否昌盛的标志。

纵观中国古代的皇宫建筑,除了台基之外,都是土木结构,如果那些宫殿能得到妥善的精心保护,当然可以维持上千年。但是那些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大部分的古代宫殿均被毁坏。除了自然损耗外,几乎每一座宫殿都有毁于不经意的、或者刻意制造的火灾遭遇。

古代中国改朝换代如此频繁,大多数新兴王朝都以毁弃旧王朝的宫殿来向世人昭示:旧王朝结束,新王朝开始。

所以,数千年的历代王官和皇宫,如今大部分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就像湮没的楼兰古城一样,只剩下残垣瓦砾,甚至有些了然无存。许多曾经壮阔的王朝官阙,变成了田野上莫名的荒丘,或者被后来的街市所覆盖。

放眼世界,那些辉煌一时的琼楼玉宇已经成为昔日的一缕青烟而渐远去。

古巴比伦的宫殿早已湮没于史尘;古希腊、罗马的宫殿留下的也仅是废墟一片;而中世纪前的埃及、印度的宫殿也早已是面目全非。唯有中国北京的紫禁城,即使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依然以独有的中华神韵屹立在世界东方。

她,历尽坎坷,经历了明末李自成义军和清军的攻占,经历了十九世纪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入侵,经历了二十世纪的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日寇侵略,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却能幸免于难,实属不易呀。

巍峨端庄的紫禁城,如同巨龙一样卧伏在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上。午门以南的正阳门、大清门恰似龙头,昂首向天。点缀在官城四隅的精美俏丽的角楼,宛如龙体两侧四只别致的龙爪。神武门以北的万岁山主峰,恰似高高耸起的龙拱,龙尾则一直逶迤到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紫禁城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十七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皇宫。

其实,在中国皇宫的营造史上,明清紫禁城的面积是较小的,它不仅比秦朝、汉朝、唐朝的皇宫小,甚至还小于明太祖朱元璋建造于南京的皇宫。同时,在气势上也稍逊于汉唐时期的皇宫。但是,明清紫禁城在精美和雅致上,居历代皇宫之首,集古代建筑工艺最高成就于一身,格局严整、紧凑,规制最合乎古代皇宫建造理念。

所以,北京故宫与现存的世界宫殿相比,依然可以傲视群雄。它那悠久而灿烂的历史,独特而宏伟的建筑,丰富而珍贵的收藏,雄踞世界著名皇宫之林。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故宫,不仅是中国人的文化象征,也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财富。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对这座伟大宫殿的全面审视,来解读中国几千年君主制度的权力运作,来品味皇权堆砌的文化,来认识人间天子的真实生活。

北京故宫,从明代第三个皇帝——永乐帝朱棣下令营建并在此举行大典起,到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诏书止,先后曾有24位皇帝居住于此,并由他们统治了中国长达491年之久。

紫禁城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都成了中国历史的见证。

走近那些帝王昔日的居所,感觉到浩瀚天地间至高无上的皇权,皇权的威严顿时融入你的灵魂,它的森严,它的豪华,它的高贵,它的精致……所有的一切,顿时让你感觉到作为臣民的渺小,仿佛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自诩为天子,就是所谓的天帝之子。《晋书·天文志》所言:“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日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传说天帝所居的天官称紫宫。而皇帝自命是人间至尊无上的君主,九五之尊所居住的宫殿,自然也不许平民百姓靠近,是绝对的禁地。所以故宫在过去被称之为“紫禁城”。P2-6

序言

编撰《旅游人文》丛书的初衷很明确,就是为中国特色的大众旅游做一件实事。

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相对于豪富、贵族等少数人出游的大众旅游,始于二次大战之后。所谓大众旅游,是指平民百姓、工薪阶层涌入出游行列,并逐渐成为旅游主体。西方的大众旅游大体上经历过观光游到观光度假游两个发展阶段。大众旅游的出现,标志着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大众旅游是旅游史上一个里程碑。

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众旅游出现要晚了约三十多年,也没有经历过豪富、贵族等少数人为旅游主体的历史阶段。中国大众旅游是在文化传统厚重、文化普及缺失的土壤和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步伐而发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中国的大众旅游不能同西方大众旅游同日而语。就客体层面而言,厚重的文化传统如何开挖、提升;主体层面而言,旅游人文缺失如何弥补、加深,都成为中国特色大众旅游所要解决的课题。

中国大众旅游在轰轰烈烈中行进,又是在蹒跚学步中流动。三十多年来,大众旅游的实践,渐渐使旅游大众获得旅游知识。可以这样认为,20世纪末叶二十多年的大众旅游,为旅游大众补上了旅游文化的课。在21世纪,中国的旅游大众已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要“下马观花”了:

他们从单一的观光游进入休闲式观光游,用更多时间解读景观文化;

他们不满足景区里的单调指示牌,要求出现景区标识系统,以求得到景观信息;

他们对静态实景已打不起看劲,渴求动态景观与之配合;

他们甚至希望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景区数字化处理,呈现虚拟场景,进一步提高文化档次。

以上种种,归结到一点,就是对旅游景区(自然景区和人文景区)的一种人文企求。基于此,本套丛书作了如下安排:

一是寻觅。即寻觅实体景观中看不见的人和事,对已消失的文化景观,稽古勾沉,虚拟显现。

二是融合。将寻觅到的消失景观与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使游人看到古今相通、虚实场景组合的新景观。

三是解读。在新旧景观叙述中,细细道出其中的文化韵味,使游人有所感悟。

本套丛书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宫》、《诗景长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丛书作者均是上海市民,上海世博会开幕在即,作为广义的志愿者,以此作为献给盛会的一份薄礼。

丁季华写于华东师大丽娃河畔寓所

2009年3月18日

后记

本书大纲拟定王晓云,张卫卫、吴天香、胡明婕、张传丽、骈丽军、陈蕙参与资料收集和初稿写作,全书由王晓云修改定稿。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首先感谢丁季华教授,在于老先生的积极筹划和组织下,使这套丛书能够顺利问世;其次,许多前辈有关故宫的研究和论述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充实资料,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也为此书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囿于学识浅陋,书中必有诸多疏漏和不足之处,有待同仁批评指教。

王晓云

2009年4月13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秘闻故宫(故宫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晓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47412
开本 16开
页数 17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图书小类
重量 0.4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928.74-49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35
184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23:26:05